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别迭曾建议杀掉汉人,耶律楚材进行劝阻,并促进从蒙古到元朝的转化

别迭曾建议杀掉汉人,耶律楚材进行劝阻,并促进从蒙古到元朝的转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鹏说穿衣搭配 访问量:4503 更新时间:2024/1/19 16:48:54

宋子桢《耶律楚材神道碑》记载:“时天下新定,未有号令,所在长吏皆得自专生杀,少有忤意则刀锯随之,至有全室被戮,襁褓不遗者。而彼州此郡动辄兵兴相攻,公首以为言,皆禁绝之。自太祖西征之后,仓廪府库无斗粟尺帛,而中使别迭等佥言:‘虽得汉人亦无所用,不若尽去之,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公即前曰:‘夫以天下之广,四海之富,何求而不得,但不为耳,何名无用哉!’因奏地税商税,酒醋盐铁山泽之利,周岁可得银五十万两、绢八万匹、粟四十万石。上曰:‘诚如卿言,则国用有余矣。卿试为之。’乃奏立十路课税所,设使副二员,皆以儒者为之。如燕京陈时可、宣德路刘中,皆天下之选。因时时进说周孔之教,且谓‘天下虽得之马上,不可以马上治’。上深以为然。国朝之用文臣,盖自公发之。”

窝阔台的近臣别迭等人劝谏说汉人多而无用,不如赶尽杀绝,把农耕之地变成畜牧场。这个记载在《续资治通鉴》也有,“是月,蒙古定诸路课额。初,太祖征西域,仓库无斗粟尺帛之储,于是群臣咸言:‘虽得汉人,亦无所用,不若尽杀之,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耶律楚材曰:‘夫以天下之广,四海之富,何求而不得!但不为耳,何名无用哉?’因言:‘地税、商税、酒、醋、盐、铁、山泽之利,可得银五十万两,绢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太祖曰:‘诚如卿言,则国用有余矣。卿试为之。’至是用楚材言,定课税、酒税,验实,息十取一,杂税二十取一。”这个记载是在关于绍定三年(1230年)的事迹里面的。但是绍定三年(1230年)的时候,成吉思汗已经驾崩三年了。而这里面提到了“初,太祖征西域,仓库无斗粟尺帛之储,”也就是说这有可能是在成吉思汗尚在世的时候提出的,只是这时候才提到,或者就是把太宗误写为太祖了。

耶律楚材利用蒙古领导层想增加财政收入的心理,阻止别迭的建议,把中原所占区域分为十路,每路设正副课税使,其实就是把金国各路转运司机构重新恢复,正副课税使都由儒士担任。

绍定四年(1231年),耶律楚材把征收到的银钱粮食簿籍呈给元太宗,窝阔台简直是惊呆了,对他来说,管他什么方法只要能弄到钱让他继续打仗就行,因此元太宗非常高兴,就把中书省印交给楚材,让他负责中原地区的政事。

提出杀光汉人建议的人叫别迭,这个人是蒙古贵族无疑,但在《元史》里并无传记,而且史料里关于他还做过什么事记载也很少,所以其实可以肯定在当时也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人,最多恐怕也只是个普通的谋臣,或者是家族有些地位而已。这样的人提出一些极端的建议也不算奇怪,因为他们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凭借一些出格的言论博取眼珠,只是当时他们要博取的是领导人的关注。所以这样的言论真正被采纳的可能性极小。当然这并不是说耶律楚材对于这种建议给予针锋相对的反驳没有意义,耶律楚材的反驳对于减少蒙古征服时期的杀戮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只是还到不了拯救汉民族这种高度。

耶律楚材

而且其实耶律楚材制止蒙古军队屠杀还不止铁木真时那一次。其实他功劳更大的一次是在铁木真驾崩后,窝阔台在位时期。绍定五年(1232年),蒙古大军围困金国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遭到了金国军民的激烈抵抗,蒙军伤亡很大。因此在绍定六年(1233年)2月26日蒙军最终攻破汴京时,主导攻城的速不台曾上奏窝阔台,表示准备屠城。但在此时,耶律楚材再次站了出来,表示:“将士暴露凡数十年,所争者地土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

最终窝阔台采纳了耶律楚材的意见,使蒙军在占领汴京之后只是处决了完颜皇室相关的人员,而没有屠城,而且在此之后蒙军也渐渐终止了对于抵抗的城市在城破之后就屠城的惯例,这也使后来元朝建立之后,灭亡南宋的战争相对来说残酷性降低了不少。

当然即使是这样,把蒙古军队渐渐终止屠城的做法完全归功于耶律楚材还是比较片面的。因为即使在铁木真时代,来自山东的道士丘处机就曾远赴今天阿富汗境内的兴都库什山地区,面见铁木真,劝他敬天爱民,减少屠杀。而在此前后,在铁木真西征期间被委托经略华北的蒙古大将木华黎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蒙古人以劫掠屠杀为主的政策,转而大力收降金国境内的汉人地方武装,招降了包括史天泽张柔和严实在内的大量金国汉军世侯,这也成为了后来蒙古能够成功灭金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蒙古在征战过程中逐渐放弃了屠城的做法,其实是游牧民族在进入农业文明区域之后,逐步文明化的一个渐进过程,因为在农耕地区,不屠城其实对攻城略地和稳固统治更加有利,而耶律楚材则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而其实耶律楚材更大的历史作用是大幅度推进了蒙古向元朝的转变。而说到这里,其实首先要说的是耶律楚材的出身。耶律楚材虽然是契丹(辽国)皇族后裔,但在他出生时,辽国已经被金国灭亡了65年,所以其实从耶律楚材祖父那一辈,他们家就已经在金国为官了。而金国后期汉化程度相当高,所以到耶律楚材这一辈,其实已经即没有多少契丹人的色彩,又没有被女真人所同化,而是已经高度汉化。

比如耶律楚材的名字里就能体现出他们家的汉化程度有多高。耶律楚材的名字来自于儒家经典《左传》里的典故。在绍熙元年(1190年)耶律楚材出生时,他的父亲耶律履已经六十岁了,而且当时他已经看出金国的败象,所以他虽然对耶律楚材寄予了厚望,认为他“他日必成伟器”,但却又认定金国用不了他了。所以就用《左传》里“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典故给自己的儿子取名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而后来耶律楚材的命运果然应验了他父亲的预言,他在28岁时就受到了铁木真的召见,并得到其赏识,开始了自己改变蒙古帝国的政治生涯。他开始时作为铁木真身边的谋士,随铁木真西征。在西征过程中多次为铁木真献计,因此地位也不断上升。到铁木真驾崩时,甚至留下遗诏说耶律楚材是“天赐吾家”,要求自己的继任者对他委以重任。

而铁木真的儿子窝阔台继承汗位之后,在绍定四年(1231年)设立中书省,任命耶律楚材为中书令,在当时这个职务基本相当于宰相,之后耶律楚材也开始推行自己的各种改革措施。比如他先做能了窝阔台的兄长察合台的工作,让他带头对窝阔台行跪拜之礼。虽然这样做现在看来有点莫名其妙,但在当时,其实就是在蒙古汗廷引入了初步的中原礼法制度,开始为将蒙古帝国转型成中原王朝做准备。

而在蒙军攻破汴京之后,耶律楚材除了阻止蒙军屠城之外,还多方寻访孔子后裔,找到之后让窝阔台将其封为衍圣公,并修建孔庙。之后耶律楚材又在蒙古帝国举行了科举考试,招募了上千名儒生人才,将他们任命为各级官员。之后他又在蒙古帝国制下的许多地区定赋税,分郡县,籍户口,开始逐步按照中原传统确立各种政治制度。而这些制度,也都在无形中促进了蒙古帝国从草原王国向中原王朝的转型。

虽然在淳祐元年(1241年)窝阔台猝崩之后,窝阔台的皇后乃马真撤消了耶律楚材推行的一系列汉化措施,这也最终导致耶律楚材在3年之后悲愤而死。但耶律楚材的一系列政策其实在当时就已经得到了许多蒙古贵族的认同,为十几年之后忽必烈迁都汉地,与其它蒙古汗国分道扬镳,建立元朝国号,并自认汉唐继承者,完全按中原王朝的标准建立元朝打下了基础。而在忽必烈执政时期,耶律楚材的儿子耶律铸也曾出任宰相,对元朝的进一步中原化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标签: 耶律楚材

更多文章

  • 蒙古帝国一代名臣耶律楚材之孙的传奇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树叶天天要过河标签:耶律楚材

    我是小树,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您分享精品历史故事与真实历史事件揭秘干货。 耶律希亮,字明甫,又名秃忽思。生于1246年卒于1327年,祖父中书令耶律楚材,父亲中书左丞相耶律铸,母亲赤帖古氏,太宗六皇后乃马真氏做媒把赤帖古氏嫁于耶律铸,赤帖古生耶律希亮于哈剌和林城南之凉楼。乃马真皇后遂以其地赐耶

  • 耶律楚材:一位改变蒙古的契丹人,他挽救了中原千万汉人

    历史人物编辑:槐花宝宝标签: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的名字相信在很多人心中都种下了种子,他的英雄事迹在大众口中广泛流传着,他挽救了天下苍生,辅佐过蒙古两朝君主,为元朝政权的奠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我们可能只是听说过这个名字,知道他的贡献很大,但具体做了些什么,很多人都一无所知,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人物,看看身为契丹的他,大家为什么

  • 古代牛人郭侃:蒙古军的汉将,3年打下700座城,战绩夸张备受质疑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郭侃

    在当今世界上,关于成吉思汗的纪念设施比比皆是,在中国、俄罗斯、土耳其、蒙古国这些国家中,还有不少以成吉思汗命名的广场,坐落着巨大的雕像。在亚洲各民族的记忆深处,都埋藏着蒙古大军征服大陆的记忆,“成吉思汗”一词就代表着蒙古的马鞭、弯刀、长弓。但在真实的历史上,成吉思汗并未真的指挥西征大军征服中亚和西亚

  • 徐达和王保保,谁是元末明初第一名将?朱元璋:徐达是古今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王保保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暴元的统治,因此在元末明初时期,涌现出不少割据势力,比如陈友谅、方国珍、徐寿辉等等,最后还是明太祖朱元璋扫平天下,建立大明王朝。而在朱元璋打天下过程中,徐达与常遇春无疑是朱元璋手下的“最强组合”,两人合作所实施的军事行动几乎没有不成功的!在常遇春死后,徐达

  • 一代天骄在天之灵,为名将王保保点赞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王保保

    真心安民,造福一方麾下将领耳闻大帅徐达安民之言,面红耳赤,不敢再提囊括西北人民牛羊为军备之事,且真心为安民之事添砖加瓦。而后,徐达安排陈寿、周用等人守卫会州西宁,他亲自率明军从南东,攻夺了静宁州、隆德城、原州开城。徐达运筹帷幄,命薛显率五千步骑,突袭海刺都西安州,元末代豫王仓皇北逃。薛显率部穷追,于

  • 朱元璋为何贬低常遇春,却猛夸王保保?你看王保保死后都发生了啥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王保保

    一、贬低常遇春,猛夸王保保明朝初期,恐怕是最后一个号称名将如云的时代了。可惜凡事有利就有弊,打天下时朱元璋随便出牌都堪称“王炸”。但得了天下后,就是另一回事了。这点在《山河月明》中,也体现得很清楚。朱元璋面对这么一大波悍将,照样头疼不已,不得不把给出的免死铁卷,借徐达击退王保保回京后,他跟徐达完美配

  • 王保保:朱元璋求而不得的“天下奇男子”,孤掌扶元的最后希望

    历史人物编辑:邓海春标签:王保保

    “是扩廓能支残元之国脉,折初明之军威”,元末农民起义的规模之大,远超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新莽绿林起义、东汉黄巾起义等等。这场起义深深改变了千万人的命运,其中的最大赢家当属朱元璋了,然而这位伟大君王的人生有三件憾事,其中一件便是没有得到王保保的效忠,那么这位王保保是何许人也,又有哪些不俗功绩呢?一、叛乱

  • “天下奇男子”王保保是如何错失掐灭朱元璋崛起的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王保保

    王保保(扩廓帖木儿)在中原一带平定红巾军起义军,驻守洛阳、汴梁,把南方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势力,和北方元朝势力分割出来,也就是说王保保守住中原一带,南方任何一派起义军都难以北伐。这期间,朱元璋只占据南京一带,兵力有限,与张士诚、陈友谅在长江沿线持续开展兼并战争。如果这个时候王保保从河南出发步步推进

  • 王保保的死对头,一代战将,惨死在宫廷刺杀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王保保

    孛罗帖木儿【?-1365】,尼伦蒙古撒只吾氏【即撒勒只兀惕、撒勒只儿惕、散只兀、山只昆、散术台、珊竹、珊竹带、散术歹、散只昆等等等很多译名】。始祖孛罗带,太祖宿卫,从太宗伐金有功。家族世袭蒙古万户,历代均有战功,高祖父纽磷、父亲答失八都鲁知名。孛罗帖木儿跟随父亲讨贼辗转南北屡立战功,父亲死后袭职领军

  • 伯颜答宋使:从孩子手中得天下,又从孩子手中失天下,此乃天意

    历史人物编辑:篮球一会标签:伯颜

    1275年十二月四日,伯颜从常州出发前往平江(今苏州)。当天,南宋使臣柳岳奉命抵达无锡。五日,伯颜大军在无锡城西安营扎寨。六日,伯颜召集诸将来他的大帐开会,同时传见宋使柳岳。柳岳先向伯颜递交了南宋太皇太后和宋恭宗写给忽必烈的国书,以及南宋大臣写给伯颜和吕文焕的书信。之后,柳岳泣不成声地说:“我国太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