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为何要立李治为太子?而不传位于次子李泰

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为何要立李治为太子?而不传位于次子李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追溯历史传奇 访问量:181 更新时间:2024/1/17 15:59:02

李世民为何要立李治为太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和他一母同胞的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二人自己作死所致,最终导致李世民不得不传位于晋王李治。二是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褚遂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而做出的最佳政治选择。

对于魏王李泰来说,继李世民之后的那个大唐王朝的九五至尊之位,曾离他只有一步之遥,可因为某些原因,这最后一步却成了他再也跨不过去的天堑,最终使他折戟沉沙,郁郁而终。

李泰,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儿子,也是太子之位最有力的竞争者。

早在李世民登基后的第二个月,李泰的兄长李承乾就被立为太子,执掌东宫。作为大唐未来的继承人——李承乾从一出生起就备受注目,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他,不仅父亲李世民对他百般溺爱,他的舅舅长孙无忌后来更成了大唐王朝中最有权力的人物,他的母亲也成了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

手中握有如此强大的政治资源,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李承乾的东宫太子之位必将稳如泰山。

可是,事情的发展往往不遂人愿,这意外偏偏就出现了。

而这些意外的出现,也导致原本对夺嫡无望的魏王李泰将目光转向了太子李承乾所在的东宫。他觉得,也许自己离太子之位或许并不遥远。

李承乾的一些意外还得从贞观十年说起,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曾经忠孝节俭、被李世民寄予厚望的太子李承乾开始变得行为乖张、喜怒无常,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不能自拔,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在生活中,他一改往日温和谦卑的作风,经常与下人打闹嬉戏。一到东宫,脱离了众人的视线之后,更是彻底放飞了自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根本不顾忌自己东宫太子的身份。

此外,他还迷恋上了突厥人的习俗,特别喜欢说突厥语,穿突厥衣服,并特意挑选了一批突厥人当侍从护卫,在东宫杀猪宰羊,饮酒作乐,生活已经完全突厥化。

这还不算,更过分的是,他甚至放言,要在当上皇帝之后去当突厥人,去投靠阿史那思摩,在阿史那思摩手底下做一个将军。

如此荒谬无比的话,竟然能从堂堂大唐储君、未来大唐王朝的统治者的口中说出来,李承乾的荒谬程度,可见一斑!

他的这些如此荒诞的行为被东宫辅臣知道后,急忙对李承乾进行了劝谏,希望他能迷途知返。可李承乾非但不听,反而觉得这些大臣们妨碍了自己的生活。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准备杀掉这些劝谏他的大臣。

虽然刺杀最终没有成功,但这一行为还是让他失去了人心,太子之位变得岌岌可危。

可就算李承乾荒唐如此,李世民还是对他抱有一丝希望,希望他能够改邪归正,痛改前非,做一个合格的东宫储君。

李世民是这样想的,可有人不这么想。此人就是躲在暗处观察太子已久的魏王李泰。

古往今来,东宫储君之位让多少同胞兄弟反目成仇,李泰也不例外。

曾经李承乾是那么地耀眼,他的太子之位是那么地稳固,让他看不到一丝夺嫡的希望。如今的李承乾荒唐至此,这不是上天给他的机会吗!于是,李泰抓住李承乾失态的机会,开始向太子之位挺进。

尽管李世民对太子还有一点希望,可时间一长,随着太子李承乾的日渐堕落和屡教不改,他的这点希望之火也渐渐被浇灭,他对太子充满了失望。

人一旦有了失望,就会想方设法在现实中去寻找慰藉,作为大唐最高统治者的李世民也是如此。当他看到太子已经无可救药之时,随即将目光转移到了其他儿子身上。

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他的二儿子李泰。

李泰此人,并不是庸碌无为之辈。相反,他从小便文章写得好,且多才多艺,深受李世民的喜爱。

如今李承乾失宠,他便将对李承乾的爱转移到了李泰的身上,与之转移的,还有太子之位的归属。也就是说,李世民已经从这时开始有了废李承乾,立李泰为太子的打算。

为了表示对李泰的恩宠,李世民特意批准他在魏王府开设文学馆,延揽天下名士,壮大自己的力量。李世民对李泰的此举,与他当年在秦王府开设文学馆的一幕何其相似。

在这个节骨眼上,李世民想做什么,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除此之外,由于李泰体型肥胖,行动受限,李世民格外开恩,特许李泰入宫时可以乘坐小轿。乘坐小轿,这是太子才能有的待遇,可李世民却把这份恩宠给了魏王李泰,可见此时李泰已经成了李世民心中取代太子的不二人选。

此时此刻,李世民释放的政治信号已经足够明显,那就是准备立魏王李泰为太子。但是,李世民的所作所为却招致了以魏征、褚遂良为首的坚决维护嫡长子制度的大臣们的反对,他们觉得在李承乾没有犯大错之时,废立太子为时尚早,且容易引起父子相残、兄弟反目的悲剧。

由于大臣们的反对,李世民做出了让步,或许是他想起了当年在玄武门时所发生的惨剧,因此暂时搁置了废立太子的打算,但对魏王李泰的恩宠却依然有增无减,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了李泰继续参与夺嫡的信心。

仗着李世民的恩宠,李泰似乎有些得意忘形了,他已经开始毫不掩饰自己的欲望了,在朝中大肆结交朋党。这种“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行为,最终引起了李世民的警觉。在八字还没一撇的情况下,李泰就如此急不可耐和锋芒毕露,未免太过急切了些。想到这儿,李世民多少有些不快。

再者,以魏征、褚遂良为首的大臣在朝堂上不断对李世民施加压力,劝李世民放弃废立太子的打算。

大臣们苦口婆心地劝谏以及李泰的急不可耐,李世民思前想后,决定再给李承乾一次机会,随即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让他一心一意辅佐太子。

可李承乾接下来的表现不仅令李世民大失所望,更令为他苦口婆心劝谏李世民的大臣们大失所望。

原来,就在他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之时,东宫爆出来的一桩丑闻直接将李承乾打入了深渊。

李承乾的府中有一位叫称心的乐童,这个乐童长相俊美,能歌善舞,深得李承乾的喜爱。于是两人同卧同起,亲密得无以复加。

这件事被人捅到李世民那里之后,李世民怒不可遏,堂堂的帝国储君竟然做出了如此下作之事,这让他的脸往哪儿搁。于是当即把乐童诛杀。

可乐童的死并没有警醒李承乾,他觉得是魏王李泰出卖了他,对李泰痛恨到了极点,于是暗中组织了一个一百多人的刺杀团,准备密谋干掉李泰。

与此同时,李承乾又拉侯君集、汉王李元昌密谋造反,企图以他生病为由,将李世民骗到他的东宫,密谋杀掉。

可李承乾及其党羽还没来得及动手,他们的计划就被人告发,一场阴谋政变胎死腹中,所有人被一网打尽。

公元643年4月,李世民召集房玄龄、长孙无忌、萧瑀等重臣以及相关部门的人员,共同审理太子谋反一案。

案情条理清晰,证据充分,审起来也很快。最终,李承乾太子之位被废,被贬为庶人。不久后流放黔州,后在此地郁郁而终。他的一系列党羽杀的杀,流放的流放。

含着金钥匙出身的李承乾就这样在这场残酷的夺嫡之争中出局了。

李承乾走了,太子之位空了。李泰盯着那个空荡荡的太子之位,眼中流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火热,那是一种对权力的渴望。

为了确保自己能够顺利坐上太子之位,李泰在李承乾被流放后对李世民大献殷勤,天天入宫侍奉李世民,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安抚了李世民受伤的心,李世民自然倍感欣慰。

在他看来,李承乾已经废了,而魏王李泰又如此仁孝,且是他的嫡次子,让李泰来继承皇位,可以说是理所应当之事。基于此,李世民终于决定立魏王李泰为太子。可是,尽管李承乾已经被废,立李泰为太子却远没有那么容易。

当李世民将立李泰为太子的想法告知众大臣之后,立刻招来了一部分人的反对。

对于再次立谁为太子,朝堂中的意见分成了两派。以岑文本为首的大臣主张立魏王李泰为太子;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大臣主张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就在很多人以为李泰入主东宫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后,一向以柔弱、低调胆小著称的李治犹如一匹黑马,进了众大臣的视线,也进了李世民的眼里。

李治,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第三子。

在他的两位兄长的耀眼光芒下,他从小就没被多少人注意,至于夺嫡之事,他也压根就没有想过。至于李世民,在他的眼里,虽然认为晋王李治是一个好儿子,可他压根也没想选李治做他的继承人。

可偏偏,历史要他在李泰与李治二人之中做出选择。

命运就是如此戏剧性,眼前所发生的一幕,令李泰没有想到,也令李世民没有想到。

该怎么办呢?李世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惘。

而对于李泰来说,眼下的这种局面,他必须要站出来为自己争一争,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前功尽弃,一切都化作泡影。

于是,在一次与李世民谈话的过程中,李泰对李世民说道:“臣有一子,等到臣死的那天,一定为陛下把他杀了,将皇位传给晋王。“

李世民听了此话,大为感动,于是把李泰的话讲给大臣们听。可是,拥护晋王的大臣们根本不买李世民的账。

褚遂良更是毫不客气地对李世民说道:“不会有人在当上皇帝之后主动杀掉自己的儿子,让位给弟弟。这种做法违背人性常识,不能轻信。况且,以李泰的性格,如果让他当上天子,李承乾和李治恐怕都会被斩草除根,皇帝你想立魏王,可你有没有想过会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你如果实在想立魏王的话,那么就要先保证晋王的安全,把他安置妥当,让他远离权力中心和是非之地,这样才能保证他的安全。

“陛下言大失。愿审思,勿误也!安有陛下万岁后,魏王据天下,肯杀其爱子,传位于晋王乎?陛下今立魏王,愿先措置晋王,始得安全耳。“ ——(《资治通鉴》卷197)

褚遂良的这番话,别人听了或许不会动容,但李世民听了,他的心里足以翻起惊涛骇浪。对于李世民而言,尽管已经过去这么多年,可玄武门事变的悲剧他一辈子都忘不了,每每想起,他还是会惊出一身冷汗。

因此,在立太子的关键之际,他最怕的是当年玄武门的悲剧再次上演,他怕兄弟反目。想到这儿,李世民想立魏王李泰为太子的决心已经开始有所松动。

就在李世民左右为难之际,对太子之位志在必得的李泰,利令智昏,居然对晋王李治说了一句威胁恐吓的话。而恰恰就是这句话,促使李世民在左右为难之际,下定决心改立晋王为太子,放弃魏王李泰。

李泰对李治说的话是:“你历来和元昌友善,如今元昌已被处死,你难道就不担心担心自己的脑袋吗?

汉王李元昌在此之前因参与李承乾谋反一案,被诛杀。李泰此举,就是想要将李治拉下水,好确保自己的太子位置万无一失。

李治很聪明,可就眼下来说,却聪明过头了。

当李治把李泰对他说的话转述给李世民时,李世民震惊了,褚遂良对他说的话再次在他的脑海中出现了。此时此刻,他意识到,褚遂良绝非危言耸听,一旦让李治当上皇帝,他是绝不会放过自己的亲兄弟的。

思前想后,权衡利弊之后,李世民终于决定,放弃李泰,选择李治。

公元64年四月初七,李世民在承天门下诏宣布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同时大赦天下。

为什么要选择立李治呢?李世民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他对众大臣们说道:“泰立,则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

所以,李世民选择立李治为太子的第一个原因,出了李承乾和李泰二人自己作死,让李治捡了漏之外,还得益于自己的善良仁孝。

此外,还有第二个原因,那就是李治的太子之位离不开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大臣们的支持。纵观整个贞观一朝,长孙无忌所掌握的权力,绝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因此他在朝中有很大的话语权。

那么,李泰和李治都是自己的亲外甥,长孙无忌为何会选择李治而不选择李泰呢?

原因很简单,对于长孙无忌这样手握大权的元老来说,之所以站在李治的一边,他看中的正是李治的软弱和善良,这样的人,好控制,听话。一旦李治做了皇帝,那么他凭借着皇帝舅舅的身份,再加上拥立之功,软弱的李治肯定会对他言听计从。

所以,这也是长孙无忌为什么站在李治一边的原因。

由于李承乾和李泰的作死再加上宰辅重臣的选择,最终使得毫无夺嫡希望的晋王李治脱颖而出,成为了太子之位的不二人选。

标签: 李泰

更多文章

  • 李承乾被废后,李泰说了一句话,李世民立马立李治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陈泽源标签:李泰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成功的诛杀了当时的太子李建成以及齐王李元吉,不久之后逼迫唐高宗李渊退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在其登基之后不久李世民就立自己的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可见在唐太宗心目之中李承乾的分量究竟有多重。唐太宗一生总共有十四位儿子,然而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儿子仅仅只有三人:

  • 李承乾懦弱,李泰争皇位,所以唐太宗同时放弃了两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王家伦标签:李泰

    长子李承乾早年被封太子地位稳固,拜魏征为师,麾下良臣谋士众多;而次子李泰,因同是“文德皇后所生”,且“聪敏绝伦”,太宗“特所宠异”。一出生就被自己的祖父唐高祖李渊册封为宜都王,次年,李泰进封卫王,作为秦王的嫡次子,李渊却将其封为了正一品的卫王以继李元霸之后,对于还是秦王的李世民来说已是莫大的恩宠了!

  • 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本答应立嫡次子李泰为太子,为何又改为李治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李泰

    公元643年,有一天,李世民很高兴,对几个心腹近臣说:“朕的青雀长大了,懂事了,朕百年之后,大唐江山无忧矣。”众人面面相觑,暗想皇上是不是吃错药了?李世民没吃错药,而是被嫡次子李泰灌了迷魂汤。李泰,小字青雀,是李世民的嫡次子,和李承乾、李治是同母兄弟,生母是长孙皇后。李泰自幼聪明,史载“聪敏绝伦”,

  • 李承乾被李世民废掉以后,魏王李泰为何也未能幸免?太优秀也是罪

    历史人物编辑:倚梧杉标签:李泰

    公元619年,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出生。1年后,也就是公元620年,李世民的嫡次子李泰就出生了。正是因为晚了1年时间,使得李泰永远也无法逾越这道鸿沟,只能成为自己的大哥李承乾的陪衬。如果换作是你,你心里高兴吗?无情最是帝王家,这事儿在老李家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年李世民为了皇位,杀掉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

  • SHINee李泰民近况:热裤+绿色毛衣展现“性感美”!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团子标签:李泰

    韩国男子演唱组合SHINee忙内李泰民Taemin近况公开!热裤+绿色毛衣搭配展现了他与以往不同的“性感美”。SHINee忙内李泰民通过组合SHINee的官方SNS发布动态,上传了个人专辑的预告照片。在公开的照片中,泰民用充满魅力的眼神凝视着照相机镜头。泰民完美的消化了裸色口红,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

  • 李泰:我当太子后就杀掉独子传位给弟弟李治!李世民:好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李泰

    魏王李泰是贞观年间竞争王位的二号种子,第一号种子当然是他哥太子李承乾了,一号种子和二号种子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次竞争以太子李承乾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李泰也在争储的过程中犯下了很多自爆性的错误,比如青雀入怀的故事。青雀是李泰的小名,有一次他非常亲密地扑入李世民的怀里,真诚地说:如果我

  • 李承乾和李泰为太子之位鹬蚌相争,为什么得利的是李治?

    历史人物编辑:福循搞笑标签:李泰

    李治自己可能都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太子,有一天会登临大位,成为大唐皇帝。可是,有时候命运就是这般的奇怪,拼命想得到的,白忙一场却落了空,而无心插柳的却绿树成荫。李治这个李世民娇宠的小儿子,连无心插柳都没有,最后却得到了一整片的森林,可以说是一个被上天眷顾的幸运儿。幸运只是别人看到的他人头顶

  • 唐太宗废掉太子李承乾的同时,为何要把魏王李泰也给废了?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李泰

    其实,在李世民废掉太子李承乾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要废魏王李泰,甚至,李世民已经向李泰承诺会让他做太子。但是,褚遂良站出来说了一番话,李世民立即就打消了立李泰为太子的念头。反而在不久之后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将李泰贬为东莱郡公。那么,褚遂良说了什么让李世民的态度做了如此大的转变呢?643年对于李世民来说是一

  • 李治才能平庸、性格软弱,李世民为何选择他而非博学多才的李泰?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李泰

    历史说起来也真是有趣,李世民当初发动宫廷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才夺取了政权,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但却是没有想到,晚年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却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他倾尽心血所培养的长子李承乾竟然想效仿李世民当年的壮举,来个“玄武门之变”,杀了兄弟李泰,逼李世民让位!当然,最后的结局不用想,李承乾怎么可能玩

  • 李承乾已经是太子,为何还要冒险谋反?魏王李泰图谋不轨有意夺权

    历史人物编辑:小铁子说历史标签:李泰

    现在看来,李承乾之所以迫不及待地要冒险谋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魏王李泰图谋不轨有意夺权,搞得因身患足疾而变得敏感脆弱的李承乾着实有些急了。李承乾八岁时,就被立为了太子,这是古代立嫡立长的惯例,并不太稀奇,稀奇的是他霸气的名字。李承乾,光看这个名字,就知道,李世民是希望他“承继皇业,总领乾坤”。这个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