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诗人,他的诗似乎流传不多,但这并不能抹去诗人的才气。盛唐时期社会的繁荣,并没有给诗人带来多大的幸运,其一生和唐代哪些大诗人大体一样,也是坎坷流离,非常不如意。
陆羽是个弃儿,不知是父母有意遗弃,还是另有原因,他出生后随河水漂流,被寺庙里的和尚发现后收留。所以,自生至死,他都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姓甚名谁,人生中最大的悲哀就这样降落在他的身上了。他自然是不甘无名无姓这个事实了,作为一名诗人,如果连个出处都没有,今后在世上还怎么混呢?在他稍稍长大以后,便用《周易》为自己占卜,占得的爻辞是“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大概意思是说,鸿雁落到了地面上,它的羽毛可以供礼仪之用。于是,他便给自己取名姓陆名羽,字渐离。陆羽就这样诞生了。
“蛟龙岂是池中物。”陆羽是不会过哪种晨钟暮鼓的生活,也不会去努力地适应寺庙里的清规戒律,于是乎,便从收养他的寺庙逃走了。谋生是需要技能的。陆羽除了在寺庙学会了诵经,其它什么都不会,怎么办呢?他便与伶人相混,很快便进入了角色,全然是长安街头的一个小丑,以喜剧明星的面目示人,而且很快便红了起来。
唐玄宗天宝年间,他被官府招为皇宫伶人的教官,开始吃上了官饭。如果陆羽甘心于这种生活,一生倒也舒服,说不定还能混个正式的官职。可他却偏偏不喜欢这种以逗人为乐的生活,于是他又逃走了。他来到了苕溪。苕溪发源于天目山,两岸多有苕花秋风起时,漫天散入飞雪。他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地方,便在此隐居了下来。而此时的陆羽已经是从一个靠戏谑谋生的优伶,摇身一变成了一个高洁优雅的隐士了。
陆羽在苕溪的这段生活,除了潜心读书之外,却养成了他名留后世的喝茶爱好,他没有赢得文学上的彩头,却得了一个“茶圣”的雅号。唐人喝茶和今人不同,不是泡茶,而是煮茶。除茶叶外还要放入诸如盐、葱、姜等佐料,所以煮出来的茶水叫茶汤,哪种味道我们今天是喝不惯的。这种煮茶的方式一直沿用到宋代,才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泡茶方式。
陆羽可算是第一个发现了茶的纯粹之美。他煮茶时讲究茶、水、火、器四者的完美配合,使得从煮茶到饮茶的一整套流程,成为了一场行为艺术的表演。他对煮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同时发挥自己理论家的天赋,不断总结,最终写出了《茶经》三卷流传于后世。
陆羽出身非名门望族,他的名气全靠自己的天资和勤奋。他虽没有李白、杜甫等名气大,但他会著书、会写诗,士君子的基本素养他是一样都不缺,他是个全才。他对于中国的茶文化还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