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9年,唐太宗下旨对十四位功臣实行分封制,被封为赵州刺史的长孙无忌一想到要永远的离开京城,世代住到遥远的外地,心里就十分不甘心。这时他想到了儿媳妇长乐公主,连忙找到公主向她求救:“公主啊,现在只有你能救我们全家了!”
长乐公主吓了一跳,但她一向孝顺公公,看到长孙无忌如此焦急,急忙问发生了什么事情。长孙无忌趁机向儿媳妇诉苦:“我忠心耿耿侍奉陛下,如今天下统一,陛下却要让我去外地州郡,这不是和流放一样吗?”公主连连说道:“您说的是啊!”
看到长乐公主也赞同自己的看法,长孙无忌接着说:“我一个人去也不要紧,关键是你和冲儿,还有我的宝贝孙子,将来他的后代就要一直生活在那里了。再说让你离开最疼爱你的父皇,我于心不忍啊!”长乐公主听到后,也不免伤感起来。
于是,长孙无忌对公主说出了早已在心里盘算好的主意:“公主啊,你是陛下和长孙皇后的嫡长女,又是陛下最疼爱的人,你说的话在陛下心里一向很有分量。现在要想让陛下收回成命,这件事只有你能办到。”
原来是分封制的事情啊,长乐公主知道唐太宗一直仰慕周代的分封制,但是公公的一番说辞也很有道理。
自从出嫁以来,她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贵重,做出任何不利于朝堂社稷的事情。这次公公说的事情虽然有些棘手,但她还是决定试一试,毕竟父皇对自己的宠爱,在朝中那可是出了名的。
621年,秦王妃生下了她和李世民的长女,李世民亲自给女儿取名为李丽质,8岁时就封其为长乐公主,可谓是夫妻俩的掌上明珠。
632年,唐太宗为女儿选中长孙无忌的长子长孙冲为驸马,并开始提前筹备嫁妆,为此还对朝中大臣说:“长乐公主是我和皇后最钟爱的女儿,所以她的嫁妆一定要厚重。”
然而等到嫁妆筹备好后,众人都惊讶的发现,长乐公主的嫁妆竟然比她的姑姑永嘉长公主还多。魏征立即劝谏道:“永嘉长公主是长乐公主的姑姑,她的嫁妆超过了长辈,这不符合礼数,还请陛下三思。”
最终唐太宗还是采纳了魏征的建议,但是长乐公主盛大的婚礼还是让无数人津津乐道。
长乐公主见到唐太宗,转达了长孙无忌的意思,唐太宗叹息道:“你是我最疼爱的女儿,我不是想让你离开京城。分封功臣这件事,只是想让他们的后代在受封之地世代捍卫大唐王室的安危,他们反而心有怨言,既然如此,我怎么能勉强他们呢?”
长乐公主从不恃宠而骄,如今也搀和进这件事情当中,唐太宗就不得不重新考虑一番。
自从唐太宗在朝堂上宣布分封的诏令后,大臣们就纷纷上表表示反对,但唐太宗似乎拿定了主意。不但有十四位功臣,同时被分封的还有以荆王李元景为首的二十一位亲王。
其他大臣都不敢当面反驳,只有御史马周和左庶子于志宁不惜冒死劝谏,但唐太宗根本不听。
这个分封制的提议是宰相萧瑀提出的,他认为效仿夏商周三代,将帝国的疆土分给亲王们,就能让帝国长治久安。
但宰相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等一些大臣则认为萧瑀食古不化,如果这些藩王造反,反而是帝国的隐患,当初西汉的“七王之乱”就是最好的例子。
除了让长乐公主进宫劝说唐太宗,长孙无忌还和其他功臣一起联名向唐太宗递交了抗封的表文,并且陈述了这件事的危害。
不久,唐太宗下诏停止分封这件事情。
643年,23岁的长乐公主病逝,唐太宗听闻噩耗,伤心欲绝,每每痛哭到不能自已。
按照礼制,公主的陵墓只能设一道石门,但唐太宗唯独为长乐公主破例,设了三道石门。墓室中除了有大量的陪葬物品,各处都雕刻了精美的壁画。
唐太宗一生有很多女儿,但无论生前还是生后,他对长乐公主的宠爱是其他公主都不能相比的,看来在唐太宗心里,品性高洁的长乐公主始终是独一无二的。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