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信错一人,灭了皇族,唐昭宗的误判,最终毁了大唐最后一丝元气

信错一人,灭了皇族,唐昭宗的误判,最终毁了大唐最后一丝元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胡月芳 访问量:3965 更新时间:2024/1/21 23:27:10

大唐王朝历来被世人看做传奇所在,这个在历史上纵横驰骋了近三百年的时代,涌现出不少颇有经纬之才的帝王将相。然而山峦尚有低谷处,即便是这样曾盛极一时的王朝,也免不了终有一天归于沉寂。

大唐王朝到了末期,已难逃盛极必衰的国运。一来是前人埋下的祸根,二来是当时统治者同前人相比显然已是天壤之别,所以终究摇摇欲坠。

然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这个人将这“半掉不掉”的稻草彻底摧毁,灭掉了大唐王朝最后一丝希望,他杀十一王、甚至“团灭”御林军,这个人就是韩建。

“乱臣贼子”的事出有因

韩建出生在低级官员之家,早年在击退黄巢起义军的过程里,曾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被唐僖宗封为使节,出任的过程里也把管辖之地打理得井井有条。

此后发生了一系列乱象,军阀混战的局面让当时的朝廷感到措手不及。此时的韩建也表现出了勇敢过人,在此期间杀杨复恭、押送杨守亮等人。这样的功勋显然得到了当时在位的唐昭宗的认可,以至于韩建一度被封为太尉。

然而在后来发生的一件事里,韩建却对朝廷生出了不满。事情的起因是河中节度使王重盈的去世,令谁继任成了问题所在。李克用和韩建、李茂贞等三人意见不和,而最终朝廷则听取了李克用的建议,并且韩建渴望得到军队的愿景也被无情拒绝。

这样的争端可谓是“导火索”,此后,韩建和朝廷及李克用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皇帝和李克用的“步步紧逼”,让韩建对朝廷的态度逐渐变得“轻慢”。

“奸臣”的“如意算盘”

皇帝和朝中众人也不是昏庸无能之辈,对于韩建和李茂贞等人的态度,他们也了然于胸。于是昭宗加紧增添兵马、召集诸王来稍微缓解来自于他们二人的压迫力。这样的举动更加引起了李茂贞的不满,并决定进军长安。

昭宗一看这样的架势,慌了。于是乎匆匆忙忙请求李克用支援,无果。无奈之下只好率领百官以及诸王抓紧逃离。而此时的韩建看到这样的情况,当然不会选择就此姑息,他决定采取措施,趁机“挟持”皇帝。

不过韩建明白,自己仅凭一张嘴,是无法让昭宗回心转意的。那该如何解决呢?韩建想到一个万全之策,用“苦肉计”。那边,昭宗已经率领众人离开京城,欲听从建议投奔河东。然而韩建却在此刻“悄然而至”,让儿子奉表,请求昭宗到华州。

昭宗自然不会一口答应。只说让韩建担任京畿都指挥、安抚制置及开通四面道路、催促诸道纲运等使。但韩建哪肯善罢甘休,他见昭宗仍在固执己见,就持续奏表。昭宗不忍坐视不理,于是停下来召见韩建。

这下韩建仿佛一把抓住了良好时机。他在此刻也顾不得面子功夫了,直接对着昭宗叩头请罪,言辞激烈处,声泪俱下。

除了动作,他还说了一番让人听起来无比感动的“忠言”,大抵就是说,李茂贞不过是乱臣贼子的其中之一,陛下如今若是选择远离,保不准还有没有平安归来的机会。

他韩建思及此,不觉间伤感落泪。所以借这个机会,希望陛下可以留在我悉心为您准备好的去处——华州。这地方尽管看似微不足道,但绝对能够保全众人。

听闻韩建这番“忠心耿耿”的发言,昭宗着实是感动不已。况且韩建也承诺让自己在华州休养生息,而他负责修复长安城。

这样的“忠心”实在让人为之动容。被说服了的昭宗安心了下来,并且给予韩建诸多官位。后来李茂贞形势告急,韩建甚至还秘密劝说他上表请罪,这样的行为实在可谓是“里应外合”了。

就这样,韩建把昭宗牢牢地“攥在手心”里。后来因为昭宗一心想要回朝,也与韩建发生了不少矛盾。而此时的韩建,默默在心里把昭宗的军队及诸王视作“眼中钉”,盘算着如何解决这样的“祸端”。

他一步步往前走,不仅让昭宗立德王为太子,还默默处理好与王侯的关系,而且又以一些罪名来处置御林军。昭宗被这“一片忠心”所打动,韩建一度成为郡王。

此后韩建就更加“肆无忌惮”了。他不断处理昭宗的左膀右臂,甚至在最后将十一王通通抓起来,赶尽杀绝。除了“团灭”十一王,韩建还灭掉昭宗的若干御林军。大唐的最后一丝希望,仿佛也在这一刻彻底地被摧毁在韩建的手中。

彼时的大唐王朝虽然摇摇欲坠,但韩建的所作所为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单单从他大胆挟持昭宗,并且毫不留情地处理掉昭宗的左右羽翼来看,他的举动就是“压垮骡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后来昭宗回朝,被他人废黜且幽禁,此时的韩建却选择坐视不理。直至朱全忠上台,把矛头指向了韩建,而韩建将全部责任推卸给别人,自己却从中全身而退,并且被朱全忠赐予了官位。

机关算尽,未逃凄凉结局

至此,韩建的种种事迹仿佛已经交代完毕,但其实韩建真正的结局并不好。朱全忠代唐称帝,却不曾想后来被其子所弑,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乱象。然而处于这场乱象之中的韩建却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没有做好防备。最后,张厚发动兵变,杀死韩建,韩建的一生,终于在这一刻留下了帷幕。

总结

韩建的一生可以说是矛盾重重的。总的来说,他是有才华和勇毅在身上的,比如治理华州井井有条、重修长安也留下佳话。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他的心里从一开始就缺少对于前景的准确擘画,也没有坚定的人生信条。

所以可以看到,他一开始也为朝廷效力,但最后却选择“无情背叛”,最终而做了这“一代奸臣”。

杀十一王,灭御林军,作为摧毁大唐王朝最后一丝希望“奸臣”,韩建心思缜密又机关算尽。有勇有谋,然而这勇毅和计谋,终归是用得不算光明磊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标签: 唐昭宗

更多文章

  • 亲信皇后都逃散,唯有两个失宠妃子舍命相救——唐昭宗的最后一夜

    历史人物编辑:洞悉娱乐圈标签:唐昭宗

    天复四年(904年)八月十一日的深夜,唐昭宗李晔从酒醉中惊醒。寝殿外,谋乱的兵士已经包围了椒殿,李晔已经能够听到为首的将官疾步而入的声音。他宠爱的何皇后,此前一直随侍在旁,此时已经不知道躲到了何处。李晔茫然无措地呆怔,心想,这一天还是来了。这一年,是唐昭宗李晔继位的第十六年。李晔继位的时候,黄巢起义

  • 看看胡雪岩家谱,发现他是唐昭宗李晔的后人,绩溪胡氏人才辈出!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唐昭宗

    胡雪岩是清朝时期非常有名的一位富豪,现如今,胡雪岩已经成为了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岩出生在一个家境十分贫困的家庭中。刚刚出生的胡雪岩家境贫寒,根本没有发家的机会。在胡雪岩12岁的时候,胡雪岩的父亲病逝。此后胡雪岩的家庭失去了支柱。父亲去世之后,胡雪岩就开始独自闯荡。从此开始,胡雪岩的命运发生了变化。一开

  • 唐昭宗李晔为什么会一步步沦为傀儡?看看他的人生你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唐昭宗

    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三月初六,唐僖宗李儇在灵符殿驾崩。同日,皇太弟李杰即位,改名李敏,次年又改名李晔,这就是唐昭宗。要说这位唐昭宗李晔也确实和汉献帝刘协有点相像,他们都在各种势力的胁迫下度过了一生。不同的是,李晔可比刘协惨多了,听我一一道来。 1、即位时励精图治 当时的李晔22岁,正是风华正茂的

  • 胡适与胡雪岩修家谱,都是唐昭宗李晔的后人,绩溪胡氏背景强

    历史人物编辑:捌斗藏书阁标签:唐昭宗

    胡适与胡雪岩出自安徽绩溪胡氏,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没有什么稀奇。但要说胡适和胡雪岩是唐朝皇族李氏的后裔,这就让很多人匪夷所思了。人家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后代,对不对先不说,至少人家都姓刘。而现在要说胡适和胡雪岩的胡氏是唐朝皇族李氏的后裔,打死也不会让人相信。一个姓胡,一个姓李,本来就八竿子打不着,

  • 唐朝宫廷鸟兽乐,唐玄宗的爱鸟被老鹰啄死,唐昭宗的猴子袭击朱温

    历史人物编辑:白俞文史标签:唐昭宗

    唐朝的帝王在后宫生活中,除了美人、乐伎、奇珍、异宝,还有不少的动物玩偶。这些动物玩偶有的很温驯,如猫、狗、奇鸟,带在身边,供随时观玩。有的则很凶猛,豢养在广大的皇宫苑囿之中,供狩猎之用,平常则作为奇禽异兽予以供养。尚武好勇的帝王多爱玩弄猛兽,骑射击杀,满足自己威震四方、降服天下的虚荣。然而更多的帝王

  • 唐昭宗一手葬送了大唐江山,为何死后还能获得好评?

    历史人物编辑:新移说娱乐标签:唐昭宗

    888年,唐僖宗病死,寿王李晔在大太监杨复恭的拥戴下继位,是为唐昭宗。唐昭宗继位之初,其处境不似汉献帝,而是与春秋时期的周天子类似。他并不是光杆司令。他手上实际有近十万兵马和一片不大的地盘。综合实力相当于一个小藩镇。政治地位方面,虽然当时的藩镇节度使都不尊重他,但至少表面上,大家对他都还算是恭敬的。

  • 简述唐史:唐昭宗被迫出逃,朝廷在何方?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唐昭宗

    简述唐史:唐昭宗被迫出逃,朝廷在何方?前言在我们眼中,身居高位可以享受数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高位上都是威胁,毕竟人人都想要至高无上的权利,看着众生匍匐在自己的脚下。起因凤翔节度使王行瑜等人带兵攻打长安,唐昭宗被迫防御,最后不得不请求李克用派兵征讨。▲李克用画像结果凤翔节度使攻破长安,唐昭宗被迫出逃,

  • 唐昭宗被朱温弑杀,为何只有昭仪李渐荣一人护驾,原因很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爱猎奇的席晓优标签:唐昭宗

    刘昫等《旧唐书》:攻书好文,尤重儒术,神气雄俊,有会昌之遗风。以先朝威武不振,国命浸微,而尊礼大臣,详延道术,意在恢张旧业,号令天下。即位之始,中外称之。唐昭宗是一个不幸皇上,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异母弟。文德元年(888年),在宦官杨复恭拥立下,正式即位。天祐元年(904年

  • 简述唐史:被宦官扶持上位的唐昭宗

    历史人物编辑:史学无涯标签:唐昭宗

    简述唐史:被宦官扶持上位的唐昭宗前言皇位是人人都渴望的,只要在这个位置上,就是站在云端上,俯瞰众生。不过皇位也不是轻易就能获得的,为此常有人为了皇位牺牲,甚至兄弟之间大打出手。起因唐僖宗离世,下一任皇帝并没有选择出来,于是争相抢夺皇位。▲唐禧宗结果唐昭宗胜利,在登基以后决定整治藩镇和宦官的事情,于是

  • 唐昭宗重用朱温是被蒙蔽还是迫不得已?二人的君臣恩怨详说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唐昭宗

    唐亡于黄巢而祸始于安史,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宦官当权。不过经过唐代宗李豫、唐宪宗李纯、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四位中兴之君的努力,大唐一度中兴,后来唐朝又爆发了黄巢起义,但黄巢并没有形成气候,很快被藩镇所灭。那么为什么说唐亡于黄巢呢?就是因为黄巢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留下了一个最终灭亡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