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朝(1038—1227年)由党项人建立,是西北大地上的强大政权。在与宋、辽的接连战争中,西夏逐渐取得了被时人认可的实力,形成了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局面。不过,金朝的崛起,辽平北宋灭,西夏臣服得以继续残存。此后,由于天灾人祸,相对弱小的西夏亡于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国,双方苦战达半年可见其还是有不朽实力的。
党项族随之消亡,只留下了贺兰山下座座高耸的土筑陵台——西夏王陵,也被誉为“东方金字塔”。上世纪末,西夏王陵的考古发掘规模之大出人意料,共发现了9座帝陵、253座陪葬墓,可与宋陵、明十三陵媲美。且帝王陵的分布样式是以北斗星图形为模板,陪葬墓也以星象布局排列。在这些考古发掘中,西夏文字、各类流通货币、绘画铜器、泥塑石雕等的一一发现,给了西夏空白历史填充以线索踪迹。
西夏王陵既然被称为“东方金字塔”自然有其独特之处。
其一便是:不同于汉式石像生放置陵园正门外的神道两侧,而是将石像生放置在“月城”上——陵园前突出的一块半圆形“瓮城”,使得看上出犹如文臣武将拱卫帝王一般,是古人“视死如生”的表现,这一点与秦兵马俑意义相通。而专家称西夏王陵的大致形态,就如他们的国都兴庆府一般,这也是统治者继续统治的“美好愿景”。
其二,西夏王陵是没有阶梯可走的,角厥附近只有砖瓦残片而无方木支撑,是塔式结构而非亭台楼阁。这与其崇尚佛教有关,以高大宏伟的密檐塔状陵台为中心,四周围绕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佛塔群,构建西夏王陵独特风格。自然,还有的便是陵墓为人工夯筑的大小“山包”。
西夏王陵因其独特性被誉为“东方金字塔”,而事实上早在5000年前我国便有圆锥形“金字塔”——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建筑遗址。在这儿,专家发现了一座庞大“金字塔”,基部直径约百米,高二十余米,面积近万平方。此外,还以其为中心有着三十余座积石冢群,皆圆锥形、大抹顶。
夯土便达10万立方,巨石更是不计其数,工程浩大正是不知古人如何建造。在考古发掘中,两“小金字塔”积石冢各发现一具男性遗骸,其中一具肩、手腕各佩有玉环、胸前放置以无头无尾无足的玉龟,腰间大耳猪首玉饰。专家认为,玉龟乃权力的象征,或者为部落图腾。
事实上,金字塔有三:埃及金字塔、美洲玛雅金字塔、中国红山金字塔。而这三者形态神异,尤其是玛雅与红山文化的更是相近。因此有专家认为,有一支中国人曾迁移美洲的说法,玛雅文明与中国远古同源说流行一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