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气候变化对人类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国家就此诞生!

气候变化对人类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国家就此诞生!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802 更新时间:2023/12/6 6:06:21

地球在距今4000多年的史前时期发生气候变化,引发了全球性的严重洪水灾害。在这个漫长的大洪水时期,我国黄河下游的山东龙山文化和长江下游的江浙良渚文化,都因为遭受洪水灾害而逐渐衰微。华夏文明的重心被迫向黄河中上游的中原地区迁移,我国最初的夏王朝便是出现在这一地区。

当时我国正处于舜禹时代,许多古籍对大洪水都有记载,也提到了先民为躲避水患而迁徙的事迹:

《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汜滥于天下。

《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滓,民皆上丘陵、赴树木。

《淮南子·齐俗训》:禹之时,天下大雨,禹令民聚土积薪,择丘陵而处之。”

尧舜禹为了躲避大洪水,先后分别建都平阳(今山西太原)、蒲坂(今山西永济)和安邑(今山西运城)。但事实上在他们之前的三皇五帝,大都居于江河下游的东部地区,王国维就曾说过“尧舜之前如神农、黄帝、太昊、帝喾皆居东方”。

可见这场大洪水的暴发,影响了华夏文明的落脚点,成就了开居中之国的夏王朝。否则,随着山东龙山文化和江浙良渚文化的发展融合,我国最初的王朝极有可能出现在东方的近海地区。

一开始负责治理水患的是有崇氏的。鲧其实很善于治水,他修筑堤坝围堵洪水的“堙障法”并非一无是处,治水失败的更主要原因还是严峻的气候和落后的物质条件。鲧被追责后,他的儿子大禹接过了治水的重任。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大禹上任后改“堙障”为“疏导”,但是仍然见效缓慢,因为他花了漫长的十三年时间才“成功”。对于这样的成功,屈原就不大相信,他在《天问》中质疑“洪泉极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屈原大概觉得,以他通达天地的高超思维都想不通的事情,很可能是假的。

大禹如果有机会亲口回答屈原的质疑,他至少能够说出两大理由来证明治水确实需要耗时十三年!

第一个理由就是打赢部落战争、一统天下需要这么长时间。大禹是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的关键人物,这十三年时间是他为江山传子,助启开创一代王朝创造条件的关键时期。

其实经过尧舜时代向高海拔地区的西迁之后,水患对先民的威胁已经不那么急迫,否则也不可能给大禹十三年的时间去治理。换句话讲,大禹能够在治水总指挥的位置上坐稳十三年,事实上是另有原因的。

这个原因就是部族冲突和战争。只有消灭敌对部族,有效地控制不同部族,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国家才能够建立起来。三皇五帝都在做这样的事情,但都没有取得最终的成功。上古时期部族之间冲突与战争的记载,在古代史籍中非常多见:

《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荀子·议兵》:尧伐讙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

《荀子·成相》:禹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

所以大禹并不是像他父亲鲧那样,傻傻地只想着设法治水。他的成功并不是治水方法的成功,而是借治水之名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实力壮大才是真实的成功。当时华夏大地上的主要矛盾,是水患的威胁与先民渴望安居之间的矛盾,子承父业、接班治水的大禹是大多数部族都能接受的人物。

大禹被舜任命为司空,并兼任总领联盟事务的“百揆”,有权指挥各个部族的人力物力进行治水。在治水大权之下,大禹也就能以妨碍治水为名,征讨不顺从的部族,“禹伐共工”就是例证。

共工氏在我国上古时期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部族,女娲颛顼、帝喾以及尧舜等人都和共工氏发生过战争。古籍提到共工氏时,最常见的说法就是“振滔洪水”,只要一发生洪水就说是共工氏作怪。

所以大禹完全可以说,三皇五帝都没有摆平共工氏,他自然更需要一些时间去搞定共工氏,才能把水患的祸根除掉。

就这样在治水的十三年时间里,手握大权、可以号令四方的大禹以治水之便,将各个部族的民众按照地域划分,建起早期的社会管理组织,具有国家意义的管理机构也在这基础上逐渐形成,成为其后正式建立国家的基石。

大禹要说的第二个理由绝对是重量级的。水患是天灾,天不降灾,人间自然无祸。大禹完全可以说,经过他十三年来的努力,上天深受感召而决定不再让灾祸降临,于是水患自然根除。

事实真相是这样吗?根据现代科学的推断,确实很可能就是这样的。

地球上多雨时期一般发生在暖期气候向冷期气候的转变,这个变化过程相对缓慢,所以多雨时期常常持续很长时间。而大禹恰恰赶上了气候发生相反变化的时期,冷期气候开始向暖期气候转变,这是一个快速突变的过程,有雨过天晴的效果。因此,随着气候的快速好转,气候带北移离开华夏地区,季风、降雨变得正常化,植被逐渐得到恢复,洪水灾害也就自然得到消除。

所以说,大禹的成功并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在等着听天命的过程中,必须竭尽人事,夺取并巩固地位和权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鲧以生命为代价,给他讲清楚的道理。

标签: 上古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曾国藩哪里来的胆子指出咸丰的缺点?是胆子太肥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咸丰,清朝,风云人物

    曾国藩自从做了京官,做了礼部副部长以后,曾国藩的心情一直是低沉的,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句话都是不理解的,从一个地方小吏升任二品大员,曾国藩为什么不高兴呢?原来,曾国藩讨厌道光皇帝治下的政治氛围,整个清朝官场的官风都是死气沉沉的,面对内忧外患,道光皇帝只是坚守旧制,不去寻求什么变化,下面的官员当然也都为了

  • 宋江自己是可以当皇帝的,为何却选择接受朝廷的招安?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宋江是水浒梁山中的领军人物,在他的手中有很多有勇有谋之人。按常理说宋江足够可以自己当皇帝,反朝廷。可是他最终选择了朝廷的招安,难道他对当皇帝一点兴趣都没有吗。宋江是刀笔吏出身,很懂世故人情,其中原因自然很耐人寻味,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一,梁山就这么大,

  • 浅水原之战的具体经过如何?如何评价这场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

    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进行的一次作战,史称浅水原之战。此战一举击败薛仁杲,夺取陇西,除去关中西面的一大威胁势力。此役李世民采用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坚壁不出,穷追猛打的策略,反败为胜。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为什么孝庄太后死后迟迟没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孝庄太后,清朝,历史解密

    七十五岁的孝庄太后去世,但是直至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她才被正式下葬。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真的是因为康熙不孝吗?首先,孝庄迟迟没被下葬,绝不是因为她的孙子康熙不孝顺。在康熙出巡的时候,他每天都会派人飞驰到京城,给祖母问安并报告自己一天的行程,还曾经把自己亲手捕获的鲢鱼脂封送到宫中给孝庄品尝。他

  • 李世民被高句丽人射瞎了眼是真的吗?李世民征高句丽遇到了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李世民,野史秘闻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率诸军自洛阳出发到幽州。李世民在路上对手下人说,四方基本安定了,就剩下这一块地方了,趁着我还没死,良将们还有精力,一定要解决掉,好像要痛说革命家史的样子,以教育参战部队要誓死捍卫中原部队的天威。唐军长途奔袭向辽东进军。李勣、张亮两路都获有战果。李世民亲到了辽东城下

  • 三国时期顶级虎将孙坚因为什么事情遭人歧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坚,三国,风云人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段俗语,被世人用来褒奖现在有才能的父子两个,这句话就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这句话用在东汉三国时期的孙氏父子身上再合适不过。孙氏父子两人为孙坚与其子孙策、孙权。孙坚被称之为“江东猛虎”甚至被后世传未三国时期顶级猛将。他的两个儿子,长子孙策,在当时被称之为“小霸王”。次子孙权,也

  • 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关于程门立雪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故事,文史百科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学子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成语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音zuò)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故事: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

  • 井陉之战:韩信在此背水一战,其战绩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观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井陉之战,韩信,战史风云

    井陉之战是公元前204年汉军与赵军之间的战役,韩信是在获得刘邦的允许后,为了进一步击垮项羽在国内的割据势力,在井陉口一带和赵军交战,最终以少胜多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战争过程:韩信背水一战此战中汉军统帅韩信表现出了“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智谋和用

  • 乾隆禅位后的三年,他都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禅位后的三年,他都干了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两千年都处于帝王统治的封建时期,在封建时期里诞生过422位皇帝。其中乾隆就是这四百多位统治者中最长寿的一位皇帝,在乾隆的统治下大清进入了“康乾盛世”,有康熙和雍正打下的基础,乾隆统治王朝显得更容易了许多。

  • 既然米:曹操为什么喜欢抢别人的老婆?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三国,曹操,野史秘闻

    提起来三国时期,是没人不知道曹操的,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曹操算得上是一位全能型的人才。在军事方面,他能带领部队连胜北方群雄,最终入驻成为三分天下的霸主,再说政治方面,他手里掌握着曹魏的势力,算得上是三国里面最强的人了。而他本人的文学方面也是有涉猎的。常理来说,这样优秀的人物是让后人去学习的,但是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