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有个开国功臣叫夏侯婴,由于功勋卓著,被封为汝阴侯。因曾担任滕令奉车,俗称滕公。给刘邦当了不少年的御用司机。
有一次夏侯婴驾车疾奔,眼瞅着要到东都门了,突然这匹马来了个急刹车,差一点儿没把夏侯婴给扔出去,也就是夏侯婴技术好。那匹马也不知道犯啥轴呢,在原地又是踢腿,又是朝天嘶鸣,还用蹄子不停地在地上刨。夏侯婴很纳闷儿,心里话:这马折腾啥呢?莫非马蹄子的地底下有什么宝物不成?
夏侯婴于是吩咐士卒,“快点的,就在刚才这个马蹄子刨的地方给我往下挖,看看这地底下有什么东西。”士兵也稀里糊涂的嘀咕:神经病吧!这底下能有什么东西?也不敢说出来,赶紧找来铁锹挖吧!叮叮当当挖了一尺多深,什么没有。夏侯婴看了看来气了:“再挖,掘地三尺往下挖。”士兵叮叮当当又往下挖了三尺深,突然好像碰到了硬东西“咣”一声,挖不动了。继续把旁边的土挖完,这才发现是一块大石头似的石椁。
什么叫椁呢?古时候有身份的人死亡下葬,成殓尸体的叫棺,外面围的叫椁。等级不同椁的数量也不一样,天子死了,用二椁五棺;诸侯死了用一椁三棺;大夫死了用一椁二棺;士死了用一椁一棺;普通人死了,有棺无椁。现在挖出来一个石椁,证明最低最低是个士啊!再往上那就不好说了。士卒马上报告夏侯婴:“侯爷,我们挖出一棺椁,晦气不晦气。”
夏侯婴武将出身,不在乎这个。纵身就跳下去了。把棺椁上的土扫了扫,点上蜡烛照着往棺椁上看,这石椁上刻着铭文呢。写的都是蝌蚪文字,夏侯婴根本不认识。于是夏侯婴就找来了笔、简,那时候还没纸呢。在竹简上把这些文字描了下来,卷一卷塞怀里去找专家去了。那谁是专家啊?当时的大儒叔孙通,司马迁尊其为“汉家儒宗”。夏侯婴揣着竹简来见叔孙通,把竹简给他一看,“先生看看这上面是什么文字?我不认得。”叔孙通接过竹简一看,“哦,是蝌蚪书也。”夏侯婴赶忙问:“写的什么?”叔孙通不慌不忙地说:“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叹縢公居此室。”
是什么意思呢?大白话就是美丽的城,林木丛生,3000年方见天日,呜呼,滕公将埋葬于此。夏侯婴一听,心里想: 这真是天意啊!别人花钱为自己选好墓穴,又请风水师,又请先生看的,就怕自己死的时候埋葬地风水不好。我多好啊,不用花钱,老天爷亲自给我选了一块地儿。这就是我未来长眠之地了,后来夏侯婴死后就安葬在那个地方了。这个典故就叫做“滕公佳城”。后人用“滕公佳城”来代指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