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光宗朱常洛:明朝第十四位皇帝,他的一生过得怎么样?

明光宗朱常洛:明朝第十四位皇帝,他的一生过得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854 更新时间:2024/1/19 0:23:56

朱常洛,即明光宗、泰昌帝,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号泰昌,在位仅一个月,又被称为“一月天子”。他是明神宗朱翊钧的长子,生母是孝靖皇后王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朱常洛在万历十年出生,从小不得父爱。身陷党争和皇权交替问题,经历了国本之争、梃击案等重大历史事件。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明神宗驾崩后,正式即位,年号泰昌。在位期间,任用贤臣,革除弊政,积极改革,罢除矿税、榷税,拨乱反正,重振朝廷纲纪。沉湎酒色,纵欲淫乐,导致身体日益羸弱。泰昌元年(1620年),因病病逝,史称“红丸案”,年仅三十九岁,庙号为光宗,谥号为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中的庆陵。

人物生平

出身卑贱

朱常洛是明神宗偶然临幸宫女所生。明神宗的皇后王氏、昭妃刘氏自万历六年(1578年)册封后,都无子嗣。

万历九年(1581年),神宗在其生母李太后的慈宁宫中私幸宫女王氏,后来王氏有孕,神宗忌讳这件事情而不敢承认,但在内起居注中记载了这件事情,并有当时赏赐给王氏的实物为证,再加上李太后盼孙心切,最后被迫承认这件事情。

万历十年(1582年),明神宗册封宫女王氏为恭妃,于万历十年(1582年)八月生子,是为明神宗长子,取名常洛。

国本之争

明神宗正宫皇后没有子嗣,众多嫔妃中对郑氏尤为宠爱,万历十二年(1584年),晋封为贵妃,产下皇二子朱常溆,可惜夭折。皇帝对她宠爱不减,万历十四年(1586年)正月初五生皇三子常洵。随后郑氏便晋封为皇贵妃,并借机乞求明神宗立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自己则做皇后。两人写下合同,在道教庙宇中立誓。神宗的承诺,违背了祖制和封建礼制,势必引起重大的政治危机。

明神宗专宠郑皇贵妃,迟迟不立太子。朝中大臣纷纷猜疑,担心郑氏谋立皇三子,损害国本。他们争相提及皇储问题,奏折累计成百上千,无不是指责后宫干政,言辞之间矛头指向郑皇贵妃。明神宗搁置不管,仍旧宠爱郑氏。

为了平息皇储争议,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皇帝终于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三子朱常洵为福王、五子朱常浩为瑞王、六子朱常润为惠王、七子朱常瀛为桂王,争国本事件最终落下帷幕。这场万历年间最激烈复杂的政治事件,共逼退内阁首辅四人(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达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充军,整治另外“东林党”。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就因为有谣言说万历皇帝想要换太子,矛头指向郑皇贵妃,结果皇帝株连逮捕者甚众。到了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又有进言,说郑皇贵妃以及福王将要谋害皇太子,结果皇帝仅仅是让福王就藩,但被郑贵妃暗中阻止了。

恭妃王氏仍旧寂居幽宫,见不到万历帝,整日以泪洗面,流泪度日,渐渐的双目失明了。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王氏薨逝,大学士叶向高建议厚葬,可是皇帝居然不同意。再进言,皇帝才勉强同意追谥皇贵妃。

梃击之案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1615年5月30日),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张差手持枣木棍,闯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逢人便打,伤及守门官员多人,一直打到殿前的房檐下,内官韩本用将持棍男子抓获,宫内才平静下来。事发过后,张差供认系郑贵妃手下宦官庞保、刘成。郑贵妃为免心腹受罪,向皇帝哭诉。但是太子差点遇害,朝中大臣们议论纷纷,皇帝无奈,说这件事最好是你向太子争取谅解。郑氏跪拜太子,太子慌忙回拜。最后,神宗与太子不愿深究,以疯癫奸徒为罪名,杀张差于市,由于人证消失,庞、刘二犯有恃无恐,矢口否认涉案。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六月一日,明神宗密令太监将庞保、刘成处死,全案遂无从查起。史称“梃击案”。(《明史》中未曾证实这一案件,但郑贵妃企图夺嫡之事确有此情。)

但梃击案过后,太子检讨缪昌期认为“梃击”后台是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于是义愤地说:奸徒狙击太子宫,能以“疯癫”二字开脱乱臣贼子之罪,以“元功奇货”抹煞忠臣义士吗? 后缪昌期被阉党陷害致死。

继位为帝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皇帝驾崩。八月,皇太子朱常洛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宣布改元泰昌。

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初一日,泰昌帝朱常洛在登基大典上,“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就是行走、仪态正常,没有疾病的症象。泰昌帝在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四日,各发银100万两犒劳辽东等处边防将士,罢免矿税、榷税,撤回矿税使,增补阁臣,运转中枢,“朝野感动”。

命丧红丸

朱常洛举行登基大典后仅十天,也就是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初十日,就一病不起。第二天的万寿节,也取消了庆典。据《国榷》记载:郑贵妃“进侍姬八人,上疾始惫”。《罪惟录》也记载:“及登极,贵妃进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八月十四日,泰昌帝病重,召内官崔文升治病。

崔文升本是郑贵妃宫中的亲信太监。朱常洛即位以后,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朱常洛患病后,郑贵妃指使崔文升以掌御药房太监的身份向皇帝进“通利药”,即大黄。大黄相当于泻药。所以,接下来的一昼夜,朱常洛连泻三四十次,身体极度虚弱,处于衰竭状态。后来,廷臣们对于崔文升进药的资格和所进药物是否符合医学原理两点,对其进行猛烈的抨击。给事中杨涟说:“贼臣崔文升不知医……妄为尝试;如其知医,则医家有余者泄之,不足者补之。皇上哀毁之余,一日万几,于法正宜清补,文升反投相伐之剂。”杨涟认为,朱常洛本来身体就虚弱,应当进补,而崔文升反而进以泻药,其心叵测。当时,朱常洛生母王氏外家、原皇太子妃郭氏外家两家外戚都认为其中必有阴谋,遍谒朝中大臣,哭诉宫禁凶危之状:“崔文升药,故也,非误也!”

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二十八日,朱常洛召英国公张惟贤、内阁首辅方从哲等十三人进宫,让皇长子出来见他们,颇有托孤的意思并下令将崔文升逐出皇宫。

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二十九日,鸿胪寺丞李可灼说有仙丹要呈献给皇上。太监们不敢做主,将事情禀告内阁大臣方从哲。方从哲说:“彼称仙丹,便不敢信。”接着,内阁大臣们进乾清宫探视朱常洛。朱常洛此时已着意安排后事,将皇长子交由阁臣小心辅佐,又问起自己的陵墓的营建事宜。在安排好一切之后,朱常洛问:“有鸿胪寺官进药,何在?”方从哲说:“鸿胪寺丞李可灼自云仙丹,臣等未敢轻信。”朱常洛自知命在旦夕,遂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命李可灼入宫献药。到中午时分,李可灼调制好一颗红色药丸,让皇帝服用。朱常洛服完红丸后,感觉还好,让内侍传话说:“圣体用药后,暖润舒畅,思进饮膳。”傍晚,朱常洛命李可灼再进一粒红丸。尽管御医们都表示反对,但是朱常洛坚持要再服一颗。于是,李可灼再让皇帝服用了一颗红丸。服后,朱常洛感觉安适如前,没有什么不良反应。

泰昌元年九月初一日(1620年9月26日)五更,朱常洛驾崩。于是,廷臣纷纷议论,指定李可灼、红丸是致皇帝暴毙的罪魁,而且还牵涉到方从哲。不过,方从哲、李可灼对于朱常洛服药,本就是抱着一试的希望,对于朱常洛的死并不要负什么责任。后来,内阁大学士将进药的前后始末详细地在给熹宗的奏疏中说明,才使方从哲摆脱了困境。红丸,其实与嘉靖皇帝当初服用的红铅丸类似,是用妇人经水、秋石、人乳、辰砂调制而成,性热,正好与当初崔文升所进的大黄药性相反。本就虚弱的朱常洛,在最后的岁月连遭性能相反而且猛烈的两味药物的折磨,便暴毙而亡。

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仅一个月,年仅三十九岁。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在唐宋八大家中,为何却出现了宋朝比唐朝多四人的现象?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在古代文学的巅峰中,唐诗与宋词并立。除此之外,唐宋两朝还诞生出了许多极为优秀的文章,而且这些文章堪称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高峰,为此还将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并称为“唐宋八大家”。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唐宋八大家中,为何却出现了宋朝比唐朝多四人的现象?首先

  • 探索衮州之战的具体经过,曹操是如何反击的?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史风云

    东汉兴平元年(194年)至兴平二年(195年),曹操在衮州与吕布、张邈等人进行了交战,史称“衮州之战”,双方互有胜负,衮州之地也曾反复易主。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兖州牧曹操率大军攻打徐州牧陶谦时,张邈等人造反,吕布趁机攻入兖州。荀彧、程昱等人坚守鄄城等地,曹操又亲率大军回师攻

  • 于秦朝末年揭竿起义,为何只有楚国在战斗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朝,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秦朝末年随之而来的是农民起义,而到后来推翻秦朝的竟是原本楚国人项羽,就此进入了楚汉争霸阶段,这样看来,在原本被灭掉的六个国家中,仅有楚国在出力,其他的6国都不见了。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其余五国为何都不见了踪影?秦国将楚国灭掉的时候,其他五国人在干什么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种误解的产生,有

  • 气候变化对人类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国家就此诞生!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上古,野史秘闻

    地球在距今4000多年的史前时期发生气候变化,引发了全球性的严重洪水灾害。在这个漫长的大洪水时期,我国黄河下游的山东龙山文化和长江下游的江浙良渚文化,都因为遭受洪水灾害而逐渐衰微。华夏文明的重心被迫向黄河中上游的中原地区迁移,我国最初的夏王朝便是出现在这一地区。当时我国正处于尧舜禹时代,许多古籍对大

  • 曾国藩哪里来的胆子指出咸丰的缺点?是胆子太肥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咸丰,清朝,风云人物

    曾国藩自从做了京官,做了礼部副部长以后,曾国藩的心情一直是低沉的,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句话都是不理解的,从一个地方小吏升任二品大员,曾国藩为什么不高兴呢?原来,曾国藩讨厌道光皇帝治下的政治氛围,整个清朝官场的官风都是死气沉沉的,面对内忧外患,道光皇帝只是坚守旧制,不去寻求什么变化,下面的官员当然也都为了

  • 宋江自己是可以当皇帝的,为何却选择接受朝廷的招安?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宋江是水浒梁山中的领军人物,在他的手中有很多有勇有谋之人。按常理说宋江足够可以自己当皇帝,反朝廷。可是他最终选择了朝廷的招安,难道他对当皇帝一点兴趣都没有吗。宋江是刀笔吏出身,很懂世故人情,其中原因自然很耐人寻味,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一,梁山就这么大,

  • 浅水原之战的具体经过如何?如何评价这场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

    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进行的一次作战,史称浅水原之战。此战一举击败薛仁杲,夺取陇西,除去关中西面的一大威胁势力。此役李世民采用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坚壁不出,穷追猛打的策略,反败为胜。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为什么孝庄太后死后迟迟没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孝庄太后,清朝,历史解密

    七十五岁的孝庄太后去世,但是直至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她才被正式下葬。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真的是因为康熙不孝吗?首先,孝庄迟迟没被下葬,绝不是因为她的孙子康熙不孝顺。在康熙出巡的时候,他每天都会派人飞驰到京城,给祖母问安并报告自己一天的行程,还曾经把自己亲手捕获的鲢鱼脂封送到宫中给孝庄品尝。他

  • 李世民被高句丽人射瞎了眼是真的吗?李世民征高句丽遇到了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李世民,野史秘闻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率诸军自洛阳出发到幽州。李世民在路上对手下人说,四方基本安定了,就剩下这一块地方了,趁着我还没死,良将们还有精力,一定要解决掉,好像要痛说革命家史的样子,以教育参战部队要誓死捍卫中原部队的天威。唐军长途奔袭向辽东进军。李勣、张亮两路都获有战果。李世民亲到了辽东城下

  • 三国时期顶级虎将孙坚因为什么事情遭人歧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坚,三国,风云人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段俗语,被世人用来褒奖现在有才能的父子两个,这句话就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这句话用在东汉三国时期的孙氏父子身上再合适不过。孙氏父子两人为孙坚与其子孙策、孙权。孙坚被称之为“江东猛虎”甚至被后世传未三国时期顶级猛将。他的两个儿子,长子孙策,在当时被称之为“小霸王”。次子孙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