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阔台在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个比较窝囊的君王。说窝阔台窝囊,在很多方面都可以体现出来。
比如,成吉思汗生前已经确立了窝阔台为继承人,而且成吉思汗去世前,还特地把拖雷叫到床前,告诉拖雷,必须效忠窝阔台,一心一意扶持窝阔台。但是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却并没有立刻就当大汗,反而是拖雷监国,监了两年国后,拖雷才把大汗之位给了窝阔台。
而且就算拖雷把大汗之位给了窝阔台,窝阔台也胆战心惊,不敢到大汗宝座上坐着。当拖雷和铁木哥把窝阔台扶上去后,他又走下来,如此进行了三次,窝阔台最终才在大汗宝座上坐下来了。说好了大汗之位是窝阔台的,而窝阔台却不敢上去坐,别人把他扶上去他也不敢坦然坐着,窝阔台确确实实是比较窝囊的。
再比如,窝阔台当了大汗以后,他想把三个千户划给自己的儿子阔端。照理说,窝阔台既然是大汗,整个国家的军队都是归他指挥的。不是有一句话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吗?窝阔台却连军队都指挥不动,这哪里还有一个君王的气象?
那么,窝阔台当大汗,为什么当得如此窝囊呢?
一般认为,主要原因是成吉思汗在进行遗产分配的时候,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他把大汗之位交给了窝阔台,但是却并没有给窝阔台任何保护这个尊位的保障措施。
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一个皇帝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权力,是因为制度给予了这个皇帝这么大的权力。所谓“金口玉言”,皇帝说的任何一句话,都像金子一般尊贵。他不但掌控着整个国家,他还掌控着这个国家里每一个人的命。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表现的就是皇帝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皇帝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权力呢?这是因为,所有的国家机器都是由皇帝来掌控着,无论军队、法庭还是监狱,皇帝都具有绝对的掌控权。也就是说,是依靠这些东西保护着皇权。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保护皇权,那么一个人哪怕被大家叫为“皇帝”,他其实没有任何意义。
比如汉献帝,任何国家机器都不在他手里,而是被掌控在曹操手里,所以他尽管叫作皇帝,但没么用,活得非常窝囊憋屈。
再比如刘贺,尽管霍光已经把刘贺立为皇帝,但是刘贺手中既没有兵权,朝中的大臣也不听他的,一切权力都掌握在霍光手里。因此,刘贺其实不能发挥任何作用。霍光想废掉刘贺,那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成吉思汗确实让窝阔台当了大汗,但是成吉思汗却把蒙古主力部队一百个千户中的九十六个给了拖雷。而且这九十六个千户,是拖雷的私家军,别人不能指挥。就如同前面说的,窝阔台想把其中的三支军队拿出来,他都办不到。显然,窝阔台这个大汗,是没有军队给予他保障的。
另外,成吉思汗把都城周围的一大片土地和百姓,也都分给了拖雷。窝阔台尽管是大汗,但是他几乎称得上是“贫无立锥之地”,他需要在别人的地盘上办公。这和汉人皇帝号称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简直有天壤之别。这样的窝阔台,尽管是大汗,他能够干什么呢?
成吉思汗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奇怪的安排呢?应该说,这与成吉思汗本人的性格有一定关系,同时也与游牧民族的成长特性有一定关系。
成吉思汗一直有一种“一碗水端平”的思想,他希望每个儿子都能享受到他的恩惠。他把大儿子和二儿子分到比较远的地方,但是却给予了他们最大的地盘。他没有给老三什么封地,但是把大汗之位给了他。老四的封地也不是很大,但是成吉思汗给了他军队。这就是成吉思汗“平均主义”的体现。
除了具有“平均主义”的思想以外。作为游牧民族的成吉思汗,他知道,军队必须交给最能打仗的人手里。拖雷无疑就是那个最能打仗的人,所以成吉思汗必须把军队交给他。因为蒙古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打仗,如果军队不掌握在最能打仗的人手里,就有可能失败。一旦失败,蒙古人在草原上就站不住脚了,所以无论如何成吉思汗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总之,成吉思汗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家,他南征北战,统一了漠北,建立了疆域广阔的蒙古帝国。但是成吉思汗算不上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对国家的体制没有详细深入的思考,所以他在建立庞大帝国的同时,也给这个帝国最后的覆灭,造成了隐患。
(参考资料:《元史》《蒙古秘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