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武宗灭佛,为唐朝续命的全力一击

唐武宗灭佛,为唐朝续命的全力一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晋霞 访问量:575 更新时间:2023/12/12 2:13:13

唐朝皇帝姓李,便将自己祖先追溯到老子李耳这里,所以唐朝的国教是道教。但是,唐高祖李渊下诏,称“三教虽异, 善归一揆”,儒教、道教和佛教取得了相同的地位。正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国教更不该出现三个。这种宗教政策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武则天利用佛教搞了一出“弥勒降世”,建立武周皇朝,将李唐皇朝在鼎盛时灭亡了一次。

但是,后世唐朝皇帝并没有吸取教训,仍然对佛教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哪怕在藩镇割据时也是一样,甚至因此转移了镇压藩镇势力的注意力。唐宪宗时对藩镇取得压倒性优势,觉得平安无事了,紧接着就搞出“迎佛骨”事件(很讽刺,唐宪宗第二年就死了),当时王公大臣、平民百姓大把撒钱,有人更是倾家荡产,甚至大文豪韩愈因反对此事险些丧命,而藩镇势力趁此获得喘息之机,更在唐宪宗死后开始嚣张起来。这就是唐武宗灭佛的大背景。

唐武宗是个纯正的道教信徒,对佛教一直看不顺眼,认为佛教像蛀虫一样在吸唐朝的血,同时唐武宗一直亲近道士赵归真,平时也吃赵归真炼的丹药,这也是唐武宗早死的原因。唐武宗自继位后,任用名相李德裕为宰相,对内解除了大宦官仇士良的威胁,对外镇压了昭义节度使的叛乱,重振了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此时的唐武宗也有机会按照自己的理念改造唐朝了。

在会昌五年七月,唐武宗在道士赵归真的支持下,根据祠部(礼部下属)的数据,下令对佛教进行整顿,并做了详细的安排,要求:先拆毁山野的兰若和招提(私建的寺庙),上都和东都两街各留两个寺庙,每个寺庙只留30个和尚;各节度使官署所在地只留一个寺庙,并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留20个、10个和5个和尚;其他的和尚、尼姑、大秦穆护(祆教传教士)和袄僧全部还俗;寺庙财货、田产全部充公,寺庙的建材全部用来修葺官府及驿站,铜像和钟磬拿去铸钱,金像和银像销毁充公,铁像销毁制成农具。

同年八月,唐武宗再次下诏,向天下说明佛教的弊端,不久又下诏,东都的和尚只留20人,各地留20人的改成留10人,留10人的改成留7人,原留5人的就不留了。至此,唐朝挟战胜之威,快速、强力地将灭佛措施推行下去,取得了极大的成果,根据唐武宗诏书所载:共摧毁寺庙共4600多所,招提和兰若共4万多所;还俗的和尚、尼姑共26.05万人,收取奴婢共15万人,这41万人都成为纳税户口;收回良田数千万顷。

当时的卢龙节度使张仲武收纳逃亡的五台僧,宰相李德裕告诉张仲武的使者,说“五台僧为将,必不如幽州将;为卒,必不如幽州卒。何为虚取容纳之名,染于人口。”于是,张仲武立即拿出两把刀,让人交给居庸关守将,命令只要入境的游僧都要被斩首。可见,唐武宗灭佛时执行力度之果决。

不过很可惜的是,唐武宗在灭佛的第二年三月就病死了,而灭佛措施也在唐宣宗即位之初废除了,因此被信佛之人说是报应,不过就是比较扯了,唐宪宗那么礼佛第二年也死了。尽管唐武宗灭佛时间短暂,但成果却十分的显著:唐朝中央政府获得了大量的金、银、铜,极大地缓解了当时因战争产生的财政压力,又增加了41万纳税人口,扩大了财源。这种收获为唐宣宗实现“大中之治”打下了经济基础,因为唐宣宗推崇佛教,而在不加大老百姓负担的情况下,一个没钱的政府是没法让唐宣宗施展其才智的。

唐武宗不愧唐朝的官方评价—“抚育黎元,冀成理道”,虽为道教信徒却没有让道教得利,得利的只有唐朝政府,增强了唐朝的整体实力,因此唐武宗灭佛之举无异于为大唐续命了。唐武宗此次灭佛的背后有道教的影子,儒家并没有参与其中,同时严厉打击了袄教,可以说既是中国本土宗教对外来宗教的反击,也是中国世俗政府对佛教等外来宗教的驯服,将宗教纳入世俗社会中来。

本文作者:观史修文,带你从不一样的视角品读中国历史,欢迎关注我。

标签: 唐武宗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唐武宗要会昌“灭佛”?佛教和国家,有啥不可调节的矛盾?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唐武宗

    在公元845年的时候,唐朝一改以往崇奉佛教的政策,爆发了史上规模最大的毁佛运动。在李德裕以及道士赵归真、刘玄清的建议下,唐武宗李炎开始实行灭佛政策,拆除庙宇,逼迫僧人还俗,收回被占据的良田。灭佛原因会昌年间唐武宗李炎灭佛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最核心的有两点:一是“经济矛盾”,佛教大兴土木的建设寺庙佛像

  • 唐武宗为何灭佛?一个原因是道士蛊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鲜为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史学无涯标签:唐武宗

    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权统治时期,只有当国家危亡或者正值时局动荡时,文化思想才会因为不安的时局而大变。周室衰微,诸侯国之间兼并征战导致礼崩乐坏;司马夺魏,政权倾覆导致政局紧张、清谈玄学盛行。而随着我国封建王朝的统治手段愈发成熟之后,大的文化思想变动难以频繁发生,可就在唐武宗时期,处于国家局势稳定、中央集权

  • 唐武宗的皇位靠一个“假小子”诓骗来的?司马光:欧阳修胡说八道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武宗

    唐文宗临终前,郑重其事地将太子李成美托付给了宰相李珏。不料,当大臣们灵前跪拜新君时,被惊得目瞪口呆,端坐在龙椅上的竟然不是李成美,而是唐文宗的弟弟、颍王李炎。大臣们左顾右盼,全都一脸懵逼,而一旁的神策军中尉仇士良等人则面无表情。大殿里安静得可怕,禁军将士们的刀尖透着森冷的寒光,刺得所有人都心惊肉跳。

  • 唐宣宗李忱:装傻忍辱36年,被丢进粪坑差点呛死,登基后一雪前耻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唐宣宗

    大唐盛世,万国来朝,提起唐朝,人们会想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会想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会想到中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唐朝的20多位皇帝中,除了个别几位,其余的大多声名不显,没有多大名气。但是其中有一位可谓是古代皇帝中最能“装”的一位了。大将军韩信能忍“胯下之辱”,够不够能忍?比起常人来说已

  • 唐宣宗装了36年傻子,被太监扔进粪坑险些淹死,登基后成千古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篮球一会标签:唐宣宗

    为了活命,他装傻三十六年,还曾被太监扔进粪坑,差点淹死,晚唐最后一个明君唐宣宗究竟是怎样逆袭称帝的?如果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那唐宣宗李忱的演技足以秒杀一众小鲜肉,直接拿下影帝的头衔。李忱出生时,大唐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身为皇子的他也避免不了陷入到夺储的争斗当中去,但是其他的兄弟压根就没把他放在眼里过

  • 永福公主究竟犯了什么错,惹得生父唐宣宗大怒:难怪没人敢娶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李梅说历史标签:唐宣宗

    从小听过的童话故事里,说的都是王子与公主的爱情故事,让无数男孩对王子心存向往,想要长大以后娶一个公主般的姑娘,也让无数女孩对公主心生向往,想让自己成为那可爱的小公主,甚至流行歌曲里都是这么唱的:“你就是我那可爱的小公主……”好像能够娶到一个公主般的女孩,是一件能够让人感到荣幸的事情,然而历史上,在正

  • 历史故事唐宣宗被害出家时,让两位高僧心生“恐惧”,留下两句神秘预言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唐宣宗

    唐武宗年间的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神色木讷的男子,请求出家剃度。方丈黄檗禅师竟不理那男子,自顾走了。那男子一直跪在那里,直到掌灯时分才被叫入禅堂内。黄檗禅师问:“可知无缘是何物吗?”男子说:“我只知无缘已尽,不然大师为何对我说话了呢?”黄檗禅师笑了,说:“好个‘无缘已尽’。没想到你外表木讷,却心怀机巧

  • 什么猛男能一人收复十一州?开疆4000里,唐宣宗:大唐好男儿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唐宣宗

    本文的配图并非对应具体故事中的对象,只是示意图文|乱史佳人编辑| 乱史佳人公元850年正月,唐宣宗大中四年,一个法号悟真的僧人风尘仆仆地进入了长安。僧人带来了一则消息,迅速让唐朝上下举国如狂:沦陷67年的沙洲光复了。而与这个惊人的消息同时到达的,是一个人的名字,一个将永载史册的名字——张议潮。图片来

  • 小太宗唐宣宗:装傻36年,熬死4代皇帝上位,堪称隐忍界的鼻祖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论标签:唐宣宗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唐宣宗是宪宗的第十三子,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唐穆宗长庆元年(821)三月,封光王。其母郑氏,润州人,本姓朱氏。李锜任浙西观察使时,有相面者告诉李锜说:“此女有奇相,当生天子

  • 唐宣宗装傻36年,曾被丢进粪坑,熬死4代皇帝,登基后一雪前耻

    历史人物编辑:清宫史说标签:唐宣宗

    唐朝是一个传奇朝代,它的国土面积比不上元、清,它的经济实力赶不上宋朝,它的文学成就远不及春秋,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朝代它的思想开化程度却是我国历史所有朝代追赶不上的。例如唐朝出现了我国第一个女帝武则天,再比如唐朝有二十多名外国人得以进入唐朝担任官职,并且所担任的官职职位还不小。甚至唐朝会雇请国外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