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瞒传》中是这么编撰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的关系。
曹操的父亲本姓夏侯,由于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所以才改姓曹。而他本来还是夏侯惇的叔父,这是曹操本姓夏侯的来源。
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
而在《三国志》中,曹操的祖先又被认定是西汉丞相曹参的后人。
所以你会发现曹操家族的族谱还是比较乱的,但是根据现代考古发现,通过对曹操家族的DNA和曹参家族的DNA做对比,以及同夏侯家族的DNA做对比。
发现曹操家族的基因和上述两个家族的基因都不匹配,这算是否定了《三国志》和《曹瞒传》的说法,因此比较倾向于曹操来自于曹腾家族。
当然这并不是说曹操和夏侯家族没有一点关系,有还是有的。
譬如夏侯渊就娶了曹操的内妹,这个内妹一说是指曹操母亲丁夫人的妹妹;一说是指曹操的妻妹;
不管怎么说,曹操和夏侯家族的这层亲戚关系算是攀上了,而夏侯惇又是夏侯渊的族弟。
而且这三人都是老乡,都是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出身。
一来又算是半个亲戚,二来又是老乡;
也就不难怪曹操为什么对夏侯家族十分重视,这是因为东汉末年,门阀士族在乱世之中逐渐显现出它的作用和好处。
在这个乱世中要想生存下来,乃至有所作为,报团取暖远比单打独斗要强。
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三国中出现的这些人物背后几乎都有一个大家族的背影。
诸葛亮的背后有一个诸葛家族,司马懿背后更是一个世代为官的官宦世家,袁绍也是四世三公的袁氏大家族,孙坚也是世代在吴地做官的大家族。
后来的杨修更不用说了,那是大名鼎鼎的弘农杨氏出身。
就连刘皇叔背后不也靠着刘氏这个已经没落的皇族吗?
所以你会发现,整个三国基本上都是那些门阀士族在争夺天下,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戏,门阀士族们把人才、资源都垄断了。
因此违禁以后,门阀士族的力量更加强盛,后来还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所以曹操肯定会重用夏侯家族的人,既是亲戚,又是老乡,曹操不信任这些人,他还能信任谁呢?
当年曹操在故乡吃官司的时候,就是夏侯渊替曹操去背的锅,后来曹操起兵,夏侯渊也是最早跟随曹操的武将。
夏侯渊字妙才,惇族弟也。太祖居家,曾有县官事,渊代引重罪,太祖营救之,得免——《三国志》
这首先在感情上就赢得了多疑的曹操的信任。
而夏侯惇本人也表现的忠心耿耿,没有表现出对曹操的异心,这也是他能够赢得曹操信任的缘故。
抛开能力问题不说,我们就单单说这种微妙的介于老乡和亲戚之间的关系,无疑都让夏侯惇等人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即便是在今天,相信身居外地的人碰到有个沾亲带故的老乡时,这种信任感肯定都会油然而生。
所以夏侯惇也享受到了其他人不能享受到的特权。
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三国志》
应该说这些都是曹操对于夏侯家族的特殊信任,夏侯惇死去以后,被曹操赐予“忠候”的谥号。
这是一个很高的谥号,《逸周书·谥法解》说:
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劳)
可见这是对夏侯惇很高的评价和认可了,魏明帝曹叡时代,夏侯惇得以配享曹操庙庭的待遇。
关注【围炉言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