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成吉思汗葬地的习惯法思考

成吉思汗葬地的习惯法思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楠者电影解说 访问量:661 更新时间:2024/2/13 10:37:49

成吉思汗的死,在蒙古草原乃至整个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其死后葬地的选择,也曾引起激烈的争论。

成吉思汗的葬地历来众说纷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成吉思汗死后,其尸体被装进两个口袋,一只口袋盛着金帐汗国的黄金家族成员及亲族大臣,另一只口袋盛着他本人,并与他一起葬入了腾格里(蒙古语,意为“天主”)。人们把他们埋在腾格里山中。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成吉思汗遗体被放入两个口袋中,是为了防止尸体被他人挖走。因此,成吉思汗死后的葬地问题一直是个悬案。

目前尚无定论的是成吉思汗葬于处。

一、习惯法与现代法律的差异

蒙古习惯法与现代法律的不同点:关于蒙古习惯法的来源,一般认为,“蒙古人在历史上曾有过一个时期是以游牧为业,他们主要以游牧为生活方式,而不是定居的农耕方式。蒙古族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游牧民族,但他们不是一支纯粹的游牧民族。

在这一时期,他们还有定居的农业生产。”从目前掌握的史料来看,成吉思汗死后,其子孙按习惯法“合葬”于草原。而在现代社会,成吉思汗陵作为成吉思汗及其家族成员的坟墓被视为国家物进行保护管理。这一做法是有其深刻历史背景和法律基础的。蒙古草原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稀少、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方。

在这里,无论是从环境还是从气候来看,人们很难发展出定居的农耕方式。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他们也很难依靠农耕方式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们对定居农耕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和依赖。因为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草原上保持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在当时生产力低下和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为了保证自身民族文化传统不被破坏和丢失,他们只能选择一种比较特殊的生存方式——游牧。(1)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统治者将法律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是封建统治者制定法律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2)蒙古习惯法是根据蒙古族人民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制定出来的,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二、习惯法的价值与目的

习惯法作为一种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则,其作用与目的是什么呢?

习惯法之所以能发挥其作用,是因为它能够使人们对社会关系进行自我调整,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法律调整之外,习惯法还会发挥其辅助作用,作为补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习惯法与法律的价值取是一致的,它是为了社会的发展。

从上面成吉思汗葬地的历史来看,可以看出蒙古人对于这种古老的葬地非重视。成吉思汗生前曾多次叮嘱他的后人要善待这片土地,并认为这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好礼物。但是为什么现在在人们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评价呢?我们可以从成吉思汗葬地这个事件中分析出其对后人的影响。

首先是成吉思汗葬地在当地人民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成吉思汗葬地”可以说是当地人民心中最神圣的地方之一。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祖先以及对成吉思汗无比崇敬的心情。那么为什么在今天很多人却不愿提及这样一个神圣之地呢?这应该与当时当地人民对成吉思汗所做的贡献密不可分,因为当时蒙古人将自己祖先和成吉思汗葬在一起,就是希望子孙后代可以更好地铭记祖先们曾经为自己做过的贡献。

其次,作为蒙古人心目中最神圣之地之一,成吉思汗葬地在当地人民心目中有着重要地位,但是同时也给后人带来了巨大影响。因为在这里埋葬了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虽然说对祖先和成吉思汗都有着无比崇敬之情,但是在“成吉思汗葬地”这个神圣之地被人所尊敬同时也给后人带来了巨大影响这一点上来讲却是有悖常理的。

三、成文法与习惯法

在我国,成文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准则。我国目前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从广义上说,成文法是指一切以条文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规范,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强制性,主要以条文形式出现。成文法是规范法律行为的准则,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调整和规范。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习惯法是指国家认可或允许存在和实施的,由社会公认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习惯法主要是以民间调解、协商方式解决民事纠纷,也有一部分发生在家庭和亲属之间,并且在解决纠纷时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就成吉思汗墓葬群所反映出来的习惯法而言,从其产生到发展过程来看,它是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积累下来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一定权威性和约束力、与国家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法律规范体系。

不仅包括了蒙古民族关于社会生活中有关家庭内部关系和社会关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宗教规范,而且还包括了涉及政治生活方面、经济生活方面和人身关系方面以及民事生活方面等一些特殊问题的社会规范。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蒙古人的传统习惯与法律

蒙古人的传统习惯,从目前掌握的史料来看,主要有:

(一)游牧习惯。蒙古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游牧历史。蒙古族先民最初以游猎为生,逐水草而居,后来逐渐定居下来。古代蒙古族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而且常有部落之间相互残杀的现象发生,由于战争和杀戮的影响,这些部落的氏族首领为了维护氏族部落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就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习惯法。

蒙古人饮食习惯多以牛羊肉为主,他们一般都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喜欢吃酸、辣和带酸味的东西。在蒙古人眼里,黄色是尊贵颜色,绿色代表希望。同时,他们还特别喜欢喝奶茶、奶酒等饮料。

蒙古族人善于用语言沟通和交流思想感情,他们一般都使用蒙古语交谈。在蒙古国境内,至今仍有许多地方沿用蒙古语作为官方通用语或民族语言使用。

蒙古族的服饰主要分为:男女服装、帽子、腰带、鞋子、手饰等几个方面。

蒙古族人一般都以游牧为主,因此他们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养成了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生活习惯,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习惯和行为准则。

五、蒙古人对土地的占有

在蒙古人看来,土地是最重要的,土地是万物之本,是财富之源。所以在蒙古人的眼里土地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蒙古人的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视土地的。成吉思汗就很重视对土地和草场的占有,他给自己的儿子们留下了这样的规定:

所有儿子们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遗产(即属于他们自己和他们父母、配偶、妻子、孩子、兄弟、朋友)都应当有一个制度:将其土地和草场留给自己继承(或租赁)。如果这片土地和草场属于他所有,他也应该把它给自己继承。因为任何人都不能改变自己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遗产。”

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人的生活中,特别是他的儿孙们,对草原和草场的占有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有严格的规定:

(1)在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改变这些土地和草场;

(2)所有儿子们都要按制度规定将其土地和草场留给自己继承;

(3)如果他们没有按照制度规定将其土地和草场留给自己继承,那么他们就必须把他赶走。”

六、游牧社会的“天”与“地”的关系

“天”是指天上的星辰,“地”是指大地上的山川,人死后归葬于地下,所以古人在埋葬时会把死者的尸骨与所葬之地联系起来,认为“人死后归于一处”。这种思想也在后世蒙古人的墓葬习俗中得以体现。

《史集》中记载了成吉思汗和他的后妃们(包括成吉思汗本人)葬在一起的史实:“他(指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后妃们按照旧俗将其尸体和随葬的物品放在一起。他们说,这是为了让死者在阴间有个好去处。

她们还把它和丈夫葬在一起,在他墓前修了一个祭坛,然后让死者的灵魂回家。蒙古人认为,有一只鸟被一条蛇咬死了,这只鸟就成了他们死后的灵魂之家。因此,在他们看来,如果他们的灵魂想要回家的话,那就必须得到它们生前所居住过的地方。”

这段话体现了草原游牧民族的“天”与“地”关系:

一是人死后葬在哪?《史集》记载:“成吉思汗死后葬在黑水河北岸,这里是他母亲和他父亲的墓地。然后葬在了斡难河上游地区,靠近阿鲁浑河(今额尔齐斯河)。这里是他父亲和他祖父曾生活过的地方。如果我们要找一个更近一些的墓地的话,就应该从阿鲁浑河那里找。”

作者观点:

成吉思汗葬地的习惯法体现了游牧民族的“天”与“地”的关系:游牧社会有一个普遍接受的观念:人死后应当归葬于土地,灵魂可以回家。所以,成吉思汗葬地的习惯法体现了人死后可以回到土地上,并不是想象中的灵魂之家。同时,又体现了对“天”和“地”关系的重视:人死后要葬在土地上,这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最大的区别。所以,我们说草原游牧民族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参考文献

[1]赵永春《蒙古族习惯法研究》

[2]何志鹏《成吉思汗及其家族的传统习俗》

[3]陈庆英《论习惯法的性质与功能》

[4]陈伟《蒙古族习惯法文化》

[5]林承贤《蒙古族丧葬习俗初探》

标签: 成吉思汗

更多文章

  • 古代四大历史罪人,为何成吉思汗居首?

    历史人物编辑:陈坤说历史标签:成吉思汗

    历史人物功过是非有很多因人而异的不同见解和评价标准,但说到罪行,从人文和民本出发,以屠戮百姓残酷程度为核心标准,得出了以下四大历史罪人,将颠覆你的历史观。 安禄山 四号历史罪人:安禄山 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

  • 成吉思汗后人,改名换姓隐居四川,600年后靠一首诗相聚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成吉思汗

    太祖龙兴朔漠,践夏戡金,荡平西域,师行万里,犹出入户闼之内,三代而后未尝有也。——《新元史》要是说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相信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大名,就算在国外也是一样的。当初,铁木真凭借着强悍的实力统一了蒙古各个部落,组成了一支战斗力异常凶猛的队伍,可以说在那个时候鲜有敌手。他率领着铁骑征服了亚欧

  • 千年前湮灭的神秘王朝,成吉思汗曾经六攻而不果

    历史人物编辑:YES星球标签:成吉思汗

    历史上有一个消失了的民族,全民尚武,以战死沙场为荣;他们还建立了一个近200年的王朝—西夏,先后与同时代的宋、辽、金、蒙古抗衡,成吉思汗曾经六攻而不果!能够重创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抵挡成吉思汗征服脚步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有人作诗云:有外藩内汉、万里佛国的文化异彩,让成吉思汗六次征伐、含恨而

  • 内蒙惊现成吉思汗国宝,村民举报立下奇功,牧民只能无奈上交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成吉思汗

    众所周知,我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中涌现出众多传奇帝王,成吉思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近年来为了研究成吉思汗的相关资料,专家们纷纷组成考古队对他的墓葬以及相关资料进行寻找,让专家失望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依旧一无所获。然而在上世纪中期,在内蒙古的一位牧民,他在放牧的过程中竟然意外

  • 成吉思汗嗜杀成性,屠城却不杀三种人,难怪能成世界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这是史书上绕不开的一座里程碑,他直接或间接的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进程,殊不知他小时候也是个普通的小孩,机缘巧合之下,建立了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成吉思汗是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生于1162年,他本身是落魄的蒙古贵族,后面经过他的不断努力,统一了蒙古部落,又集结优势兵力灭掉了金国,统治的地区更为庞

  • 成吉思汗的女人们都是抢来的,为啥成吉思汗不担心被她们暗杀?

    历史人物编辑:邝志龙标签:成吉思汗

    我们知道,历史是胜利者改造出来的时代,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很多胜利者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往往把失败者的一切据为己有,除了领土和财宝之外,敌方的女人也被当作胜利品被胜利者拥有。比如说,三国时期,曹操打败了袁绍后,曹操的儿子曹丕趁机抢占了袁绍的儿媳妇,当成自己的老婆。孙权打败袁术后,也把袁术的女儿抢来当自

  • 成吉思汗为何独不取印度?

    历史人物编辑:亮亮老唐标签:成吉思汗

    说起成吉思汗,大家想到的多半是“千古一帝”这个词,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写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虽然后面还来了一句半贬的词,不过足以说明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主席对成吉思汗评价极高。成吉思汗一生都在征战,自成为蒙古乞颜部落可汗后,先是统一蒙古各个部落,建立大蒙古国,称为天可汗,尊称“成吉思汗”。平

  • 成吉思汗,首次占领西京大同后,都干了些什么事儿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成吉思汗

    大同地区自唐末五代以来,因失掉大唐“天可汗”的控御,又一次成为游牧人群互相残杀的大屠场。匈奴败走之后鲜卑继有其地。旋拓跋人、柔然人又相继迭兴,突厥人又破灭柔然,常来侵边。唐天皇年间唐藩镇资助回纥击破突厥,至唐末以来这里又是吐谷浑和沙陀人争夺的中心地带。之后契丹国建立,又统合此地区。宋徽宗宣和七年(1

  • 成吉思汗规定:“鸡奸”与“通奸”都要处死!“鸡奸”是何意?

    历史人物编辑:道远文史标签:成吉思汗

    导读:成吉思汗是孛儿只斤·铁木真的尊号,他是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但也有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野蛮的侵略者。因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后,仍然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这才有了野蛮侵略者的称呼。可在族人的眼中,成吉思汗就是民族英雄,是蒙古国的象征。成吉思汗早年集合部众,经过大大小小一系列的战争,逐渐统

  • 成吉思汗墓到底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史笔似尘钩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建立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因病逝世,终年66岁。成吉思汗留下了许多谜团,特别是关于他的陵墓在哪,到如今都还是说法不一。现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也并非成吉思汗的真正陵寝,而是一座衣冠冢,其中并无成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