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郭汜两人原本在董卓的西凉军中地位是比较低的,而正是因为董卓被杀,李傕、郭汜两人听从了贾诩反攻长安的计谋,最终才在历史的舞台上出了名。
董卓作为西凉军的首领,他的手下有六大中郎将,分别是:牛辅、董越、段煨、胡轸、徐荣、吕布。董旧就是依靠这六大中郎将来管理整支西凉军及所属军队。
而当时的李傕、郭汜两人都是中郎将牛辅手下的校尉,牛辅是董卓的女婿,同时也是董卓的心腹,受到董卓的信任,牛辅手下自然也是精兵强将,除了李傕、郭汜两个校尉外,牛辅手下还有张济、樊稠等校尉。
张济是张绣的叔叔,樊稠与李傕、郭汜都是后来祸害朝廷的奸臣。
董卓是被吕布和王允合谋杀死的,董卓死的时候,他的手下大部分都被派到长安以东防御或打击关东联军,比如中郎将牛辅驻守安邑,中郎将段煨驻守华阴、董越驻守渑池,这三个地方都是中原通往长安的必经之路。
由此可见,董卓将自已的主要军事力量放在长安以西用来防备关东地区可能对关西及关中地区的威胁,当时的校尉李傕、郭汜两人正在河南中牟、陈留、颖川等地,与汉末名将朱儁交战,并击败了朱儁。
董卓被杀的消息传来,整个前线一片哗然,西凉军乱成一团,中郎将段煨、胡轸、徐荣投靠了朝廷,而中郎将牛辅与董越不肯投降,董越找牛辅商量如何行动时,牛辅还把董越给杀了。
到了这个时候,整个西凉军中只有牛辅这一支没有投降朝廷,而西凉军中又数牛辅的实力最大,因此牛辅一下子成了西凉军不愿意投降朝廷的首领,牛辅杀了董越之后,又担心自已手下的士兵哗变,于是牛辅干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只带了亲信和财物抛弃了军队独自逃亡。
牛辅由于是独自逃亡,没有军队保护,于是跟随牛辅逃亡的亲信,一是为了贪财牛辅的财物,二是因为这个牛辅成了朝廷的通缉犯,于是牛辅的亲信杀了他,投靠了朝廷。
牛辅一死,西凉军再次群龙无首,当时的李傕、郭汜等人还在河南中牟一带带兵作战,河南中牟离长安将近500分里,就算李傕、郭汜想投靠吕布,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可能,这么远的路,骑马也要十几天。
牛辅没死的时候,李傕、郭汜还是牛辅的手下,牛辅是坚决不愿意投降的,理由很简单,牛辅是董卓的女婿加心腹,他担心王允与吕布主导的朝廷清算他,所以牛辅不会投降。
所以李傕、郭汜作为牛辅的手下校尉,也是没胆子跟牛辅作对的,牛辅死了之后,李傕、郭汜就面临选择,到底如何选择自已的将来,是投靠朝廷,还是另作打算?
而在这个时候,远在长安的朝廷已是王允主导,王允对于西凉军如何处理的态度决定了西凉军如何应对的方式,王允原本也打算赦免西凉军,毕竟他们的首领董卓死了,赦免西凉军有益于团结各方势力,维护稳定,但王允却因为担心赦免西凉军而招致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的不满,所以犹犹豫豫,最终没有赦免西凉军。
由于朝廷迟迟没有下旨赦免这些群龙无首且凶悍善战的西凉军,所以谣言马上就满天飞,有人说朝廷要杀光西凉人,这就引起了西凉旧部的极端恐惧,毕竟没有人不怕死。
由于朝廷没有赦免西凉军,当时也属于西凉军牛辅部手下校尉的贾诩为了自保,在西凉军余部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出了一个计谋,就是劝说李傕、郭汜联合西凉军余部一起进攻长安,如果大家不联合起来,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灭亡我们。
最终李傕、郭汜就听从了贾诩的这个建议,并且联合其他的校尉,如张济、樊稠等人,联合西凉军余部起兵进攻长安,并在西进路上不断接收西凉军余部,一路攻打。主导朝廷的王允听说后,派出投降的董卓旧部徐荣与胡轸抵抗李傕、郭汜等人。
结果董卓手下最能打的徐荣战死,胡轸又投降了李傕、郭汜,中郎将居然打不过校尉,看来确实是李傕、郭汜能打。
等这帮西凉叛军打到长安时,已经有十万人,后来因为长安城中的益州兵私自打开城门迎接李傕、郭汜进城,于是与吕布进行巷战,吕布战败逃走,当时在长安城北,吕布还和郭汜单挑了一把,这可是正史中记载的为数极少的单挑,郭汜单挑输给了吕布,但吕布大势已去,还是从武关逃离了关中。
李傕、郭汜二将从头到尾都没有投靠吕布的机会,再说了,吕布是并州人,李傕、郭汜都是凉州人,在得知吕布与王允合谋杀死了董卓后,西凉军中的凉州人杀死了军中所有的并州人,只因为怨恨吕布杀死了董卓的行为。
就算李傕、郭汜二将有投靠吕布的机会,他们也不会跟随吕布的,他们可是杀了并州人啊,杀了吕布的同乡,这些并州人当中难免有吕布的亲戚或老部下,并州人与凉州人已经结下了梁子,更不可能投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