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年前,在河北省满城县,某工程队正在开展隧道作业,一声爆破的巨响后,却引来了国家考古队,带队人郭沫若更是做出惊人判断。
随着一声巨响后,山上的石头却纹丝不动,一名士兵前去勘查情况,正走着突然脚下一滑,处处溜溜就掉到一个山洞里。
瞬间一股难以描述的味道扑鼻而来,士兵稳了稳神,打开手电筒,不看不打紧,一看吓的他连忙朝着亮光的地方狂跑。
刚好跟来搜救他的战友们撞上,他惊魂未定,结结巴巴的说…死…死…死人啦。
战友们连忙报告班长,一行人决定进去山洞一探究竟。山洞内一片漆黑阴冷,没走多远,他们发现地上白骨成堆……
除此外,越来越多形状奇怪的器皿出现,越往里面走,东西越多。班长突然停下脚步:看这样子,像是个古墓,我们不能在贸然深入,须报告上级。
很快,国家考古队来了,一起来的还有带队专家76岁的郭沫若老先生。
到现场后,考古队考虑到湿度温度可能会对古墓造成的影响,并没寻找墓口,而是直接沿着战士们炸开的口子开始进行考古工作。
经过几天的勘察、考量,得出这是一座“崖山墓”,就是依山而凿的墓地,这时候有着丰富的相关经历凭着自己的经验,郭沫若开口说了一句震惊全场的话:这可能是中山靖王刘胜墓。
不仅如此,郭沫若经过对靖王墓周围的环境、地形等的分析,又考虑到汉王朝的墓葬习俗,他断言:开挖,他老婆就在附近。
郭沫若前判断此为刘胜墓,后又断言他老婆也在附近,让大家惊讶的同时,不少人心里也充满了质疑。
既然不信,那就挖,到1968年9月19日,历时整整111天的挖掘工作全部结束,那么结果到底是不是如郭老所断言的那样呢。
首先,考古队勘察了整个墓葬,墓葬如地上的宫殿建造一般,有完整的墓道、甬道、耳室、中室、后室、皆依制而建。
通过墓道,就是南北耳室。战士们发现堆堆白骨的地方就是南耳室,经检测,这些白骨是16匹马、11只狗和1只鹿。
在这里,考古专家还发现了4辆早已腐朽不堪的马车,虽然已面目全非了,但从散落在地面的马车零件,都是铜质,还有残留的漆皮,可以想象当年的马车也是非常豪华。
接下来发现的一个铜钫正式揭开墓主人的面纱,也进一步验证郭沫若的判断。
铜钫上铸有“中山内府铜钫一,卅四年”的字样,专家根据据史料记载和历史研究,汉武帝以前,中国的帝王以在位的时间为记号,是没有年号的,所以,此处的“卅四”指的就是墓主人在位的年数。
到此,正式确定墓主人就是统治了中山国长达40余年的中山国的首代王:刘胜。
收拾完南耳室,就是正对着的北耳室,一进来首先引人注目的就是满地摆放整齐的16个方型陶制大酒缸,着实气派,这是生前爱啥,死了也要带走,看来这个刘胜生前确实是嗜酒如命。
当确定了墓主人是刘胜时,考古队的心都突突的跳,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必定会出土很多很有价值的文物,挖掘刘胜妻子墓的工作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果不其然,一路下来,发现的金器、银器、铜器、陶器、鎏金器皿、错金香炉等5000多件琳琅满目的陪葬品。
当考古队进入主室后,终于发现了刘胜的棺椁,也早已腐朽,专家们小心的用毛刷和竹签清理,突然,一名考古人员惊呼“金缕玉衣”。
只见,一副由金丝和玉片串联而成的铠甲呈现在众人面前,金玉相映,熠熠生辉。
这副玉衣全长1.88米,玉片2498片,金丝1100克。
而在刘胜妻子墓里也发现了同样的金缕玉衣,不过她身上的就比刘胜的小了很多。长1.72米,玉片2160块,金丝600克。
史料记载,汉代只有帝王才配穿金缕玉衣下葬,其他人只能用银、铜,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工艺要求十分严格,当时甚至还设立了专门制作玉衣的部门“东园”。
一件玉衣要经过上百个工匠耗时两年多完成,造价相当于当时100户中等家庭家产的总和。
我国已经出土西汉墓葬,有金缕玉衣的墓只有8座。刘胜的金缕玉衣是我国考古工作中首次发现的保存完整的玉衣,其考古价值难以估量。当时,这件金缕玉衣出土时,轰动了全世界。
穿金缕玉衣下葬,主人本意是防止肉身腐朽,谁承想却加速了腐朽程度,考古队在刘胜的玉衣里只发现了一堆清灰。
有意思的是,他的玉衣腹部微微隆起,可见他生前美酒加良人,一杯接一杯。想必在2000多年前,这位中山王都有啤酒肚了。
后来,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后,金缕玉衣从此消失在中国历史舞台。
文:美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