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将系列之十八》
南宋的孱弱好像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实,屡战屡败,貌似谁也打不过的样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政权,却偏居一地逍遥多时,“暖风熏得游人醉”,其原因,自然是离不开岳飞等一众将领的功劳。
今天这里要讲的王坚,虽说功绩、名声都远不及岳飞,但他凭借一颗赤胆忠心,硬生生把濒死的南宋王朝救了回来。
看到这儿,有人要问了:他是做了何等事,才能扶起南宋政权这种阿斗呢?咱们慢慢来看。
王坚出身于贫苦人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娃。他年轻的时候正当金人猖獗之际,他的老家邓州也被金人侵占了大片土地。为了防止金人从这里继续南下,孟珙在当地组织了一支忠顺军。热血澎湃的王坚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早早加入了部队。
王坚天生就是个打仗的好料,没看过兵书没学过兵法,仗却打得井井有条,很快就升为忠顺军的头目。
特别是嘉熙四年的时候,蒙古军队驻扎丹江沿岸,准备打造战船入侵南宋。王坚派出探子准确地了解到敌人的意图后,先发制人,一把火把蒙古人的造船材料全给烧了。这下蒙古人彻底傻眼了,没法造船,仗还怎么打?只好延缓了南下的计划。
而此时,王坚也算是真正展露了才能,得到了孟珙的青睐。后来,王坚追随孟珙入川对抗蒙古军,拉开了他和蒙古人相杀一生的序幕。
宝祐二年,王坚开始主持钓鱼城的防务,也正是这座城池,让他留名青史,为南宋王朝续命20年。
宝祐六年,蒙古大汗蒙哥率兵南下攻宋。蒙哥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不过他的弟弟忽必烈可是个厉害角色,蒙哥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十万蒙古铁骑浩浩荡荡杀向钓鱼城,想想那个场面都吓人。
王坚亦是严阵以待,准备好好伺候这帮蒙古铁骑。
自打到任钓鱼城以来,王坚就意识到这里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所以早早就开始备战。粮食、水源啥都不缺,十万军民更是同心同力,坚决抗蒙。双方在城前打了五个月,蒙古军队伤亡惨重,却未动钓鱼城分毫。毕竟,这里早就被王坚打造成一个钢铁堡垒了。
为了攻破城门,蒙哥也是费尽了心思,什么强攻、偷袭、劝降,能想到的手段都给搬出来了,嘛用没有,反而把自己人累的够呛。再加上南方阴雨潮湿,蒙古人有水土不服的情况,于是一支精锐部队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哪里还能攻得下城池。
期间,脑子发热的蒙哥还派了已经投降的晋国宝去钓鱼城劝降王坚,你说你这不是对牛弹琴吗?王坚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好机会,二话没说就把晋国宝斩首示众,用来鼓舞人心了。
后来蒙哥又想了一个好办法,在城外的高地上筑台,来观察城内的动向。不过这个好主意却葬送了他的小命。因为王坚早就注意到了敌人修筑的高台,于是派人实时监视,一旦发现高级将领登台,就用火炮轰。很不巧,第一个登台被轰的人就是蒙哥。真是太不走运了。
而王坚呢?怕蒙哥死得不痛快,还要火上浇油一把。他命人致信给蒙哥,当然了这可不是为了问候他,而是说:“尔等再攻十年,城亦不可得!”
好了,本来就怒火中烧的蒙哥这下彻底玩完了,撤回蒙没多久就咽气了。
此时尚在围城的忽必烈等人听说大汗死了,自然没有心思打仗了,纷纷跑回蒙古展开了贵族的夺权之争,濒死的南宋王朝就此得以喘息。
持续多年的钓鱼城之战终于告一段落,此战不仅让南宋多活了20年,而且阻挡了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的作战部署,具有非凡的意义。可以说,王坚拯救的不只是南宋,整个欧亚大陆或许都应该感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