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故事百家谈!欢迎来到小解话西游之两头狮子篇。
《西游记》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各式各样不同的妖魔鬼怪,能让读者在每一个故事里都能获得不一样的奇幻体验。然而熟悉原著的朋友却发现了一大疑点,那就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怪曾经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乌鸡国冒充国王,一次是在狮驼国与白象怪和大鹏怪雄霸山头,这究竟是吴承恩无意间的败笔,还是另有深意?
经小解对原著的深度挖掘,终于找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这两次出现的狮子怪绝非是同一只!而且作者隐藏在这个争议中的内涵,大有玄机!接下来小解就讲事实、摆证据,详细阐述个中禅机。
首先,狮驼国的青狮怪,可以确定他确实就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称霸一国,威风凛凛,与悟空能斗上一斗,甚至在大鹏怪的撺掇下更意欲夺取如来之位,可谓心高胆大!反观乌鸡国的小狮猁,其性格懦弱,胆子甚小,武力更微,经不起悟空的几个回合。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发现,青狮怪和狮猁怪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上,他们根本就不是同一头狮子。如果说青狮怪就是文殊的坐骑,那么狮猁怪又是谁呢?其实原著早有暗示,实际上狮猁怪就是文殊菩萨本人!
小解得出这个结论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依据原著中的证据所得,共有三条,接下来且听小解一一道来!
第一证据:名字的相似性。吴承恩经常玩文字游戏,这是大家很熟悉的,我们看看文殊菩萨的全名叫什么。文殊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全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师利,狮猁,这不很明显吗?
一个菩萨的名字,加上一个代表野兽的反犬旁,就变成了妖怪!狮猁怪,实际是文殊师利的心魔。本尊与心魔的斗争,这在西游里并不少见,比如六耳猕猴就是悟空的心魔,悟空打死的六个山贼寓意六根不净,也是心魔。
第二证据:心魔的论证。狮猁怪下凡的原因是为了报复,当年文殊菩萨曾去乌鸡国为国王封罗汉,却误被其浸入水中呆了三天三夜,文殊气不过,所以纵生心魔,转化为狮猁怪下凡去报仇,将国王浸水三年。心魔,心中魔鬼也,即使是菩萨也有内心波澜之时,这不正是心魔的行为吗?
第三证据:文殊菩萨的话。原著中悟空曾问文殊道:“菩萨,这是你坐下的一个青毛狮子,却怎么走将来成精,你就不收服他?”文殊回道:“悟空,他不曾走,他是佛旨差来的。”
坐骑不曾走,而是奉佛旨来的,这话什么意思?当然他是奉如来旨意来的,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取经设置劫难如此重要的事情,如来竟敢派一个坐骑去?如果被他搅坏了局该怎么办?如来知道不行,文殊也知道这样行不通。
所以文殊才生心魔去设难,一来可以确保完成任务,二来可报往日的三浸之仇,一石二鸟,岂不快哉?
参考书目:《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