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长孙皇后孝顺贤良,36岁早逝,唐太宗在宫内建高楼一生缅怀

长孙皇后孝顺贤良,36岁早逝,唐太宗在宫内建高楼一生缅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崔博文 访问量:2107 更新时间:2024/2/20 1:39:05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成功的女人。普通百姓是如此,帝王将相也亦然。纵观中国历史,曾经出现过不少贤明的帝王,开创了许多太平盛世。在这些英明雄武的帝王身后,少不了有贤良淑德的皇后在背后默默地支持。

千古一帝李世民之所以能建立丰功伟绩、名垂青史,无不得益于与他并肩而立、深明大义的长孙皇后,这位被李世民钟爱了一生的完美女人,被后世之人赞誉为"千古贤后"。

出身高贵、擅理家事,为夫君了却后顾之忧

提起长孙皇后,很多人大概都不知道她是北魏胡人的后代。她的祖上原姓拓跋,后来改姓为长孙。公元601年,长孙皇后出生在河南的洛阳,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她的全名在正史中都没有提及,只知道小名观音婢,她还有一个同胞哥哥长孙无忌

公元614年,13岁的长孙氏便嫁给了李世民,她聪慧善良、落落大方,深得李世民喜爱,夫妻俩琴瑟和鸣,恩爱异常,先后给李世民生下了3子4女,知书识礼的长孙氏把7个子女都教育得很好。

唐高祖李渊是李世民的父皇,当年,骁勇善战的李世民时常被李渊派到各地去剿灭不安分的地方势力,身边独留太子李建成为伴。

李渊非常喜欢李建成,却对手握兵权、深得军心的李世民十分忌惮。李建成也害怕屡建军功的李世民会威胁到自己的太子之位,就在李渊面前屡进谗言。时间长了,李渊就对李世民横生猜忌,这对李世民来说既不公平又非常不利。

儿媳妇长孙氏眼见夫家的情势对丈夫李世民颇为不利,就想方设法周旋其中,扭转不利的局面。首先,长孙氏不仅事事表现出对公公李渊的敬重,还对其孝顺有加,想尽办法让李渊高兴。

据《资治通鉴》记载,有一年隆冬,长孙氏带着儿子李承乾去大安宫陪公公李渊吃晚饭。席间,长孙氏为李渊夹菜添酒,哄得李渊十分高兴。

长孙氏趁机让李承乾给李渊奉上了一件精致华美的冬衣。这件冬衣可非比寻常,是长孙氏一针一线,亲手缝制而成的。

帝王之家不会缺吃少穿,但长孙氏的这份心意却非常难得,所以李渊开怀大笑,赞许长孙氏贤德孝顺,还夸她教子有方。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许多,作为生活在李氏王族的长孙氏,充分调动了高情商,当起了维系亲情纽带的"双面胶",尽力调和了丈夫和公公之间的矛盾,尽显贤妇的智慧和大度。

长孙氏除了尽心尽力孝顺公公李渊之外,还努力与李渊的妃嫔友好交往,不仅赢得了全家上下的一致好评,还积累下了口碑和人脉,为李世民日后上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助力玄武门之变,帮丈夫成就了一世的霸业

玄武门之变就是对皇权的一场赌约,长孙氏早就敏感地意识到李家兄弟间的矛盾已经不是自己一个妇道人家就能斡旋调停的了,最终一定会兵戎相见。所以,她就与房玄龄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人力劝李世民发动政变。

此后,长孙氏一方面继续亲妃敬长、静观局势,一方面私下积极为李世民招络贤才、秘密谋划政变,可以说是运筹帷幄、用心良苦。

当李世民终于坚定了决心,带领手下士兵出发时,长孙氏"亲慰勉之",令士气大受鼓舞。有勇有谋的长孙氏,就这样默默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帮助丈夫李世民成就了一番皇图霸业。

恪守界限,不干预政治却能帮助丈夫励精图治

公元626年8月,李世民登基称帝,同时将心爱的妻子册立为皇后,史称长孙皇后。

在长孙皇后看来,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并不意味着就此便可以尽享安乐荣华、高枕无忧了。除了与唐太宗后宫里那些出身各异、性情不同的妃嫔友善相处、照拂有加之外。

长孙皇后还时常劝勉唐太宗要勤于政务,不可亲小人远贤臣,要能够以宽容的态度来接纳忠臣的良言。

性情耿直的谏臣魏征时常在朝堂上冲撞唐太宗李世民,一次下朝后,李世民怒气滔天地回到寝宫,把桌子拍得震山响。

长孙皇后赶忙询问原委,才得知原来魏征又一次直言进谏,彻底惹恼了李世民。长孙皇后立刻转身回到卧房,换了一身皇后的朝服出来,向李世民施拜大礼。

李世民不解其意,长孙皇后这才笑着说:贺喜陛下兴国有望!我听闻君明则臣诚,魏征敢于直言犯上,一定是因为陛下的开明,如此一来,群贤诚意助陛下开创盛世,是君王和社稷的福分,因此我特来向陛下表示祝贺。

李世民听了之后,不仅怒气全消,还更加倚重魏征等一众贤臣忠将,开创了流芳百世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情深意笃,对长孙一族也十分看重。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不但曾为唐太宗立下汗马功劳,还是"玄武门之变"的功臣,因此,他深得唐太宗的赏识,是唐太宗的心腹之臣。

鉴于长孙无忌的一贯表现,唐太宗曾数次想擢升其为尚书右仆射,可长孙皇后却极力反对,她认为长孙一族已经得到了足够的皇恩圣眷,不希望哥哥长孙无忌成为权臣。

长孙皇后36岁那年身患重病,弥留之际还嘱咐唐太宗千万不能刻意拔擢长孙一族,更不能让长孙家族的势力过于强大。长孙皇后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考虑和安排,不仅是为了李氏江山永固,还能够长久地保证长孙一族的太平安宁。可见,这个深谋远虑的伟大女性是多么地睿智豁达!

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病逝,唐太宗心痛不已,亲拟谥号为"文德皇后",以昭彰长孙皇后的德行和贤明。唐太宗失去了一生之中的挚爱,决定永悬后位,不再立后,来表达他对长孙皇后的敬重和怀念。

将长孙皇后葬入昭陵后,唐太宗却异常思念逝去的爱妻,为了一慰思忆之苦,唐太宗在皇宫内建起了一座高楼,时常登上高楼远眺昭陵,来追忆自己深爱了一辈子的长孙皇后。

作为女人,长孙皇后做到了修德齐家,既教子有方,又敬孝长辈。而当她与丈夫李世民站在权力的战场上时,又是那样的果敢智慧、机敏过人。长孙皇后的确是完美女人的典范,难怪她能被后世之人称为千古贤后!

标签: 长孙皇后

更多文章

  • 长孙皇后:千古一代贤后,”贞观之治“幕后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鲁班看看剧标签: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无人能比的一代“贤后”,人们都说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最挚爱的女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及万千宠爱与一身的皇后。许多人都认为长孙皇后是那个时代最幸福的女人。只是,她真的过得那么幸福快乐吗?长孙皇后出生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字观音婢,鲜卑族,河南洛阳人。人生有三大不幸一一幼年丧父,青

  • 长孙皇后究竟身世如何,为何对李世民有大帮助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长孙皇后

    长孙这个姓氏起源于北魏皇族拓跋氏,长孙一族因是北魏宗室之长,故在孝文帝改革时,赐姓长孙。长孙家族作为皇族宗室,从北魏至隋以来能人辈出,可谓“门传钟鼎,家世山河”。隋朝大业年间,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擅长骑射,有一箭双雕的美誉,且在军事,外交上也颇有建树。长孙晟长期处理隋与突厥的关系,曾使计分化突厥,对突厥

  • 生命只要好,不要长,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就是如此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长孙皇后

    中国历史上最贤惠的皇后就是文德皇后长孙氏,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她出生于601年3月15日,祖籍洛阳,小字观音婢,她出身显赫,她的父亲是长孙晟,她是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父同母的妹妹。长孙一族本不是汉人,而是北魏宗室,在孝文帝改革时,赐姓长孙。我们汉人一向尊重的贤德皇后长孙氏并不是汉人。她八岁丧父,由

  • 长孙皇后,一个李世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小港湾的美食标签:长孙皇后

    通常我们都会觉得一个男人是比较来粗心的,而女人想对来说就是心思细腻之人。在李世民这样的一个少年英雄在外奋勇天下,安稳家国之时,他已经将李世民的后院搭理的妥妥当当的了。而当李世民又一次将目光放在了皇位上的时候,他已经为他做好了补充。在当初平定洛阳的时候,李渊曾让自己的妃子们搜集战利品去,但是结果却是李

  • 长孙皇后和独孤皇后,有什么样相似的人生阅历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小队标签:长孙皇后

    独孤伽罗帮助丈夫开创了隋朝“开皇之治”,长孙无垢帮助丈夫开创了盛唐“贞观之治”。两人不仅得到了皇帝的专宠,成为丈夫唯一的皇后,还得到了“千古贤后”的美誉青史留名。两个天下其实是一家人,独孤伽罗是唐高祖李渊的亲小姨,论辈分长孙无垢要尊称独孤伽罗一声姨婆。隔了两辈的两位皇后,人生阅历和心路历程也惊人地

  • 她是李世民真正的红颜,长孙皇后也拿她没有办法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长孙皇后

    原来她才是李世民真正的红颜知己,长孙皇后拿她没办法。在国外征战的时候,他为李家招揽过一大批奇人。之后,他成为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将唐朝带入了一个无比繁荣的时代,让百姓过上了安定舒适的生活。李世民虽然是英雄,是好皇帝,但未必是好丈夫。其实,李世民更深情。其实李世民早年娶的是他的妻子,也就是长孙皇后。她

  • 长孙皇后的孩子大多不幸福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妻,一代贤后,她终年三十六岁,一共生育了七个孩子,三男四女,她对丈夫的皇帝大业辅佐得很好,可是对子女的教育却差强人意,三个儿子都不贤,女儿几乎都很薄命。她的长子就是皇太子李承乾,李承乾有足疾,因为唐太宗对他的同母弟李泰过分宠爱,李泰想取太子而代之。李承乾怕因此被废,于是与汉

  • 纵观长孙皇后的一生,于情伉俪情深,于政相辅相成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长孙皇后

    古装权谋剧《天下长安》还未播出,该剧讲述了隋末唐初,在群雄争斗、门阀混战中崛起的李唐王朝一步步走向贞观盛世的故事。由(舒畅)饰演的长孙竭罗,李世民的妻子一代贤明的皇后,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保护忠心的大臣,为李世民生下三子四女。文德皇后长孙氏,其名于史无载。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八岁

  • 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却不让儿女来奔丧?这个女人真的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长孙皇后

    贞观十年,李世民的发妻长孙皇后去世,但是之后便发布诏令说不让他的孩子以及公主王爷回来,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并不是皇上的本意,而是遵从了长孙皇后的遗愿,那么长孙皇后又为什么会这么想呢?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我们都知道,很多朝代都实行分封制,各个皇子或王爷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去自己的封地。而且唐朝也是这

  • 长孙皇后《女则》到底是本什么书,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观音婢生前编写了一本《女则》,容易被人误传为《女诫》。虽然都是教女性做人的道理,但这是两本内容完全不同的书。《女诫》是四大才女之一的班昭著作,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历史学家,班昭教导女儿嫁入夫家后,要懂得柔顺,处理好三大关系,敬顺丈夫、和顺叔妹和屈从舅姑,全书分为卑弱﹑夫妇﹑敬顺﹑妇行﹑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