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大唐的皇帝,也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在他的统治下,唐朝迎来了民风开放的太平盛世,而在李世民身上,也有着一件颇为开放的风流韵事,那就是他曾想把自己的弟媳杨氏纳为后妃。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提起姓杨的女性,那贵妃杨玉环自然是当仁不让,高居榜首。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杨氏,并不是唐玄宗的贵妃,而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吉的妻子。
李元吉,出生于公元603年,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李世民同父同母的亲弟弟。他为人骁勇骄侈,在唐高祖起兵反隋时也曾领兵作战。在唐朝建立后,他被封为齐王,又先后在平定各方叛乱中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是唐高祖儿子中较为优秀的一个。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只要是皇帝的儿子,就一定逃不出夺嫡的命运,李元吉也是一样。不过他不是为自己争,而是为自己的大哥,也就是后来的隐太子李建成争。李建成是唐高祖与窦皇后的长子,在唐朝建立后就被唐高祖立为太子。在当时,唐高祖看重的几个儿子都系一母同胞,况且太子之位已定,本不该有什么变动,岂料人心不足蛇吞象,亲兄弟间也会有阋墙之嫌。
臣子功劳太过,帝王就会疑心,而亲弟能力太强,当哥哥的也不得不小心防范。在唐高祖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世民虽年纪尚小,却已经在跟随父亲征战的途中崭露了极高的军事才能,他身上军功赫赫,比之李建成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在朝堂上也有交好的大臣,时间一长,李建成就开始担心自己的太子位会在之后易主。
有了这个担心,人就不会坐以待毙。在这之后,李建成与李元吉费尽心机,终使唐高祖疏远了李世民,后来两伙人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甚至到了要派人刺杀李世民的地步。剑悬颈上,李世民深知若不先发制人,就只能为人鱼肉。于是在多番筹谋后,李世民于公元626年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斩杀李建成与李元吉,而后逼李渊退位,自己登基为帝。
也是这时,李元吉之妻杨氏出现在李世民面前。据传,这杨氏本是长安的一位舞女,姿容绝色,令人倾倒,李世民见到她之后如弟弟李元吉一样为之着迷,甚至不顾她弟媳的身份,想要封杨氏为妃。
李世民的妻子,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与李世民是少年夫妻,两人自青年时就相依相伴,一路上虽遇坎坷,但一直不离不弃,携手走到了权力巅峰。既然长孙皇后与李世民之间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她又为什么不劝劝李世民呢?
原来,在古代时皇帝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事情,长孙皇后虽然与李世民彼此珍视,却也不能干涉李世民纳妾。况且她是李世民的正妻,无论李世民有多少妃子,都不会影响她皇后的地位,所以长孙皇后完全没有劝导李世民的必要。
不过虽然长孙皇后对此事并不在意,却不代表朝臣们对此事也不在意。在李世民当政时,有一位有名的朝臣,名叫魏征。魏征在得知李世民欲纳弟媳为妃后,就上书说:陛下方比德唐、虞,奈何以此嬴自累。翻译成白话的意思就是:您是一代明君,而杨氏不是什么好人,您何必因为这样一个人毁坏自己的名声呢?
李世民无法,况且此事传出去也确实不太好听,于是就在朝臣们的劝阻下退了一步,只将杨氏留在宫中。据史料记载,李世民曾与杨氏生下一个儿子,后来被封为曹王。在杨氏去世后,李世民也并没有以自己妃子的礼仪安葬她,而是以齐王李元吉妻子的身份为她举行了葬礼。
自古有言,英雄难过美人关。李世民虽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封建帝王,又推着大唐走入了盛世,却也会因情事而在史书上留下污点。不过对于李世民本人来说,他或许并不在意这一点评说。
感谢大家的阅读,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好的朋友们,可以给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吗,我们每天都会给您带来好文章,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