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盘点史上九位太宗皇帝:李世民进不了前二,窝阔台排名垫底

盘点史上九位太宗皇帝:李世民进不了前二,窝阔台排名垫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丫文史阁 访问量:3485 更新时间:2024/2/8 10:19:53

按谥法规则,开国皇帝庙号为“祖”,守成皇帝庙号为“宗”,虽有个别例外,但历代王朝大体上还是遵守这个规则。在“宗”的庙号中,尤其以太宗最为尊崇,大多授予在开疆拓土、稳固政权、开创治世等方面功绩卓著的二代皇帝,“含金量”甚至超过“祖”的庙号。今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历史上的太宗皇帝,看看到底有几人配得上这个庙号。

第九名:元太宗窝阔台

元太宗窝阔台

成吉思汗第三子,在位11年。主要功绩如下:

1、 南下灭金、占领华北,西征中亚、东欧,把蒙古疆域拓展到最大。

2、 任用耶律楚材为中书令,采用汉法,并且开科取士,重用中原文人,奠定元朝的基础。

总评:元太宗窝阔台武功卓越,文治一般,但生性严酷残暴,对征服的百姓残杀蹂躏,在政治斗争更是阴险刻毒,不顾让位之恩,设计杀害托雷,为蒙古汗国的分裂埋下了祸根。

蒙元追认的二代皇帝,虽然符合谥法规则,但严重拉低了太宗庙号的尊崇,排名垫底在情理之中。

第八名:宋太宗赵光义

宋太宗赵光义

宋太祖赵匡胤弟弟,在位23年。主要功绩如下:

1、攻灭北汉,迫使割据福建的陈洪进、割据两浙的吴越钱氏纳土归降,基本实现了国土统一。

2、编纂大型图书、促进文化发展,扩大科举取士人数,让更多人才有入仕机会,确立尊文抑武的文官政治,为宋朝长期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3、鼓励垦荒,发展生产,为宋朝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评:在位期间虽然社会政治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迷案,军事才能一般,却喜欢遥控指挥前线将领。毛泽东评价他: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不择手段,急于登台。赵匡义小人之言。

虽为二代皇帝,但文治武功和太宗庙号尊崇还有不小差距,排名第八也是勉强。

第七名:金太宗完颜晟

金太宗完颜晟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弟弟,在位12年。主要功绩如下:

1、 攻灭辽国、征服西夏,制造“靖康之耻”灭了北宋,将金朝统治推进到到黄河流域。

2、 完善典章制度,在燕云地区实行汉官制度,稳定中原汉人区的社会秩序,基本奠定金朝立国规模。

3、 将大批女真人迁往汉地,将所俘汉人、契丹人迁往女真地区,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金朝生产方式的进步。

4、 禁止百官宗室私役百姓和买卖贫民为奴,劝稼穑,轻徭役,创立赋税制度,恢复农业生产,增强了金国综合国力。

5、 积极发展女真文化,实行科举制度,录用汉人为官,促进了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

总评:金太宗是完颜晟在位期间虽然在开疆拓土、发展生产、稳定社会等方面有所建树,但在接班人选择上严重失误,导致子孙被海陵王完颜亮杀害殆尽。

作为二代皇帝享有太宗庙号符合谥法规则,但和汉唐太宗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排名第七符合其一生成就。

第六名: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在位20年,死后被制成“帝羓”,成为中国历史唯一的“木乃伊皇帝”。主要功绩如下:

1、 迫使石敬瑭称子,成为“儿皇帝”并割让幽云十六州,为契丹南下建立了前出基地。

2、 攻陷汴京,灭亡后晋,拓展了辽国版图,对当时的历史走向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引进汉族官制,划分南北二面“因俗而治”,北面官以契丹旧制治契丹人,南面官以汉制治汉人,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

4、 整订赋税,奖励耕战,发展鼓励农业生产,增强了辽国综合国力。

总评:辽太宗在位期间拓展国土、改革吏治,社会经济都有不错的发展,但南征时纵兵掳掠,致使治下的汉人武装反抗此起彼伏,中原地区动荡不安,连年征战也造成契丹民众不堪其苦。

虽为赵宋王朝带来耻辱,但对辽国发展贡献颇大,特别是夺取幽云地区奠定了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400年的战略优势,庙号太宗符合规制,排名第六绰绰有余。

第五名:清太宗皇太极

清太宗皇太极

努尔哈赤第八子,在位17年。主要功绩如下:

1、 通过对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的分化打击,集中权力,提升后金内部政令统一。

2、 皇太极仿照明制,逐步建立国家统治机构,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国家行政事务,开科取试延揽汉族人才、任用汉官汉儒,制定了入关争夺天下的政策,并改国号为清,为清朝南下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3、 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方针,使大量汉族奴隶取得了“民户”地位。注意体恤民力,使百姓能“专勤南亩,以重本务”,促进了农业发展,粮食基本上能够自给,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4、 征服朝鲜,统一漠南蒙古,用联姻、赏赐、封王封爵、定外藩功臣袭职例、崇奉喇嘛教、与西藏僧俗头领建立联系等手段,取得了蒙古诸部的支持和效忠。

总评: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为清王朝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为巩固权力,被迫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殉葬,做法极其野蛮落后,备受后人诟病。

作为大清追认的二代皇帝,享有太宗庙号不违谥法规则,在后金、大清兴起的历史上贡献巨大,制定进关的战略目标,但入主关内前身亡,排名第五稍有委屈。

第四名:北魏太宗拓跋嗣

北魏太宗拓跋嗣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长子,在位14年。主要功绩如下:

1、 平息拓跋绍(道武帝次子,公元409弑杀道武帝拓跋珪企图自立)叛乱并登基,任命有威望才干的八名执政大臣“共听朝政”, 昭雪道武朝冤案以顺人心、稳政局,使北魏迅速走向正轨。

2、 “选贤任能”招纳汉族士人参政,“察守宰不法”整顿吏治,借助汉人统治经验和文化知识治国安民,提升了北魏治理水平。

3、 北伐柔然、南征刘宋,巩固北方边疆的同时,夺得黄河南岸要地和山东青兖等地,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4、 设置天、地、东、西、南、北等六部大人官,对隋唐以后“三省六部”制政权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5、 赈济穷乏、抚恤百姓,整顿流民、减免租赋,鼓励百姓专心农桑,打击豪强兼并土地,促进生产发展,提升综合国力。

总评:拓跋嗣文武双全、治国有方,文治武功均有建树,加速北魏向封建社会的转变。虽英年早逝,但上承拓跋珪武功建国,下拓跋焘统一北方,太宗庙号实至名归。

拓跋嗣和排名前三的太宗相比,主要差距是没有建立大一统的王朝,但为后世大一统王朝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排名能超越后面几位太宗进入前四。

第三名: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祖李渊次子,在位23年。主要功绩如下:

1、 唐高祖起兵的主要推动者,先后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反王,在唐初统一天下中功绩卓越。

2、 虚心纳谏、从谏如流,常以亡隋为戒,将朝臣功过写于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百官自励廉能,是史上吏治最清明的时代。

3、 薄赋尚俭,为政谨慎,致力复兴文教,为唐初经济社会恢复和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为后世开元盛世打下坚实基础。

4、 平定突厥及西域各部,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把唐朝统治拓展到西域,声威远播,四方宾服,被尊为“天可汗”,为大唐繁荣强盛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总评:虽然李世民在位期间,唐朝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文治武功均十分显赫,亲手缔造了“贞观之治”。但因为宣武门兵变,杀害兄弟子侄十数人,逼迫父亲禅位,留下了抹不去的政治污点,完全配得上太宗庙号。

唐太宗虽是网红皇帝,堪称为千古一帝,但宣武门兵变的于情于理于法都是悖逆,因此无法进入前二。

第二名:明太宗朱棣

明太宗朱棣

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在位22年,嘉靖“大礼议”后庙号被改为成祖。主要功绩如下:

1、 迁都北京,“天子守边”,有力巩固了大明北方领土;营建紫禁城,为后世留下了文化瑰宝。

2、 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控制东北地区;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南方版图,为大明二百年江山奠定了基础。

3、 五次远征蒙古,迫使鞑靼、瓦剌各部接受明朝封号,巩固了北疆边防。

4、 派郑和多次下西洋,宣示明朝国威,促进了与亚非多国经济和文化交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方位面领先世界,使大明出现了万国来朝的盛况。

5、 编纂《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11095册,约3.7亿字,几乎涵盖了前世几千年的知识。《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其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6、 改革吏制、完善文官制度,形成了内阁制雏形,被西方国家效仿沿用至今。

总评:明太宗在位期间开疆拓土远超汉唐,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发展全方位领先世界,建立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但因其取得皇位的方式不合法度,先后处死发对着多达万人以上,部分恢复前朝暴政,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鼓励官员互相攻讦,强化了专制统治,功过备受争议。文治武功完全匹配太宗庙号,但在政治清明、宽和待人上和前代明君相比差距颇大。

文治武功都不亚于李世民,但在开疆拓土和对外关系上远超汉唐,虽在政治清明、体恤百姓上比李世民稍逊,但在综合国力发展上要强初唐,故能排名第二。

第一名:汉太宗刘恒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吕后死后由功臣集团迎立,在位23年。主要功绩如下:

1、 打压以周勃陈平为代表的功臣集团,巧妙平衡各方势力,稳定了被吕氏扰乱的刘氏皇族的统治地位。

2、 实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启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序幕。

3、 废除了肉刑和诽谤妖言等严刑苛法,推进了中国刑罚制度的文明进步。

4、 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提拔重用了贾谊、晃错、张释之等人才,为武帝时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做了必要的铺垫。

5、 带头节俭,宫中用度和后妃穿着极为简单,死后陪葬皆用陶器瓦器,堪称皇帝中的节俭楷模。

总评:汉文帝治国黄老、儒家、法家兼容并蓄,为肇始于武帝朝的“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作了必要准备,是三代以来最雄才大略的明君之一,虽为汉家第五位皇帝,却能享有太宗庙号,堪称古代帝王的楷模,排名第一实至名归,无可争议。

除了上述九位外,历史上还有大大小小的许多太宗,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历史发展影响力较弱,在此不予评价排名。如果您有不同看法,敬请留言讨论。

标签: 窝阔台

更多文章

  • 窝阔台能成为继承者,与大哥术赤有关系,成吉思汗当时也很难办

    历史人物编辑:孙建安标签:窝阔台

    公元1227年,被蒙古人尊称为“成吉思汗”的铁木真因病去世,这位生前曾经征服亚欧大陆的不世枭雄却留下了一堆烂摊子。按照铁木真遗嘱,他的三儿子窝阔台将会成为新一任大汗,可幼子拖雷也并非善茬。兜兜转转之后,窝阔台于公元1229年正式即位。可大家清楚吗,其实铁木真四个儿子已经分为两个小帮派,铁木真将大汗之

  • 成吉思汗对哪个儿子最好?结论让人意外,并非获继承权的窝阔台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窝阔台

    成吉思汗的四个嫡子,他对哪个嫡子更好呢?可能我给出的结论,会让大家大感意外。这个人不是窝阔台,不是察合台,不是拖雷,而是身份成疑的术赤。 可能大家会觉得,成吉思汗对窝阔台最好。因为成吉思汗把大汗之位给了窝阔台。但其实,把大汗之位给了窝阔台,并不表明他对窝阔台最好。首先,他并没有给窝阔台封地;其次,他

  • 拖雷一系与窝阔台一系,在什么时候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历史人物编辑:周文清说历史标签:窝阔台

    胡虏无百年之运,其实百年都已夸张。第一代大汗寿命长一点儿,彪悍20年,草原帝国就能自废武功。而之所以胡虏无百年之运,根子就在于草原民族的继承制度,即兄终弟及。为什么草原不能父死子继呢?草原的经济基础支撑不起昂贵而复杂的官僚系统。所以,即便是草原帝国,也只是一个大的部落联盟。于是,草原政权不可能在制度

  • 成吉思汗为何不将汗位交给拖雷,却传给了老三窝阔台?知子莫如父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烟伯标签:窝阔台

    中国历史之悠久,经历了辉煌的上下五千年,从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封建社会结束,就像是一棵从上古时期落地生根的树苗,以历史为养分,在奇珍异宝的滋润之下不断生长,五千年的风霜雨雪之中,曾经这棵弱不禁风的树苗也长成了参天大树。总体来看,我国的历史主要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其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就是长达两千多年的封

  • 成吉思汗命蒙古大汗只能由窝阔台及子嗣继承,为何只能维持24年?

    历史人物编辑:叫我过客标签:窝阔台

    1227年,成吉思汗离世,按照他的意思,新一任的蒙古汗将由三儿子窝阔台继承。成吉思汗生前曾让群臣许下重誓,蒙古大汗的位子只能由窝阔台及他的子嗣继承,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违背,所有人都不得改臣别系宗王。1251年,蒙哥继任蒙古汗,此人是拖雷的长子,按照成吉思汗的遗愿,他是没有资格成为汗的,拖雷家族为何

  • 窝阔台驾崩后乃马真皇后摄政为贵由登基奠定了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佳佳懂时尚标签:窝阔台

    贵由汗即元定宗。贵由是孛儿只斤氏“黄金家族”之第三代,是成吉思汗的孙辈,窝阔台之长子。贵由生于开禧二年(1206年),即大蒙古国诞生的那一年。据记载,他自幼身体羸弱,慢性病几乎纠缠了他的一生。尽管如此,秉承成吉思汗家族好战尚武精神,他参加过蒙古伐金之战,也参加了拔都西征。端平二年(1235年),窝阔

  • 成吉思汗为什么将汗位传给窝阔台?起因源于一件令他难堪的家丑

    历史人物编辑:莽子说标签:窝阔台

    一天,成吉思汗召来四位皇子,说他想立太子了。铁木真先问长子术赤:“你是我的大儿子,你有啥想法没?可以说来听听!”还没等术赤开口回答,二弟察合台突然说话了,察合台向来不喜欢术赤。当时察合台见父汗先问术赤,他便大声嚷道:“父汗先问术赤,莫非是想立术赤为太子?”紧接着,察合台以粗暴的态度强调术赤令人怀疑的

  • 窝阔台子孙满堂,都精明能干,为什么却把汗位传给拖雷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窝阔台

    窝阔台子孙满堂,都精明能干,为什么却把汗位传给拖雷的儿子?文/霞姐读历史古代各国的王位纷争从来都不曾停止,巍为了夺得王位,每个人的相关势力往往不择手段。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讲讲蒙古大汗窝阔台儿孙的王位之争。话说窝阔台也是奇怪的很,都说王室之内母凭子贵,子凭母贵,可在窝阔台这里却好像不适用。自古以来,各国

  • 更受成吉思汗喜爱的托雷为何没争过窝阔台?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窝阔台

    众所周知,成吉思汗是我国古代的一位非常勇猛的英雄,纵然过去了千百年,但是蒙古地区的人们还是非常尊重这位英雄的。虎父无犬子,成吉思汗的儿子们也在后来为蒙古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充分的继承了成吉思汗的英勇好战的性格,战功赫赫。蒙古国和我们汉族王朝的即位规矩有些不同,汉族王朝的即位规矩是这样的:在现任皇

  • 窝阔台的儿子为什么没有继承王位,而由拖雷的儿子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窝阔台

    根据蒙古“幼子守家产”的传统习俗,拖雷是所谓“守灶子”,也就是拥有在父亲在世的时候留守大帐、在其去世后继承属于其名下的全部人户、土地和财产的权利的合法继承人。成吉思汗拥有的是一个汗国,其作为财产的的复杂程度当然远远超过普通牧人遗产的牲畜群、庐帐等等,但同样是受到习惯法支配的“遗产”。他最喜欢的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