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夷陵之战时,刘备为什么没有带上诸葛亮,也没带赵云、魏延等猛将?

夷陵之战时,刘备为什么没有带上诸葛亮,也没带赵云、魏延等猛将?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晴天 访问量:1802 更新时间:2024/1/22 13:30:01

对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三国时期一共三大战役,前两次战役都特别有名,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特别有名的战例,唯有夷陵之战相对逊色,尽管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号称率领七十五万大军,真实历史上大概双方都只有四五万人。

无论是战役规模,还是影响,夷陵之战都无法与其他两次战役相提并论,从战争动机上来说,夷陵之战的发生是有些违背战争规律的,发生的原因是公元219年东吴击败关羽,夺取荆州,公元221年的时候,刘备为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而对东吴发动的攻击。

无论是荆州还是关羽,对刘备的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东西,如果不能报仇,估计刘备晚上都睡不着觉。

很多人因此认为,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是有些任性的,感性任事,这么说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刘备在发动这次战役中,有一些仓促的,因此带的人不全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这么简单就说完了,明显不是我风格,必然要展开讲一下。

刘备为什么不带军师诸葛亮

诸葛亮几乎被罗贯中刻画成了一个能够呼风唤雨的神人,然而在实际历史当中,诸葛亮并不是特别擅长打仗,诸葛亮以《隆中对》中给刘备策划三国宏观战略分析而获得刘备赏识,《隆中对》不是军事著作,而是宏观战略分析。

在诸葛亮出山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促成联吴抗曹的使命,诸葛亮随即以刘备外交大使的身份到东吴劝说孙权一块抗曹。

赤壁之战后,刘备取得了荆州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后来刘备帮助刘璋攻打张鲁的时候,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后来刘备与刘璋决裂,夺取成都后,诸葛亮基本就一直负责镇守成都,做后勤工作。

也就是说在刘备出征作战的时候,基本就没有带过诸葛亮。

我在一篇文章中,说诸葛亮其实并不擅长打仗,很多人就拿武庙十哲中诸葛亮与白起韩信并列来说事,以名誉和头衔来说事一直是一种毛病,评价历史人物还是要看史实的,诸葛亮基本就没单独指挥过什么胜仗。

所以,刘备在夷陵之战的时候不带诸葛亮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实际上,刘备比较信任的作战军事是法正,法正原来是刘璋的部下,后来投靠刘备,在刘备进取汉中的时候,献计使得刘备斩下了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辅助刘备夺取了益州和汉中。

诸葛亮在刘备夷陵之败后感叹,“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

意思就是说,刘备在夷陵之战的时候要是有法正在,即使打败仗也不能输这么惨,然而法正在219年去世了,夷陵之战发生在两年后的221年。

刘备为什么不带赵云、马超魏延等猛将?

先来说赵云,在刘备的战将体系当中,关羽和张飞是刘备嫡系中的嫡系,应该算是生死兄弟系列了,然而除了关张之外,就是赵云了,赵云本是公孙瓒的部将,但是公孙瓒始终没有重用赵云,后来赵云与刘备相遇,开始追随刘备,一直到刘备死,将近三十年。

刘备作战时候领的最多的就是赵云,在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等战役都是追随刘备左右,后来能够独立指挥作战,也就不跟刘备一起了。

在夷陵之战的时候,刘备总计率领四万多人,自己就能指挥过来(刘备是真正的战将,不管岁数多大都是亲自带队),而赵云当时的年龄应该不小了,至少也得六十多岁,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在刘备准备伐吴的时候,赵云是极力反对了,所以刘备不带赵云也正常。

再来说魏延,在《三国演义》中魏延被明显的写残了,历史上真正的魏延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物,魏延并不是斩首上级投靠刘备的,而是一支拥有私人武装的小军阀,在刘备入川后投奔刘备的,虽然身份地位没有所谓的五虎上将高,但却深受刘备的信任。

刘备在打下汉中的时候,就“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汉中太守”。

魏延的任务就是防止曹魏政权在汉中方向的军事进攻:“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刘备若去攻打东吴,肯定是不会带着魏延的。

最后来说马超,马超在蜀汉政权中的位置是很尴尬的,马超是割据凉州的地方军阀,在西北地区颇有影响力,巅峰时期敢于挑战曹操,可见在群雄割据时期,马超也是一条汉子。然而马超并不靠谱,一点点玩脱了,把自己搞成了光杆司令,最后投靠刘备。

对于马超,大概只有最开始入蜀的时候,刘备用过一次,然后就给马超较高的官衔养老了,而没有给马超实权,估计刘备也怕马超不靠谱,再反水什么的,马超在投靠刘备之后,基本就已经告别自己的军政生涯了。所以,刘备自然也不可能带马超。

综合来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准备不算充分,缺少类似法正这样的作战智囊,而蜀汉将领比较匮乏,基本上是处于不够用的地步,所以不带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也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刘备始终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作战的将领,经常性单独带兵出征,在当时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毕竟刘备跑得快,打了那么多次败仗,也没有身首异处,哪成想这次败的这么惨。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唐德宗没能削平藩镇,为何唐宪宗却做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朝历史上,“安史之乱”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这是因为,在“安史之乱”的平叛后期,唐朝对安史叛将,采取了招降的办法。以至于,最终演变成为了后世所熟知的藩镇之祸。在唐德宗年间,唐朝和藩镇势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德宗一朝,唐朝的高压削藩政策,一度使得藩镇势力愈演愈烈。以至于,最终演变成为了“二帝四王之乱

  • 为防妻子红杏出墙,古人发明了哪4大绝招?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唐朝,野史秘闻

    在古人看来: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家里相夫教子,洗衣做饭才是女人的工作。尤其是在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以后,女子的地位便大不如从前了。这不,为了防止自己的妻子红杏出墙,丈夫发明了好几种方法,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其中的四种。阴漏风这种方法多用于皇帝选拔妃子的时候采用,但其过程却是极其匪夷所思的。首先,在火盆

  • 孙权手下谋士都有谁 他们分别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东吴谋士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吴孙权的谋士都有何人?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主公,此人自小便聪明绝顶,一代枭雄曹操曾经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孙权是多么受人喜爱。当然了,能在三国时期统领一方水土的人物,怎么着也不会是简单的,何况他孙仲谋呢。对于吴国来说,单单只

  • 那些渐行渐远的民间风俗现在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民俗,即世代相传的民间生活风俗。它是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十五张昔日的行业民俗图,让我们一起致敬那些渐行渐远的民间风俗。1、跑旱船2、织席3、卖槟榔糕叫卖槟榔糕的,槟榔为生津液助消化的中药。槟榔糕的制法是在熬糖时放入切成薄片的槟榔,然后制作成小

  •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诸葛亮,司马懿,战史风云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蜀汉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魏明帝曹叡派大将军司马懿(字仲达)抗击汉军。司马懿抵达渭河,在渭河北岸扎下营寨。他对部将们说:“如果诸葛亮从武功出兵,顺山势向东挺进,确实可怕,要是他向西到五丈原,大家就没事了。”诸葛亮果

  • 刘禅是个怎样的皇帝?为什么诸葛亮会称赞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知道,刘备是有三个儿子的,而对于这三个儿子来讲,大儿子就是刘禅了,也是我们所说的阿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所以对于蜀汉来讲,在那个时候让刘禅即位是比较合适的一个选择,毕竟那个时候蜀汉才刚刚建国不久,虽然在他继位之后会有着比较大的压力,但是在古代16岁已经是成年的年纪了。刘禅真

  • 他是古代十大美男子之一,最后却无辜被杀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韩子高,南北朝,野史秘闻

    提到古代美男子,大家都能想到谁呢,潘安、宋玉、兰陵王等这些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美男子,韩子高也是古代十大美男子之一,他出生在晋朝,历史上记载的韩子高容貌惊艳皮肤白皙,宛如一个女子一般,这么美的一个美男子,身上自然是多多少少有一些故事了,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韩子高的生平事迹吧。韩子高他不像潘安宋玉等人

  • 陈阿娇的黄金屋到底是什么样的?它是真的存在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阿娇,汉朝,风云人物

    历史总是充满了谜团,值得人们孜孜不倦地去探寻。我们都知道“金屋藏娇”的故事,那么您想过这“金屋”是什么样子的吗?虽然年代久远,史料记载的也不甚详细,但是我们却依然可以在文献典籍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您要对此感兴趣,小编今天就来一场揭秘,还原这“金屋”的样子。在揭秘之前,小编先说一下“金屋藏娇”的由来

  • 在古代“小学”指的是什么?和现在的是一个意思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古典书籍对“小学”的阐述《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九数。六书著,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也。”案《大戴礼·保傅篇》:&ldqu

  • 黄巢起义的真相是什么?加速了唐朝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黄巢起义,唐朝,战史风云

    提起黄巢,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提起那句满城黄金甲的诗,很多人就恍然了。黄巢是唐朝时候的人,这首诗是他在屡次科举不中之后写的。今天我们要说的是黄巢和唐朝灭亡的关系。黄巢是唐末著名起义军领袖,和朱元璋不同的是,黄巢是盐贩子的后代,商人家庭自小给了他相对比较好的生活,也学过读书骑射,文采尚可,但是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