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拥有举世难敌的璀璨文明,而经过历史洪流的冲刷,那些文化瑰宝要么被销毁,要么散落民间,要么被保留下来,还有不少作为陪葬品,“沉睡”于与地下,只待某日被发掘,惊艳世人。
古人对自然具备敬畏之心,崇信鬼神,相信人死后能够到达另一个世界。因此不管是富贵人家,还是贫穷人家,在死后都会以一些物品进行陪葬,他们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仍能拥有生前的东西。尤其是那些帝王,在死前都会命人修建大型陵墓,并带上大量金银珠宝,或稀世珍宝,等死后继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及世间的荣华富贵。
为此,他们在无形之中为后人保留下了璀璨的文明,通过那些文物,能够看见不同朝代的艺术文化风采。那么,每次有古墓被发现,对于人们而言,都是一种未知的惊喜,因为每一座古墓都埋葬有大量文物,那是古人的智慧结晶,珍贵的国之财富。
说到古墓,秦始皇陵的壮丽辉煌程度,就令后人在大呼奢侈之余,叹为观止,为之惊艳。不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绍兴发现的一座王陵,同样宏伟豪华,占地面积多大160万平米,拥有的文物价值,不逊色于秦始皇陵,就连见过各类“大场面”的考古队就惊叹不已。
这座古墓位于浙江绍兴亭镇木栅栏村南的一座小山上,这座山东西长约300米,高约24米,平面像方形,高耸似印,所以被称为“印山”。20世纪90年代,这座古墓被浙江考古队在印山上发现,后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后,被这支考古队展开发掘,对它进行了考古探索。
据考古专家介绍了解,这座王陵的平面呈现出的是“甲”字形,由墓道、墓坑组成,属于竖穴土坑墓,它的坑口拥有大约约12.4米的深度、46米的长度、约14米的宽度,为长方形状。
根据专家探测,这座古墓源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而像这么大的规模,只有皇帝或者是诸侯王才能够使用。在整座王陵的墓室有着4米多的高度、30 多米的长度、5米的底宽,在墓室之间有台阶相隔,当时的工匠所采用的是大长方木进行构筑,且把油漆涂在每一根木枋的四周。而在地面,所使用的是长方木进行横向平铺,并用长方木进行互相斜撑。
当时的工匠还在墓穴的中室,铺上了1层编织物,并把大型木棺放置在中央。那木棺有0.40米的内高、6.10米的长度、1.10米的宽度,所使用的独木来雕凿形成,据专家推测,用来制作木棺的树,可能树龄在一千年以上,而据相关史料了解,在2000多年前,绍兴地区就有过一大片的原始密林。此外,当时的工匠还使用三面髹漆在棺内外和墓室内的长方木上,因此一直到了现在局部地方漆面都还像镜子一样。
这座王陵在填筑的防腐上相当考究,当时的工匠采用了大约140层树皮包在了墓室上,然后再用1米厚的木炭层填筑在20多厘米的硬树皮上,且整个墓坑里面,都填筑了大量的青膏泥,墓室坑底则采用一层1.65米厚的木炭进行铺垫,非常的科学,使得独木巨棺在2500年的时间冲刷下,仍保存完整。
这座古墓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越国。春秋末年,越国的国君允常,和吴国在矛盾之下互伐,他去世后,越国的国君便是鼎鼎有名的勾践。奇怪的是,越国国君允常的遗体还有那些陪葬品,不知道是被盗墓贼洗劫一空的,还是有其他的原因?不得而知。而经过发觉后统计,这座王陵出土了40多件文物,在那些文物当中,其中包括青铜器、石器、玉器、玉剑等。
这座王陵的建筑规模很大,在气势非常的宏伟,形制很独特,结构也很合理,保存得非常的完整,这是十分罕见的,因此中国的文物权威人士对它的评价很高,认定它能与秦王陵相媲美,所以才有了“北有秦宫,南有印山”的美誉,可见它的历史文化价值。
华夏民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朝代。每一个朝代,都会涌现大批人才,根据时代背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那些品类繁多,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品,也在被创造中,承载着那一个个时代的文明,是华夏一笔笔巨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