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忽必烈迁都大都的原因

忽必烈迁都大都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北方寻历史 访问量:2581 更新时间:2023/12/10 7:26:31

我国古代社会中,各朝各代都会选择建立自己的都城,比如说洛阳、长安等地,经常性成为许多朝代的都城选址,而我国现代的首都北京也曾经作为过统一国家的都城,最早就是在元朝时期,元世祖忽必烈将自己的国都迁到了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部分地区。元世祖忽必烈之所以最先将都城迁到大都,是受到很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第一,大都地理位置较为优越。

大都是一个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的地区,正如范镇之在《幽州赋》中记载:“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首先大都地处于华北平原的北部地区,在大都的三面都是环山的。由于北方的塞外地区一直存在着许多的游牧民族,他们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活需要,经常性的对于我国的北方地区进行侵略进攻,使得我国北部地区一直受到游牧民族的侵扰。

而大都地区能够凭借三面环山的优势,以崇山峻岭作为天然的阻挡防线,从而将国家和边境的游牧民族分隔开来,保证国家的边境稳定。其次大都的南部地区又是以平原为主,如果要向南部地区进行进攻,可以直接通达,几乎没有山川等天险的阻碍,地形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可以说,大都是一个比较易守难攻的地区。这样的地理位置对于元朝的发展来说十分有利,因此元世祖忽必烈自然会选择迁都到大都。

第二,军事战略的需要。

大都的存在一开始就是为了建设成为一个军事要塞,用来作为边防来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侵略。而元朝本身就是由游牧民族发展起来的一个国家,强大之后的元朝自然想要向南发展占领中原地区甚至是江南地区等地,而要进行南下,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大都这道北方的防线占领并控制。

元世祖忽必烈之所以在南下的过程中将大都选为迁都地址,同样有着自己的军事作战的思考。在常年的征战过程中,忽必烈清楚地看到了蒙古军队的势力强大,周边其它国家对于蒙古军队难以抵抗,这就更加的刺激了忽必烈统一全国的愿望。在忽必烈继承了汗位之后,蒙古国的版图已经包含了长江以北地区的大部分,只有长江以南的南方地区还在南宋的统治范围之内。南宋虽然统治的疆域较大,但是在实际的作战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出,南宋在对抗蒙古军队时一直处于不利地位,元朝统一南宋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在这种状况下,元世祖想要统一全国,就首先必要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怎样更好的管理已经收复的金朝、西夏和宋朝的疆域,另一个则是如何更快地将南宋进行统一。要想同时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大都的选址无疑是最适合的。一方面大都距离金朝、西夏和宋朝的疆域较近,可以方便统治者就近安抚和管理这部分地区,另一方面大都也距离江南地区较近,且南部地区地势平坦,便于军队南下作战。大都如此的军事战略的地位的优势,是元朝传统的统治中心的草原无法比拟的。

第三,忽必烈本人的统治需要。

忽必烈本人是一位比较推崇汉族文化的统治者,尤其是儒家思想更是对于忽必烈有着深刻的影响,宋濂在《元史》中记载:“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大义乾元。”由此可见,元朝所建立的政权都是带有十分明显的汉族文化的特征的。

在忽必烈掌握全国的统治权的时候,他十分重视汉族的文人学士,并且重用了很大一批汉族人员,在国家之内也积极的推行一些汉族的法治思想。这一系列的汉化的做法,充分的体现出忽必烈想要统治中原,统治汉族的野心。因此忽必烈要想更好的统一全国,就将国都迁往距离中原的文化中心较近的大都,将国家的统治中心由蒙古转向了中原地区。

除了想要更好的统治中原地区之外,更好的稳固自己统治的政权,也是忽必烈迁都大都的重要一方面原因。虽然当时忽必烈继承了汗位,成为了蒙古国的统治者,但是忽必烈的汗位继承是与当时蒙古的传统不合的,因此他在蒙古地区的统治政权也并不稳固。

按照蒙古的传统,汗位的继承需要经过选举,并且选举的人员需要包含黄金家族中的人员。忽必烈在选举时,并没有这一部分人的选举,只是忽必烈的一部分亲信选举出来的,所以说忽必烈在蒙古的统治并不合法,在草原地区也有许多人觊觎他的汗位。忽必烈的主要支持力量在南方地区,进行迁都不仅能够避开北方草原对于他统治的威胁,还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支持力量,扩大自己的统治疆域。因此说,迁都大都是忽必烈进行稳固政权统治的必然需要。

第四,大都气候条件更加适宜蒙古人民。

虽然当时中原地区有着很多经济发达,资源丰富的历史名城,而且从战略位置上来说,也有比大都更适合作战的地区,但是忽必烈选择迁都大都,很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气候方面的因素。蒙古人民生活的地区属于较高纬度地区,相比较中原地区,草原的四季更加的分明,冬季更为寒冷,夏季则相对较为凉爽。

蒙古人民长期生活在这种气候环境之下,已经对于这种气候条件比较适应,如果在进行迁都的时候,直接迁都到中原内部地区,蒙古人民是很难适应的。而大都作为距离北方蒙古较近的地区,气候条件相比其他地区来说,与蒙古草原的气候差异较小,因此忽必烈选择了迁都大都。事实上,即使大都距离蒙古较近,但是气候差异也还是让蒙古人民难以承受,尤其是夏季的炎热。因此当时元朝的统治者都会在夏天回到蒙古居住,冬天再返回大都,而大都距离蒙古较近,也能够方便统治者的来回迁居。

大都是忽必烈再进行众多地区比较分析之后选定的最佳迁都地址,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忽必烈选择的正确性,元朝由此开始更加快速的发展起来了。

参考文献

范镇之,《幽州赋》宋濂,《元史》

标签: 忽必烈

更多文章

  • 郭靖苦战忽必烈之时,为何不见岳父黄药师的身影?你看他死在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金宝哥讲故事标签:忽必烈

    初读金庸小说的时候总能看得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只因书中的主角们总能邂逅奇遇、练成神功,最后不仅击败了强敌,还能带着意中人飘然离去。长大之后才发现,金庸的武侠著作看似皆大欢喜,实则也暗藏了不少悲剧色彩。好比神雕时代的杨过和小龙女,他们男俊女美,犹如一对神仙眷侣,可杨过却被人斩落一条手臂,小龙女则在终南

  • 女子从容应对忽必烈的问话,忽必烈大喜:太子妃非你莫属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忽必烈

    很多人曾经问过小珏,元朝和蒙古帝国到底有什么不同?其实,除去历史范畴、控制疆域等因素以外,政治体制也是两者的重要区别之一。蒙古帝国的时期,主要是由蒙古人的古老制度支撑国家的运转。忽必烈建立元朝,实际上是以汉族人的管理制度来维系国家。其中,继承人制度就是重要的一环。在蒙古早期,继承人问题一直困扰着部落

  • 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生命中的三个女人,差距太大的忘年恋幸福吗

    历史人物编辑:成长无厓标签:忽必烈

    成吉思汗除了以军事才能著称外,他的好色也是出了名的。作为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也是风流成性,后妃大约有十个。他的一生,也离不开女人,其中最出名的是察必皇后。1.母亲唆鲁合贴尼古今中外,一个女人能生出一个皇帝就已经是富贵之命了,相比之下,忽必烈的母亲就更厉害了,她一共就生了四个儿子,而这四个儿子都当了

  • 忽必烈手中有支最强军队,蒙古军笑:一群汉人奴隶,结果被打惨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忽必烈

    古代各朝各代的君王为了夺取自己的权力必然会发动各种战争,武力掠夺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却是当时改朝换代的评价标准,只有强者才能统治别人,而失败的人就会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生存的法则。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之后将蒙古国打造成了一个中国的王朝,并且在之后的发展中不顾王室其他贵族的阻拦坚持将蒙古国发展成了元

  • 忽必烈时期的一件国宝,乾隆都非常喜欢!却被和尚做了咸菜缸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忽必烈

    元朝制作的一件国宝,乾隆都非常喜欢!却被和尚腌了300年咸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留下的不仅仅是史书文献,还有不少国宝。但是由于近代我国的屈辱求和,不少国宝都流落外人之手,倒是有一件重量级国宝,伪装成咸菜缸子,逃过一劫。这件宝物就是渎山大玉海,由于战火纷飞,流落在外,在一间寺庙里腌了三百年的咸菜,才

  • 忽必烈为何能在蒙古贵族中脱颖而出,建立元帝国?这点必不可少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忽必烈

    文/花开无田13世纪的蒙古帝国,疆域已经绵延到中西亚大部分地区,在蒙古贵族的意识里,广袤无垠的土地和数不胜数的牛羊都是他们的财产,而统治地区的异族人民也是他们财产的一部分。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就是出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与其他蒙古贵族不同的是,忽必烈对中原文化有着近乎痴迷的喜欢,在他的幕府里有许多

  • 忽必烈称帝后,四大汗国纷纷脱离元朝,都因一人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青橙拂户标签:忽必烈

    1206年,成吉思汗不仅完成了对蒙古草原的统一,还通过强悍的武力,迫使周边政权臣服,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蒙古帝国。纵观中国历史,还没有哪个政权的领土范围,可以横跨整个欧亚大陆。但让人意外的是,这个幅员辽阔、军力强盛的庞大帝国,却只存在了短短54年,而且是在疆域最辽阔的时候,迅速走向崩溃。当然,有人会说

  • 文天祥被忽必烈杀害后,他的妻女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小境界大天下标签:忽必烈

    早在文天祥被害之前,他的妻子欧阳氏,以及两个女儿就被送往了元宫,过着为奴为婢的悲惨生活,而这一切,身在狱中的文天祥并不知道。毕竟,自从文天祥与家人失散后,他已经三年不知道妻女的音讯了。直到后来,为了劝降文天祥,忽必烈逼令文天祥之女写信与他,而收到信的文天祥这才知道,妻子欧阳氏,以及两个女儿柳娘和环娘

  • 忽必烈禁止孙子与好友饮酒,好友想出一妙计,将洗澡水变成酒水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忽必烈

    在蒙古帝国的的历史上,很多大汗都非常喜爱饮酒,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后,经常出现大汗因为酗酒而耽误了朝政,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就是因为过度饮酒而去世的,而元朝的第一位皇帝忽必烈晚年也因为酗酒而导致病痛缠身。虽然忽必烈晚年也经常酗酒,但是当时他已经意识到了酒精所带来的危害,在他的长子真金去世之后,忽必烈迫切

  • 文天祥曾向忽必烈提一个投降条件?忽必烈无法接受,才将他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忽必烈

    大英雄文天祥是我华夏千古伟人,他从没有提出过要投降。这段时间,有人为了赚取点流量,博取眼球,想抹黑文文山,简直是痴心妄想。我注意到,有人胡扯说文天祥根本不想死,说他也想投降的,只是死要面子,只要忽必烈满足一下,给他个台阶,他就降了。还有人说,文天祥本身并没那么高尚,他也想求生的,是他的朋友王炎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