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唐武宗要会昌“灭佛”?佛教和国家,有啥不可调节的矛盾?

为什么唐武宗要会昌“灭佛”?佛教和国家,有啥不可调节的矛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孟玲 访问量:4946 更新时间:2024/1/31 23:29:31

在公元845年的时候,唐朝一改以往崇奉佛教的政策,爆发了史上规模最大的毁佛运动。在李德裕以及道士赵归真、刘玄清的建议下,唐武宗李炎开始实行灭佛政策,拆除庙宇,逼迫僧人还俗,收回被占据的良田。

灭佛原因

会昌年间武宗李炎灭佛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最核心的有两点:一是“经济矛盾”,佛教大兴土木的建设寺庙佛像,对国家财政收入是很大的影响。二是“宗教斗争”,当时宰相是信奉道教的李德裕。

在《旧唐书》中有一段记载,说唐武宗“志学神仙”,拜道士赵归真为师傅。因此两人在交流的时候,赵归真就经常打压释教,说它不是中国本土的教派,蠢耗生灵等等,向唐武宗建议说应当将之尽早除去,唐武宗也深以为然。

赵归真也是以“蠢耗生灵”进行攻击,如此看来,宗教之间的斗争并不能算是唐武宗灭佛的真正原因,只不过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原因,是国家和佛教之间,在经济上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

有一部叫《天地争霸美猴》的电视剧,其中在观音菩萨考验金池长老时,金池沉迷于事物表象,不肯答应观音菩萨用活莲花交换黄金观音像的请求,而这恰恰就是唐朝那个时候大多拜佛之人的心理。

在很多文献中都记录了当时两者间的矛盾,《唐大诏令集》里的《拆寺制》中,就列举了许多佛教的罪状。里面说佛教在土木之上浪费了许多人力,夺取百姓的财富用于装饰寺庙,等待农民把饭送到自己的口中等等。

寺院僧人越多,两者矛盾越深,《杭州新造南亭子记》中,说古时候三个人靠一个农民种粮生存,到唐朝多了战争和佛教后,一个农民要养活五个人,尤其是佛教给人民的困扰最大,唐武宗愤慨的说道:“穷吾天下,佛也。”

抄没土地数量

根据史籍中的记载,这一次灭佛运动共拆除寺庙四千六百多所,民间私自建造的寺院四万多所,还俗的僧人有二十六万之多,收回的良田更是有数千万顷,收奴婢十五万人为两税户。

类似的记载在各家史书中均有记载,不过在数量上有着些许差异,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土地数目。《旧唐书》中说数千万顷,而这次事件的发起人李德裕在作表庆祝的时候,说只收回来良田数千顷,这中间仅仅相差一个字就成了天壤之别。

不过两者所报的这两个土地数目,都有些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一顷就是一百亩,如果按李德裕所说的数千顷,也就是数十万亩,如果这二十六万是全部的僧人数量,那每人最多也就分个四亩地不到,这还没有算那十五万的寺院奴婢。

但是按照唐朝均田令中的说法,当时每个人最少都应该分个几十亩地,壮年男子更是能分上百亩,这其中还特别规定了僧人、道士每人应当分三十亩地。不过有的地方人少富裕,有的地方是人多地少不够分。

但不管怎么看,如果这些僧人每个人只能分到其他人的十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李德裕数千顷的说法就有点站不住跟脚了。令人怀疑这中间是不是少个万字,不过唐朝当时有没有数千万顷的耕地都是个大问题。

在开元盛世的天宝年间,一年的土地税收大约是一千两百万石,如果按照每顷土地收两石的税法,也就六百一十万顷土地。如果加上那些免税、空闲的耕地,按照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算,大概也就在八百万顷之间,离这数千万顷还是差得太远。

当到了唐武宗的时候,这时唐朝处于中晚期,正是在走下坡路的时候,疆域版图也一度缩水,如果僧人占据了数千万、数百万的耕地,那其他几千万人都靠什么活着。最有可能的就是数十万顷,“千”和“十”两个字的样子也最为接近,而且古代有不少人都在这两个字上出过差错。

结语

自唐武宗李炎会昌灭佛之后,佛教便就此陷入了长久的衰落期。在经过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革新和融合后,其教义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近代和隋唐时期相比可以说是完全不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是亘古未变的真理,其中利害完全取决于人的决定。

在礼佛的信徒中,求福免灾者居多,但也有信徒礼佛是为了净化心灵。有的人加入佛教就是为了混口饭吃,那强制还俗的二十六万僧人中有很多都是懒汉,抱着不想种地养活自己的想法就加入了佛教,只有少数是真正为了研究佛理拜入空门。

这些不纯正的佛教徒掌控了佛教后,更是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贪欲,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经济发展,这才是唐武宗李炎会昌灭佛的真正原因。所以唐以后的历朝历代吸取教训,一直对这些宗教势力进行严格的限制,同时保持自己的非宗教色彩。

参考文献:

《唐武宗灭佛原因新探》于辅仁

《唐武宗禁佛之经济成效探讨》张箭

《浅析唐武宗毁佛的经济动因》

-作者-

百川,愿作一介撰史人,笔尽中华五千年。

标签: 唐武宗

更多文章

  • 唐武宗为何灭佛?一个原因是道士蛊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鲜为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史学无涯标签:唐武宗

    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权统治时期,只有当国家危亡或者正值时局动荡时,文化思想才会因为不安的时局而大变。周室衰微,诸侯国之间兼并征战导致礼崩乐坏;司马夺魏,政权倾覆导致政局紧张、清谈玄学盛行。而随着我国封建王朝的统治手段愈发成熟之后,大的文化思想变动难以频繁发生,可就在唐武宗时期,处于国家局势稳定、中央集权

  • 唐武宗的皇位靠一个“假小子”诓骗来的?司马光:欧阳修胡说八道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武宗

    唐文宗临终前,郑重其事地将太子李成美托付给了宰相李珏。不料,当大臣们灵前跪拜新君时,被惊得目瞪口呆,端坐在龙椅上的竟然不是李成美,而是唐文宗的弟弟、颍王李炎。大臣们左顾右盼,全都一脸懵逼,而一旁的神策军中尉仇士良等人则面无表情。大殿里安静得可怕,禁军将士们的刀尖透着森冷的寒光,刺得所有人都心惊肉跳。

  • 唐宣宗李忱:装傻忍辱36年,被丢进粪坑差点呛死,登基后一雪前耻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唐宣宗

    大唐盛世,万国来朝,提起唐朝,人们会想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会想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会想到中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唐朝的20多位皇帝中,除了个别几位,其余的大多声名不显,没有多大名气。但是其中有一位可谓是古代皇帝中最能“装”的一位了。大将军韩信能忍“胯下之辱”,够不够能忍?比起常人来说已

  • 唐宣宗装了36年傻子,被太监扔进粪坑险些淹死,登基后成千古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篮球一会标签:唐宣宗

    为了活命,他装傻三十六年,还曾被太监扔进粪坑,差点淹死,晚唐最后一个明君唐宣宗究竟是怎样逆袭称帝的?如果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那唐宣宗李忱的演技足以秒杀一众小鲜肉,直接拿下影帝的头衔。李忱出生时,大唐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身为皇子的他也避免不了陷入到夺储的争斗当中去,但是其他的兄弟压根就没把他放在眼里过

  • 永福公主究竟犯了什么错,惹得生父唐宣宗大怒:难怪没人敢娶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李梅说历史标签:唐宣宗

    从小听过的童话故事里,说的都是王子与公主的爱情故事,让无数男孩对王子心存向往,想要长大以后娶一个公主般的姑娘,也让无数女孩对公主心生向往,想让自己成为那可爱的小公主,甚至流行歌曲里都是这么唱的:“你就是我那可爱的小公主……”好像能够娶到一个公主般的女孩,是一件能够让人感到荣幸的事情,然而历史上,在正

  • 历史故事唐宣宗被害出家时,让两位高僧心生“恐惧”,留下两句神秘预言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唐宣宗

    唐武宗年间的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神色木讷的男子,请求出家剃度。方丈黄檗禅师竟不理那男子,自顾走了。那男子一直跪在那里,直到掌灯时分才被叫入禅堂内。黄檗禅师问:“可知无缘是何物吗?”男子说:“我只知无缘已尽,不然大师为何对我说话了呢?”黄檗禅师笑了,说:“好个‘无缘已尽’。没想到你外表木讷,却心怀机巧

  • 什么猛男能一人收复十一州?开疆4000里,唐宣宗:大唐好男儿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唐宣宗

    本文的配图并非对应具体故事中的对象,只是示意图文|乱史佳人编辑| 乱史佳人公元850年正月,唐宣宗大中四年,一个法号悟真的僧人风尘仆仆地进入了长安。僧人带来了一则消息,迅速让唐朝上下举国如狂:沦陷67年的沙洲光复了。而与这个惊人的消息同时到达的,是一个人的名字,一个将永载史册的名字——张议潮。图片来

  • 小太宗唐宣宗:装傻36年,熬死4代皇帝上位,堪称隐忍界的鼻祖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论标签:唐宣宗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唐宣宗是宪宗的第十三子,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唐穆宗长庆元年(821)三月,封光王。其母郑氏,润州人,本姓朱氏。李锜任浙西观察使时,有相面者告诉李锜说:“此女有奇相,当生天子

  • 唐宣宗装傻36年,曾被丢进粪坑,熬死4代皇帝,登基后一雪前耻

    历史人物编辑:清宫史说标签:唐宣宗

    唐朝是一个传奇朝代,它的国土面积比不上元、清,它的经济实力赶不上宋朝,它的文学成就远不及春秋,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朝代它的思想开化程度却是我国历史所有朝代追赶不上的。例如唐朝出现了我国第一个女帝武则天,再比如唐朝有二十多名外国人得以进入唐朝担任官职,并且所担任的官职职位还不小。甚至唐朝会雇请国外的军队

  • 傻皇帝唐宣宗:差点被粪坑呛死,登基后一雪前耻?原来是装傻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唐宣宗

    要说谁是中国历史上最能“装”的皇帝,那第一非唐宣宗李忱莫属了。装疯卖傻36年,熬死了四任皇帝,还差点被人扔进茅坑淹死,最终被一群宦官推举上位。可当这位“傻子”坐上皇位之后,立马就变成了一个正常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傻皇子李忱大家好,我是小智!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13个儿子,因为出生较晚,李忱甚至比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