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3年十月,韩信打败了齐国的历下守军,随后直打到齐国的都城临淄。
齐王田广听说汉兵已到,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对郦食其说:“如果你能阻止汉军进攻的话,我让你活着,若不然的话,我就要烹杀了你!”
郦食其说:“干大事业的人不拘小节,有大德的人也不怕别人责备。你老子不会替你再去游说韩信!”
这样,齐王便烹杀了郦食其,带兵向东逃跑而去。
齐王田广煮死郦食其以后,一边率军向东逃往高密,一边派使者到楚国去请求救援。
丞相田横逃奔博阳,守相田光逃奔城阳,将军田既驻扎在胶东。
郦食其剧照
我认为,对付齐国,刘邦是采用两种策略一起进行的方针,一方面他安排了韩信用军事打击的手段迫使齐国归降;
另一方面,他也派了毛遂自荐的郦食其去齐国劝降。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如果齐国就是不投降,再用军事打击的手段迫使它投降也不晚。
这些手段怎么运用,刘邦有数,郦食其有数,韩信也有数!
当韩信领兵向齐国进发,想用军事打击的手段制伏齐国的时候,半路上他听说郦食其已经劝服齐王归降了,他就想停兵。
这说明这个时候韩信知道应该以汉国的大局为重,他跟郦食其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个人的工作都是为了壮大汉国的实力。
韩信剧照
但是辩士蒯彻对韩信的做法不以为然,他认为韩信应该立即发兵攻打齐国,不能让郦食其这小子抢了咱们的功劳!
蒯彻的这个想法,就好像足球场上一个足球队的队员,甲队员控球以后,他就是不传给乙队员,虽然乙队员的球技更好,现在所处的位置很适合射门,甲队员为了自己夺得头功,他宁可瞎了这个球,也不让别人抢了他的风头。
甲队员太自私了!
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从本质上已经从团队中脱离出来了,因为他没有以大局为重!
蒯彻的建议,韩信听不出什么意思来吗?当然听得出来!
他否决了蒯彻的意见了吗?没有。
为什么呢?他一直想立功封王的想法早就被这个人精蒯彻看在眼里了!
蒯彻只是说出了韩信自己敢想不敢说的想法而已!
自从韩信拜大将军以来,平定三秦之地、灭魏、灭赵、降服燕国,样样都是大功!可是自己连寸土之地的封赏都没有!
三秦之地和魏地被刘邦占有,赵地封给了张耳,燕地还是臧荼在那里管理着,我韩信功劳很大,但哪块地是我的呢?我的机会也只有这个齐国了啊!
现在郦食其竟然靠着三寸不烂之舌把齐国给说服了,那收服齐国的功劳还是算不到咱头上啊!
韩信剧照
其实,韩信的这个想要裂土封王的想法早被刘邦看透了!
我想刘邦派郦食其去齐国作游说的工作有三个原因:
郦食其毛遂自荐。他也是立功心切,齐国是一块肥肉,谁不想吃!要是成功说服齐国归降,功劳大大的!但是风险肯定也不小,也有可能一去不回,干什么没有风险呢?
齐国的实力很强。项羽因为战略失策又不得人心,在那里好久都拔不出腿来。刘邦对于能不能打下齐国来,心里没数。现在他想,当务之急,我只要劝服齐国归顺我就行,先让田氏兄弟们在那里替我扛着大旗;
刘邦对韩信始终有很强的提防心。
郦食其如果成功劝降齐国,这个功劳是郦食其的,郦食其一个文人,掀不起大风浪,好控制。
如果韩信打下齐国来,他的功劳太大,很难封赏,更难控制。
刘邦就是想让郦食其抢了韩信的功,但是代价也很大,很可能赔上郦食其的命。
如果郦食其没能够成功说服齐王,像他没能够成功说服魏豹一样的话,那就发兵攻打齐国。
但对刘邦来讲,这是下策,无奈之举。
所以,刘邦对韩信和郦食其两方面的部署,既是为了确保齐国顺利地归降,也是为了制衡韩信。
让刘邦头疼的事儿还是来了!
如果郦食其没有顺利地说服齐王归降,韩信再发兵,这也是按照刘邦的大部署办事。
但是韩信在郦食其已经成功地说服了齐王归降以后,又发兵攻打齐国,就不仗义了!
这个时候的韩信,名义上是汉国的大将军,实际上他已经是要割据一方的军阀了!
田齐变成韩齐,这是刘邦最不能容忍的!
在郦食其成功说服齐王以后,汉国的战略预期已经达到了!
韩信如果顺命的话,他应该按兵不动,等待刘邦的指示。
但韩信的功利心占了上风,他要打下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来。
后期我会跟大家讲到,韩信这人,还是志大才疏,不是他的军事才能不够,而是他做王的才分不够:在军事领域,韩信是妥妥的帅才;但是在政治领域,他只是将才,不是帅才。韩信的眼光、用人、驾驭人、果敢等各方面的素质都跟刘邦差一大截,韩信后来的失败是必然。
刘邦剧照
当齐王天天跟郦食其在一起纵酒享乐的时候,他听到了汉国大将军韩信突袭齐国的消息!
一种被人涮了的感觉油然而生!
他就质问郦食其,你劝我投降,那边又发奇兵打我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去说服韩信,让他停兵,我就留你的性命,不然煮死你这个老骗子!
这个危急关头,郦食其的人格素质凸显出来了!
他说,做大事的人不拘小节,有大德行的人也不怕别人责备,你老子我是不会去说服韩信退兵的!
在生死面前,郦食其大义凛然,严词拒绝齐王让他劝韩信退兵的要求。
为什么呢?郦食其认为韩信做得没错。
不管这个军事行动是刘邦的诏令,还是韩信自己的想法,郦食其都觉得正确。
他认为自己的使命达到了,即便是把生命搭上,也是值得的。
可见,郦食其这个顶级说客,不是贪生怕死、贪名好利之辈,他对刘邦的忠心那是深入骨髓的。
郦食其剧照
从郦食其在死亡面前的从容,就可以看出,刘邦是真的得了他的心!
那么郦食其所说的“做大事不拘小节”、“有大德不怕责备”是什么意思呢?
他说的是谁呢?是韩信?是刘邦?还是他自己?我认为都是。
他们都在干大事,要谋天下。
要图大事就要舍小节,能干成大事才能成就大德,就不怕小节上被人责备。
这个小节就是指他的性命吧!
刘邦要成就大事,损失我一个郦食其算什么!
韩信,你趁着这个机会灭了齐国,我死得值!
当初他刚刚投奔刘邦的时候,没有成功地说服好友陈留县令反秦,就在午夜里趁机会砍下好友陈留县令的脑袋,也是出于这种观念吧!
陈留县令虽然跟他关系不错,但他为了成就刘邦的事业大德,就不怕被人指责为背叛朋友。
现在同属一个阵线的韩信不管自己的死活,郦食其也没有说什么,而是慷慨赴死。
韩信剧照
郦食其的死,是他的观念使然,也是杀死好友陈留县令的报应!
他坑了好友的性命,他的同僚韩信也坑了他的性命。
不过,坑他的韩信将来还不如他,郦食其的大德成就了他的家人。
儿子郦疥多次带兵打仗,但是功劳还达不到封侯的地步,刘邦看在郦食其的份上,封郦疥为高粱侯。
弟弟郦商一直为刘邦所倚重,后来被封为曲周侯,食邑4800户,官拜右丞相,在诛灭诸吕的过程中,立下赫赫功劳。
相比之下,韩信仅作了一年的齐王、一年的楚王,就被贬为淮阴侯,再过五年,韩信被吕后擒拿,屠灭三族!
二十多年黑暗中的摸索,伯乐难寻!
四年的大帅生涯,不世出将星荣光璀璨!
仅仅两年的诸侯王生涯,最后身死族灭,韩信的结局更值得后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