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李治对武则天是容忍,是无奈,是两害相较取其轻之后的取舍,那长子李弘的死就是恶果,八岁首次监国,政治处理能力熟练,而且东宫班底深厚,朝中大臣支持者众多,可以说完全符合一个太子应该具备的能力,可惜她的母亲是一个权利欲望强大的女人,为了权利连女儿都能亲手扼杀,哥哥们贬谪蛮荒,那现在亲生儿子和自己产生了矛盾,当年武才人和太宗皇帝议论时候的辫子,铁椎和匕首又出来了,虽然在太宗看来,那时候的武则天过于幼稚,可经历几十年风雨,现在的武则天对于自己的政敌,已经有一套炉火纯青的处理方法了。所以李弘暴毙后伤心的李治以当世皇帝的名义册封儿子李弘为孝敬皇帝,这也是第一个死后被追封皇帝的太子,作为一个让武则天只能下手扼杀的人,这位贤能的太子有何过人之处呢?
李弘,高宗第五子,是武则天的长子,出生的时候正是父母关系融洽的时候,从小就被李治寄予厚望,八岁时候曾首次监国,虽然因为过于想念父母最后和父母一同去并州,但是也在朝中立下了太子已可监国的先例;随后从十一岁开始到二十二岁的十一年就监国六次,可能一开始只是看着,可从二十岁开始,这位太子应该就可以独立处理一些国家大事了,何况还有刘仁轨这样的大臣辅助,自然是没什么大问题的。经验有了,那心性呢?664年,废太子李忠死于黔州而无人收尸,李弘建议收敛尸身且厚葬,这件事在朝中获取了巨大的声望,虽然让武则天不满,可太子不在乎,作为一个从小接受宽容,仁义治国的儒家子弟,李弘的仁厚只会让他得到朝臣的认可,当然,这件事儿只是让武则天有所不满,之后的公主赐婚事件可以说是加速了二人的矛盾。当年曾经和武则天争宠的萧淑妃有两个女儿,因为政治原因,武则天将这两个公主囚禁在冷宫之中,有一次关中大旱,李治带着武则天去了洛阳,李弘监国时发现了已经二十多岁的两位公主(唐朝以十五岁出嫁为常),感觉非常的不可思议,于是上奏请求让两位公主出嫁,这在高宗看来是好事儿,一个兄友弟恭,善待宗亲的太子无疑是每一个帝王都想要的继承人,而武则天却非常恼怒,太子这不是故意和自己作对,揭短吗?而作为帝国掌握权利中枢的两个人,太子这个举动在外人来看,无疑是在向武则天宣战,无形中也是在削弱武则天的影响力,武则天看起来不动声色,却是给两位公主物色了两个高宗的近身侍卫,虽然两位官职不高,但是家世不错而且前途也不错,两位公主能逃离冷宫就很满意,于是这件事情看似解决,以武则天的退让而结束,可是一味忍让是这位皇后的作风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个可怕的念头在武则天脑袋中浮现,能不能换一个太子呢?毕竟二人的母子亲情在武则天看来已经所剩无几了,不仅仅是这两件事儿,更重要的是之前的贺兰敏之胆大包天到把准太子妃逼奸,狠狠的扫了太子的颜面,最后因为武则天干涉而不了了之,但作为帝国二号人物,未来的君王,就算李弘能够容忍,他背后的东宫集团也不能容忍,外戚敢欺辱到太子头上,这无疑是在激化矛盾。 后来高宗再次给李弘挑选太子妃,这次选中了河东裴家,左将军裴居道的女儿,而且裴家是当时的大家族,远的不说,裴行俭这样的名将就是裴家出身,所以高宗欣慰的说出了“东宫内政,吾无忧也”,这本来只是一句正常的感慨,可落到了多疑的武则天耳朵里,就多了几分意思,她觉得李治想退位了,想让李弘掌权了。后来的事情证明武则天的担心不是多余的,675年,李治向李弘表示想退位给他,因为经受了病痛折磨多年的李治想好好的修养,而太子也已经大婚,政务处理能力熟练,自己也可以放心了。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太子继位了,自己就是太后了,天下大事基本就和自己没关系啦。于是武则天明白,现在只有让这个儿子消失了。于是不久之后24岁,风华正茂的太子李弘就去世了,留下了悲痛欲绝的李治和欣欣向荣的大唐。
这件事情其实应该仔细看看,分析分析,李弘的死,谁得益最大?离不开两个人,武则天,李贤。武则天是皇后,,想要继续维持自己的权利,保持自己的继位,就必须扶持一个傀儡登基,李弘无疑不符合这个条件,只有李弘去世,武则天才能继续独揽大权,因为新的太子稳固朝堂李治只能继续对她委以重任。那李贤呢?因为他是嫡次子,太子去世后就是他当太子,当然,因为李贤名声比较好,这种可能概率不大,大家都倾向于武则天痛下杀手。可能有人会问,对于一个马上就登基的太子,身边的保护会弱吗?就算武则天宠冠六宫,权势惊人,也不可能在东宫堂而皇之地搞死太子吧?那也太不把东宫臣属放在眼中了。所以就要提到另外一个问题,李弘的身体也很差,仿佛遗传了他祖辈的身体,李渊,李玄霸,李治,李弘,甚至到之后的中唐,几乎每一个有机会力挽天倾的皇帝都带着这种遗传病,让人觉得可惜。李弘出身时候身体就不好,从被册封太子的时候就重病(肺结核)缠身,古代的医疗技术不发达,这个病基本就是不治之症,能活多久要看调养的如何,在监国的时候李弘也常常因为生病而被迫请假,让臣属代替处理政务,甚至还有大臣提出批评,李弘被迫解释“身体原因,无奈修养”。结婚之后李弘的身体并没有好转,高宗很大概率是想用这个好消息来冲喜,结果不想让儿子送命。说到这里大家又会说这和武则天有什么关系,如果说谋害一个身体健康的24岁男子不太容易,那换成一个患有肺结核且有病的太子,就简单的多了,甚至只要在其中一味药材里做点手脚,都不用投毒,哪怕是用量变化了一点,都会影响李弘的身体,所以不管李弘是自己身体原因也好,武则天下手也罢,这个锅,只能是武则天背负,以至于后来有人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说的是武则天对三个儿子下手,后来武则天登基为了让这个儿子宗庙不绝而把李隆基过继给他,庙号义宗,后来李隆基登基后废除了这个封号,仍然以孝敬皇帝的名义祭祀,而宗庙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