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自古以来,中国社会上就英雄辈出,越在苦难之际,越能孕育出千古人物,正所谓天将降大任,必先劳其筋骨,方能造就英雄。
在我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是通过自己强大的实力,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的帝国,但是明朝却有所不同。
建立明朝之人,是一位草莽英雄,他出生于农村家庭,从小就过着被压迫的生活,当时元朝暴君当道,百姓们民不聊生,高额的赋税也让许多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长期以往,人民对于政府的矛盾就一同爆发了,当时的起义队伍之中,就有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而朱元璋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举将元朝打回了大草原上,建立了新的王朝。
朱元璋在幼年时期,就体验了人间的冷暖。当时社会上不存在平等和公正,因为朱元璋一家是农村出身,家境也非常贫寒,所以沦为了一位地主家的佃户。这位地主叫做刘德,当时朱元璋只有十三岁,便被迫成为了刘德家的放牛童,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地主刘德家放牛。
这位刘德也是一个刻薄之人,每天都对朱元璋一家人指指点点,甚至让他们吃不饱饭地干活,一家人如同奴隶,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到了1344年,朱元璋一家成为刘德的佃户已经有三年之久,当时江淮一地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旱涝灾害,朱元璋的家人,也在这次天灾之中纷纷丧生,看着亲人离世,自己连一块墓碑都买不起。
这时朱元璋只能迫于无奈,向刘德求助,但是刘德这个人一向尖酸刻薄,不仅没有帮助朱元璋,而且还把他臭骂了一顿。最后还是刘德的兄长刘继祖给出了一块地,让朱元璋的家人们都能得以下葬,让他的家人们都入土为安。这件事情也在幼小的朱元璋心里,留下了深刻的伤口,他一直记着地主的丑恶嘴脸,以及当时社会对于穷苦百姓的压迫。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在人民起义爆发之后,朱元璋和起义军凭借着自己的力量,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而朱元璋本人,却成为了新一代的皇帝,建立了明朝。
当上皇帝之后,朱元璋就开始了自己的执政之旅,因为幼年时的经历,朱元璋也十分痛恨那些专政蛮横之人,对于贪官污吏更是记恨在心,他的心里装的都是和他一样出生的穷苦百姓们。所以朱元璋在位期间,也十分清正廉洁,对于人民更是爱戴有加,不仅减轻了赋税而且还出台了许多利于百姓的政策,这也让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爱戴。
在登基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到了故土上,朱元璋更是抒发了自己心中的思乡之情,望着曾经自己生长的地方,以及广大的父老乡亲们,朱元璋心中五味杂陈。
虽然在这片土地上,朱元璋也经历了压迫以及剥削,还经历了失去亲人的悲痛,但这片土地始终是自己的故乡,对于朱元璋来说,有着不可磨灭的情分。所以看见这些父老乡亲们,也让朱元璋想起了自己的家人,但这些父老乡亲之中,也有曾经迫害过自己的人,比如说当年的无情的地主刘德。
对于刘德这样的人,朱元璋理应来说将其杀死也不为过,而且朱元璋也不是一个宽宏大度的人,许多和自己一同征战沙场的战友,因为自己的猜疑,最后都死在了朱元璋的手里。比起这些和朱元璋出生入死的兄弟,刘德什么也算不上,但让人意外的是,朱元璋不仅没有杀死刘德,而且赠予刘德许多财物,而且还把帮助过自己的刘继祖追封为“义赐候”。
在朱元璋的眼里,这些百姓代表的就是自己,因为朱元璋也体验过这种贫苦的生活,没有这些百姓,也没有自己的今天。
对于曾经迫害过自己的刘德,朱元璋也放下了恩怨,他觉得错的不是刘德这个人,错的是当时的那个社会,正因为元朝的残暴统治,才有了这些地主。正是这样一位皇帝,才能缔造元朝这样的盛世,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朱元璋的事迹也影响着世世代代。
换句话说,朱元璋这种情怀,也正是当下倡导的“不忘初心”,只有本着一颗初心,才能造就辉煌,才能缔造一个强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