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昭宗一手葬送了大唐江山,为何死后还能获得好评?

唐昭宗一手葬送了大唐江山,为何死后还能获得好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新移说娱乐 访问量:2084 更新时间:2024/1/16 4:11:28

888年,唐僖宗病死,寿王李晔在大太监杨复恭的拥戴下继位,是为唐昭宗

唐昭宗继位之初,其处境不似汉献帝,而是与春秋时期的周天子类似。

他并不是光杆司令。他手上实际有近十万兵马和一片不大的地盘。综合实力相当于一个小藩镇。

政治地位方面,虽然当时的藩镇节度使都不尊重他,但至少表面上,大家对他都还算是恭敬的。

在手握这样牌的情况下,很显然,唐昭宗最好的选择就是不折腾。就算要折腾,理论上也应该是拉大打小。慢慢积蓄实力。

然而,由于昭宗是读圣贤书长大的,从小就志气很大,在张浚、孔纬等人影响下,立志要当唐朝中兴之主,瞧不起小打小闹,一心要拿大藩镇开刀。

于是,昭宗在一番大规模招兵买马后,就把矛头对准了他根本惹不起的李克用

李克用,沙陀族。因为打仗厉害,所以时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飞虎子”。又因为瞎了一只眼睛,他还有个绰号叫“独眼龙”。

这位仁兄不得了,手下有一支大唐最精锐的一支骑兵——沙陀骑兵。战斗力可以说是冠绝大唐,完爆当时其它节度使的部队。

这样的人,原本唐昭宗应该是要拉拢的。

但是,由于赫连铎、李匡威和朱温,三个节度使都与李克用有仇。一起上表,希望昭宗能以朝廷名义讨伐李克用。

加之昭宗本来就想敲山震虎,借收拾李克用强化自己的皇帝威严。

于是乎,昭宗便想也没想就调集禁军,召集七八个藩镇的兵马,对李克用宣战。

在昭宗看来,李克用是很厉害,但这次大家一起上,平推过去,难道还打不过?

然而,昭宗还是太年轻了。

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向来就不听招呼。皇帝利用藩镇打藩镇,向来就不靠谱。

藩镇的骄兵悍将,个个都是老滑头。擅长磨洋工,精通如何多拿钱,少干事。

这些老滑头们怎么可能真的出力呢?

所以,唐昭宗的操作其实是在作死。

战争开打后,除了韩建、朱温还勉强能算是卖了点力外,其他的节度使,如王行瑜、李茂贞等,都是有便宜就占一下,情况不妙就马上跑的货色。

最后,藩镇的军队都跑没影了。只剩下昭宗的禁军独自迎战。而面对唐朝禁军,李克用一个反推就吊打了,给年轻气盛的昭宗好好上了一堂军教课。

听闻前线惨败,昭宗慌了。迫于现实,他只好罢免了张浚、孔纬,并向李克用认怂。说自己是误信了奸臣谗言。现在自己罢免了奸臣,认怂了。

皇帝低头哈腰的给节度使赔礼,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丢人现眼,其他藩镇见皇帝如此软弱可欺,纷纷动了歪心思。

如原本奉昭宗命令讨伐剑南节度使陈敬瑄的禁军将领王建,就在昭宗大战李克用时,趁机切断了四川和朝廷的联系。

之后,王建灭了陈敬瑄,与川中的豪强建立合作关系,割据一方,不再听朝廷诏令。

自古以来,关中诸侯欲一统天下,就得先控制四川。昭宗失去了四川,意味着什么,就不多说了。

被李克用一通暴揍后,昭宗随即就把修理对象瞄准了杨复恭。

此举,让杨复恭觉得莫名其妙,也很愤怒。

在杨复恭看来,咱当初拥立你继位,结果你翻脸不认人。欺人太甚。

后来,杨复恭在一怒之下,就跑到自己干儿子的地盘上,跟昭宗翻脸了。

昭宗一看,好啊,就怕你杨复恭不翻脸。现在你敢公然反击我,我正好有理由出兵。

之后,昭宗重复了先前打李克用的套路,召集五六个节度使攻打杨复恭。

然而,昭宗这次又是鸡飞蛋打,一通操作猛如虎,最后啥好处也没捞着。

因为杨复恭的实力偏弱,不耐揍。

王建、李茂贞之流,见有便宜可占,就纷纷出兵,很卖力的揍杨复恭。

然后,就把杨复恭的地盘瓜分了。

昭宗那边,见杨复恭挨揍,起初很高兴。但后来见情况不对,节度使们怎么在瓜分杨复恭的地盘和兵马啊?这是朝廷的财产啊!

他急忙下诏阻止,然而节度使们根本不听他的。在对杨复恭的地盘一通疯抢后,王建和李茂贞被养肥了。

至于唐昭宗,除了捞个敢于终结大宦官干政的好名声外,什么实际好处也没捞到。

而经过这一通折腾过后,昭宗的折腾本钱更少了。别说是招惹李克用,他就连李茂贞这种后起之秀都敢欺负他。

比如有一次,李茂贞就写信嘲笑昭宗。

昭宗见李茂贞敢嘲笑自己,勃然暴怒,找来宰相杜让能,商议惩罚李茂贞。

杜让能见昭宗又要瞎折腾,马上劝诫,能不能不要再胡闹了?你自己是啥条件,难道不清楚吗?

但是昭宗不听,非要出兵打李茂贞。

结果,硕果仅存的几万唐朝禁军,被李茂贞一通暴揍后,死得没几个人了。

事后,昭宗只得再次认怂,哭着贬了宰相杜让能,还杀了几个太监。

就像当初给李克用认怂一样。昭宗说自己是被奸臣迷惑了。现在自己罢免宰相,杀了蛊惑人心的太监。权当谢罪了。

然而,李茂贞并不好忽悠。他出兵长安,逼迫昭宗杀了杜让能。

昭宗无奈,只好杀了杜让能。

可怜的杜让能,原本不支持出兵。昭宗自己要胡闹,他阻拦无效,最后只能是以一死替昭宗的任性买单了。

这件事后,朝廷大臣由于昭宗喜欢胡闹,却又老是让别人替他背锅,不想再追随他。

可以说,此时的昭宗,已是傀儡之相尽显。

别说是李克用、李茂贞了,就连王行瑜、韩建这类小节度使也能欺负他。

又过了几个月,见昭宗好欺负,王行瑜给朝廷打报告(实际是下通牒),要求朝廷封他为尚书令。

当时的宰相韦昭度不同意。王行瑜居然联合李茂贞和韩建,攻打长安,杀了韦昭度,并试图废黜唐昭宗。

见李茂贞、王行瑜操控朝政,一直也想染指朝政的李克用,以勤王为借口,出兵荡平了王行瑜。

李茂贞见王行瑜被灭,连忙认怂,第一时间溜走。把昭宗交给李克用。

李克用派人跟昭宗通气,表示只要昭宗说句话,他还可以帮朝廷灭了李茂贞。

当时,昭宗虽然怕李茂贞,王行瑜,但也怕李克用。他觉得藩镇都是一丘之貉。

于是在深思熟虑后,他便谢绝了李克用。

见昭宗是这个态度,李克用也不好再赖在关中不走,只得撤兵。他要是赖着不走,就该轮到其他藩镇以勤王为借口打他了。

李克用走后,昭宗折腾之心不死。为了防备李茂贞,他再次招兵买马。

李茂贞见昭宗招兵买马,猜到皇帝是为了对付自己。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宗旨,他趁昭宗还没训练好部队,攻打长安。

这一战,李茂贞大败禁军,剑指长安。

听闻前线大败,昭宗没有选择,这次杀谁都糊弄不过去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带着心腹和禁军,跑去山西投靠李克用。

可是,昭宗刚走到华州(陕西渭南),就被驻守当地的韩建给软禁了。

在被软禁期间,昭宗不安分,让韩建很是恼火。一怒之下,韩建先是遣散了昭宗身边的两万禁军,后又制造血案,残忍屠杀了十一位李唐皇室成员。

这两场变故,令昭宗彻底沦为光杆司令。

不过,就在昭宗被韩建软禁期间,关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剧变。

原本实力最强的李克用,因部将刘仁恭叛变独立,元气大伤。

原本实力一般的朱温,在拿下山东后,悄无声息的进化为实力最强的节度使。就连李克用都无力与之争锋。

见没人敢跟自己叫板,朱温举兵西进,拿下唐朝的东都洛阳,威胁关中。

韩建见情况不妙,主动与李茂贞商议。后又联络李克用,表示愿意和解。

此时的李克用,也无心讨价还价,便只提了一个条件,就是韩建把昭宗放回长安。免得被朱温偷袭,抢走了唐昭宗。

对此,韩建没啥意见。他也怕朱温借口昭宗被软禁而来打自己。

于是,唐昭宗在被韩建软禁三年后,终于回了长安。

但是回到长安后没多久,昭宗因为想收回太监兵权,想把太监集团彻底铲除。得罪了宦官集团。结果,他又被团结一心的太监们给软禁了。

真乃前脚刚脱离虎穴,后脚又入狼窝。

这里简单说明一下。

唐朝的太监是一个大群体。人多,自然就会分成几个派系。自然就可以分化击破。

也就是说,一两个太监,并不难对付。皇帝只要能离间太监,拉一派,打一派,可以很轻松的就搞死个别大太监。

但是,如果皇帝对所有太监开刀,想一次性就把太监一锅端,那就难了。

唐昭宗被韩建放回长安后,想一锅把太监集团端了。这就让公公们人人自危。

于是,原本不团结的唐朝太监,被昭宗的操作,历史上第一次团结了起来。

而太监又掌握兵权,如神策军。所以昭宗自然是被太监轻轻松松地软禁了。

软禁昭宗后,几个太监首领开了个会,一致决定与李茂贞、韩建合作,逼昭宗退位,并扶太子登基。

不过,由于太监做事不周密,废黜昭宗的消息被朝廷文官听到,文官们找到朱温,请朱温带兵进京勤王。

于是原本很简单的事,一下就复杂了。

长安城内,听说“大魔头”朱温要来。太监控制的军队发生兵变,以孙德昭、周承诲、董彦弼为代表的将领,杀了几个太监头子,迎昭宗复位。

唐昭宗稀里糊涂被软禁,又稀里糊涂被迎回后,文官再次建议他,应趁热打铁,继续实行诛灭太监集团计划,把军权夺回来。

但估计是被吓怕了的缘故,昭宗这次没有听取文官建议,而是继续让太监掌兵权。

文官见昭宗居然偏袒太监,一下子都就不乐意了。又跑去联络朱温,请朱温进京。

当时,朱温正想染指关中。而李茂贞因为与太监关系好,且一贯反对朱温进关中。

于是,朝廷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是支持朱温的文官,请朱温进京勤王。一派是支持李茂贞的太监,请李茂贞进京勤王。

朱、李两派人马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见事情闹到这般地步,昭宗急了,很想让两家不要打,但朱温、李茂贞都不听他的。

后来,朱全忠带着大军杀入关中,轻轻松松打败驻守华州的韩建。

李茂贞怕昭宗被朱温抢走,便派干儿子李继筠抢先将昭宗劫持到自己的地盘。

但朱温远道而来,怎么可能因为昭宗不在长安就退兵呢?

到了长安后,见皇帝不在了,朱温立马又向西追杀。把李茂贞的大本营凤翔,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李茂贞本土作战,原本有些优势。但无奈硬实力差距太大,几次带兵迎战,均被朱温打得惨败。军队死伤惨重不说,自己的地盘也被朱温打得是十室九空。

见到如此惨状,李茂贞心想,再打下去怕是自己要变成光杆司令了。

于是他就找了个机会,干掉了昭宗身边的太监,并把昭宗送给朱温。

唐昭宗见到朱温后,感动的要流泪,颇似当年汉献帝见到曹操时的景象。为了报答朱温的救驾之功,他封朱温为梁王,诸道兵马元帅,以及赐予“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荣誉称号。

朱温一时之间,从一个地方军阀,变成了操控中央的权臣。

然而,朱温并不是曹操,他也并不想将唐昭宗视为汉献帝。

为了巩固自己在中央的权势,朱温派人杀了唐昭宗身边的太监,一个不留,全杀。

同时,他还还派自己的侄子朱友伦留在长安镇守,监视唐昭宗及一干大臣。而他自己则回到河南,准备与李克用决战。

后来,朱友伦死了。按照官方说法,是他打马球时,意外从马上跌落摔死。

由于朱温不信官方说辞,怀疑朱友伦是被朝中的歹人设计害死的。于是,他就逼迫唐昭宗迁都,把都城从长安迁到洛阳。

昭宗听说这件事,心里瞬间哇凉哇凉的。

看走眼了啊!原本以为朱温是曹操,结果没想到这家伙是尔朱荣。这要是迁都了,自己小命就全捏这家伙的手上了。

一瞬间,唐昭宗有了出逃的念头。但是此时的朱温权势滔天,自己还能往哪逃呢?

因而,唐昭宗便还是带着文武百官,委屈巴巴的迁都到了洛阳。

由此,也开始了被朱温软禁的生活。

见朱温控制了皇帝,不服气的李克用、李茂贞等人纷纷大骂朱温。一致要求朱温放唐昭宗回关中,并认罪服法。

此时的朱温,完全不惧李克用。

不过朱温被节度使们一通大骂后,又突然觉得软禁唐昭宗,确实是个麻烦事。

因为昭宗这个人,向来喜欢搞事。万一昭宗趁着自己外出作战时,在洛阳搞小动作,那可就麻烦了。

想通了的朱温,当机立断,派人干掉了昭宗和一票大臣。制造了著名的“白马驿之祸”。

后来,朱温另立便于操控的,昭宗的儿子李柷为帝。是为唐哀帝

从这时开始,虽然还有个所谓的皇帝,但唐朝已经完全失去了统治基础。实际上已经等同于是亡国了。

回看唐昭宗李晔的一生,完全可以用志大才疏来形容。空有一番志气,却没有匹配志气的才能。以至于,他的所有作为都是无用功。几番折腾下来。不仅未能挽救病入膏肓的唐朝,反而还坑死了自己。

不过,这也并不能全怪他。他即位时,唐朝当时方方面面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内外矛盾重重,百弊丛生积重难返。根本无药可救。他就算混吃等死,也改变不了唐朝灭亡的结果。

加之,他攻书好文,尤重儒术,是唐朝后期少有的不甘混吃等死的皇帝。所以儒生在编撰唐史时,对其予以了极高评价。认为他“神气雄俊”,“尊礼大臣,详延道术,意在恢张旧业,号令天下”,“自古亡国,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可谓真不幸也,昭宗是已”。并非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只是生不逢时而已。

标签: 唐昭宗

更多文章

  • 简述唐史:唐昭宗被迫出逃,朝廷在何方?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唐昭宗

    简述唐史:唐昭宗被迫出逃,朝廷在何方?前言在我们眼中,身居高位可以享受数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高位上都是威胁,毕竟人人都想要至高无上的权利,看着众生匍匐在自己的脚下。起因凤翔节度使王行瑜等人带兵攻打长安,唐昭宗被迫防御,最后不得不请求李克用派兵征讨。▲李克用画像结果凤翔节度使攻破长安,唐昭宗被迫出逃,

  • 唐昭宗被朱温弑杀,为何只有昭仪李渐荣一人护驾,原因很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爱猎奇的席晓优标签:唐昭宗

    刘昫等《旧唐书》:攻书好文,尤重儒术,神气雄俊,有会昌之遗风。以先朝威武不振,国命浸微,而尊礼大臣,详延道术,意在恢张旧业,号令天下。即位之始,中外称之。唐昭宗是一个不幸皇上,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异母弟。文德元年(888年),在宦官杨复恭拥立下,正式即位。天祐元年(904年

  • 简述唐史:被宦官扶持上位的唐昭宗

    历史人物编辑:史学无涯标签:唐昭宗

    简述唐史:被宦官扶持上位的唐昭宗前言皇位是人人都渴望的,只要在这个位置上,就是站在云端上,俯瞰众生。不过皇位也不是轻易就能获得的,为此常有人为了皇位牺牲,甚至兄弟之间大打出手。起因唐僖宗离世,下一任皇帝并没有选择出来,于是争相抢夺皇位。▲唐禧宗结果唐昭宗胜利,在登基以后决定整治藩镇和宦官的事情,于是

  • 唐昭宗重用朱温是被蒙蔽还是迫不得已?二人的君臣恩怨详说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唐昭宗

    唐亡于黄巢而祸始于安史,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宦官当权。不过经过唐代宗李豫、唐宪宗李纯、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四位中兴之君的努力,大唐一度中兴,后来唐朝又爆发了黄巢起义,但黄巢并没有形成气候,很快被藩镇所灭。那么为什么说唐亡于黄巢呢?就是因为黄巢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留下了一个最终灭亡大唐

  • 朱温灭唐有多残暴?杀唐昭宗,杀唐臣 ,杀战俘,杀义子,杀人为乐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唐昭宗

    天祜元年(904)八月,原为黄巢部将后投降唐朝的蔡州四面行营都统朱温(朱全忠)唆使养子朱友恭、右龙武军氏叔琮、枢密使蒋玄晖率军入椒殿弑杀唐昭宗。改立唐昭宗第九子辉王李祚为帝。然后,朱温将弑君罪责全部“甩锅”给朱友恭、氏叔琮,将二人斩首以塞天下汹汹訾议。彼时李祚年仅13岁,是为唐昭宣帝。当了3年傀儡皇

  • 朱温为什么敢暗杀皇帝唐昭宗?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漫过今生标签:唐昭宗

    外人看皇帝每天吃香喝辣的,被众人簇拥着,周围美女环抱,工作想干就干,不想干就歇着,拥有无限风光,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 殊不知,皇帝却是典型的高危“职业”,纵观我国历史,死于非命的皇帝真不在少数,尤其在时局较为动荡的年代,今天还觉得安安稳稳,明天可能就被下属杀掉了。大唐倒

  • 岐王写信嘲讽唐昭宗,唐昭宗下令打李茂贞,结果赔了禁军又折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孙聪标签:唐昭宗

    景福二年,岐王李茂贞给唐昭宗写了一封信:陛下身为天下至尊,其实是只小菜鸡,连自己的舅舅都保不住只能看着他被宦官杀死。如今的朝廷,不看是非,只看谁的拳头大,势力强。你啊!一旦军情有变,天下大乱,你又该乘着御座,逃往何处呢?1、“陛下别浪啊!”“爱卿,稳住!我们能赢!”唐昭宗看着这封信,气急败坏,马上下

  • 画江湖:唐昭宗明知道朱温要造反,为什么不把朱温提前扼杀呢?

    历史人物编辑:沦落成爱人标签:唐昭宗

    画江湖:唐昭宗明知道朱温要造反,为什么不把朱温提前扼杀呢?在圣童的回忆中,唐昭宗已经相信不良帅的占卦,预感大唐的天下未来会大乱。为此,唐昭宗特意委托苗疆12侗一族,要求12侗制作圣童,以便日后帮助李星云寻找龙泉宝藏。既然唐昭宗早已经知道朱温将要造反,那他为什么不立即起兵,将萌生反叛之心的朱温扼杀在摇

  • 古有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现有赵章成三炮定天下,炮神威武!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薛仁贵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许多耀眼的红星闪烁在新中国的天空,有用兵如神的粟裕,有李云龙的原型王近山,今天小编为大家讲述一位善于用炮的高手他的名字是赵章成。赵章成出生于河南洛阳,曾在冯玉祥手下做炮手,凭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他掌握了精确的迫击炮操作要领。后来加入红军,成为了少有的技术人才。他每次

  • 名将薛仁贵战败求和,5万唐军全军覆没,此战是大唐命运的转折点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薛仁贵

    公元前670年,唐朝吐蕃之间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大非川之战。唐朝方面派大将薛仁贵率领五万余人进攻吐蕃,以帮助被吐蕃所灭的吐谷浑复国,但却遭遇了惨痛的失败,唐军全军覆没,薛仁贵不得已和吐蕃谈和,勉强保住性命。对于吐蕃来说,唐军军事上的败退使其占领了吐谷浑,此外唐朝政治影响的减弱,吐蕃因此开始了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