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兰因絮果,现业谁深”。因果论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我们现如今所看到的历史,也是由一个个因果组成的既定事实。
但是如果我们身处当时的朝代,做出的决定也许就如同蝴蝶扇动翅膀一般,对未来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古代王朝更迭的同时伴随着杀戮,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胜利者往往会对失败者的队伍赶尽杀绝,为的就是担心失败者的队伍中难免会有一些极端分子,为了自己脑海中所谓的大义而惹出祸事。
但是也会有心软之流,就譬如李世民,他明明知道单雄信有妻有子,但还是选择放任其后代自由生长,却没想到自己这一念之差,最后竟然为百年后的大唐埋下了祸根。
瓦岗起义军队中的战友情
隋朝末年社会动荡,百姓民不聊生,各地纷纷出现了起义军队,希望能推翻黑暗的统治,还百姓们一片青天白日。
单雄信与徐茂公便位列其中,他们歃血为盟结拜为兄弟,之后便投奔当时屈指可数的强大起义军队——瓦岗起义军的麾下。
这支军队可以称得上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起义军队了,浩大的声势丝毫不亚于当时的梁山好汉。但是队伍中的领导者翟让却是一个优柔寡断没有将帅之才的莽夫。空有一身热血与蛮力,是难以带领瓦岗起义军走向未来的。
与此同时,起义队伍中一位叫李密的成员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有勇有谋还深明大义,一看就是天选领导人,协助翟让一连打了好几个胜仗。
队伍中的其余人也都能看出翟让与李密之间的差距,为了能够早日推翻黑暗统治,单雄信与徐茂公就极力推举他作为新的领导人,最终他们成功得逼迫翟让退位。
而作为有推举之功的单雄信徐茂公两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李密的左膀右臂,协助他四处征战。但随着瓦岗起义军越来越大,起义军内渐渐地开始出现了矛盾。
首先便是翟让和李密之间。翟让是被迫让贤,心里并不是真正的服气,因此一直没有放弃想要重新夺回统治权。但是翟让毕竟没有什么聪明的头脑,很快他的心思就被李密发现了,于是李密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便设计杀死了翟让。
但翟让虽然胸无大志,可他却有着一帮对他死心塌地的下属,翟让的死让整个瓦岗起义军分崩离析,新、旧两部打得不可开交。而此时前方又传来了战报,说王世充的军队已经快要打到家门口了。
一时之间内忧外患,人员一片混乱,而最后在这片混乱中,曾经盘踞中原,军队数量高达二十万的瓦岗起义军就这样解散了。
队伍中的成员也是该逃亡的逃亡,该易主的易主。单雄信与徐茂公两人也因为当时混乱的战局,没能聚在一起,而后踏上了各自的征程,彼此慢慢渐行渐远。
世事无常,挚友托孤
徐茂公虽然出身草莽,但却是个有目标有远见之人,他最后选择跟随的队伍便是李唐。事实上历史证明他的选择没有错,李氏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最为繁盛的朝代之一了。但是另一边的单雄信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他所选择的就是曾经打败了瓦岗起义军的王世充。单雄信作战能力极强,在王世充的军队中担任大将的角色。只可惜最后还是败在了李唐的兵刃之下。虽然单雄信的能力被李唐所欣赏,但是单雄信本人却是拒不受降。
其实他拒不受降的原因很简单,毕竟他本人最初是瓦岗起义军的将领,后来瓦岗起义军被王世充打败后,自己由投奔了王世充的军队。
现如今王世充也被打败了,如果自己再被李唐招降,那么自己非但不会受到信任,甚至还会被旁人耻笑。这种朝秦暮楚的行为,也与他侠肝义胆有所相悖。
于是等徐茂公看到死亡名单上有单雄信的名字时,一整个悲痛欲绝,昔日歃血为盟的异性兄弟,如今却即将阴阳两隔。
徐茂公就算是有心想要替单雄信求情,也架不住单雄信坚决不投降的信念,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死期将至,因此只求徐茂公能够替他照顾自己的爱人和孩子。
徐茂公听到之后毅然决然地答应了单雄信的请求,为了让他看到自己的决心,甚至直接从自己的身上剜下了一块肉给单雄信吃。在单雄信死后他也如约向李世民求情,让他放过单雄信的孩子。
那时的李唐军队已经壮大到近乎无人能敌,一个孩子而已,放了就放了。于是徐茂公边如愿领养了单雄信的孩子,名叫单天长。
单天长与自己的父亲一样,都有着超乎常人的领军作战的本领,他也不负众望带领军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了磨盘山的首领,并一代代的往下传承着。
埋藏了百年的祸根终于出现
无论多么强大的国家,终有穷途末路的一年,公元878年,就如同隋朝末年一般,唐朝末年全国各地也开始了声势浩大的起义运动。而这之中,黄巢起义是诸多起义军队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之一。
它辗转于唐朝的大半个版图,几乎以一己之力动摇了整个李氏唐朝。好巧不巧的是,在黄巢起义军内,有四个将领颇为出名,被人称为“黄军四杰”他们分别是单兴、单旺、单茂、单盛。
相传他们就是单雄信的第11代后人,他们的存在虽然在整个黄巢起义军内没有特别的出彩,但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中坚力量,整个黄巢起义军后期的发展,都是这四兄弟在背后推波助澜。
虽然这支队伍最终没能如愿推翻唐朝,但是他们对唐朝带来的影响却是无法磨灭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支队伍珠玉在前,这才让原本唐朝倾颓的步伐再次加快,单雄信可能永远不会想到,自己的后代也可以参与到加速唐朝灭亡的斗争中去。
这可能就是风水轮流转,就连李世民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当时的一念之私,最终竟然无形中成为了唐朝灭国的助力。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当我们站在上帝视角回望历史的时候,便会发现很多重大事件的契机,也许起始点都只是一个人亦或者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