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新加坡制造业崩了,李显龙陷入两难

新加坡制造业崩了,李显龙陷入两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抱朴财经 访问量:1001 更新时间:2024/1/29 13:31:32

全球化面临挑战,不确定性越来越多,本国制造业如杀出重围,在存量博弈日渐艰难的贸易环境中抢到单,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级难题。

作者:今纶

4月14日,新加坡官方公布的预估数据显示:该国经济在2023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0.1%,明显低于上一季度2.1%的增长。

与此同时,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当天宣布维持货币政策不变。这是该国自2021年10月以来连续五次采取紧缩措施后,首次维持其货币政策不变。

增长0.1%,其实就是没增长。而且同比的是去年一季度,新加坡怎么了?

世界风云变幻,优秀如新加坡者,其实也很难独善其身。

01 金融业赚了个盆满钵满

没错,很多钱在流入新加坡,很多家族办公室在新加坡开设起来了。

去年12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2)”对全球19个主要的金融中心从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估与排名。

该报告显示,新加坡成为亚洲第一大金融中心,而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则继续保有全球第一和第二大金融中心的位置。

新加坡一时风头无两。

新加坡金融业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4%。金管局预计将在2021年至2025年期间总共增加约2万个新职位,而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公布的计划,金融业将以每年4%至5%的速度增长。

2022年,新加坡就业总人口增长4.2万,其中85.7%是外籍人士。

据新加坡政府公布的数据,新加坡金融账户净流入从去年2季度开始暴增,单季净流入1062亿新加坡元(约合790亿美元),创1986年有数据以来最高水平,且超过之前历史最高值的2倍。

▲新加坡夜景

去年全年,新加坡金融账户净流入达到了2790亿新加坡元(约合2080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了近4倍,也是历史上最高的水平。

新加坡金融业在去年赚了个盆满钵满是事实。

但新加坡很快迎来了挑战和艰难时刻。

02 制造业同比收缩6.0%

新加坡的三大经济支柱是国际贸易、加工业、旅游业。

加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电子产品、化学与化学产品、机械设备、交通设备、石油产品、炼油等部门。

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排名前列的Shell、Exon Mobil、BP等石油公司均把新加坡作为石油提炼和仓储基地。

制造业在新加坡经济结构中的占比远超金融的14%。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制造业增加值一直在稳步上升,其GDP占比几乎从未低于20%,高时甚至超过25%。

新加坡制造业出口的产品覆盖航空航天、半导体、化学和生物医学科学等领域,是全球第四大高科技出口国。

以制药为例,全球收入最高的10种药品中有4种在新加坡生产。

新加坡也一直将制造业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2021年的年度报告,新加坡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2%,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制造业占比超过GDP比重20%的国家。

但是在2023年一季度,新加坡的制造业遭遇重创:

新加坡制造业在2023年第一季度同比收缩6.0%,比上一季度2.6%的收缩有所恶化。除运输工程集群外,所有制造业集群的产出都在收缩。

新加坡的制造业是属于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为主,高度依赖美、日、欧和周边市场。

甲方的日子好过,乙方新加坡的日子就好过,甲方没钱没需求,乙方新加坡就要扑街。

回顾历史,2001年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新加坡经济就出现2%的负增长。

现在,艰难时刻又来了。

03 工人和老板都焦虑不安

制造业是新加坡经济最大驱动力,如今海外需求疲软,新加坡制造业工人和老板都焦虑不安。

新加坡非石油出口也于第一季度持续下降。其中,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对新加坡产电子组件的需求放缓,也对新加坡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制造业萎缩在很大程度上抵销了其他行业的增长,本季度的建筑活动按年增长8.5%。服务业特别是住宿、食品和其他行政服务,也增长了6.7%,不过增速比上个月放缓,处于一年来的最弱水平。

制造业很难,本来不该收紧金融政策,但是新加坡的通胀又高到离谱的程度,所以不收紧不行。

自2021年10月以来,新加坡金管局已连续五次收紧货币政策。官方维持今年全年新加坡整体通胀率将介于5.5%至6.5%的预测。

现在制造业崩了,新加坡金管局终于收手,不再收紧金融政策,需要持续的观望。

新加坡经济的相对亮点在住宿和餐饮服务领域,这得益于更多游客的回归。

不过,甲方(发达经济体)相继陷入疲软和衰退,持续的裁员减薪正在进行中,未来,乙方的收益还能持续吗?我看很难。

显龙现在恐怕也颇费踌躇:不收紧金融吧,通胀很高,收紧金融吧,制造业叫苦不迭。

李显龙在2023年新年献词中曾经对此有过忧虑:

展望未来,国际局势仍将动荡不安……欧美则有可能陷入经济衰退。我国经济也会受到影响。贸工部预计,我国的经济增长将在2023年放缓,介于0.5%至2.5%。因此,我们必须为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做好准备。

一切正如他所料。

全球化面临挑战,不确定性越来越多,本国制造业如何杀出重围,在存量博弈和日渐艰难的贸易环境中抢到单,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级难题。

不幸的是,这一切的艰难才刚刚开始,大家面临的可能是一场漫长的奋斗与博弈。

愿世界和平,大家有工作,老板们能发财。

标签: 李显

更多文章

  • 李显龙回梅州老家祭祖,完成李光耀遗愿,游子漂泊根在中华

    历史人物编辑:后巷评弹标签:李显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第一次回到了梅州大埔老家祭祖。他的高祖父曾经到南洋谋生,后来有了新加坡李家。梅州是客家人的故乡,在全世界都很有名。他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全世界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梅州出过37个院士和340多个校长,人杰地灵。其实,东南亚和日韩都是儒家文化圈,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先祖抱有崇高

  • 儿子李显上位后,武则天的晚年生活为何如此秽乱?说出来不敢信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李显

    中国古代大多都是男权社会,男尊女卑是最常见的社会现象,古时的女子地位十分低下,他们一生大多都围绕着自己的丈夫转,很少有人能够自己做主,然而纵观中国5000年的历史,所有的皇帝几乎都是男的,唯有一个女皇武则天。要知道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成为了皇帝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在男权社会男女平等都是一

  • 李显龙警告,台海误判风险增加

    历史人物编辑:全球防务看点标签:李显

    近期,有关台海局势的话题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美西方国家持续拿台海地区说事,并将台海问题与俄乌冲突联系在一起,而美西方国家的这些举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台海地区发生冲突的风险,并对大陆主权构成了巨大冲击。尤其是美国,不但将手伸向台湾地区,甚至还进一步加快了武装台湾地区的步伐,比如近期美国将向台

  • 武则天去世后,李显为何力排众议,坚持将她和李治合葬?

    历史人物编辑:古藤枯树小桥标签:李显

    李显同意武则天归陵,与自己的父亲李显合葬,看似是一个儿子单纯的孝心,但实际上却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让自己过得更舒服一些。说起李显和武则天母子之间的这点破事,恐怕就得从李显出生时开始说起了。众所周知,大名鼎鼎的女皇武则天,早年其实是李世民的才人。不过武则天和李世民岁数相差的实在是有点大,完全就是两辈

  • 李显已经是太子了,为什么还会发生神龙政变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李显

    因为有人在政局中添加不确定因素,要皇位是否回归李氏成为变数,神龙政变就是加速要皇位回归李氏。政变前,武周王朝中除武则天外,还存在着四股势力,而这四股势力影响着皇位的传承。这四股势力分别是武氏外戚、李唐宗亲、科举臣子和张氏兄弟。武则天在狄仁杰等臣下的劝谏下决定要皇位回归李唐,李显被复立为太子。就意味着

  • 30年前武则天儿子李旦陵墓:不要门票,但千年前就已经被盗掘一空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李旦

    【桥陵神道石象生】(这是一组拍摄于1988年的桥陵老照片,拍摄者为英国艺术史学家安·帕卢丹,当时的桥陵刚刚成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但是不用门票)桥陵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墓,李旦是唐高宗的第八子,武则天所生的第四子。桥陵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的丰山(唐时称桥山),它始建于唐玄宗开

  • 李旦女儿凉国公主,两次婚姻都不完美,儿子还是被哥哥扶养长大的

    历史人物编辑:刘翔说历史标签:李旦

    凉国公主,她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五女,母亲为王德妃,她的经历很传奇。先后嫁两任丈夫,都是联姻世家大族,可是两次婚姻都不完美,丈夫因各种原因很早就去世了,最后自己也是撒手人寰,第二任丈夫的儿子,还是被哥哥养大的!凉国公主李㝹,687年出生,724年去世,唐睿宗第五女,祖母武则天建立武周时,她才三四岁,李旦

  • 唐睿宗李旦:当了两次皇帝退了三次位,还被改了三次名

    历史人物编辑:汗青史文V标签:李旦

    中国古代朝代更迭频繁,帝王更是几百位之多。虽然征伐无数,影响生产发展与百姓生活,却也给我们留下了文化发展的波澜壮阔之美。提到中国古代,不可不提的便是大唐盛世,文化发展、经济发展比翼齐飞,盛唐景象名扬海内外。而提到皇帝,人们也都会想到千古特例——女皇武则天,而今天要提到的便是他的儿子李旦。李旦被很多人

  • 让母、让兄、让子,武则天之子李旦,为何先后三次出让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香茗史馆标签:李旦

    在古代皇权社会,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登上皇帝宝座,不仅无数人为之拼的你死我活,甚至骨肉相残、亲人反目的戏码也是常常上演。然而,唐睿宗李旦不仅先后两次登上皇位,更是先后三次出让皇帝宝座,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一让母亲:兄长被废后即位,被迫让位于武则天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逝,

  • 2次登基的李旦:回忆自己5次让出皇位的一生,内心不禁悲愤交加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李旦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称“皇帝”开始,到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为止,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一共诞生了1000多位皇帝。刨除其中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农民起义建元立国等“非正统”政权后,封建王朝皇帝总数大约在494人。这其中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流传千古的佼佼者,自然也诞生了各色各样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