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陆羽写《茶经》用心,央视拍《茶经》动情

陆羽写《茶经》用心,央视拍《茶经》动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深度文娱 访问量:4976 更新时间:2023/12/7 14:51:58

还记得周杰伦歌词中唱到的“说唐朝陆羽写茶经三卷,流传了千年”吗?陆羽著写的《茶经》究竟是一部怎样优秀的典籍,又为何流传千年经久不衰?

要知道,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便有了饮茶风俗;到了唐朝时期,官民尚茶成风且乐此不疲,尤其是在陆羽著《茶经》以后,中国古代茶学得以正式确立,使后代茶学著作层出不穷。3月5日,最新一期《典籍里的中国》播出后,话题#典籍里的中国 陆羽茶经#随即登顶抖音热榜娱乐榜,#中国人爱喝茶是刻在基因里的#的话题也迅速攀登至微博热搜TOP7。

中国人爱喝茶为什么就是刻在基因里的?《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八期“以茶会友”,让观众充分感受到这抹嫩绿流传千年、风靡至今的独特魅力。

全网追“典”,百万观众在线“云饮茶”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更是世界茶化的发祥地。节目结合唐代的历史背景,将陆羽“与茶相伴”的传奇故事“搬”上舞台,既呈现《茶经》所载内容与当时的民生经济,追溯源远流长的中国茶叶历史,更通过“茶”传递古代文人“精行俭德”的精神追求和美好品格,将《茶经》的历史价值、中国茶文化的深远意义呈现在观众面前。

从如茶般入口苦涩、细品后却余韵悠长的传奇人生,到撒贝宁与陆羽围炉说茶的戏剧舞台,以及嘉木一叶蕴藏的五千年文化基因,这些都成为最新一期节目吸引全网观众的关键。截至目前,《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八期共获15个相关热搜热榜,当期相关视频全平台播放量近3000万。

与此同时,高热度的精品内容带来的是全网的有口皆碑,不仅在社交平台持续引发热烈反响,不断有网友晒图分享追“典”感受——“赋予典籍之活的灵魂,不再是束之高阁,而是亲之近之,品之鉴之,学之用之”“制作出如此精良的高水准节目,老少咸宜”“才不是电子榨菜,是品中国经典,育民族精神”;更有不少网友夸赞节目选角演技在线,剧情设计感人,“这才是好演员,这才是好表演”“今日份感动——典籍里的中国之茶经,陆羽的恩师、好友终是没有喝到最后的茶……”当然,还有许多爱茶的观众,也在跟随节目一同品茶,晒图打卡阅读《茶经》,“喜欢茶的人都别错过今天的典籍里的中国”“从节目了解了更多,手中的那杯茶变得更有滋味了”。

《茶经》是两季节目以来首次在户外进行取景拍摄,观众跟随主持人嘉宁“穿越”至浙江湖州,沉浸式体验了唐朝的制茶、品茶文化,将“茶”这一大众文化,用年轻人喜爱、易于接受的影视化、戏剧化方式加以表达,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也让更多人了解“茶”,成为茶文化的粉丝。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在今年全国两会的委员通道上提出的“首先解决我要读书的问题”,鼓励大家坚持阅读,建立起人和书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典籍里的中国》就是从认知层面出发,带领观众认识古籍、了解古籍,搭起了一座观众与古籍间的沟通桥梁,并让观众在了解的过程中感受古籍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传播合力。

打造文化“爆款”,让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持续迸发

2019年,联合国将每年5月21日定为“国际茶日”,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茶已经成为承载历史和文化的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而在《典籍里的中国》的舞台上,不仅茶文化的氤氲热气得以徐徐升腾,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在延续,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在不断迸发。

例如,《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第四期以《本草纲目》为切口聚焦中华医学典籍,增进大众对中华传统医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第二季第五期,节目首次涉猎与方志相关的典籍,借用“史志”这一全新打开方式,让一部颇为小众“冷门”的“奇书”《越绝书》,一跃成为观众眼中的“爆款”。

3月5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文章《扎根人民打造精品(观察手记)》,文中提到,近年来,我国文艺园地呈现出繁荣发展景象,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文艺精品。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以沉浸式的戏剧演绎传统文化成为精品代表之一。在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文艺创作更应扎根人民,紧贴时代脉搏,充分运用新技术新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可以看出,两季以来,《典籍里的中国》通过专家访谈和舞台戏剧演绎,将严肃、深奥的传统文化典籍推大众、推向世界,不断创新内容年轻化表达,促进观众对典籍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既印证着节目在传播上的生命力和持久度,也诠释着总台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事业和产业繁荣发展的努力和匠心。

3月3日《光明日报》头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文献研究室主任刘宁发表的署名文章《让古籍“乘”上浩荡春风》则进一步点赞节目的影响力,“《永乐大典》等典籍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节目不断‘破圈’。”

当典籍以不同形态的媒介再现进入日常生活,沉浸式读“典”氛围日渐浓郁,我们不仅了解到典籍中的先贤思想,也能够鉴古知今,从浩若烟海的典籍中汲取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文化力量,让典籍故事背后蕴含的世界观映照当下,在“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绝地求生,再度富强”等金句的反复呐喊中,充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可见,《典籍里的中国》带来的现实影响,一直在不断扩大。

今年,“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更成为工作重点。《典籍里的中国》不仅运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讲述埋藏在历史尘烟中的典籍故事,向世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老典籍焕发新的生命力,走进年轻人的心,更传递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底气和澎湃信心。

标签: 陆羽

更多文章

  • 徐茂公死前做了个预言,竟句句应验,武则天大怒:给我挖了他的坟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徐茂公

    在小说《隋唐演义》中,徐茂公是瓦岗寨以及唐朝最具智慧的军师,其谋略甚至足以与诸葛亮相匹敌。但在正史中,徐茂公的原型是徐世勣,字懋功。其后徐世勣被赐姓为李,为李世勣。其后,李世民登基,李世勣为避皇帝的名讳,改名为李勣。为了方便起见,本文的李勣均写作徐茂公,这样或许能防止混淆。与小说的定位不同,徐茂公乃

  • 徐茂公给罗成算命可活73年,却只活了23年,寿命怎么少了50年?

    历史人物编辑:邹宁标签:徐茂公

    罗成是隋末唐初的美男子,他在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的道路中功不可没。也因为他的美男子形象和一身好武艺,使人印象深刻。传说,罗成在瓦岗寨的时候,找他的结拜三哥徐茂公算了一卦,徐茂公是著名的道家出身,看阴阳极准,罗成也对徐茂公深信不疑,徐茂公说:你本命高寿,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可以活到73岁。徐茂公给罗成

  • 徐茂公算准罗成能活73岁,为何却死在23岁?原因是他太毒了!

    历史人物编辑:杨宗辉标签:徐茂公

    罗成,是《隋唐演义》里天下排名第七的一条好汉,因为长得是皮肤白皙面容俊俏但却不苟言笑,人送绰号"冷面寒枪俏罗成",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人物了!胯下闪电白龙驹、手中五钩神飞枪,最擅长的家传的七十二路罗家枪,绝技为回马枪。其实,罗成这个人物,基本上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历史上并无其人。但正因为如此,更让《隋

  • 徐茂公算出罗成寿命为73岁,为何他只活到了23岁?只因其少算五点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徐茂公

    要说谁是《隋唐演义》中最有偶像气质的人,那么大家一定回想到罗成,因为罗成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其活的却极为精彩,从小生在名门,一手“罗家枪”更是打败无数对手,再加上他永远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所以一直以来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是人狠话不多。罗成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聪慧,7岁的时候就可以独自念诗,10岁时就使得

  • 罗成被徐茂公算出能活73岁,结果只活了23,剩下50年去了哪?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徐茂公

    在隋末唐初,涌现出了许多的英雄人物。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便是瓦岗寨的诸位好汉。其中有一位好汉皮肤白皙面容俊俏,但却不苟言笑,人称“冷面寒枪俏罗成。”罗成是隋唐小说中的人物,因为精通枪法和阵法,所以在隋唐英雄中排第七条好汉。他原本是北平王罗艺的儿子,后来与瓦岗诸将义结金兰加入了瓦岗。在瓦岗被李密搞得乌

  • 李世民能接纳秦琼尉迟恭,为何却非杀单雄信?问题出在徐茂公身上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看动漫标签:徐茂公

    一、单雄信被杀,后果太严重隋唐乱世,人才喷涌。所谓环境造就人,越是复杂的环境,人物也就越复杂多样。比如李世民,一手开创到了贞观之治,直接奠定了大唐的高度。他跟魏征的君臣佳话,也是千古流传。但同时在李世民的身上,还有“玄武门之变”、“杀弟夺妻”等标签死死贴住,撕都撕不下去。若再深究下去,很快还会发现,

  • 武则天封后,20年前的一次扶柩,决定了和徐茂公的特殊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徐茂公

    武则天所有的政治生涯中,封后肯定是最重要的一步,这是她从后宫走向前台的第一步,有了皇后的身份,才能让自己有了合法参与政治的机会。但武则天立后的过程却是充满了艰辛,尤其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反对派,在朝堂上形成了非常庞大的势力,一直阻挠武则天封后。但随着武则天跟长孙无忌的数次交手,终于瓦解了一部分外朝官员

  • 徐茂公死前对孙子说:因为你,会有灭门之祸,15年后被武则天掘坟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徐茂公

    徐茂公,是唐朝的三朝元老,他历经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能够经历三朝的大臣,智商情商自然都非常高,不过他离开人世15年之后,坟墓被武则天挖出来,还命人鞭尸,徐家也被灭门,徐茂公死后不能安定。造成这个结果是由于他的孙子徐敬业,他做什么事情让武则天那么痛恨他,而丝毫不顾及徐茂公的功绩呢?武则天上台之前,

  • 李世民杀单雄信后,徐茂公偷偷照顾其妻儿,没想到给大唐埋下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徐茂公

    俗话说得好,“兰因絮果,现业谁深”。因果论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我们现如今所看到的历史,也是由一个个因果组成的既定事实。但是如果我们身处当时的朝代,做出的决定也许就如同蝴蝶扇动翅膀一般,对未来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古代王朝更迭的同时伴随着杀戮,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胜利者往往会对失败者的队伍赶尽杀绝,为

  • 李世民临终前,为何要贬官徐茂公,看看李靖对李世民都说了些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徐茂公

    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帝王之心是人们最不能够想得明白的东西。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遗迹当中,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因为自己的内心想法,最后居然想要杀害一些忠臣。对于这样的情况、这样的人,让后人十分的不解,唐朝的皇帝李世民便是其中之一。众所周知,李渊的江山社稷,其中的一半都是自己儿子李世民打下来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