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唐名将薛仁贵:68岁高龄挂帅出征,刚报出名号,敌军:我输了

大唐名将薛仁贵:68岁高龄挂帅出征,刚报出名号,敌军:我输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宋赞 访问量:3124 更新时间:2024/1/13 9:33:30

现在的人提起唐朝,总是念起唐朝昌盛的文化、繁荣的经济、提起长安的先进、世界性的包容等等。但是这一切的繁荣所存在的基础,是唐朝无与伦比的武德。

唐军之强大,即使千年过去,依然跃然纸上。在长安城西北,有一座城门叫做安远门,安远门外,曾经立着大书法家世南手写的碑文,上面提及“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

这句话的的意思是从这里出发到帝国的最西境安西都护府,都是唐朝的势力范围,唐人大可安心行走于其间,无需担心任何安全问题。

总之对于盛唐来说帝国的疆域是没有边界的,历代中原王朝无不依赖长城戍边,而唐朝不修长城,巅峰时期唐朝有多达70万匹战马,对于唐朝来说进攻一切游牧民族就是最好的防御。

唐之强悍

在唐朝的强盛之下,是一长串被粉碎的国家,而那些被灭掉的国家里随便拿出一个都是其他朝代的心腹大患。比如后世人口跟辽国相仿,位于朝鲜半岛的高句丽。隋朝动员百万大军都无法消灭这个国家,但最终被唐朝一举消灭。

比如位于北方空前强大的草原强权,号称“控弦百万,戎狄之盛,亘古未有。”的东突厥,还有与之并称强国的西突厥。还有从东汉就存在,坚持了六百多年的百济等等。

而这些国家全部在大唐的强悍之下化为乌有。唐朝人能战,敢战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从诗人的诗句中也可见一般,“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唐朝人所拥有的是一种极致的豪迈,这使得唐朝涌现出无数的名将。除了开国时期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后续还有李靖郭子仪、徐世绩、薛仁贵等人。其中薛仁贵的人生经历最为传奇,《旧唐书》曾这样评价:仁贵骁捍壮勇,为一时之杰,至忠大略,勃然有立。

起于微末

薛仁贵因父亲早逝,所以一直家境贫寒,以种田为业。在迁徙先祖坟墓时,他的妻子柳氏鼓舞他有能力就应该自己去闯荡一番事业,如今太宗正亲征辽东,何不去博一场功名,再为先祖迁葬,可以问心无愧。薛仁贵听从了妻子的建议,只身入行伍。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率军亲征高丽,然而兵力调度出了问题,使得朗将刘君邛被高丽军围困,形势岌岌可危,薛仁贵单枪匹马杀入重围,救出朗将,并杀死数名高丽将官,迫使敌军退兵,自此一役,仁贵显名。

此后在征战高丽的过程中,仁贵数次亲自冲杀阵前,这位年轻小将引得唐太宗啧啧称赞,并封为游击将军。

到了永徽五年,唐高宗巡视万年宫时,恰逢山洪爆发,然后守卫之人因为怕死,纷纷逃亡,唯有薛仁贵冒着生命之危,前来示警救驾,也被唐高宗看重。

高光时刻

由于薛仁贵救驾有功,加上作战勇猛,屡屡被唐高宗重用。他的人生也随着一次次战功步入了高光时刻。

公元661年,回纥与唐交恶,唐高宗拜薛仁贵为将,并在临行前设宴招待。为了考校薛仁贵的射箭技术,特意命人取五层铠甲,让薛仁贵射箭展示其射术,不曾想薛仁贵的射术精湛异常,一箭过去五层甲胄都被穿透。唐高宗大为惊喜,连连赞叹。

到回纥阵前,薛仁贵随手搭弓三箭,就射死阵前三将,回纥众将大惊,慌忙跪下请降。

薛仁贵顺势率军掩杀,大败回纥,薛将军收兵之后,部族都传唱着:“将军三箭定天山。”

唐高宗听闻大胜的消息更是大喜,连连封赏。后来公元666-668年,薛仁贵参与对于高丽的围剿,并使得高丽亡国,后来还担任了安东都护,负责管理高丽,不论在朝在野,一时之间薛仁贵战无不胜的名号,响彻大唐。

人生低谷

然后不是所有的将军都会一直打胜仗,薛仁贵也有打败仗的时候,而这一败就如同拿破仑的滑铁卢一般,让薛仁贵从人生的最顶峰,跌落到低谷。

公元670年,为了应对吐蕃复起,唐军拜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领军作战。郭侍封乃名将之后,少年心气不甘心受薛仁贵的统领,经常对薛仁贵的命令阳奉阴违。

大军行至大非川之时,薛仁贵已经部署好了一切布置。郭侍封只要固守即可,然后他不听号令,贸然行军,使得后军大败,粮草辎重都被吐蕃军缴获。薛仁贵领残军与数倍于己方的吐蕃军作战,终究不敌,而吐谷浑自此沦陷。

而经此一役,暴露薛仁贵在朝中根基尚浅,虽然受皇帝赏识,但一打败仗就得背黑锅,一下子被贬为平民。而且公元671年,高句丽遗民再度作乱,薛仁贵被重新用,又被新罗兵水战埋伏被打败,至此薛仁贵连平民都做不成了,被流放至象州。

68高龄挂帅出征

知道唐高宗封禅泰山,为了感念天地,特意大赦天下,薛仁贵才得以从偏僻的象州回到京城。但此时的薛仁贵已经不是唐太宗身边一袭白袍的小将,已经是两鬓斑白的老将了。

然后他心中依然怀揣着大唐,尽管同僚不待见他,皇帝也只是把他当做戍边的工具人,而且他还有可能面临第三次失败。但薛仁贵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的京城接受唐高宗的召见,再次征战与东突厥。

这是薛仁贵的第二次复出,自从他兵败大非川之后,他已经很久没有打过胜仗了,而唐太宗那一代的名将也大都老去,满朝文武竟无,有统率一军而让人放心的将军。此时的唐高宗选择了薛仁贵,薛仁贵也欣然领命。

此时薛仁贵已经68岁高龄,满头白发,但依然不减壮志豪情,人生起起伏伏又如何,我自是那“三箭定天山”的英豪。

在代州前线,薛仁贵刚刚安定好军队内部事宜,探马战报随即送来,东突厥叛军二号首领阿史德元珍就在云州前线领兵叫阵。薛仁贵审视一番地形与各方面情报后,选择果断出击。阿史德元珍听闻唐军应阵,反而胆怯,随即命手下将领前往两军阵前叫阵询问来将何人。

薛仁贵手上报出了薛将军名号后,听闻薛仁贵领兵作战,阿史德元珍不信认为薛仁贵依旧还在流放,来者应该是个唐军鼠辈,借用薛仁贵的旗号。于是命令手下人开始作战。

不曾想,来到阵前,薛仁贵一马当先,并摘下头盔,亮出了自己的真面目。敌军阿史德元珍猝不及防,大惊,甚至差点要跌下马来。薛仁贵一直是他们部落的阴影,几十年来唯有薛仁贵被流放的日子他们才能够反过来压制唐军。

尽管内心是抗拒的,但是阿史德元珍依然不由自主地下了马,突厥民族一直是一个顽强的民族,薛仁贵的威名足以让阿史德元珍俯首称臣。

他领着手下人毕恭毕敬地来到薛仁贵中军帐前,单膝跪地,行臣子礼节,并表示臣服,并将自己统领的那部分军队后撤,表示对薛仁贵所率领的唐军无意冒犯。

事后,阿史德元珍手下部族还质疑为何首领不跟唐军作战,而在薛仁贵的气势和谋略之下,阿史德元珍很清楚,不接受臣服就是死亡的结局。对于手下人,阿史德元珍只回答了三个字“我输了。”

事实证明,阿史德元珍的判断并没有错,东突厥叛军中他并不是一把手,部族中仍旧有很大一部分执迷不悟的将官想要与薛仁贵的唐军作战。而在大唐第一名将薛仁贵的战略调度之下,突厥军大败,四散而逃,除了阿史德元珍部外几乎全军覆没。

此一役,唐军俘虏突厥军2万余人,3万余牛羊。薛仁贵更是仅仅凭借名号就战胜了一部分敌人,无愧于大唐第一名将的称号。

此战过后薛仁贵的名声传遍塞外,史料有记载凡突厥军遇到薛字旗号的唐军,都避其锋芒,甚至有些出现大规模逃跑的情形,不敢与其交战。英雄早逝,薛仁贵维持的和平仅仅维持了两年,从出征伊始到他走向生命最后的终点也仅仅只有两年。

公元683年,因为舟车劳顿、抱病出征加上塞外气候条件恶劣。薛仁贵病重不治,终年70岁。唐高宗感念其功德,特意追授薛仁贵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并专程派人护送薛将军的灵柩回到了故乡。

纵观薛仁贵的一生,戎马生涯几乎占据了他人生的全部,并成就大唐第一武将的传奇。

尽管他的一生起起伏伏,甚至经历过不少败仗,但是他依然为唐王朝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唐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他也成为了薛家的榜样,他的子子孙孙都以忠勇闻名,甚至他坚勇无畏的精神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标签: 薛仁贵

更多文章

  • 唐朝大将军薛仁贵:经大非川之败,从战神沦为常败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旧城闲谈标签:薛仁贵

    历史上打了胜仗而加官进爵的将军不计其数,人人都说将军是个鲁莽、神经大条的职位,殊不知他们熟读兵法,在战场上排兵布阵,通过一些细微之处才能打赢战争。他们保家卫国,不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心里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小心思,只会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一个好的朝代要想繁荣昌盛,就要有一个好的将军镇守一方,

  • 盘点历史上用戟猛将,薛仁贵屈居第三,第一横扫千军,吊打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薛仁贵

    戟是古代兵器兵器之一,实际上戟是戈和矛的合成体,它既有直刃又有横刃,呈“十”字或“卜”字形,因此戟具有钩、啄、刺、割等多种用途,其杀伤能力胜过戈和矛。戟是刺击劈砍组合兵器,相对较为沉重,所以古代能用戟者多为猛将。可以说戟是古代战场上令人闻风丧胆的霸气兵器,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史上用戟的猛将都有哪些?五、

  • 曾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5万大军出征吐蕃,却遭受前所未有的惨败

    历史人物编辑:猫史天下标签:薛仁贵

    薛仁贵,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乃是将门之后,其曾祖父薛荣、祖父薛衍、父亲薛轨,相继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但是后来家道中落,及至薛仁贵的时,已是家境贫寒、地位卑微,以种田为业。后来薛仁贵应征入伍加入唐朝军队,先是在出征高句丽的时候,于大军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单枪匹马直取高句丽一将领人头,因此大军得以解围

  • 要看薛仁贵,还是保剑锋版的过瘾,新版《隋唐演义》还是差点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岸花游戏标签:薛仁贵

    近期,小编看了一下新版的《隋唐演义》,觉得里面的薛仁贵还是差了点意思,还是保剑锋版的看起来更过瘾点。薛仁贵,出生于公元614年,为唐朝初期大将,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人。电视剧为了艺术效果,往往都会将人物神化,塑造得完美无缺。但在保剑锋版的薛仁贵中,还是比较客观地向人们讲述了薛仁贵荡气回肠的一生,领略

  • 神将薛仁贵的一个猪队友,害他打了一生中唯一的败仗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薛仁贵

    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军事家、政治家薛仁贵的大名,说是地球人都知道,一点也不夸张。这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神,身经百战,战功赫赫,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脱帽退万敌”等诸多军事奇迹。薛仁贵随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时,为救援被敌军团团围困的唐朝将领刘君邛,他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

  • 唐朝薛仁贵是个忠臣,为什么他的孙子却要反唐?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嘟嘟说电影标签:薛仁贵

    在历史上,薛仁贵确实是个真人。他一生当兵,征战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事迹广受赞誉。薛仁贵有个孙子叫薛刚,后来薛刚反唐,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有小伙伴会说薛仁贵是英雄,但谁能保证他的子孙后代都是伟大的呢?就像封建社会一样,历代开疆辟疆的君王如龙似凤,后代却没有继承他的优良基因,一代不如一代,导致改朝换

  • “白虎星君”薛仁贵,在巨蟒指引下得到方天画戟,从此无人能敌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薛仁贵

    传说薛仁贵是“白虎星君”下凡,在变成大boss之前,一直也经受着一些悲惨遭遇,正如人们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心志,饿其体肤”,确实就是这样,薛仁贵原本富裕的家庭突然出现意外,导致自己穷困潦倒。直到后来薛仁贵打怪升级,不断配齐自己的装备,才终于成为人们后来熟悉的盖世英雄,可是在他最开始投奔

  • 历史上最强的三大神射手,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只能排最末

    历史人物编辑:史学无涯标签:薛仁贵

    弓箭,是冷兵器时代的最强武器,古人常说“十八般武艺,弓矢第一”,可见弓箭在古代的地位。而在战场上,要想建功立业,必须要有一身过硬的箭术,因此,历数古代名将,大部分都是有名的射手。那么,在这些人中,谁的箭术最高明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盘点一下历史上最强的三大神射手。第三名,薛仁贵,唐朝名将,于唐太宗贞

  • 四大用戟高手,薛仁贵吕布不是最强,此人用戟,风云色变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薛仁贵

    和枪,剑一样,方天画戟也是一种古代兵器,因为戟上有着彩绘吊饰,所以又称作画杆方天戟。方天画戟较为花哨,实战中用的人较少,是因为这个武器对于使用者的要求特别高,现在小编为大家介绍几位用戟高手。吕方郭盛同为《水浒传》中的人物,他们使用的都是方天戟,不同的是吕方骑胭脂如龙马,持朱红画杆方天戟。郭盛坐下白马

  • 将军三箭定天山: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薛仁贵,为何会被唐高宗革职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薛仁贵

    薛仁贵可以算是唐朝的一个传奇人物了,当众人还在钦佩秦琼之胆略、尉迟之勇猛的时候,我的目光早已被一个叫薛礼的吸引。他因为妻子一句话投军,从此一战成名,靠三箭定天山,令敌人闻风丧胆,如此一个传奇人物,却往往被众人所忽视。应征入伍本名叫薛礼,字仁贵,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虽然祖上世代为官,可到了薛仁贵这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