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子是儒学创始人,但真正推动儒学地位是的董仲舒

孔子是儒学创始人,但真正推动儒学地位是的董仲舒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肖瑶 访问量:1810 更新时间:2023/12/8 12:10:55

孔子是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他是儒学的创始人。但他在世的时候,儒学的命运并不好,为了推广自己的学说,孔夫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四处宣讲,但没有人买账,有时被反对他的人包围,好几天没吃的,有人嘲笑他像个丧家之犬。

到了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大统一的帝国—秦朝以后,儒生的地位也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儒生们集在一起,议论朝政,惹得秦始皇龙颜大怒,他下令把乱讲话的儒生活埋,又烧了许多儒家典籍,给儒学以极大地打击。

西汉初年,儒生也没什么地位,高祖刘邦创业时就拿儒生的帽子当尿壶用过。文帝和景帝时,继续提倡黄老思想,爱好刑名之学,儒学仍居末流。

但是在时代的呼唤下,董仲舒应运而生了。是他将儒学推上了中国封建统治哲学的正宗地位,而且后来儒学的这种地位一直没有动摇,并在中国政治、思想、伦理等领域独居风骚两千年。

董仲舒是广川(今河北景县董故庄)人。他出生之际,正值喜好黄老思想的汉朝统治者思想波动之时。秦王朝迅速失败的历史教训,像一面明镜高悬在皇帝面前,秦王朝为什么不能长治久安呢?时人总结为它不讲“仁义”,不兴“礼义”,滥用“刑罚”,滥用民力。通过对秦灭亡原因的总结,使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原来儒学是最适合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学中包含着最好的统治术。

这样一来,汉文帝开始振兴一度遭受劫难的儒学,他将精通儒家经典的人们召为博士。董仲舒对《春秋公羊传》心向神往,专心研读,声誉远播,这样一来,到了景帝的时候,他被认命为《春秋》博士。

公元前140年,汉景帝死了,年仅16岁的刘彻继承了皇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年轻有为的武帝准备在先皇奠定的基业上大干一场,他即位不久,就下令各地选出一批“贤良之学”进京,由武帝亲自出题,请大家无所顾虑地发表意见。

董仲舒也在被召之列,胸有成竹的他立即写好一篇应对文章交给武帝,他在文章中突出了统治者要施“德治”,而且说这是天意,不应强调刑罚的功用,并举先代周朝行施仁政而子孙相传五六百年没有衰败作为例子。

汉武帝看了这篇文章,拍案叫绝。董仲舒又诚惶诚恐地续写了两篇文章,发挥了他的观点,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三篇文章就是有名的《天人三策》,深得武帝的赞许。董仲舒说除了儒家以外的各家学说都是奇谈怪论,只会扰乱朝纲,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很是赞同董仲舒的观点,下令照办。并在京城设立太学,专门给学生教授儒家经典。从此儒学就登堂人室,成为影响中国人民时间最长久的学派,这不能不说和董仲舒有着极大的关系。

董仲舒的社会政治思想,其宗旨在于巩固汉王朝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使封建地主阶级长治久安。他继承和发展孔子的思想,针对西汉中叶的情况,指出:“孔子曰:‘不患贫而患不均’;故有所积重,则有所空虚矣: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春秋繁露·度制》)。他认为保持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统治,即富与贵,但又不至于骄;农民能够维持最低生活,使之不至于忧愁,是使封建统治保持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

董仲舒认为,要实现上述的政治理想,重要环节是要巩固汉王朝的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而为了保证政治法纪的大一统,最先必须得有思想上的统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董仲舒和汉武帝进行了第二次对策,阐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指出《春秋》的大一统思想是古今社会所认可的,而在他生活的时代,各派学说纷纭,旨意不同,无法在思想上进行统一。因此董仲舒主张禁止其他各派思想的流传,以便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董仲舒还极力推崇中央集权的政治代表人物—君主。他认为君主是国家的根本,必须具有绝对崇高的权威。君主独掌天下,不崇拜君主就有大乱。董仲舒不仅提出了独尊儒术的主张,他还极大地改造和发展了儒学,其突出表现就是神化儒学并创造了一个众神之神天。这个天有人格、有意志,一切自然现象都是他意志的表现。而且天和人是相互感应的,人是天的缩影,帝王秉承天意而管理人民,因而叫天子,人要是顺应了天意,则风调雨顺,反之则灾难流行。

董仲舒研究“天人感应”入了迷,在他当江都王列非的国相时,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园的便殿先后失火,董仲舒又说这是灾异之变,是不顾天意的反映。文章刚写好,就被人偷走,上交武帝,汉武帝一看以为是攻击自己,龙颜大怒,将董仲舒打入牢狱,虽然后来把他赦免了,可他再也不敢说灾异之变了。

后来董仲舒又被任命为胶西王刘端的国相,但不久因怕被害而辞官,此后便以“修学著书为事”。直至去世,后世有董仲舒《春秋繁露》一书传世。

对于董仲舒的评价,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总体上看,董仲舒的思想学说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但是,把它放在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考察,却又具有某种程度或某种意义上的进步作用不应全盘否定。他的封建大一统思想有益于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应看到,董仲舒是位有影响的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哲学史,甚至人类思维史这条长链上的重要一环。此后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对其大加宣扬,唯物主义哲学家对其奋起批判,从而使人类思维的长河奔腾不息,东汉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就是在批判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基础上,阐发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无神论,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董仲舒作为一个思想家,他的独创思想并不是很多,但他上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提出大一统的思想,神化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中国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标签: 董仲舒

更多文章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文化繁荣的好事,董仲舒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董仲舒

    各种思想与学说共同绽放是文化繁荣的好事,这也是为何春秋时期和民国时期,能够产生众多大师的原因。【一】春秋时期的繁荣思想多样化的重要性。春秋时期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开创了不同学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毫不夸张的说春秋时期是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古希腊之所以文明就是因为众多思想得以发展。这就

  • 董仲舒的儒学理论导致汉朝人格素养上庸俗化和学术作风上的固陋化

    历史人物编辑:丑丑鱼游戏标签:董仲舒

    西汉思想界一个最大的背景,乃是改造了的儒学成为汉朝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其初始时期的关键在于武帝时期立五经博士之举措,然而这一举措的本意是否就是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它又是否真正起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作用,却是需要讨论的。钱穆在考察博士制度的衍变时指出:“古代学术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始作俑者——董仲舒

    历史人物编辑:花草之乐标签:董仲舒

    董仲舒最大的杰作就是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中华民族思想流动的长河拦腰斩断。董仲舒呢是一个专门研究《五经》之一《春秋》的博士。他在参加国家人才选择考试的万言书中,攻击其他学派全是左道旁门或者邪说妖言。建议:“凡是不在《五经》之内的著作,以及非孔子所传授的书籍,应一律禁绝,不准流传。”董仲

  • 董仲舒的这个弟子堪称作死能手,竟上书劝说皇帝将皇位禅让出去

    历史人物编辑:邓海春标签:董仲舒

    回顾我国古代历史,名士可谓一个相当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研究经学典籍等方面卓有成就,但往往恃才傲物,不将俗人俗事放在眼中,甚至行为举止令常人难以理解。举例来说,东汉末年的名士祢衡就相当狂傲,他曾裸身击鼓当面羞辱曹操,又以十分倨傲的态度对待礼遇他的刘表,最终被刘表借黄祖之手杀害。将时间拨回西汉,有一位弟子

  • 伦理家董仲舒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冬季旅行计划标签:董仲舒

    前言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字子强,是中国汉朝时期的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一生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历史背景董仲舒出生于汉朝中期,他的家族有着深厚的儒家传统和背景。在年轻时,他曾经

  • 馆陶公主刘嫖:扶持武帝,豢养男宠,一手改写汉朝政治格局

    历史人物编辑:阿墨游戏解说标签:刘嫖

    她是汉朝第一位长公主地位堪比诸侯王开启公主豢养男宠之先河只凭一己之力就改写了汉朝的历史走向权倾朝野放肆一生汉朝那么多公主为什么只有馆陶公主刘嫖活出了自己的风采?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出圈的大汉长公主馆陶公主,名刘嫖,是汉文帝刘恒和孝文皇后窦氏的嫡长女。在我们现代汉语中,“嫖”字通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

  • 宠冠三朝的长公主刘嫖,为什么会被汉武帝冷落?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书院标签:刘嫖

    在西汉王朝,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有一个名气非常高的公主,长公主刘嫖。她是汉文帝的贴心小棉袄,窦太后的独生女儿,一生深受父亲和哥哥们的宠爱,风光无限。甚至后来还在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一锤定音。可到了汉武帝统治时期,这位曾经炙手可热的长公主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自己的女儿皇后陈阿娇也被废掉了后位。那些曾

  • 西汉长公主刘嫖的贪婪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解说家标签:刘嫖

    善恶有报,如影随形。长公主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当年所做的事会报复到女儿身上。“初,上为太子时,娶长公主女为妃。” 说过在《史记》中看到“初”字表明司马迁插入往事了。“上”指汉武帝,“长公主”则指“陈皇后母大长公主,景帝姊也”,汉景帝的姐姐,汉武帝的姑姑兼丈母娘——刘嫖。刘嫖是汉文帝与窦太后的女儿,汉

  • 卢植等人平定了黄巾之乱,为何他们没有后来人物出名?其实有讲究

    历史人物编辑:李艳芹标签:卢植

    在读三国志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三国前期的人物更加精彩,特别是平定黄巾之乱的时候。例如我们所不熟知的大将军皇甫嵩,还有卢植等人,他们可是实实在在的凭借自己的力量化解了黄巾之乱,堪称是当世之英雄。而我们后来所熟知的三国人物,大部分都在他们的手底下当小弟。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些人如此的厉害,为什么他们

  • 卢植门下3弟子:1个建立蜀汉政权,1个曾统辖四州,1个默默无名!

    历史人物编辑:史事如烟标签:卢植

    很多人不认识卢植这位东汉末年的名臣,但如果提到他的弟子,有1个名字几乎家喻户晓。那么,卢植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门下的3个弟子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小编将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一卢植(139-192),字子干,东汉末年名臣,他师从当时的大儒马融,与郑玄、管宁、华歆等是同门师兄弟。卢植学成之后,返回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