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耶律楚材:一位改变蒙古的契丹人,他挽救了中原千万汉人

耶律楚材:一位改变蒙古的契丹人,他挽救了中原千万汉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槐花宝宝 访问量:1532 更新时间:2024/2/1 5:13:54

耶律楚材的名字相信在很多人心中都种下了种子,他的英雄事迹在大众口中广泛流传着,他挽救了天下苍生,辅佐过蒙古两朝君主,为元朝政权的奠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我们可能只是听说过这个名字,知道他的贡献很大,但具体做了些什么,很多人都一无所知,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人物,看看身为契丹的他,大家为什么都说他挽救了中原千万汉人。

耶律楚材,辽东丹王突欲的第八代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金末元初契丹人,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别名“耶律文正”“长髯人”,信奉佛学,著有《西游录》《五星秘语》等书籍,他身材高大,满面胡须。

他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因为从祖父起,就侍奉辅佐金朝,并常年居住在燕京。

所以,对汉文化有着颇深的了解,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他,也对博大精深的汉文化有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不断地学习中产生了自己的见解。

不仅如此,他还十分尊崇儒家学说,从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还立志要用儒家的思想来治理天下,打造一片安定盛世。

在文化气息厚重的家庭氛围的涵养和自己的勤劳努力下,年纪轻轻的他就已经学识渊博,精通多门学术,并且熟练掌握了汉语,可谓是年少有为啊。

他的性格还比较倔强、自立,在泰和六年时,根据金朝的制度,身为宰相儿子的他本可以被任职省掾的职位,但他不甘于此,纵然有多人劝说,最终他也没有到岗任职。

而是在后面参加了科举考试,在他参加考试的时候,一共有17人,他在这17人中脱颖而出、出类拔萃,回答的问题被评为优等,于是被征召授予官职,后面还升任为开州同知。

1215年,蒙古攻打燕京,久攻不下之际,耶律楚材出面提出了一个妥当切实的策略,帮助成吉思汗成功拿下燕京,这也让他成了成吉思汗的宠臣,并升任为辅臣。

在1219年和1226年,又分别跟随成吉思汗出征西部和西夏,并辅佐成吉思汗打下了不朽的战绩。

在成吉思汗逝世后,其嫡三子窝阔台登上可汗的位置,于是耶律楚材接着开始辅佐窝阔台,并且忠心耿耿、兢兢业业。

并在窝阔台当任三年后,被升任为中书令,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宰相,随后不久,便提出“以儒治国”的思想,还被顺利推行,在他的辅佐下,国家变得越来越富强,百姓生活也越来越富足。

就这样,他忠心为国、忠诚为民,共辅佐了蒙古的两代可汗三十年之久,但是,他的命运在窝阔台去世后有了很大的转变。

于1241年,在位13年的窝阔台去世,这时成吉思汗的嫡子就只剩下察合台,而且又因为蒙古当时没有固定的皇位继承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由察合台暂且执政,而成吉思汗的皇后脱列哥那监摄国政。

但耶律楚材和脱列哥那关系一向没有那么好,后来脱列哥那过于宠信奥都剌合蛮,看不下去的耶律楚材因此弹劾了她多次,不用多说,这自然就引起了皇后的不满,于是,两人的关系更加恶化,在后面也是屡受排挤。

终于1244年,耶律楚材悲愤而死,在世五十五岁。

这个消息一传出,中原和蒙古千万人民痛苦不已,捶胸顿足,就像是失去了自己的双亲一般,这样的举动也就可以看出耶律楚材是多么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了。

后来在诸位大臣的举荐和人民的拥护下,他被追封为广宁王,并赐谥号“文正”。

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并如此受百姓爱戴,那他一定是做出了不少功绩,那他称臣期间,都做出过什么贡献呢?

历法方面

在成吉思汗执政期间,并没有制定过完整的法律,而是一直沿用一种叫做“扎撒黑”的草原习惯法。

要知道,一个国家的律法不完整不明确,受苦的肯定首先就是老百姓,于是在当时,百姓深受严酷的历法迫害,还经常会被地方官压榨甚至是滥杀。

偶然的机会耶律楚材了解到了这些社会真相,不忍看着百姓如此受苦的他告诉自己一定要想方设法改变百姓的这种生活状况,于是在绞尽脑汁又反复体察民意后提出了临时法律《便宜十八事》。

虽然只是一个临时的法律条文,但却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在这项法律的管理下,各方官员逐渐开始变得有规矩,百姓们不仅不用再受压榨,生活还越来越富足安定起来,国家也越来越井井有条。

政务方面

在蒙古建国初期,实行的是军政合一的制度,这也就意味着没有专门管理政务的长官。

都说“术业有专攻”让擅长军事方面的人才去管理政务,不用多说,肯定是没什么成效的,搞不好还会将国家越搞越乱。

于是耶律楚材提出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的意见,被采纳后,尊崇儒学的他又建议用孔孟之道作为选拔各级官员的标准。

于是,蒙古的政务也逐渐地发展明朗起来。

文化方面

耶律楚材大力推崇儒家学说,建议培养儒学人才,这也使为蒙古培养了不少学识渊博的后生。

不仅如此,他还特别重视保护文化,在1236年,请求在燕京设立编修所,在平阳设立经籍所,并任命儒学人才担任长官,这两个地方也成了蒙古时期编辑、印刷图书的重要机构。

这一措施不仅培养出了众多人才,还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文化的保留和传播,提升了蒙古的文化软实力。

看到上面的贡献,我们不禁对这个能干的大臣油然生出一股敬佩之情,但是身为蒙古的臣者,为蒙古谋福利这些也是自己分内的职责。

但身为蒙古大臣的他不仅受蒙古人民的爱戴,还被中原的千万人民所拥护,这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劝阻杀伐

他第一任辅佐的君主成吉思汗也是一位马背上长大的君主,所以带兵厮杀是常有的事,在成吉思汗攻占了金国的河北、山西等地后,将目标再次扩大,决定继续向西进行征伐。

但毕竟西征也不是个短期的事情,于是需要选出一个人来帮助自己管理北方的汉地,但当时身边并没有文官,于是就将这个使命安排给了大将木华黎,由他全权负责刚刚征伐成功的金国的各项事情。

但一介武夫出身他,并没有什么管理的经验,于是把这块北方汉地管理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于是百姓群起反抗。

而木华黎不了解百姓的真正意愿,认为他们的这种做法就是公然和蒙古对抗,因此向成吉思汗建议,干脆将这些不服管教的百姓彻杀,然后将北方变成牧场。

以利益为重的成吉思汗也是很同意这个建议,眼看着千万无辜的中原人民就要被杀害,不忍的耶律楚材挺身而出。

头脑聪慧的他也正是抓住了成吉思汗注重利益的心思,于是就向成吉思汗进谏说,如果可以留下这些中原人民,让他们从事生产,我们就不仅有了畜力,还有了人力,综合来看这是一个更加长远的计划。

思考良久后,成吉思汗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这也就帮助千万的中原人民躲过了一劫。

极阻屠城

这样拯救中原百姓性命的行为不只是在成吉思汗时期出现过,在他辅佐第二代可汗窝阔台的时候也出现同样的事情。

在窝阔台执政期间,品学兼优的耶律楚材仍然受到重用,并且没有因为自己资质老而为所欲为,而是更加兢兢业业。

而窝阔台也是承袭父志,带领着蒙古人民继续开拓疆土,在一次和开封的战争中,因为人数上不占优势和开封士兵的拼死抵抗,所以蒙古虽然成功破城,但也是伤亡惨重,于是便有人建议将开封人民赶尽杀绝,以解心头之恨。

而窝阔台对于这样的建议也是非常赞同这时又是耶律楚材挺身而出,告诉他留下他们不仅可以充当生产力,还会获得众多的精工巧匠,于是窝阔台便起了动摇之心。

就这样,中原人民再一次逃脱了险境,而这两次的救助行为,也让耶律楚材成功在中原人民心中留下了伟岸和善的形象。

了解了这么多,我们不禁对这位品学兼优又善良慈爱的能臣称赞不已,也十分感谢他能始终保持着一颗善心帮助中原同胞两次脱离险海。

标签: 耶律楚材

更多文章

  • 古代牛人郭侃:蒙古军的汉将,3年打下700座城,战绩夸张备受质疑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郭侃

    在当今世界上,关于成吉思汗的纪念设施比比皆是,在中国、俄罗斯、土耳其、蒙古国这些国家中,还有不少以成吉思汗命名的广场,坐落着巨大的雕像。在亚洲各民族的记忆深处,都埋藏着蒙古大军征服大陆的记忆,“成吉思汗”一词就代表着蒙古的马鞭、弯刀、长弓。但在真实的历史上,成吉思汗并未真的指挥西征大军征服中亚和西亚

  • 徐达和王保保,谁是元末明初第一名将?朱元璋:徐达是古今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王保保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暴元的统治,因此在元末明初时期,涌现出不少割据势力,比如陈友谅、方国珍、徐寿辉等等,最后还是明太祖朱元璋扫平天下,建立大明王朝。而在朱元璋打天下过程中,徐达与常遇春无疑是朱元璋手下的“最强组合”,两人合作所实施的军事行动几乎没有不成功的!在常遇春死后,徐达

  • 一代天骄在天之灵,为名将王保保点赞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王保保

    真心安民,造福一方麾下将领耳闻大帅徐达安民之言,面红耳赤,不敢再提囊括西北人民牛羊为军备之事,且真心为安民之事添砖加瓦。而后,徐达安排陈寿、周用等人守卫会州西宁,他亲自率明军从南东,攻夺了静宁州、隆德城、原州开城。徐达运筹帷幄,命薛显率五千步骑,突袭海刺都西安州,元末代豫王仓皇北逃。薛显率部穷追,于

  • 朱元璋为何贬低常遇春,却猛夸王保保?你看王保保死后都发生了啥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王保保

    一、贬低常遇春,猛夸王保保明朝初期,恐怕是最后一个号称名将如云的时代了。可惜凡事有利就有弊,打天下时朱元璋随便出牌都堪称“王炸”。但得了天下后,就是另一回事了。这点在《山河月明》中,也体现得很清楚。朱元璋面对这么一大波悍将,照样头疼不已,不得不把给出的免死铁卷,借徐达击退王保保回京后,他跟徐达完美配

  • 王保保:朱元璋求而不得的“天下奇男子”,孤掌扶元的最后希望

    历史人物编辑:邓海春标签:王保保

    “是扩廓能支残元之国脉,折初明之军威”,元末农民起义的规模之大,远超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新莽绿林起义、东汉黄巾起义等等。这场起义深深改变了千万人的命运,其中的最大赢家当属朱元璋了,然而这位伟大君王的人生有三件憾事,其中一件便是没有得到王保保的效忠,那么这位王保保是何许人也,又有哪些不俗功绩呢?一、叛乱

  • “天下奇男子”王保保是如何错失掐灭朱元璋崛起的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王保保

    王保保(扩廓帖木儿)在中原一带平定红巾军起义军,驻守洛阳、汴梁,把南方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势力,和北方元朝势力分割出来,也就是说王保保守住中原一带,南方任何一派起义军都难以北伐。这期间,朱元璋只占据南京一带,兵力有限,与张士诚、陈友谅在长江沿线持续开展兼并战争。如果这个时候王保保从河南出发步步推进

  • 王保保的死对头,一代战将,惨死在宫廷刺杀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王保保

    孛罗帖木儿【?-1365】,尼伦蒙古撒只吾氏【即撒勒只兀惕、撒勒只儿惕、散只兀、山只昆、散术台、珊竹、珊竹带、散术歹、散只昆等等等很多译名】。始祖孛罗带,太祖宿卫,从太宗伐金有功。家族世袭蒙古万户,历代均有战功,高祖父纽磷、父亲答失八都鲁知名。孛罗帖木儿跟随父亲讨贼辗转南北屡立战功,父亲死后袭职领军

  • 伯颜答宋使:从孩子手中得天下,又从孩子手中失天下,此乃天意

    历史人物编辑:篮球一会标签:伯颜

    1275年十二月四日,伯颜从常州出发前往平江(今苏州)。当天,南宋使臣柳岳奉命抵达无锡。五日,伯颜大军在无锡城西安营扎寨。六日,伯颜召集诸将来他的大帐开会,同时传见宋使柳岳。柳岳先向伯颜递交了南宋太皇太后和宋恭宗写给忽必烈的国书,以及南宋大臣写给伯颜和吕文焕的书信。之后,柳岳泣不成声地说:“我国太皇

  • 元朝大将伯颜在攻打南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忽必烈称他有将相之才。而他面对送

    历史人物编辑:芳芳电影标签:伯颜

    元朝大将伯颜在攻打南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忽必烈称他有将相之才。而他面对送上门的美人,会怎么做呢?伯颜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曾跟着成吉思汗南征北战,伯颜出生时,他的父亲还在西征的途中。有一次,伯颜代西征军向忽必烈汇报军事,忽必烈看他相貌堂堂谈吐不凡,就说:“伯颜是个人才,就留在我身边吧。”1274年,伯颜任

  • 伯颜大军血洗常州,攻进临安却不杀一人,原因竟是如此

    历史人物编辑:子豪爱历史标签:伯颜

    江苏地区自古富庶之地,地处沿海,是北方政权夺取天下的屏障。加上江苏乃是文风昌盛之地,文人武将更有傲骨傲气,在中国历史之上,扬州、南京、嘉定、苏州、常州都曾是血流成河。当年伯颜一路打到常州,常州知州逃窜,城内投降。而正当伯颜打算进攻杭州的时候,常州却反悔了,拒绝投降。蒙古军对复叛之人深恶痛绝,立刻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