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英宗朱祁镇与瓦剌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的小秘密

明英宗朱祁镇与瓦剌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的小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吧唧历史 访问量:4570 更新时间:2024/1/21 16:00:19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感谢支持青年讲历史。

爱比克泰德曾经说过:于顺境中交朋友只需费一举手之劳;在困厄时寻找友谊简直比登天还难。而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交个朋友更是比登天还难,皇帝至高无上,掌握生杀大权。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就算皇帝选择与你交朋友,你敢交嘛。说不定那句话惹到皇帝生气,你的小命就不保了。

不过在明朝的皇帝中,还真有一个皇帝交到了一个好朋友,但是比较尴尬的是这个人既是朋友又是敌人。他们一个是大明朝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与一个是瓦剌首领的弟弟伯颜帖木儿。这对看似不可能的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明英宗朱祁镇与瓦剌伯颜帖木儿这对乱世好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友谊?

一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

我们都知道明朝推翻的是元朝的统治,元朝是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朝末年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起义军纷纷讨伐,之后元朝残部败退漠北。其中以朱元璋为代表的起义部队,实力越来越大。最终统一了全国,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于元朝残部一路穷追猛打,还派自己的四子朱棣就藩北平,通过藩王来镇守边境,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不过最后燕王朱棣造反了,从侄子建文帝的手中抢夺了皇位,自己做了皇帝。

改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朱棣称帝以后曾五征漠北,他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也曾继续对北方用兵。导致北方各个部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去骚扰大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后,儿子朱祁镇即位,是为明英宗,年号正统。就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北方少数民族再一次崛起,瓦剌部太师也先率部入侵大明边境。

年轻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决定御驾亲征。明朝二十万精锐大军在明英宗的领导下出征,原本按照计划是从大同北上,在明朝边境与瓦剌决战。但大军刚到达大同就接获太监郭敬的密报,得知敌人已做好准备。于是决定返京。

但在回京的途中遭到了瓦剌多次袭击。大同、宣府等地,接连失守。大将吴克忠与朱勇率领的六万大军,在鹞儿岭惨败全军覆没。剩余部队在转移到土木堡时,被瓦剌袭击,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大臣战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二朱祁镇相遇伯颜帖木儿

历史上的伯颜帖木儿,姓绰罗斯,生于准噶尔部,是顺宁王马哈木的孙子,也是也先的弟弟。在正统十四年的土木堡之变中,瓦剌大军俘虏明英宗朱祁镇。明英宗被俘期间,一直住在伯颜帖木儿的帐篷里,两人交往十分密切,而且明英宗还给他的四个儿子起了汉族姓氏,分别为白,梅,安,梁。

明英宗被瓦剌俘虏本来就是意料之外事,如果不是明军指挥失败,瓦剌根本就没有可能俘虏大明的皇帝。瓦剌之所以俘获明英宗朱祁镇没有杀他,是因为想拿着他去还钱。结果,明英宗刚被俘虏,北京城就又拥立出了一个皇帝,他的弟弟朱祁钰,景泰皇帝。而且还在瓦剌攻打北京城时,坚决抵抗,毫不顾忌英宗安危。最后是瓦剌部内部出现了纷争,导致后面无法进行,最后撤退。

而这边生活在瓦剌的明英宗,虽然是个俘虏,但是对他的待遇并不差,从他与伯颜帖木儿的关系上就可以感觉得到。伯颜帖木儿平时对英宗十分恭敬,陪他吃饭,还安慰他,在宴席上更是礼遇有加。在瓦剌的一年里,明英宗不仅有好吃好喝还有女人。有人说明英宗朱祁镇个人魅力很强,善于交朋友,这一点不能否认,但也不敢确定,毕竟养尊处优,娇纵惯了。

为什么说不能否认,因为不排除明英宗被俘以后,心中发生了变化,毕竟从高高在上的皇帝,变成敌人的阶下囚,这一个落差非常人能够体会。而且随他出征的文武官员,四朝老臣,将士官兵全部都被杀害了。就算作为皇帝,几十万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不内疚吗。即使不内疚,相比心里也不好受。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好朋友,皇帝也不例外,常言道,君子之交淡如水。伯颜帖木儿与朱祁镇,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从细枝末节上足以证明。

关于伯颜帖木儿与朱祁镇是这样记载的:

初九日,至野狐岭,遣铭夜呼万全城。圣旨:“社稷为重,虏情叵测,总兵等官不必出迎,只赍羊酒来劳虏使。”城上皆呼万岁。伯颜帖木儿送至野狐岭,帐中进酒毕,命其下出,令铭奏云:“当上将众行边,以为天下看边城,偶失身于我太师。我太师顺天意,不敢少慢,令我侍奉一年。皇天悔祸,皇帝复回,皇弟已立为帝。然位是你所有,此还还要坐此位,他时即我主也。此中有事,便投托。”时虏人多进马,杨善促曰:“上位行矣。”上曰:“虏人方跪献马,如何行得?”至野狐口,上令铭劳谢伯颜帖木儿曰:“我去矣。”帖木儿闻知,大哭曰:“皇帝去矣,何时得复相见!”帖木儿既去,行数里,闻人马声。上惊问为谁,乃帖木儿归逐得野兽,使人来献也。

这段文献的讲述的是伯颜帖木儿送英宗回京,最后一句说到,送到野狐口时,皇上命令铭文劳动向伯颜帖木儿说:“我离开了。”帖木儿知道,大声哭着说:“皇帝去了,什么时候能再见面!”虽然瓦剌俘虏明英宗主要就是为了利益。

我们也不能保证伯颜帖木儿之所以会这样对英宗,不免也是出于利益的驱使,因为当时瓦剌内部矛盾非常严重,他不得不做一手准备,毕竟大明的实力要强的多。而且明英宗被放回去还是在伯颜帖木儿的劝说下,才顺利被送回去的。这段乱世的君子友谊,虽然有着太多让人怀疑的地方,但是还是希望这段友谊赋予美好。

三是敌人也是朋友

明英宗朱祁镇被放回后,明代宗朱祁钰就将他软禁在南宫,一直到景泰八年,才在众人的帮助下再次称帝,经历了这曲折的一段人生后,想必明英宗心中也是五味杂陈。然而他的好朋友伯颜帖木儿就没有他好运气了,早在景泰五年(1454)时,身为瓦剌部大汗的伯颜帖木儿被部下阿剌知院所杀,伯颜帖木儿去世后瓦剌势力大大衰减。

朱祁镇与伯颜帖木儿这对乱世好友,身在不同的位置,过着不同的生活,虽然没有过多话语,却能感觉到真情的流露。这世上难道真的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吗?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不同的答案,你是怎么看待朱祁镇和伯颜帖木儿这对友谊的呢?可以评论下方一起交流。

参考文献:

《明实录·英宗实录》《蒙古源流》《明史》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哈铭《正统临戎录》袁彬《北征事迹》刘定之《否泰录》李实《北使录》杨铭《正统北狩事迹》李贤《天顺日录》刘若愚《酌中志》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标签: 伯颜

更多文章

  • 元朝的名将们,除了伯颜还有他们

    历史人物编辑:刘玲爱历史标签:伯颜

    元朝著名的将领还是不少的,比如元末的答失八都鲁、孛罗帖木儿父子俩,还有察罕帖木尔、扩廓帖木儿舅甥俩都不用说了,某来说几位元朝初期和中期的比较知名将领。灭宋的八邻伯颜这个伯颜知名度更高,灭宋的主将,出自八邻部,主要事迹就是灭宋,出镇漠北,支持元成宗继位等等,他的子孙给力的不多,所以家族逐渐没落。月吕鲁

  • 他是大唐名相,平定淮西之乱的首功之臣,连关汉卿都为他写过剧本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关汉卿

    我国古代文学小说中有一个比较奇特的系列,叫做“公案系列”,其中以《包公案》、《海公案》、《施公案》等为代表。小说中的主人公基本都是历史上大家公认的清官,几乎没有位高权重的权臣,可见民心的方向。不过也有一些历史上的名臣身怀几个民间杜撰的小故事,从这一方面也可看出他们得到了民众的认可,比如下面要介绍的这

  • 读了关汉卿这首元曲,才知道什么叫丧心病狂式幽默,一读就上瘾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关汉卿

    世人皆知关汉卿的《窦娥冤》感天动地,却少有人知关汉卿的幽默更是无人能敌。元曲的主征之一就是诙谐滑稽,以大胆夸张的昂扬笔调,以辛辣恣肆的幽默风格,挑衅世界的浑噩不堪,书写人生的浪漫才情。元初的读书人大多怀才不遇,因此沉抑悲郁,要么一生苦苦求仕,要么转而归隐山水。但关汉卿与他们不一样,他拥有特立独行的生

  • 她是关汉卿女友,貌美艺绝,曾说“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历史人物编辑:叶银强标签:关汉卿

    最近,由于和伟、罗晋、王丽坤、邹兆龙等人主演的《封神演义》正在热播。当年打来福的“常威”穿越做了纣王,集曹操和刘备于一体的于和伟成了姜子牙,而那个被董卓曹操等人掌控的汉献帝,则成了名声赫赫的二郎神杨戬,孙权却摇身一变成了武吉,这部剧还真有点儿意思。其实,这本小说也是明朝许仲琳所写,他也不搞历史和考据

  • 《梦华录》大火了,第一个要感谢的人是关汉卿,原著更精彩

    历史人物编辑:甜心萌宠标签:关汉卿

    文|冷丝栏目|热播剧应该这么的肯定地说,我们之所以能够欣赏到精彩的《梦华录》,是一个要感谢的人就是关汉卿,是他给了我们机会欣赏这样一部好剧。出于收视的需求,《梦华录》将时代背景设置为北宋时期,而故事发生地则改到了杭州、东京(今天的开封),编导更倾向于江南特色,以及活色生香的古代都市场景。其实,关汉卿

  • 窦娥冤是什么样的故事?关汉卿是如何创造的?有什么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关汉卿

    那是在汉代时期,东海有个孝妇,她年轻守寡,没有孩子,赡养婆婆非常尽心,婆婆想让她改嫁,她始终不肯。婆婆对邻居说:“这个孝妇待我非常好,她自己过得非常清苦,我觉得她无子守寡非常可怜。我老了,不可以长期连累她耗费她的年华,该怎么办呢?”后来,婆婆自缢而死,婆婆女儿将孝妇告到了官府说:“这个妇人杀了我母亲

  • 为何窦娥冤感天地泣鬼神?关汉卿何如创作出这样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杨宗辉标签:关汉卿

    《窦娥冤》这部悲剧首先是一个社会悲剧,这一悲剧所反映的是元代社会,剧中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比如羊羔利,这是元代社会官方允许的利滚利,是一种剥削方式。《窦娥冤》剧中就是这样的羊羔利,使得窦天章借贷无法偿还,以窦娥作抵债。同样,也是这样的羊羔利,才使蔡婆有了一点经济支持,蔡婆也是因为收羊羔利债而遇险,恰

  • 临猗关原头村关氏家庙:见证戏剧大师关汉卿的河东印迹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爱视界标签:关汉卿

    拜关公 结善缘 学关公 行鸿运来到临猗,观赏过关汉卿大剧院的震撼演出,一定会感慨临猗的剧院为何以关汉卿为名。研究历史文化者会知道,关汉卿的故里就在剧院附近的关原头村。这里还是临猗的关公家训德育基地、诚信教育基地。记者走进关原头村,寻找一代戏剧大师留在这里的印迹。关公文化之平台眼前的庙宇坐北朝南,东边

  • 《梦华录》不是翻拍自《爱情宝典》,而是关汉卿的元杂剧~

    历史人物编辑:斑马没睡标签:关汉卿

    最近,刘亦菲和陈晓主演的古装剧《梦华录》开分8.3,现在应该涨到8.4分,也是鹅厂S+古偶最高分了,狠狠长脸。以前鹅厂S+都是买名气大的网络小说搭配顶流,但往往剧情改动比较大,导致评分不高,《梦华录》的高分除了演员路人缘,还有就是故事比较好吧!《梦华录》是改编自关汉卿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

  • 本该经典永流传的关汉卿,暗淡的时代,剧本流失,连身世也被冲散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关汉卿

    关汉卿在戏剧上面的造诣极高,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可是相对比之下,他的光芒还是比莎士比亚要暗淡一点。当然这光芒并不是来自于文学上的成就,而是他们所处时代人们对他们的记忆。相比较,关汉卿虽然创造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却依旧没能让人们完全的记住他。看似“放荡”的关汉卿,更多的是对时代的无奈。成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