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
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生绝对能够用传奇来形容。
他幼时为地主家放牛,可因为天灾影响,自己父母早早离开了人世,而他自己也只能前往皇觉寺之中求一处安生之所。
等到年纪稍长一些,恰逢红巾军反抗元朝,于是二十五岁的朱元璋便果断选择加入。
在这之后,因为作战表现勇猛,郭子兴不仅将干女儿许配给朱元璋,并且还让朱元璋有了单独闯荡的资本。
最终,在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以后,于公元1368年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并在同年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那么在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后,是如何对待曾经的地主刘德的呢?
要知道在史学家吴晗的《朱元璋传》中曾提到,朱元璋小的时候就叫上自己的小伙伴将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把刘德家里的牛给烤了,因此还被刘德毒打一顿。
有关于这件事情,还要从朱元璋的人生经历开始说起。
请求被拒
公元1343年,朱元璋老家淮北发生严重旱灾,在老百姓本就已经吃不饱饭的情况下,又接连出现了蝗灾和瘟疫。
一个又一个的灾难发生以后,朱元璋的父母以及大哥朱重五最终死于饥荒,而此时的朱元璋,仅仅只有十五岁。
对于古人而言,“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一直深受人们的重视。
无论家庭再怎么贫困,也必须要将自己去世的亲人好好安葬。
只可惜在那个时候,年纪尚小且家中没有任何积蓄的朱元璋,根本没有能力安葬自己的父母和大哥。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只好前去找刘德求情,希望刘德能够看在自己曾经为他一家卖命干活的份上,施舍一块田地以及一口棺材帮他埋葬自己的父母。
然而朱元璋的悲惨遭遇不仅没能引起刘德的恻隐之心,反而被对方恶言唾骂,让朱元璋赶紧滚蛋。
对于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而言,谁也不知道此时朱元璋心中究竟在想什么。
如果父母无法安葬的话,自己究竟应该怎么办才好?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刘德虽然在天灾之际只求自保,但刘德的大哥刘继祖实在不忍心一个十五岁的小娃娃如此凄惨,于是主动提出增地并帮助朱元璋安葬自己的家人。
刘德结局
安葬双亲以后,面对自己家的茅草屋,朱元璋再没有任何牵挂。
最终在一把火将房屋烧掉以后,朱元璋开始独自一人“闯荡江湖”。
可年纪太小又能做些什么呢?最终也不过是到皇觉寺中帮僧侣们挑水以换取一点食物来吃。
后来的事情如前文所言,当郭子兴以及各地都掀起反抗元军的浪潮以后,朱元璋也果断加入其中并依靠个人的才智成功从众多割据势力手中夺取天下。
古人都讲究衣锦还乡,朱元璋身为帝王,自然也不会忘记自己曾经的家乡。
普通人家哪怕出现一个官员都可以称为光宗耀祖,朱元璋身为皇帝,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不敢相信,曾经的放牛娃,如今竟然已经成了高高在上的皇帝。
至于童年与朱元璋有过过节的刘德,万般惊恐之下,依旧壮着胆子想来看一看,乡亲们提到的朱元璋、朱重八,是不是自己小的时候辱骂过的那个放牛娃。
这不看不要紧,两人隔着人群对视的时候,刘德甚至已经想好自己应该如何以死谢罪了。
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此时面对诚惶诚恐的刘德,朱元璋并没有任何为难,甚至十分大度地表示:
“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当初的所作所为,也算是人之常情。
我当年那么贫穷,谁能想到现在竟然成了皇帝呢?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赏赐刘德三十顷的地,免除了他十年的赋税和徭役。面对如此大恩大德,刘德自然感激不尽。
不过相较于刘德,朱元璋显然更想找到当年帮助自己安葬父母的刘继祖。只是从刘德口中得知,刘继祖早已早多年前去世,现如今只剩下刘继祖的后人。
虽然心中稍感遗憾,但朱元璋依旧追封刘继祖为义慧候,而他的后世子孙,也都可以享受相应的恩惠与便利。
事实上,就朱元璋晚年的诸多事件而言,不少史学家都认为朱元璋残忍嗜杀。
可从对待刘德与刘继祖的态度来说,朱元璋并非斤斤计较之人,只是影响到国家发展根基,势必要以雷霆手段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