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保保:朱元璋求而不得的“天下奇男子”,孤掌扶元的最后希望

王保保:朱元璋求而不得的“天下奇男子”,孤掌扶元的最后希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邓海春 访问量:1213 更新时间:2024/1/17 5:52:27

“是扩廓能支残元之国脉,折初明之军威”,元末农民起义的规模之大,远超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新莽绿林起义、东汉黄巾起义等等。这场起义深深改变了千万人的命运,其中的最大赢家当属朱元璋了,然而这位伟大君王的人生有三件憾事,其中一件便是没有得到王保保的效忠,那么这位王保保是何许人也,又有哪些不俗功绩呢?

一、叛乱起义,乱世奋起

“抗元复宋”的口号虽然没有“反清复明”这么响亮,但反元汉人从来没有屈服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蒙古贵族。灭亡南宋后,元朝内部的起义不断,直到横跨十八年之久的元末农民战争,以朱元璋为首的义军终于夺回汉人魂牵梦绕的故土,维护民族大义。

扩廓帖木儿,蒙古语意为“青铁”,汉名王保保,父赛因赤答忽曾组织“义兵”参与镇压红巾军起义,并一度入元廷任职太尉。作为元朝的高层之一,王保保虽然饱受汉文化熏陶,但还是和父亲一般投身镇压起义中,“历戎马间,事必属之,所向皆如志”。

王保保少时便跟从既是妻舅又是养父的察罕帖木儿镇压红巾军,察罕帖木儿也是一员猛将,在河北、河南、关中地区屡败红巾军,王保保每战冲锋在前,战争的洗礼让他迅速成长,察罕帖木儿死后,未及而立之年的王保保接手舅舅的军队和地位,成为元廷的中流砥柱。

红巾军起义声势浩大,曾一度“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这让元朝统治者焦躁不安,决心动用一切力量将之镇压,察罕帖木儿和答失八都鲁率领的两支元军打倒了这个新生的政权,暂时保住了元朝的半壁江山。

二、仇怨难解,内部倾轧

然而外患刚平,内忧又起,元朝统治者将外族分了三六九等,其内部也有以“根脚”用人的传统,察罕帖木儿的战绩和才能都比答失八都鲁要高,但因为家世拼不过就必须低其一等,日积月累下,两人势同水火,他们的儿子们也继承了这份仇怨。

未来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江南苦苦挣扎时,王保保也和答失八都鲁的儿子孛罗帖木儿掐了起来,“各拥强兵于外,以权势相轧,衅隙遂成”。两位年轻人的才能比父辈更胜一筹,但因为互相结怨太深导致元朝没能将威胁扼杀于摇篮之间。

如果王保保能预知朱元璋能够登基践祚,或许会在这时候选择退让一步与孛罗帖木儿握手言和的话,未来也不会沦落到孤掌难鸣的悲惨境地。王保保与孛罗帖木儿的争斗还牵扯到了元朝的党争之中,元顺帝和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父子成仇,孛罗帖木儿是帝党一派,而王保保则与太子缔约结盟。

有了王保保的支持,爱猷识理达腊直接对父亲叫板,不过两人都小看了孛罗帖木儿,爱猷识理达腊直接被其打得丢盔弃甲,就连王保保都暂时避其锋芒。不过孛罗帖木儿虽然打退了政敌,但因为狂妄专权而被元顺帝厌恶杀死,爱猷识理达腊因此选择与父亲和解,不过元朝的内忧依然没有解除。

三、虎头蛇尾,为时已晚

爱猷识理达腊子承父业板上钉钉,然而他与王保保的关系却出现了裂痕。这位皇太子对皇位的渴望不加掩饰,在被孛罗帖木儿追杀时还在想着如唐肃宗一般直接即位的故事,遭到王保保的阻拦;孛罗帖木儿被杀后,爱猷识理达腊与其母亲想要借王保保的兵峰逼迫元顺帝禅位,王保保得知后迅速遣散军队,这对盟友的情谊暂告一段落。

回朝担任左丞相的王保保遇到了和父亲一样的窘境,“居朝怏怏不乐,朝士往往轻之,谓其非根脚官人”。王保保空有能力,却无强横的家世背景撑腰,交恶太子,因此遭受排挤。至正二十五年(1365),眼见朱元璋在吴地崛起,王保保请命南下讨朱,受封河南王,统帅天下兵马“肃清江淮”。

朱元璋与张士诚与决战,王保保没有趁机南下一战定功,而是决定先扫清内部,想要将盘踞在关中的私人武装纳入麾下。“相持一年,前后百战,胜负未决”,王保保与关中军阀们相持不下,也没有南下与朱元璋展开大战,元顺帝怀疑王保保心生异志,在督促、劝和无果后,元顺帝剥夺了王保保的统帅权、官职、爵位。

王保保没有服软,他杀尽元廷命官,和元顺帝对着干。同一时间,朱元璋平定南方,挥师北伐,“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王保保与原厂军阀们的内战一直持续到了元大都失守前夕,极大损耗了元朝的有生力量,被朱元璋抓住时机光复中原,建立大明。虽然元顺帝最终与王保保和解,但大都告破,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

四、孤掌扶元,几于中兴

明军北伐期间,朱元璋多次招降王保保,但都没有成功。国将亡,为之奈何?王保保毅然扛起复元大旗,以一己之力屡次与明朝开国名将们交手,一度成为他们的“阴影”,就连徐达在内的名将都不太情愿直接与王保保交锋。

明元沈儿峪之战,徐达技高一筹,王保保大败,手下力量折损殆尽。洪武五年(1372),为了彻底肃清蒙元,明军分三路再次北伐。另一边,北元内部也空前团结,继位的爱猷识理答腊痛定思痛,决意恢复元朝在中原的统治,他最重要的决定便是重新信任并重用王保保。

明元岭北之战,王保保成功扳回一城,保住了北元国祚,使元朝“几于中兴”。这一战是王保保最后的荣光,他看似不敌明军中路先锋蓝玉,实则引诱其孤军深入,而蓝玉的贪功冒进给了王保保机会,脱节的明中路军主力中伏,死伤万余人,徐达敛兵守塞,才免遭大败。

王保保虽然保住了北元政权,但难以更进一步,明朝也进入守势,不给王保保可乘之机。最终,王保保难以支撑,先一步去世。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宿命吧,是蓝玉贪功冒进被王保保抓住机会为元朝续命了十余年,也是蓝玉直捣蒙古高原,最终灭亡了北元。

“抗命称兵似逆伦,谁知板荡识忠臣”,人生前半段,王保保是自负的,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坚信自己是元朝的救世主,以至于与名义上的同僚互相攻伐,甚至不屑先拿朱元璋开刀;元朝覆灭后,王保保面对朱元璋的多次劝降无动于衷,甚至主动扛起反明复元的旗帜,为将亡的北元又博了一线生机,“支残元之国脉,折初明之军威”,为国尽忠,这份精神值得认同。

标签: 王保保

更多文章

  • “天下奇男子”王保保是如何错失掐灭朱元璋崛起的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王保保

    王保保(扩廓帖木儿)在中原一带平定红巾军起义军,驻守洛阳、汴梁,把南方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势力,和北方元朝势力分割出来,也就是说王保保守住中原一带,南方任何一派起义军都难以北伐。这期间,朱元璋只占据南京一带,兵力有限,与张士诚、陈友谅在长江沿线持续开展兼并战争。如果这个时候王保保从河南出发步步推进

  • 王保保的死对头,一代战将,惨死在宫廷刺杀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王保保

    孛罗帖木儿【?-1365】,尼伦蒙古撒只吾氏【即撒勒只兀惕、撒勒只儿惕、散只兀、山只昆、散术台、珊竹、珊竹带、散术歹、散只昆等等等很多译名】。始祖孛罗带,太祖宿卫,从太宗伐金有功。家族世袭蒙古万户,历代均有战功,高祖父纽磷、父亲答失八都鲁知名。孛罗帖木儿跟随父亲讨贼辗转南北屡立战功,父亲死后袭职领军

  • 伯颜答宋使:从孩子手中得天下,又从孩子手中失天下,此乃天意

    历史人物编辑:篮球一会标签:伯颜

    1275年十二月四日,伯颜从常州出发前往平江(今苏州)。当天,南宋使臣柳岳奉命抵达无锡。五日,伯颜大军在无锡城西安营扎寨。六日,伯颜召集诸将来他的大帐开会,同时传见宋使柳岳。柳岳先向伯颜递交了南宋太皇太后和宋恭宗写给忽必烈的国书,以及南宋大臣写给伯颜和吕文焕的书信。之后,柳岳泣不成声地说:“我国太皇

  • 元朝大将伯颜在攻打南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忽必烈称他有将相之才。而他面对送

    历史人物编辑:芳芳电影标签:伯颜

    元朝大将伯颜在攻打南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忽必烈称他有将相之才。而他面对送上门的美人,会怎么做呢?伯颜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曾跟着成吉思汗南征北战,伯颜出生时,他的父亲还在西征的途中。有一次,伯颜代西征军向忽必烈汇报军事,忽必烈看他相貌堂堂谈吐不凡,就说:“伯颜是个人才,就留在我身边吧。”1274年,伯颜任

  • 伯颜大军血洗常州,攻进临安却不杀一人,原因竟是如此

    历史人物编辑:子豪爱历史标签:伯颜

    江苏地区自古富庶之地,地处沿海,是北方政权夺取天下的屏障。加上江苏乃是文风昌盛之地,文人武将更有傲骨傲气,在中国历史之上,扬州、南京、嘉定、苏州、常州都曾是血流成河。当年伯颜一路打到常州,常州知州逃窜,城内投降。而正当伯颜打算进攻杭州的时候,常州却反悔了,拒绝投降。蒙古军对复叛之人深恶痛绝,立刻派二

  • 明英宗朱祁镇与瓦剌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的小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吧唧历史标签:伯颜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感谢支持青年讲历史。爱比克泰德曾经说过:于顺境中交朋友只需费一举手之劳;在困厄时寻找友谊简直比登天还难。而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交个朋友更是比登天还难,皇帝至高无上,掌握生杀大权。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就算皇帝选择与你交朋友,你敢交嘛。说不定那句话惹到皇帝生气,你的小命就不

  • 元朝的名将们,除了伯颜还有他们

    历史人物编辑:刘玲爱历史标签:伯颜

    元朝著名的将领还是不少的,比如元末的答失八都鲁、孛罗帖木儿父子俩,还有察罕帖木尔、扩廓帖木儿舅甥俩都不用说了,某来说几位元朝初期和中期的比较知名将领。灭宋的八邻伯颜这个伯颜知名度更高,灭宋的主将,出自八邻部,主要事迹就是灭宋,出镇漠北,支持元成宗继位等等,他的子孙给力的不多,所以家族逐渐没落。月吕鲁

  • 他是大唐名相,平定淮西之乱的首功之臣,连关汉卿都为他写过剧本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关汉卿

    我国古代文学小说中有一个比较奇特的系列,叫做“公案系列”,其中以《包公案》、《海公案》、《施公案》等为代表。小说中的主人公基本都是历史上大家公认的清官,几乎没有位高权重的权臣,可见民心的方向。不过也有一些历史上的名臣身怀几个民间杜撰的小故事,从这一方面也可看出他们得到了民众的认可,比如下面要介绍的这

  • 读了关汉卿这首元曲,才知道什么叫丧心病狂式幽默,一读就上瘾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关汉卿

    世人皆知关汉卿的《窦娥冤》感天动地,却少有人知关汉卿的幽默更是无人能敌。元曲的主征之一就是诙谐滑稽,以大胆夸张的昂扬笔调,以辛辣恣肆的幽默风格,挑衅世界的浑噩不堪,书写人生的浪漫才情。元初的读书人大多怀才不遇,因此沉抑悲郁,要么一生苦苦求仕,要么转而归隐山水。但关汉卿与他们不一样,他拥有特立独行的生

  • 她是关汉卿女友,貌美艺绝,曾说“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历史人物编辑:叶银强标签:关汉卿

    最近,由于和伟、罗晋、王丽坤、邹兆龙等人主演的《封神演义》正在热播。当年打来福的“常威”穿越做了纣王,集曹操和刘备于一体的于和伟成了姜子牙,而那个被董卓曹操等人掌控的汉献帝,则成了名声赫赫的二郎神杨戬,孙权却摇身一变成了武吉,这部剧还真有点儿意思。其实,这本小说也是明朝许仲琳所写,他也不搞历史和考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