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杀单雄信后,徐茂公偷偷照顾其妻儿,却不知给大唐种下祸根

李世民杀单雄信后,徐茂公偷偷照顾其妻儿,却不知给大唐种下祸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崔博文 访问量:513 更新时间:2023/12/7 17:24:14

导语:佛家说人生存在着因果报应,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其实人生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圆圈,每一次错误的选择都会在未知的时候,造成巨大的伤害。封建时期的每一次王朝更迭,看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仔细分析的话每一次王朝更迭,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症状了。

隋朝末年天下纷乱,隋文帝杨坚本来他夺取天下的途径就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儿子杨广必然做出弑父篡位的事情来。由于杨广的做法过于违反了人民的意愿,所以一时间群雄割据,天下纷乱,各路反王举起义旗想要推翻隋炀帝

李渊本是隋朝的官员,是他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又或者是看到天下揭竿而起,他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因此唐王李渊一步一步的发展,最终建立了大唐王朝。每个王朝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忠臣良将以及谋臣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大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李世民绝对是中坚力量。因为李世民的所有做法都是从人民的意愿出发,所以李世民的出现深得民心,渐渐地他也为后来的登基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人们看问题的眼光以及角度不同,所以总是会出现许多利益纠葛。

李世民当年虽然深得民心,但是有一个人他一直没有降服,甚至后来的大唐王朝差一点毁在了此人的后代之中,这个人就是单雄信。《隋唐演义》电视剧中讲述了单雄信是瓦岗五虎将之一,单雄信原本是绿林好汉,他杀富济贫,原本也是忧国忧民的风云人物。

随着李世民的势力渐渐增强,所以许多的瓦岗寨将领全部都投靠到了他的旗下,但是单雄信却与李世民有世仇,纵然到了后期单雄信明白大唐王朝一统天下已经是大势所趋了,但是奈何心中的仇恨并没有磨灭,所以他宁死不降。

单雄信是最早建立瓦岗寨的人员之一,他也是优秀的领导者,瓦岗寨内有一群优秀的将领,但是他们缺少管理者。当李密出现之后,由于李密的错误领导,一步一步的把瓦岗寨陷入到了危险的境地,曾经的辉煌也不见了。受形势所迫李密投降于大唐,可是当年的单雄信却跟随了王世充

王世充此人阴险狡诈,他为了能够让单雄信忠心耿耿地跟随于他,因此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单雄信,从此之后这二人便是一家人,所以单雄信也成为了王世充手下抵挡唐军的主要力量。可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唐王朝的统一是历史必然的趋势,是非人力可以逆转的,所以纵然在单雄信的帮助之下,王世充也败下阵来。

原本李世民非常珍惜单雄信的才能,想要将其招揽至麾下,但是当年在阴差阳错之际李世民无意间杀害了单雄信的大哥,杀兄之仇不共戴天,因此单雄信怎么也不可能投降于李世民。纵然在曾经的好兄弟轮番的劝说之下单雄信也不为所动,所以李世民无可奈何地杀害了单雄信。

当年单雄信的夫人已经身怀有孕,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所以李世民原本想要将单雄信家族连根拔起,但是作为曾经的好兄弟,徐茂公他冒死求情,这才保住了单雄信后人的性命。

在徐茂公的帮助之下单雄信的后人一直被很好地照看,生活质量也并没有下降。长大之后单雄信的后人甚至还在大唐王朝做了官。可是当年的事情的真相一直在他后人心中耿耿于怀,只是奈何无能与大唐王朝对抗罢了,所以很多的时候,只能借酒浇愁。

总结:由于唐朝统治者关注民生,所以他们建立王朝之后,实行了府兵制度。府兵制度的本质就是在国家纷乱之时,将领们会带兵打仗,可是当国家太平之时将领们开荒拓土、种田。可是已经太平了近百年的大唐王朝,在这种环境下,使得将领们根本没有战斗力,因此大唐王朝末期爆发了撼动王朝根基的黄巢之乱。

而当年黄巢之乱的主力单雄信的后人赫然在列,不知道当年的徐茂公如果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情的话,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初做的决定。当初他们拼死保护的大唐王朝,最终却被自己好兄弟的后人撼动了。这仿佛就像是一个轮回一样,单雄信当年因为隋炀帝不顾人民意愿,所以他举起了反旗,而他的后人也走了和他一样的路。

标签: 徐茂公

更多文章

  • 叛将被李世民处斩,徐茂公偷偷照顾其妻儿,250年后差点毁了唐朝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徐茂公

    提到李世民这三个字,很多人都会想到类似于“明君”、“仁主”这样的字眼,后世有人评价其“比迹汤、武,庶几成、康”,历代帝王几乎无人能出其右。除此之外,李世民还以善于听取大臣意见、从谏如流闻名于世,可在李唐一族起义初期,善于纳谏的李世民却因不听徐茂公劝阻而处死过一员猛将,结果,正是因为这一个错误,二百五

  • 隋唐英雄徐茂公,扶武则天上位反被剖棺,墓中出土帽子成国宝

    历史人物编辑:青莲简史标签:徐茂公

    和佛赏花去/文提起李绩知道的人不多,但如果提起隋唐演义中的徐茂公,恐怕都能说上一说,其实,李绩就是徐茂公。他原名徐世绩,字茂公,为凌烟阁功臣,一生辅佐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信任和重任。被赐国姓李。后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就改名李绩。李绩墓在昭陵博物馆园区内,徐茂公死后也是享受殊荣,陪葬昭陵。

  • 李治为何要除掉长孙无忌?娶武则天只是诱因,徐茂公才是关键因素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徐茂公

    回顾历史,大唐可谓是一个极为奇特的存在,从唐朝建立以来,便以极为强势的姿态崛起,将中原一并统一,并且在建立王朝后连着三代皇帝,各个丰功伟绩,被万世传颂。李渊作为开国皇帝,建立了大唐,功绩自然不用提,李世民平定内乱,征战四方,联手自己的父亲一起确定了大唐王朝的基业,和李渊一起称为开国皇帝也不为过。相反

  • 瓦岗山牛鼻子老道徐茂公,死后为何被武则天掘墓戮尸,是孙子坑爷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徐茂公

    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期名将。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股肱之臣。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问题来了,这么牛逼的人物,为何被武则天开

  • 李世民为何把龙袍披在徐茂公身上?赵匡胤要会此妙招,历史改写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侃史标签:徐茂公

    徐茂功身上的衣服不是御服,而是李世民的休闲服。李世民在宴席上对李济说:“我要为太子找顾命大臣。我正在考虑。没有什么比你更合适的了,过去你还没有忘记你的老主人李密的恩情,李济咬着手指发誓,李济喝得烂醉,李世民脱下衣服盖上。看来这不是偶然的宴席,而是李世民有意营造的氛围,目的只有一个:有心!总而言之,李

  • 败将被李世民处斩,徐茂公却偷偷照顾其妻儿,结果给大唐留下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徐茂公

    说到李世民这个人,给我的感觉就是“仁君”。不管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私下,李世民都能够耐心听取大臣的意见。但是,听取大臣的意见也分什么事情。隋朝末年,因为隋炀帝的统治太过于残暴,各地纷纷起义,战火四起。瓦岗寨在李密的带领下也很快发展起来,在李密的身边有单雄信和徐茂公两位大将。单雄信这个人非常厉害,善用一

  • 李懋功就是《隋唐演义》里的徐茂公,他不是军师而是一员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黎顾百年V标签:徐茂公

    诸葛亮是千古智慧人物的代表,往往鹅毛扇一摇,计上心来。他在三国时期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隋唐时期,也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此人羽扇纶巾,头戴儒冠,计谋百出,便是瓦岗寨的第二号人物徐茂公。但是《隋唐演义》对于人物的刻画,远远不及《三国演义》。徐茂公的原名叫徐世勣,字懋功。他的名字,怎么到了后来又变成

  • 他睡了隋炀帝皇后,俘虏徐茂公,应该一统天下,比李唐更得民心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徐茂公

    隋末烽烟四起,各路反王逐鹿中原,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他比李唐更得民心,这个人,便是有道无福的窦建德。听过隋唐题材评书或是看过《说唐》《兴唐》的朋友们,对“十八家反王、六十四路烟尘”这句话并不陌生。隋炀帝因为征讨高句丽,大兴土木,致使天下刀兵四起,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在河北贝州漳南县居住的窦建德,看

  • 徐茂公临终说:若我后代出高人一定要杀,不然必造反,结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浩论古今标签:徐茂公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逢乱世,总会豪杰并起,他们或图名,或牟利,或者只是单纯地凭借着一腔热血,要为天下百姓谋一个安稳的年代而纵身投入混乱的时局。英雄造就时势,时势也成就英雄。乱世之中,能留名青史的也都是些有着真才实学而心怀天下的真英雄。在隋唐时期,中原大地上群雄并起,众人都因不满隋炀帝

  • 武则天为泄愤,让人挖了徐茂公的坟,为何见到陪葬品直呼徐狡诈?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徐茂公

    徐茂公指的是唐朝初期的名将李勣,他的本名是徐世勣,家里很有钱,为人也很友善,经常救济穷困潦倒的百姓,隋朝末年的时候参加了瓦岗军,在军队中出了很多有用的计谋,很受翟让的信任,后来他又劝说翟让投靠李密,一起讨伐隋炀帝杨广,徐世勣在军中表现突出,才识过人,还被李密封为右武候大将军。自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