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达两次有意放走元顺帝,常遇春怒参,朱元璋却视而不见?

徐达两次有意放走元顺帝,常遇春怒参,朱元璋却视而不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胡润平 访问量:4648 更新时间:2023/12/8 18:02:29

公元1368年,徐达率军渡江,直达河北通州。在徐达率军距离元朝王都,仅一天路程时,却出现了令人费解的一幕:徐达下令大军就地驻扎通州,暂缓攻打元朝王都,这一驻扎就驻扎了七天之久。面对大兵压境,却又围而不打的徐达,元顺帝当即被吓得六神无主。在陈兵待战的七天时间里,元顺帝抵抗的决心一点点被磨灭。第七天夜里,元顺帝干脆命人打开建德门,仓皇逃跑。等到元顺帝离开王都后,徐达率军才姗姗来迟。

公元1369年开平战役,大兵压境的徐达,同样可以活捉元顺帝。但当时的徐达依然故伎重施,让大军留下一个缺口,放跑元顺帝。因放跑元顺帝一事,常遇春曾质问过徐达。当时徐达十分从容地对常云春说道:虽然元顺帝是夷狄,但他毕竟是天下共主。如果我们抓住了他,你让我王{朱元璋}如何处理他呢?我们该赏赐给废帝{元顺帝}一块封地,还是将他诛杀呢?我觉得两种选择都不能高枕无忧,不如放了元顺帝,不让我王为难。

常遇春听完徐达的回答很是不满。随后心中颇有怨言的常遇春,班师回朝后主动向朱元璋上奏弹劾徐达。不想朱元璋看完常遇春的弹劾奏章后,并没有怪罪徐达。这又是为何呢?请听编者向您详细道来。

据传徐达在渡江北伐前,就关于如何处理元顺帝的问题,曾和朱元璋密谈过一次。《明史》记载:在朱元璋身在汴梁时,徐达曾请示朱元璋:一旦元顺帝逃跑了,咱们要不要乘胜追击,将其活捉呢?朱元璋回答徐达说:只要将元顺帝赶出中原就可以了{赶到塞外}。天下混乱之时,元顺帝是各地起义军争相推翻的对象。但推翻的方式,却有待商榷。

刚刚统一南方,就渡江北伐的朱元璋,开始面临新的问题:一、擒获元顺帝,自己是该杀死对方,以绝后患,还是赐给对方一块封地呢?杀死元顺帝,蒙古人会同仇敌忾。蒙古人经历一段时间的内乱后,会重新出现一位强势君主,对手自然要选软弱无能还畏惧自己的{元顺帝}。擒杀元顺帝,不如削弱元蒙实力来得实际一些。失国的元顺帝活着,才更符合朱元璋的利益:元蒙内部会因为元顺帝的无能,而发生内乱。

二、自古打天下,都是由北向南打,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北方士兵的战力要强于南方士兵。朱元璋虽然统一了南方,但他麾下的士兵却是善于水战,不善于攻城战的南方人。一旦徐达快速攻城,元顺帝拼死抵抗,胜负如何就会是个未知数。不如故意放跑元顺帝,在追击战中消灭元军的有生力量。

三、其实徐达故意放跑元顺帝的目的,和三国时诸葛亮故意放跑曹操的目的是一样的。刚刚渡江北伐就擒杀了元顺帝,中原大地会再度分裂,新的起义军会在北方大地上纷纷崛起。逐一攻打各地起义军,比单一追赶、剿灭元军更费时费力。朱元璋、徐达要的就是大兵压境,惊走元顺帝。相比起擒杀元顺帝,迅速占领北方才是朱元璋的当务之急。就兵法而言,朱元璋、徐达此举,要的是攻心战,要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结束语:大兵围攻元朝王都,元顺帝会拼死抵抗。这就会将追击歼灭战,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消耗战。可以说故意放走元顺帝的朱元璋、徐达,是对麾下军队战力极度不自信的。还有一点让徐达,不敢擒杀元顺帝。朱元璋麾下大军能够顺利统一南方得益于五个人:李善长{后勤}、徐达、李文忠、朱文正、常遇春。渡江北伐时,朱元璋麾下大军的主导者只有两人:徐达{统帅},常遇春{先锋}。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屡立战功的徐达再立下擒获元顺帝之功,难免会有功高震主之嫌。因此徐达才不敢擒杀元顺帝。对此有一点可以证明,后来平灭元蒙余孽的主将是谁?是弹劾过徐达的,常遇春妻弟:蓝玉。可以说这就是朱元璋在刻意分功。

朱元璋命令徐达放跑元顺帝,史书是怎么评价的呢?史书上说,朱元璋此举是:知顺天命,退避而去。换言之,朱元璋故意让徐达放跑元顺帝,是看清了天下大势,选择了避其锋芒{不和元顺帝来一场鱼死网破的战斗}。

参考资料《明史》

标签: 元顺帝

更多文章

  • 朱棣到底是谁的儿子?《蒙古黄金史纲》记载:他亲生父亲是元顺帝

    历史人物编辑:梅枚说历史标签:元顺帝

    在历史中,明成祖朱棣的身世一直便扑朔迷离。明正史《明太祖实录》及《黄明玉碟》中说起朱棣身份时,这样说道:皇四子朱棣,乃太祖皇帝与皇后马氏所生。而在《明史》中,也曾提到:“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通过这些史料,似乎已经敲定了朱棣的身份,他正是马皇后和朱元璋的亲生骨肉。不过,众所周知,

  • 元朝曾3次更换纸币?元顺帝:军费开支太大,缺少准备金是硬伤!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元顺帝

    纸币在宋朝就已经出现了,历史书上说过,北宋初年四川流通着一种叫“交子”的纸币,这或许就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但是稍微了解一点金融常识的朋友,都会明白,发行纸币,那是要有准备金作为担保的。比如现代会以黄金作为准备金,有多少黄金,就只能印发相应比例的纸币。而宋朝的交子,其实压根就没有准备金做担保。此外交子在

  • 朱棣真的是元顺帝的儿子吗?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安昕史话标签:元顺帝

    我还不知道:朱迪和元顺帝的读者们,下面有趣的历史系列会给你们带来详细的介绍,然后继续读下去~朱迪是元顺帝的儿子是真的吗?为什么有些人坚持要兴风作浪?“朱迪是元顺帝之子”显然是一个可信度极低的传说,但偏偏有人执意要兴风作浪。这种说法记载在《蒙古黄金简史》和《蒙古起源与发展》中。据信,朱迪的生母是元顺帝

  • 真没想到,宋仁宗、元顺帝、康熙可能是一家人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元顺帝

    对中国历史了解的人都知道,我国古代历史后期,可以统称为唐宋元明清。唐姓李,宋姓赵,元是外来民族,明姓朱,清和元则又有着一些联系。不过,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除了李唐和朱明之外,其他几个朝代的皇室,可能是一家人!有一个满族人叫昭连,他在《啸亭杂录》卷10《宋人后裔》中写道:“两汉以下,只有宋氏最为悠久,

  • 宋恭帝赵显:出过家,去过蒙古、西藏,被朱棣认为长得像元顺帝

    历史人物编辑:国学的秘籍标签:元顺帝

    宋恭帝赵显,又称少帝、幼帝,南宋第七位皇帝,宋度宗次子。他是南宋朝历史上一位扑朔迷离的人物,他当过皇帝、出过家,去过蒙古、西藏,甚至曾在西藏翻译过经书,成为佛门高僧和翻译家,后来又被元朝皇帝莫名其妙地赐死。这段传奇般的经历,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年幼登基,江山已风雨飘摇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宋度宗

  • 元朝末帝元顺帝的曲折命运:从沦为孤儿被流放,到成为元朝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西窗夜话标签:元顺帝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主导下的大一统王朝。不过这个王朝的存续时间可谓昙花一现:从忽必烈正式建立元朝,到元顺帝逃到长城北方维持北元王朝,前后一共不足百年时间。同时由于文学和教育方面对元朝的宣传题材较少,所以元朝历史一直让多数人感到陌生。其实元朝末帝元顺帝的个人命运是十分坎坷、传奇、曲折的。1

  • 徐达为什么会在北伐时,放走元顺帝

    历史人物编辑:肖邦青史谈标签:元顺帝

    徐达是朱元璋的大将,开国第一功臣,朱棣的岳父。他一生军功卓著,对明朝的建立和发展都有突出贡献,然而他在北伐,攻打元朝时,却放走了元顺帝。朱元璋并没有下令放走元顺帝,徐达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徐达是从两个方面考虑的。1.帮朱元璋排忧徐达放走元顺帝,朱元璋就会少一点烦恼了。元顺帝跑了,难道对朱元璋更有利吗?

  • 朱棣是元顺帝之子?《蒙古黄金史纲》中记载,朱元璋是“喜当爹”

    历史人物编辑:无怨无悔的小人生标签:元顺帝

    自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篡位登基以来。他的所作所为曾一度让天下人所不齿,方孝孺等大贤更是恨他恨到骨子里。不过,他以这种手段登上皇位虽并不光彩,但却并不能否认其明君的身份。在其即位22年中,他改革吏治、注重贤才。更在此后五征蒙古,收复安南。其所创的永乐盛世使得国富民强,百姓生活得以有序发展。更借助着郑和七

  • 徐达为何故意放走元顺帝?常遇春很生气,朱元璋却大加赞赏

    历史人物编辑:莫锌烨标签:元顺帝

    古人对“斩草除根”的理解深刻,尤其是作为一名帝王,毕竟侧卧之榻哪容他人肖想。如果对敌人心慈手软,那么就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一如当年吴王夫差对越王勾践的轻视,差点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今天讲得明太祖朱元璋,其对权力的看重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帝王。朱元璋天性多疑,尤其容不得他人对权力的窥伺,跟随他打下江山

  • 元顺帝撤离北京,为什么放弃据守“燕云十六州”,而退守蒙古?

    历史人物编辑:荣耀历史标签:元顺帝

    但凡有一点可能性,元顺帝都不会放弃燕云十六州退守蒙古,可他实在没办法了,再不跑就等着被朱元璋包饺子吧。首先,咱们来说明一下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建立了后晋,此举自然遭到了后唐的镇压,眼见兵临城下,石敬瑭为了换取契丹对自己的支持,将燕云十六州割让了出去,并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