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国家的传说与人物,在中国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三国的真正面目才不过短短数十年,但它所造成的影响力却是极大的,这已经不单单是人们的茶余饭后的谈资了,而是以一种民俗的方式,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将三个国家的历史知识灌输给了民众。
作为一种民间的传统,难免会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角色,将其塑造成一个独特的形象,同时也会让人产生一种错综复杂的印象,比如刘备、曹操,一个忠诚,一个叛逆,一个善良,一个恶棍,让人很容易记住。
三国的历史,自宋代以来,便有了一种中庸之道,刘备一党,渐渐成为了一个正直的人,而曹操一党,却是渐渐的成为了汉奸,曹操自己,也成为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大魔头。
这样的人物,在《三国演义》出现以后,就变得越来越鲜明了,尤其是在网络上流传开来的时候,曹操这个角色,就已经深入人心了,甚至还会拿刘备的“仁慈”相对比,刘备和曹操,就是三国演义中的两个极端。
一个是正义的化身,他可以在被人追捕的情况下,带领着所有的子民离开,曹操却可以为自己的利益,屠杀一座城市,曹操与刘备,一个深入民心,一个被世人所厌恶。
但说来也怪,刘备占领四川以后,必须继续攻打汉中,要不刘备在四川也无法立足,因此刘备必须把汉中作为一个重要的要塞。
但诡异的一幕出现了,世人皆知刘备是个好人,曹操却是个狡猾的人,然而占领汉中的却是张鲁,他说了一段令人迷惑的“宁可做曹公的奴隶,也不愿做刘备的客人。”
张鲁为何会这么反对刘备,却偏偏这么爱曹操,而且还用了一种很夸张的方式,那就是宁愿成为曹操的奴隶,也不愿意成为刘备的贵客,其实张鲁也确实向曹操投降了,虽然刘备已经达到了攻打汉中的目标,但是汉中的大部分人还是被曹操带走了。
这就很诡异了,曹操和张鲁并没有血缘上的血缘,张鲁之所以占据汉中,完全是因为曹操的人脉,而曹操之所以能占据汉中,完全是因为益州的刘璋。
要了解张鲁为何与曹操走得这么近,最早要追溯到东汉末期的一场大乱,那就是“黄巾军”,也就是那场叛乱,导致了当地的军事力量被完全控制。
黄巾军的叛乱,就是因为道教,所以在中国,叛逆和利用信仰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中国有两大派系,一派是黄巾军的章角,一派则是张鲁。
实际上,汉中张张鲁是一个政教结合的政治体制,张鲁以道教为基础,在汉中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体系。
而曹操,则是与道教有联系的,曹操招募了大批的青州士兵,青州军也是其中之一,被曹操给剿灭了,曹操挑选了几个实力强大的士兵,让他们成为了曹操的中坚力量。
曹操能将青州军队收服,也是曹操对道教的一种运用,他们视曹操为宗师,对曹操唯命是从,在他们眼中,他们不是为了江山,而是为了曹操。
曹操去世之后,曹丕根本没有办法调动青州大军,曹丕有了更多的资源,根本不需要道教,所以才会下令将青州的士兵全部遣散,由此可见,曹操的手段,绝对是一种宗教统治。
曹操是青州军的统帅,张鲁很是看重曹操,这也是他的盟友,张鲁之所以会这么坚决地向曹操效忠,就是因为张鲁已经将曹操当成了自己的盟友。
曹操对张鲁很好,许诺了张鲁的赏赐,张鲁一家投靠曹操,册封张鲁为阆中侯(,食地万户),曹操把他和他的家人都送到了邺,张鲁五子,燕园等人,都被册封为诸侯。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的性格不错,可是一个人和一个人有什么特别的关系,那就不是一个好的性格可以降服的了,而曹操与张鲁的关系就非常的特别,也正是因为这样,张鲁对于刘备热挑选曹操的事情,也是非常坚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