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陈豨是扫把星?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说陈豨是扫把星?发生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019 更新时间:2023/12/14 11:49:33

在中国闾里坊间,日常生活中常听到某人说某人是扫把星,指他个人运气不好,周围的人因他也很倒霉。虽然这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在西汉初年的历史上,还真出现了这样一位“扫把星”。此人本无才无德,却因自己滥用权力,专招些鸡鸣狗盗之人,终因自己劣迹斑斑被弹劾,因而起兵反叛朝廷。他反叛朝廷,刘邦就曾说无甚大碍,很容易平叛,奈何他的起兵却直接牵连了三位功高震主的异性诸侯王被诛,还间接连累两位异姓王,从而导致了西汉初年大肆残杀功臣名将影视大剧的高潮到来,可谓“刺激”之极。这位如此“厉害”的侯爷是谁?纵横国史今天就为大家讲讲这个故事:西汉初年这位侯爷厉害了,一人反叛却连累四位诸侯王被诛杀。

汉十年(公元前197年),陈豨反叛案为汉王朝剪除异姓王提供了口实。淮阴侯(原齐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燕王卢绾直接受累被害,淮南王英布、韩王信事败被诛,也与陈豨谋反有关联。这样一个普通叛将,竟能牵涉四位名声在外的藩王,可见汉初政坛的斗争十分惨烈!那么,该事件的经过又是如何的呢?陈豨又是何许人也?为何一普通侯爷能挑起整个朝堂上下的纷争?

陈豨(?―前195年)为秦末汉初宛朐(今山东菏泽)人,不知何故得以跟随汉高祖刘邦,刘邦被举为沛公时其率500人投奔刘邦,入关中时被封为游击将军,因刘邦东征和平定燕王臧荼有功,在汉六年时被封为阳夏侯,并先后任赵国相国、代国相国,统领赵、代两国军队,防卫北部边境。陈豨掌握赵、代两国权柄后,日益骄横,铺张奢靡,滥权生事,广招宾客,多行不法,引起同僚忌恨,参了他一本。刘邦生性多疑,想到陈豨宾客众多,在外独掌兵权好几年,疑心会有变故,就派大臣前往按察,发现陈豨的确收养了一干门客,且这些门客把邯郸城的客店都住满了,他们还凭着陈豨在赵、代之地的权势干了许多违法之事,有些还与陈本人有关。当时按察的赵相周昌非常恼怒,上书告陈豨有谋反之嫌疑。恰巧,汉十年(前197年)七月,太上皇去世,刘邦召陈豨进京,陈豨被告反叛,心胆俱裂,深知上京师定然没有好果子吃,而背上谋反黑锅,很难洗刷,故以病重为由推托,并派人暗中向韩王信旧部王黄、曼丘臣处通消息。两个月后的九月,陈豨怕被置于死地,兼之王、曼两人的劝诱,于是割地起兵,宣布造反,自立为代王。

刘邦听得消息后,大吃一惊,御驾亲征。但当他率领大军到邯郸时,却高兴地说,叛军不据守军事要地,肯定不会有啥作为,在采取重金收买陈豨哪些出身商贩的部将迅速瓦解叛军后,刘邦御驾回朝,留周勃平定代郡,高祖十二年冬,陈豨自己亦在灵丘被樊哙军所杀,刘邦在有生之年除去了一重要叛臣。

陈豨并无造反能力,手下门客也无出世奇才,因而迅速被刘邦平定。但陈豨反叛案,却为刘邦诛戮功臣造成口实。首先遭殃受到牵连的是淮阴侯韩信。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战功最卓著,功高震主,自夸将兵“多多益善”,明代茅坤甚至称赞他为“兵仙”,可见韩信在战场上必定是个帅才,而历史上的韩信可以说是一个人为刘氏汉室打下半壁江山的人。但陈豨反叛时,刘邦御驾亲征,韩信却告病未随,留守京师的吕后利用韩信属下舍人乐说的诬告,矫诏将其诱入宫中,斩于存放乐器的钟室,并夷其三族,手段残忍。而韩信被夷三族的罪名,却是“与陈豨勾结谋反”。

陈豨造反牵连的第二个人是梁王彭越,罪名还是有人诬告他造反。事情大概是:陈豨造反,彭越患病没有随刘邦亲征,只派了部将率兵前往,惹怒了刘邦,派使者去责骂彭越,梁王部将息辄认为朝廷既已不信任不如就造反,但彭越没有答应。恰在此时,彭越手下太仆犯罪怕受责罚便逃到京城,告发彭越谋反。刘邦派人采取突袭的方式逮捕彭越,关押在洛阳,拟定造反罪,但畏惧理由不足,只判彭越流放蜀中青衣县。彭越也是倒霉,在赴青衣县途中遇到吕后,这个心狠手辣远超刘邦的帝后认为不能养虎遗患,于是“令其舍人告越复谋反”,并“夷越宗族”,炮制了一起惨烈的冤案,更恐怖的是吕雉竟将彭越尸体煮成肉酱分发给各诸候王。彭越之冤,当时栾布公开为其叫屈,公然违令祭拜,并当面指责刘邦忘记彭越助其灭项楚之恩,仅以怀疑就定罪,并残忍夷灭三族,担心所有功臣都会“人人自危”。栾布的责骂反而没有受到刘邦处罚,而是晋升为都尉,显然是刘邦明知彭越之冤屈。

陈郗之乱的第三位受牵连者是淮南王英布。此人乃皖西历史上著名人物,年轻时违反秦律而受黥刑,率囚叛逃为盗公与秦官吏作对,参加秦末农民起义,先后跟随项梁项羽,楚汉战争时又叛楚归汉,在秦汉易代之际驰骋疆场,一时叱咤风云,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由秦之刑徒成长为一方诸侯王,一生可谓传奇,被称之为黥面虎将。英布之所以会反汉,有两个事件:一是韩信被夷三族,彭越被烹杀(他收到了吕后送来的彭越肉酱)等事件的影响,心理“大恐”,因而聚兵侯伺旁郡警急,为其反叛埋下祸根;二是其爱姬生病到医家就医时受內侍官关照导致英布自己过度猜忌(直接事件),最终导致内侍官上书诬告其反叛而酿成大祸。但该事件的另一个直接导火线,还是在于陈郗反叛导致韩信、彭越被杀,并受到“肉酱”的恐吓心理造成的,引起了英布兔死狐悲之感,最终聚兵反汉。不过才能和威望都不足的英布很快就被刘邦平定了。

陈郗反叛案受牵连的第四个王是燕王卢绾(wǎn)。说起卢绾,这哥们儿可是跟刘邦同乡(刘邦丰沛集团元老)且同一天生日,小时候和刘邦一起上学的,刘邦当泗水亭长时他就作为跟屁虫追随。刘邦建立汉朝时,因原燕王臧荼对刘邦毫无尺寸之功,又是项羽的封王,故而刘邦在夺得天下后竟第一个向臧荼开刀,灭臧荼后,直接封这个和自己从小玩到大的好基友卢绾为燕王,卢绾甚至可以随便出入皇宫,这是萧何、曹参等人不敢奢望的。但是,卢绾却在陈郗反叛过程中为求自保,竟然向陈郗暗通消息,以拖延战事来保持自己的倚仗作用,见重于朝廷。结果陈郗之乱评定后,卢绾这一小动作被查知,公元前195年三月,他本想入长安亲自向刘邦谢罪,奈何四月刘邦即病重驾崩,怕吕后残杀的他只好带着家眷逃奔匈奴,虽未起兵叛汉,但投奔敌国,也成为了反王。

从汉十年到十二年间,西汉王朝从陈豨之乱开始,直接把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一锅端掉,间接还与韩王信有牵涉,一将反而牵连五王,陈豨为害,可谓惨烈!对于刘氏皇室而言,陈豨是个幸运星和 “大功臣”,但对受牵连的诸侯王而言,却是名副其实的扫把星。

为何汉初一个边地普通戍将的反叛竟能掀起西汉王朝大规模屠杀功臣良将诸侯王的政治惨剧?原因有诸多,一是天下初定,人心尚未稳定;二是朝廷(刘氏皇室)猜忌及其严苛的监察制度;三是有意的政治诬陷。纵横国史看来,最主要的仍然是汉初朝廷(刘氏皇室)为巩固中央政权的需要及其对诸侯王势力的疑惧。汉初七大诸侯王势力熏天,韩信彭越英布三人号称汉初三名将,卢绾陈豨乃刘邦嫡系势力(丰沛集团),即使这些人本无反意,但其部下将吏仍不敢说!倘若时局需要,这些手握重兵的诸侯王可以一呼百应,聚兵而反,且他们拥有别人难以企及的军事才能。

而纵观陈、卢、韩、彭、英五侯王,其反叛理由均是被人告反,然后被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剿灭,正是严苛的政体及中央朝廷对这些诸侯王势力存在的疑惧,必除之而后快,以致刘邦在平定燕王卢绾时定下了“非刘姓而王者天下人人得而诛之”的约定,乃至在东汉曹操称魏王时仍有人搬出这条“法律”反对称王。这才是刘邦借陈豨之乱而导演了汉初大肆屠杀功臣良将惨剧的主要原因。

标签: 陈豨汉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官员袁彬简介:土木堡之变后,追随明英宗左右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夷陵之战时,曹丕为何没有联合蜀汉灭掉东吴?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丕,三国,风云人物

    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刘备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夷陵之战。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之后,刘备为夺回荆州,于221年率兵向东吴进军,夷陵之战爆发。值此之时,刘晔建议曹丕趁机攻打建业,和蜀汉瓜分东吴,但曹丕并未采纳。看起来,曹丕似乎错失了一次良机

  • 王忠嗣为什么会被唐玄宗逼死?他不死安禄山不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忠嗣,唐朝,风云人物

    只要了解唐朝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就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不但使盛世大唐化作泡影,同时也直接促使唐朝日后藩镇割据局面的产生。这场长达八年已久的叛乱,彻底让大唐元气大伤,往日的辉煌再也无法重现。了解这段历史朋友无不为大唐的遭遇感到可惜,而且很多人都说,如果在当时有一位名将不死,根

  • 公孙贺:汉武帝时期丞相,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风云人物

    公孙贺,西汉将领,汉武帝时期丞相,封葛绎侯。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年),胶东王刘彻立为太子,选为太子舍人。后元三年(前141年),汉武帝即位,迁太仆。元光元年(前134年)至元鼎六年(前111年),先后以太仆之职出任轻车将军、骑将军、左将军七次

  • 李世民一生唯一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是现实的理智选择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世民,唐朝,风云人物

    今夏《长安十二时辰》热播,盛世大唐又一次形成热潮。如今,人们一提起唐朝,便会想起万国来朝的盛唐气象,然而大唐也不是从开始就是如此强大,在唐朝建立初期,实力较弱,突厥实力强大,所以也曾与之交好。在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的第一年,就发生了渭水之盟。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场让唐太宗李世民深以为耻的渭水之盟吧。隋唐

  • 曹彰是怎么得到曹操的喜欢和认可的?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彰,三国,风云人物

    曹彰从小就善于射箭、驾车,臂力过人,徒手能与猛兽格斗,不怕危险困难。曹彰年少时,仅跟随父亲曹操上了几次战场,就确定志向了,想成为沙场宿将,笑傲草原,为国出力。一幵始,曹操是不赞同曹彰想法的,曾经批评他说:“你不向往读书 学习圣贤之道,却好骑马击剑,这都是只能对付一个人的,哪值得珍贲!” 曹操常常督促

  • 南宋资政殿大学士刘珙简介:曾修葺毁于战火的岳麓书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风云人物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曹植真的暗恋着甄宓吗?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甄宓,汉朝,风云人物

    曹植对甄宓何止是暗恋,这简直就是明恋,基本上曹植的《洛神赋》讲的是其大嫂甄宓是不争的事实了。为什么讲是不争,这里首先就要讲下曹植是否真的爱慕其大嫂甄宓。“江东有二乔,河北甄宓俏”,甄宓是当时河北的绝色美女,并且甄宓本人知书达理德才俱全,要不然怎么会让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同时欣赏。不过话说曹植口味也怪

  • 《唐律疏议》主要内容是什么?长孙无忌修定《唐律疏议》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风云人物

    《唐律疏议》主要内容是什么?《唐律疏议》原名《律疏》,又名《唐律》、是唐高宗令人修撰法律典籍,也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律疏议》是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亦为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共三十卷。《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永徽年

  • 晚清湘军名将塔齐布,出身八旗最后只活了39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塔齐布,清朝,风云人物

    曾国藩所创建的湘军,最初自于湖南湘乡一带的儒生和农民。后来,湘军逐年扩大,来源更加广泛,但是其将领几乎全是湖南人。特别是一些重要将领,曾国藩与他们不但是同乡,还有同学、师生、亲友的关系。有了乡情为纽带,湘军显得极为团结,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不是湖南人,很难融入这支队伍。不过,在这支湘军队伍里,还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