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2次登基的李旦:回忆自己5次让出皇位的一生,内心不禁悲愤交加

2次登基的李旦:回忆自己5次让出皇位的一生,内心不禁悲愤交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梁心怡 访问量:4883 更新时间:2024/1/29 14:41:46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称“皇帝”开始,到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为止,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一共诞生了1000多位皇帝。

刨除其中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农民起义建元立国等“非正统”政权后,封建王朝皇帝总数大约在494人。

这其中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流传千古的佼佼者,自然也诞生了各色各样的“奇葩”。

比如以“木匠皇帝”称号出名的明熹宗朱由校,“成功的文人失败的君王”的南唐后主李煜。

还有今天的主人公则是“佛系皇帝第一人”的唐睿宗李旦

现在去百度百科上查找唐睿宗李旦的生平,赫然可以看到在”主要成就“这一栏里的八个字:两即帝位,三让天下。

但仔细去研究李旦生平,他虽然两次登基,背后却仍然有着政治角逐之后权衡利弊的痕迹。

所以这已经很可笑的主要成就可能还得改一改:两即帝位,五让天下。

公元662年,李旦出生。

作为皇后的第四个儿子,前面还有三个哥哥的情况下,皇位似乎怎么看都不会落到李旦头上。

李旦也是以一个闲散亲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平时就是写写字、看看书、研究一下音律,再听大师们讲讲经。

但架不住李旦他们有一个能干的母亲。

在废了两任太子、又拉下一个皇帝以后,武皇后终于将目光放到了自己这个最小的儿子身上。

公元684年,李旦登基,成为唐朝的第五位皇帝。

李旦不愧是听多了讲经的人,他深知武皇后让自己称帝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够听话。

于是在登基这一天,李旦很诚恳地对百官说:虽然如今我当了皇帝,但我什么都不懂,凡事还是要靠母后来决断,反正二圣临朝那么多年了,不如就还请母后继续听政。

话虽然是对百官说的,但真正的听众却只有武皇后一人。于是武皇后表示:既然你这么上路,那我就不客气了。

这是李旦的第一次登基,也是他第一次让出李唐的天下。

当然,有了第一次,后面再让就不难了。

四年后,武皇后改唐建周,李旦请求母亲从帘后走到幕前,并请赐自己“武”姓,这是第二让;

再八年,武皇有心给大周朝立皇太子,人选有武承嗣武三思、后来的中宗李显,和李旦自己。李旦再一次让了,请封自己为相王,且能长居宫中,变相的软禁自己,这是第三让。

“五让天下”中的“三让”,都发生在武曌年富力强、对朝政的几乎全面把控时期。

在这一时期,因为高宗时代持续多年的二圣临朝制度,使武曌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掌控要强过自己的几个儿子,所以李旦的“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得已,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

毕竟像李显那样因为一句话被废为庐陵王,举家贬出长安,也太不明智了。

公元705年,武曌已经82岁。

晚年时期的大周武皇也渐渐沉迷享乐,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二人,对朝政的把控也相对减弱。

于是在这年正月,李显、李旦在朝臣的帮助下包围武曌常年居住的集仙殿,逼迫武皇退位。

武皇退位第四天,李显就正式复位为皇帝。又因为李旦在本次政变中的鼎力相助,李显表示要册封李旦为“皇太弟”。

多年的如履薄冰生涯,令李旦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不妥:虽然李显嫡长子李崇润已死,却还有三个庶子;即便不考虑庶子,却还有一位韦皇后始终虎视眈眈。

于是,李旦婉拒了皇帝兄长的厚爱,辞了“皇太弟”的称号,这是四让。

五年后,李旦一定会为当时自己的智慧感到骄傲。

因为就在公元710年那一年,韦皇后毒杀中宗李显,妄图效仿自己的婆婆武曌临朝称制。

如果当年李旦没有婉拒,那韦皇后首先要弄死的肯定是自己。

也因为这第四让,李旦才得以在710年的唐隆政变后重登帝位。

唐隆政变的受益人虽然是李旦,主要决策者和出力者却不是他,而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

鉴于二人的功劳,在登基后,李旦册封李隆基为皇太子,而太平公主的食邑则增加到了万户,成为唐朝公主之最。

至此,一母同胞的兄妹五人,只剩下李旦和太平。

无论是出于血缘的惺惺相惜,还是拥立自己称帝的大功,都决定了李旦对太平公主的格外重视和优待。

譬如宰相们奏对时,李旦总要问他们“这件事跟太平公主商量过了吗?”

一旦太平公主进宫,李旦都要邀请这个妹妹,跟自己坐在一起谈上一段时间;

而太平没有上朝时,李旦就会派宰相去长公主府询问她的意见。

但来自兄长的厚爱和退让,只是让太平滋生出更强的权利欲望。

当李旦发现自己的太子和自己的妹妹,互相将对方视为政敌、且欲置对方于死地时,形势已经不可收拾。

于是,在公元712年,在太平公主的屡次反对下,李旦禅位于李隆基;

又担心李隆基一上位就会对太平不利,虽称太上皇却仍旧把持了三品官员及以上的任命,相当于朝政仍然在李旦手中。

李旦一心想在太子和妹妹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如果说之前四次让出天下,是被迫、无奈的话,只有这一次是他主动的,却也是最让他悲愤痛苦的。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遭诬告涉嫌谋反,被李隆基赐死于长公主府。

又三年,李旦病逝。

李旦的庙号是睿宗。

睿者,可以作圣曰睿;深思远虑曰睿。

虽然这其中有李隆基为父亲粉饰太平的原因,但李旦的一生,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深思远虑的。

在武皇帝一手遮天时,他勉力保存自身;在形势有变于己有利时,他又能抓住机会奋力一搏。

唯一能让他在临死前放不下的,大约只有费心处理李隆基和太平的关系,却失败了这一件事上。

如果不是他两边都不想伤害,太平公主可能就不会被“密告”谋反,李隆基也不用背负“设计”长公主的罪名。

能让他悲愤交加的,唯此一事耳。

标签: 李旦

更多文章

  • 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迫改“姓”的皇帝,李旦究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潘东铧标签:李旦

    唐睿宗李旦可以说是历史上改名最多的皇帝,李旭轮、李轮、李旦、武轮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藏着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李旦李旭轮龙朔二年(662年),长安城蓬莱宫,一轮旭日冉冉升起,照射在整个长安城上空,似乎能够驱除一切黑暗。啼……随着一声啼哭,一个男婴降临在人世间,他便是后来的唐睿宗李旦。因为一轮旭日东升,很是

  • 宫心计2:用朱砂提取水银之人是她!为何要害李旦和淑太妃?

    历史人物编辑:娱人梦姐标签:李旦

    在最新的剧情中,贤太妃出言教训皇后和太平公主,哈哈哈哈,没想到这部剧中的两个大反派被贤妃怼的毫无颜面,贤太妃战斗力很强。李隆基怀疑太上皇跟贤太妃都是中了水银毒,派人测查太上皇日常膳食,并无发现问题,由于,朱砂可以提取水银,又是日常用品,皇上派人调查朱砂的领取记录,结果发现近日来取用记录最多的人是她!

  • 唐睿宗李旦没有过人的心智,为何还能在乱局中两度为帝?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李旦

    唐睿宗李旦不是一个硬气的人,关于他的“软弱”,史书留下了不少证据。例如:第一次做皇帝时明明已经22岁了,却还让自己的母后,也就是武则天垂帘听政;后来武则天称帝了,李旦干脆被降格为皇嗣,古籍曰“囚禁”于宫中;更窝囊的是,唐睿宗两个爱妃皆被人秘密处死,他大气都不敢吭。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两度为帝,而且是在

  • 李旦:唐朝最惨皇帝的一生,两次都是傀儡皇帝,亲情尽失

    历史人物编辑:大力侃历史标签:李旦

    唐朝是个伟大的王朝,有着广袤的领土和强悍的实力,扩张型心态,让唐帝国有了一颗包容的心,兼具草原和中原多种文明形态。通常我们理解中的伟大,一般都是和严肃联系起来的,但唐朝很特殊,他不但很强大,而且很有趣,除了民间所谓的脏唐臭汉之外,唐朝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就拿当皇帝这件事来说吧,一个人一般一生也就是当

  • 2次当上皇帝的李旦,为何3次让位,将皇位让给母亲、哥哥、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史风标签:李旦

    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中,唐睿宗李旦绝对是十分特殊的存在。首先他自己是皇帝,他的父亲唐高宗李治、母亲武则天、哥哥唐中宗李显、侄子唐少帝李重茂、儿子唐玄宗李隆基也都是皇帝。一个家庭里出现了6位皇帝,他也因此被戏称为“六位帝皇丸”。另外他还前后2次登上皇位。 第一次是在公元684年,第二次是在公元710年,

  • 桥陵,唐睿宗李旦的陵墓,听说里面宝贝比秦皇陵的还多

    历史人物编辑:杨宗辉标签:李旦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中国的文化发展和人文发展一直以来都领先了全世界的历史。在这些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发展出了丰富和多元的文化,这些文化渗透了中华民族的每一个角落。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中,除了能够推动人类生产、生活发展的文明外,中国还发展出了更多的蛮族人类精神建设和精神寄托的文明,这些文明或成为了

  • 李旦两次为帝,但为何两次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让位?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李旦

    李世民作为唐代的开国皇帝,绝对是难得一见的千古一帝,在李世民之后,唐朝最伟大的肯定是李隆基,更是凭借一己之力开创了开元盛世。却鲜少有人知道,按照宗法传承,李隆基根本就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只不过李隆基晚年昏晕无道、沉默女色,让人忘却了他年轻时励精图治的形象。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李旦还是李隆基的亲生父亲。

  • 唐睿宗李旦两次登基,三让天下,为何不愿意手握政权?

    历史人物编辑:根想说娱标签:李旦

    前言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过这么一句话:“相王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这其中的相王指的是唐睿宗李旦。谈起李旦很多人都认为这位皇帝的一生是十分悲催的,虽然身为皇帝,但在女皇武则天的权力掌控下,李旦也只是个傀儡皇帝并没有什么大权。李旦这一生中,曾经历多次政变,这也导致李旦第二次

  • 一起看看唐朝的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可能和我们想的不太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回忆屋标签:李旦

    唐中宗李显是典型的昏君,不过正因为他和弟弟李旦的平庸,才没象两个哥哥那样死在母亲的手里。高宗死后,李显即位,但当了不到40天皇帝就被废了,起因是他要任命自己的岳父韦孝贞一个职务,遭到宰相裴炎的反对。中宗说,我就是把天下都给他(韦孝贞)又能怎样。结果就因为这句话,被自己的母后废掉。随后,李显全家被流放

  • 李隆基赐太平公主自尽,李旦反复求情:三郎,你饶她一命吧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李旦

    公元713年,李隆基一尺白绫赐太平公主自尽,太上皇李旦反复求情:“三郎,朕就这一个妹妹了,请你饶她一命吧!”李隆基冷冷地说:“晚了!3天前我给过姑姑机会,是她自己非要回来寻死!您节哀顺变吧!”唐睿宗李旦登基后,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开启了姑侄斗法。哪怕李旦将皇位传给李隆基,二人之间的争斗也从未停歇。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