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天竺国公主为啥在寺庙里装疯卖傻?如来佛祖知道了也会惭愧不已!

天竺国公主为啥在寺庙里装疯卖傻?如来佛祖知道了也会惭愧不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金冠华 访问量:2686 更新时间:2023/12/30 10:09:54

(杨角风谈西游第188期)

上一期讲完了金平府的三只犀牛精,可以看出,这场悲剧的背后就是玉皇大帝针对如来佛祖违规收香火的处罚,只是可怜了那三只妖怪!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整个取经过程走到这里,玉皇大帝才是最终受益者。天庭的景象已经是井井有条,各司其职,他的手下对玉皇大帝那是一万个不敢违背。可见玉帝对整个三界的管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再也不是五百年前的玉皇大帝了!

但是我们也有一个疑惑,天竺国明明是如来佛祖的地盘,为什么越是这个地方,人们越不信佛呢?

本期杨角风谈西游:天竺国公主在寺庙里装疯卖傻的背后,表明了如来佛祖处境的尴尬!

1、全变了(一)

取经队伍被玉皇大帝这么一折腾,大家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扭曲,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已经分不清了……

包括我们的英雄孙悟空

他们已经被功利冲昏了头脑,忘记了取经的初衷,而这些又是玉皇大帝所希望看到的,有人说不对啊,杨角风你以前说玉皇大帝是支持取经的啊?

没错,玉皇大帝是支持取经的,因为他要达到他的目的,一方面为了还如来佛祖救驾的人情,另一方面则借助取经平衡各方关系,而取经队伍走到天竺国,他的所有目的基本都已经达到了,那么不再支持,甚至破坏一下,已经左右不了结局了。

在凤仙郡,唐僧师徒已经被建了生祠,被人民世代供奉。同样的,三个可怜的犀牛精死后,他们再次享受了鲜花和掌声:

“……买民间空地,起建四星降妖之庙,又为唐僧四众建立生祠,各各树牌刻,用传千古,以为报谢。”

不光是名声,连钱财他们也开始收了:

“八戒遂心满意受用,把洞里搜来的宝物,每样各笼些须在袖,以为各家斋筵之赏……”

钱财是个好东西啊,谁请我吃饭,我就给谁钱,众生如此,佛家亦不能脱俗!

2、全变了(二)

犀牛精死了,再也没有神灵前来保护金平府风调雨顺了,在见识过玉皇大帝对凤仙郡的处罚以后,金平府的人民不安全感急剧上升。

在他们看来,一年进贡一次的灯油,总是要远远好过丧失性命的!

唐僧懂吗?孙悟空懂吗?猪八戒呢?

他们都不懂,他们想到的就是赶快完成任务,哪里肯管你们的死活!

在这一点上,张纪中导演显然是看不下去了,于是在他拍的西游记中,关于金平府的事情,他进行了大量的改编,改的复合了我们的审美观。同时也为犀牛精的死抱不平,通过孙悟空流泪的眼神就可以看出:他真的知道错了,也许取经走到了这里,他才真正的懂得了什么叫善,什么叫恶?

更深的讲,他要好好的思考一番:我们到底为什么取经?

这方面吴承恩老爷子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或许他也觉得犀牛精的死着实可怜,于是写下了这个一首诗:

“起念断然有爱,留情必定生灾,灵明何事辨三台?行满自归元海。”

或许这句话才是对犀牛精的死最好的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虽然我起了杀你们的念想,可是这是我对你们的爱,如果手下留情了,那么我们大家都要遭殃,神明(玉皇大帝为首的天庭)不可能过来三堂会审的,也解不了冤情,等时间到了,自然就回归元海了……

3、不信佛的天竺国

取经队伍越靠近灵山,越发现大家并不信佛,或许知道了佛的很多真相,反而不再信佛,更向往三教合一的大唐,不仅仅金平府如此,在布金蝉寺亦如此:

“听说到了东土大唐取经僧人,寺中若大若小,不问长住、挂榻、长老、行童,一一都来参见”……“此位就是中华来的师父?”

大家在潜意识中,并不认为离灵山近,大家生活的就好,反而是东方大唐,才是大家向往的国度,金平府的僧人就说过,希望自己转生到大唐!

我们再看天竺国国对唐僧是和尚的态度:

国王道:“这和尚甚不通理,朕以一国之富,招你做驸马,为何不在此享用,念念只要取经!再若推辞,教锦衣官校推出斩了!”

国王尚且不信佛,也不认为佛祖能把他怎样,不然的话,面对自报姓名要去灵山取经的大唐和尚,他不会这种态度。

也就是说,如来佛祖其实并无法控制这块区域,既不能让当地风调雨顺,也不能明着让大家信佛,显然这里有一个强大的势力在阻止佛祖做这件事!

而这个人,只能是玉皇大帝,这跟当代的政治是一模一样的,符合远交近攻的策略!越是离你近的地盘,越要牢牢的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4、和尚的乱象

唐僧等人进入到布金寺以后,跟一个老和尚聊天聊到了岁数,此时我们才知道唐僧的岁数:

三藏道:“虚度四十五年矣。”

原来唐僧早就不是小鲜肉了,而是成为了老咸肉,真难以想象,年轻貌美的天竺国假公主为何看中了他?

而真公主就在这个寺庙里,已经疯啦,为什么会疯,老和尚也说了:

“那女子也聪明,即解吾意,恐为众僧点污,就装风作怪,尿里眠,屎里卧,白日家说胡话……”

一句“恐为众僧点污”暴露了一切,和尚最大的戒条就是色戒,这也是四十五岁的唐僧一直坚守的红线,可是这个寺庙的和尚竟然肆无忌惮到这种程度?可见除了天竺国公主,曾经有人被玷污过,不然这里不会这么写!

而这里又离灵山这么近,不知道如来佛祖知道这事以后,会不会感到悲凉和愤怒,可能更多的是惭愧吧!

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天竺国,国王不像国王,不虔诚信佛,公主不像公主,偏看上老咸肉唐僧;和尚不像和尚,一个个色心不死……

当天庭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到这里的时候,即使是如来佛祖,也是无力回天啊!

那么这个天竺国真公主到底是什么来历?为什么跟猪八戒的关系密切?他们到底啥关系?我们下回再讲!

我叫杨角风,换一种视角看西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请关注吧!(只针对小说中的人物,原创文章,不喜勿喷)

前情回顾:取经的最后一个国家,人不像人,妖不像妖,这无关善念!

标签: 天竺国公主

更多文章

  • 奇男子廖永忠:功劳直逼冯胜、傅友德,却被朱元璋第一个弄死!

    历史人物编辑:袁恩慈标签:廖永忠

    廖永忠是明初的一位知名的开国大将,他还有一个哥哥叫做廖永安也是朱元璋麾下的得力干将,兄弟两人的性格都是属于那种比较豪迈的,胸中常常怀有大志,不甘于只是保卫乡里的勇士,他们深知要想在乱世之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找到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而他们所选择的这棵大树,是当时还不算太强的朱元璋。廖永忠虽然比不过徐达

  • 1375年,廖永忠心生不满、僭越谋逆后被赐死,朱元璋:他早该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廖永忠

    1375年3月,廖永忠在接到朱元璋的赐死诏书,与家人告别时,曾透露过这样一段往事。朱元璋脱离郭子兴后,在滁州开辟了一方基业。作为龙兴之地,滁州为朱元璋带来了数十位将领以及数以万计的兵员。鄱阳湖之战前,滁州成了小明王韩林儿的寄居之所,当地百姓在元末战乱时期和滁州内战中都受到了朱元璋的恩惠,数十万人扶老

  • 廖永忠:朱元璋称其功超群将、智迈雄狮,却未得公爵,因僭越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廖永忠

    明朝初期朱元璋分封众开国勋臣爵位表面上说是论功行赏,实际上却总是找各种借口压低他们本应得到的封赏。汤和、赵庸兄弟、廖永忠等都是早期便跟随朱元璋的武将,一路披荆斩棘,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却因各种各样的过错被剥夺了公爵,而只给予了侯爵。相对于汤和等人,廖永忠早期更受尊宠,结局却更加悲惨。廖

  • 明初大将廖永忠之死,史书上的记载简单诡异,有什么内幕在里面?

    历史人物编辑:洪莉标签:廖永忠

    史书上记载廖永忠是死于违规使用皇家物品或衣服,而被赐死。如下:(洪武)八年三月,坐僣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明史·列传第十七》根据历史学研究,古代当权者都有的一贯尿性,往往比较重大的问题都是被一笔带过,那都是掩盖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明朝初,立有大功的廖永忠被朱元璋像杀只鸡一样宰掉了,说他

  • 宫女们想勒死嘉靖,为何并未参与的曹端妃,被定为主犯遭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曹端妃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夜。嘉靖在服食了陶仲文炼制的丹药后,照旧来到了翊坤宫,在曹端妃的服侍下,安然入睡。就在曹端妃离开不久,十几个宫女悄悄来到床前,大家按头的按头,掐脖子的掐脖子,还有人哆哆嗦嗦把准备好的绳索套在嘉靖的脖子上。嘉靖被闹醒后,刚要张嘴喊叫,不知哪个宫女狠狠往他嘴里塞了一个布团。大家见

  • 襄王朱瞻墡,明廷首次监国的藩王,有机会和朱瞻基夺位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过一场繁华梦标签:朱瞻墡

    朝局不稳,明廷为防意外,封锁仁宗死讯,一边迅速迎接宣宗北上即位,一边太后又密令自己的三儿子襄王朱瞻墡和皇次子郑王朱瞻埈监国,户部尚书夏原吉辅佐。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明廷首次以宗藩监国。于是,当时出现了南北两京有两边皇子监国。襄王朱瞻墡,在当时贤王的名声是很好的,而且,他也是张皇后嫡子,并且深得父母喜欢

  • 传闻中“两拒皇位”的明襄王朱瞻墡,真的有可能更进一步吗?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朱瞻墡

    传闻中“三次接近皇权两次拒接皇位”的明襄王朱瞻墡,真的可以更进一步吗?明襄王朱瞻墡,是大明朝非常传奇的一位王爷,传闻中他“三次接近皇权两次拒接皇位”,是一位非常清流的王爷。下面,我们简单的来说一下这三次事件。第一次,仁宣更替之际,朱高炽在北京驾崩,朱瞻基远在南京,汉、赵二王野心勃勃伺机而动,政局动荡

  • 大明最牛皇叔朱瞻墡,曾经有两次当上皇上的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何柳静标签:朱瞻墡

    朱瞻墡很多人对他都不了解,他是大明朝的一个王爷,根据他的名字,我们可以得知他是和朱瞻基一个辈分的,而且他和朱瞻基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我们大家都知道朱瞻基的父亲是朱高炽,朱高炽因为身体肥胖而且行动不便,身体患有严重的疾病,在朱棣去世之后他登上皇位,但是仅仅在位8个月就驾崩了,随后朱瞻基成为了皇帝。朱瞻

  • 朱元璋的曾孙朱瞻墡,多次被传有做皇帝的嫌疑,仍受到帝王尊崇

    历史人物编辑:璟言历史标签:朱瞻墡

    俗话说:“贪恋皇位(王位)一时爽,一着不慎全家亡”,历史上为了争夺皇位(或王位),兄弟相残,父子相杀,叔伯反目的事例屡见不鲜。春秋战国时,齐襄公被害死后,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公子小白之争;齐桓公病重,他的五个儿子为了争王位,把自己生病的老爹囚禁饿死。赵武灵王在立继承人上摇摆不定,最终使自己的小儿子当

  • 号称明朝最牛皇叔的朱瞻墡,为何有2次机会登基,却都放弃了?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朱瞻墡

    朱瞻墡,从名字我们就能看得出来,这位老兄和明宣宗朱瞻基是兄弟关系。没错,他们不仅是兄弟,还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都是张皇后所生。之所以称朱瞻墡为最牛皇叔,主要就是因为他曾经至少2次接近最高权力,差点儿就登基称帝了!可关键时刻,他又能及时刹住车。第一次,朱瞻墡和朱瞻基同时监国。明成祖朱棣死后,把大位传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