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代的元稹究竟是不是史上最具才情的大渣男?

唐代的元稹究竟是不是史上最具才情的大渣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吴林利说历史 访问量:1239 更新时间:2024/2/8 1:57:08

在唐代,多才多艺又多情的诗人不在少数。今天,我们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来回答问题,他的名字叫元稹

介绍元稹前要先介绍一首诗,就是《离思五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可谓如雷贯耳,是元稹为了纪念自己的亡妻韦丛而作,也是笔者个人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尤其是,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显得意境高远,用情至深,打动了无数男男女女。尽管只是一首悼诗,但却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情诗。

略微遗憾的一点,此诗并未入选中小学的教材,更没有成为传诵度很好的一首唐诗。许多的家长和老师都不太愿意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过早接触这首诗,而且还不过多解释说明。究其原因,或许出在了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上。

“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句取自《孟子·静心篇》中的“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通俗讲,就是说一个人在领略过苍茫的大海气势后,别处的任何景象都再难进入视野。

元稹创造性的把“观于海者难为水”引申为“曾经沧海难为水”,隐喻夫妻之间的那种情深似海和不离不弃。

“除却巫山不是云”,取自宋玉的《高唐赋》,其中关于“巫山神女”的传说,传闻说巫山之云即为神女幻化而形成。用巫山之云比对其他的云,实则是隐喻自己妻子的容貌和品行,都是其她任何女子都难以企及的。

解释了这么久,大家都没有看出这首诗究竟有何不妥之处。但是,“巫山云雨”作为一个特定的意境,在后世流传的过程中,逐渐有了“男女交合”之意。正是受到了这层禁忌的影响,这首诗的传颂程度被大打折扣,很多青少年都被有意屏蔽了。

后面两句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取次花丛懒回顾”,以花为喻,表示自己在万花丛中行走却懒得左右回顾,因为有了妻子而再不分心。而且,这里的“懒回顾”,是对前两句“难为水”和“不是云”的一种对仗和呼应。

最后一句“半缘修道半缘君”,表面是说元稹痛失爱妻,以至于心如死灰,甚至萌生了出家修道的想法。

不过,笔者个人却窃以为,在尊佛奉道的唐朝社会,这里的“修道”,既是指具体行为,更是指一种修为。说到底,是元稹痛失所爱后一种寄托哀思的表达方式,尽显含蓄哀切之意。

接下来,我们一同走近唐代的元稹,走近这位多才多艺又多情的大诗人。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又字威明,是唐朝东都洛阳人,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的直系后裔。

作为唐朝著名的诗人,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与白居易一起被人合称为“元白”,甚至形成了独特的“元和体”,对唐朝的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在文学领域的成就斐然,甚至于名噪一时,但元稹在政治领域却并不得意。不可否认,元稹一度官居宰相的高位,但并没有太多的建树和成就,以至于多次被贬斥。

由于李逢吉长期觊觎相位,所以他将元稹视为眼中钉。在他的阴谋下,元稹被罢免宰相贬往外地任职,从此开始了自己颠沛流离的起伏岁月。

在代宗大历十四年,元稹出生于东都洛阳。他们虽是北魏皇族拓跋氏的后裔,但是自唐建立以来,通过几百年的传承,元稹的家境早已经败落。

八岁时,元稹的父亲元宽因病过世,书香门第出生的母亲郑氏,用自己的柔弱肩膀,一力挑起了家中的重担。在母亲的培养下,元稹的学业丝毫没有落下。

为了不辜负母亲的殷切期望,元稹自小就刻苦学习,十五岁以明经擢第。

虽然说,唐代的科举考试名目和种类甚多,明经比起进士来相对比较容易,但也并非是烂大街的白菜。唐朝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所以在十五岁时得中明经,说明元稹的学问是毋容置疑的。

取中明经以后,元稹具备了入仕为官的资格,不过由于家道中落,没有背景的元稹一直无官可做。久而久之,长期闲居于京城的元稹,成为一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待业青年。

于是,元稹只能寄情于诗文,大量作诗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社会现状,竟成为了当时名噪京城的才子。可惜,名虽有了,但官却一直没有。

到了贞元十五年,元稹才算有了一些眉目,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去任职。就在此间,他遇到了一位崔姓的女孩,还是自己的小表妹,就此开始了酸酸甜甜的初恋。

崔家是当地的富户大家,女孩本名叫做崔双,是一个热情主动和初通文墨的女子。元稹以一首《明月三五夜》,很快就俘获了崔小姐的芳心,两人悄悄确立了恋爱关系: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第二年,元稹进京参加吏部科考,一举高中,得以留在京城待诏入仕。同时,他也因为声名鹊起的才情而被许多官宦人家关注,这家就是韦夏卿。自此开始,元稹迎来了人生的逆袭。

作为京兆尹(首都市长),韦夏卿是正二品的太子少保。他欣赏元稹的才华,但对于他的放荡不羁有所保留,但还是愿意将自己的小女儿韦丛下嫁给这个屌丝青年。

此时的元稹尽管已经有了恋人,但却认为这是上天对自己的眷顾。韦家门第高贵,结交广泛,是自己可以倚仗的政治靠山;而且,韦丛本人也是内外兼具,不仅姿容貌美,而且通晓诗文,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对象。

于是,元稹果断的与前女友切割,迅速依附于韦夏卿。此事,成为元稹一生的污点,俨然被人指为“渣男”。

多年后,元稹写下了一篇传奇小说,名叫《莺莺传》。书中,他以崔莺莺作为主人公,故事情节完全照搬了自己和蒲州崔小姐的真实经历。著名的国学大家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明确指出:

《莺莺传》为微之自叙之作,所谓张生即微之自化名,此固无可疑。

《莺莺传》的故事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但在元朝时却被王实甫改编成了《西厢记》,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凄美的一段爱情故事而被后世熟知。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提到:

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

韦丛这个大家闺秀,嫁给元稹后尽管存在巨大的落差,但却一直都无怨无悔,全心全意辅助丈夫,淡然应对清贫生活。而元稹,他也对妻子的善解人意和体贴入微非常感动,夫妻生活相敬如宾,在婚后的七年间先后诞下了五子一女。

或许,因为频繁的生育,韦丛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在婚后第七年就匆匆过世了,年仅二十七岁。

遭受了如此的重创,元稹几乎被打垮,他悲恸不已,许久无法自拔。更可悲的,在妻子韦丛下葬当日,元稹竟因为御史留东台而没能亲自送葬,成为一生之憾。失去韦丛时,元稹才整整三十岁。

得益于韦家的扶持,得益于自己的努力,元稹成为了监察御史,算得上是年轻有为的潜力股。他在前往蜀中公干时,竟与当地著名的女诗人薛涛上演了一出难舍难分的才子佳人大戏。

在当时,薛涛刚结束与韦皋的恋情;而元稹也丧妻刚满一年,两人都处于感情的空档期。在思想解放和行为自由的唐朝,男女之间很容易滋生爱情,何况还是风流才子和佳人。

不过,当时元稹刚过而立之年,薛涛却已经四十有一,显然这是一场姐弟恋。在轰轰烈烈的恋爱中,薛涛还作诗一首《池上双凫》:

双栖绿池上,朝去暮飞还。

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不过,薛涛不仅比元稹年长十一岁,而且还是低贱的乐伎出身。以这样的身份,显然不能成为元稹的继妻,子女和薛家也不会同意。对此,双方也都心知肚明,在激情退潮后,元稹开始理智的看待这份恋情。

在元稹返回长安后,立即就结束了这段短暂而炙热的恋情,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不过,他还是通过《寄赠薛涛》这首诗为这段恋情画上了句号: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总结一下,元稹对待薛涛的态度,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爱过”!

在感情遭遇丰富多彩的同时,元稹的仕途却越发的曲折颠簸。810年,他被贬往江陵(今湖北荆州)任职,好友李景俭念他孤身一人,就将自己表妹安仙嫔嫁给了元稹,开了他的第二段婚姻生活。

安仙嫔虽不像原配崔丛那般完美无瑕和无可挑剔,但对元稹也是真情实意。可惜,这段婚姻也只仅仅维持了三年,安仙嫔就病逝了。

之后,元稹的悲催之旅还没有结束,又被贬到了兴元任职。在此,他和山南西道涪州(今重庆涪陵)刺史裴郧的女儿裴淑相识相爱,于是他的第三段婚姻开始了。

婚后,元稹和裴淑度过了一段安逸和悠闲的生活,直到第一个孩子出世后,他才姗姗赴任。

唐敬宗登基后,元稹因为才名被召回京中任职。但是,他的好景并不长,在京中任职不久就又被贬,调任了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元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活到老,贬到老”的这句话。临行前,他为了宽慰自己的妻子裴淑,还赋诗一首:

海楼翡翠闲相逐,镜水鸳鸯暖共游。

我有主恩羞未报,君于此外更何求。

到江南任职后,那里的歌姬和娱乐业十分繁华,元稹很快就结识了当地著名的交际花刘采春(女演员、女艺人、女诗人),并且彻底被她的风姿曼妙所折服。

作为一个迁客骚人和恋爱专家,元稹照例又是作诗一首《赠刘采春》: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刘采春长期混迹于娱乐圈和演艺圈,自然深解男女风情,很快就被其纳为妾室,两人共同生活了长达七年之久。

等到元稹被诏回京城时,他担心不好向妻子裴淑交代,也为了顾及自己的名声,竟然直接抛下了刘采春独自离去,让人大呼“唐代渣男”。

在唐敬宗驾崩后,唐文宗李昂登基,元稹再次被贬,去了湖北武昌担任鄂州刺史。这一年,他已经是五十岁的年龄。

到任后不久,元稹就卧床不起,在病榻之上回顾自己的人生。其中,最令他难忘的,依然是那个“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原配妻子韦丛。

831年,元稹在五十二岁时暴病亡故。临终前,他感慨万分,自己的一生,真爱过别人,也被别人真爱过,虽然感情经历丰富,可也不能算是滥情的渣男。

无论是崔双、韦丛、薛涛、安仙嫔、裴淑还是刘采春,哪一个女子都对元稹都是付出真情,而元稹也对每个女子付出真情。尤其是,对那个“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韦丛,元稹一生无悔,一生无忘。

标签: 元稹

更多文章

  • 除却巫山不是云,留下千古爱情诗篇的元稹娶了多少个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王蓓蓓标签:元稹

    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叫元稹,而对于他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了解吧。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在当时他还是一名大臣。他与白居易是终生诗友,他们俩一起提倡了新乐府运动,世人将他俩称为“元白”。元稹在官场上并不如意,但是在情场上,啊的作为可真的是非常出名啊。元稹在没有成婚的时候,曾经与一名女

  • 薛涛:41岁时恋上30岁元稹,情诗流传千年,最终穿上道袍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元稹

    引言古代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总会有一些奇女子,他们的才华并不比男人差,比如我们都熟知的李清照。唐朝民风开放,女子们也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有一个才女,她与鱼玄机、李冶和刘采春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她就是薛涛。薛涛出生在长安,虽然名字很有男子气概,但是她的长相却是柔美秀丽。年少时,薛涛的父

  • 婚外恋,姐弟恋,异地恋,元稹一生到底撩了多少妹子?

    历史人物编辑:姚姚时尚标签:元稹

    元稹,北魏孝文帝后裔,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少时便展露了惊人才华,15岁时就参加科考及第,才华横溢,曾任过校书郎、通州司马、越州刺史、监察御史、尚书左丞等职,他为亡妻写下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至今都是痴男怨女津津乐道的爱情箴言。只是,这位风华绝代的大诗人,却实打实是个高段位渣男,他哄得六个女

  • 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其实是一个始乱终弃的负心汉?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创意者标签: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绝对是历史上最煽情的悼亡诗之一。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五首》,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所写。其实不仅仅是这些,元稹还写过艺术价值更高的《遣悲怀三首》。然而《遣悲怀三首》中没有像“曾经沧海难为水”这样“唯美”的诗句,所以没有《离思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痴情种还是负心郎

    历史人物编辑:六度问科技标签: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唯美的情诗,表现出了一位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打动着无数痴男怨女的心扉。也让大家以为诗人元稹是个专情的男子。然而他虽然写得一手好情诗,但却不是一个痴情种,反而是个负心郎。元稹(779年一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北魏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很专一,别逗了

    历史人物编辑:晚星文史斋标签:元稹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宋出现很多诗词大家,耳熟能详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唐宋八大家等等,哪个不是如雷贯耳,他们给后世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而其中有一位唐朝诗人尤其擅长写悼亡诗和艳诗,他的《离思五首》(其四)里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更是成为古往今来歌颂爱情忠贞的美好诗句之

  •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最怕“渣男”写情诗,西厢记以他为蓝本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元稹

    古往今来,多少风流才子都与凄美动人的爱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因此创作出许多流传千古的吟咏爱情,表达忠贞不渝之志的诗句。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们也不能仅凭几句小诗就断定一个人的品质。就像是这首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单从诗句出发,我们可能

  • 唐朝第一大渣男元稹,诗中痴情专一,诗外始乱终弃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元稹

    原为唐朝最伤心的人元稹,在诗中痴情专一。可细看元稹身边的女人,他虚度了薛涛的性命,辜负了莹莹的痴情,始终抛弃身边的女人。他是无情的男人还是情人?对此,我只能说,男人都是大猪蹄子,说的永远比做的好。说起元稹,他是唐代中期的一位大诗人。他与白居易并称为“元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文学成就自然

  • 元稹最经典的一首诗,道尽了爱情里的悲欢离合!

    历史人物编辑:小时悟史标签:元稹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经典诗作,也是描写爱情的古诗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佳作之一。元稹用对爱情一往情深的笔触,表达出了自己真挚热烈的情怀,抒发了自己对心爱女子的爱恋,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怀念。可以说是感人至深,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元稹的这首诗,不同于王维在《相思》中,以红豆这一鲜明的

  • 元稹的这首《行宫》,白发宫女们为什么议论唐玄宗?

    历史人物编辑:夜话人文标签:元稹

    行宫 元稹·唐代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轶事。元稹的这首五言绝句,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当时正值唐朝经历过安史之乱不久,国力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