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薛嵩是名将薛仁贵的孙子,为何跟着安禄山造反?

薛嵩是名将薛仁贵的孙子,为何跟着安禄山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杨峰品车 访问量:2076 更新时间:2023/12/12 22:20:39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由它开始的藩镇割据,为唐朝灭亡埋下了大患。安史之乱是由唐玄宗时期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发动的,他们以讨伐宰相杨国忠为名从范阳起兵,聚集各路军阀十五万人,席卷整个北方,给唐朝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参与这次叛乱的不仅有同罗、奚、契丹、室韦等北方少数民族,还有不少唐朝的汉人军阀,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河东薛氏。河东薛氏的领头人叫做薛嵩,是大名鼎鼎的薛仁贵的孙子。他跟随安禄山起兵,活跃于安史之乱中,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大的名声。

薛嵩的父亲名叫薛楚玉,是薛仁贵的第五子,也是名将薛讷的弟弟。他靠着家族的蒙荫入仕,先后做过幽州长史、范阳节度使,后来还参与了薛讷进行的军事改革。薛楚玉晚年,他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而被罢官,薛家逐渐在北方军镇中失势。薛嵩是薛楚玉的儿子,从小膂力过人,擅长骑射,慷慨豪迈,是典型的将门虎子。作为将门世家的子弟,薛嵩从小就学得一身武艺,跟随父亲参与了多种军事行动,表现出卓越的战争天赋。后来安禄山被封为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史之乱爆发,薛嵩则跟随叛军南下攻打唐朝各地。

薛嵩的从军生涯贯穿了整个安史之乱,从唐军到叛军,再重新归顺唐朝,身份经过了多次的转变。在安史之乱初期,薛嵩只是邺郡太守,到了安史之乱末期他已经成为昭义军节度使,成为战争的最大获益者之一。安史之乱结束后,他向天下兵马副元帅仆固怀恩投降,被朝廷拜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右仆射、御史大夫、昭义军节度使,册封平阳郡王,是河东薛氏历史上爵位最高的人。在这个家族中,即便是大名鼎鼎的薛仁贵、薛讷父子也未能达到封王的程度。此后薛嵩领相、卫、洺、邢四州,成为河北最为重要的藩镇之一。

历史爱好者每当谈起唐朝的藩镇割据时,总是绕不开薛嵩和河朔三镇。正是他们在安史之乱后割据一方,而朝廷又姑息养奸,这才为后来的唐朝灭亡埋下了大患。与河朔三镇的节度使来自于中下层军官和胡人部族不同,薛嵩出身于堂堂正正的门阀大族,位列关西六大家族之一,祖辈和父辈都是唐朝名将,因此他参与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实在是让人感到难以理解。后世的各种史书中都对薛嵩参与叛乱的原因有过分析和猜测,各种结论众说纷纭。笔者分析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发现,薛嵩等大族子弟都参与叛乱,是唐玄宗的乱政导致。

众所周知,在经过了开元盛世之后唐玄宗李隆基变得得意志满,出现了怠惰朝政的情绪。在这种情绪的触动下,他用奸臣李林甫为宰相,开始了天宝年的执政。在李林甫执政时期,朝廷排挤来自于世家大族的官员子弟,重用边镇将领和胡人藩镇,于是以安禄山、哥舒翰为代表的胡人藩镇势力崛起,为安史之乱埋下了大患。前文分析过,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李隆基为了与皇太子李亨争权,通过各种手段打压李亨的支持者。因为李亨得到各大家族的支持,尤其是门阀大族和士大夫家族,所以这些家族的子弟当官时被李隆基所针对。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李隆基和李林甫大肆启用寒族、蕃人出身的将领掌握边境军权,排挤世家大族出身的将领,于是安禄山、史思明等人就此崛起。李隆基和李林甫认为,寒族、蕃人出身的将领在朝廷中没有势力,不可能出现内外勾结的现象。他们的权位来自于皇帝,与皇太子无关,所以也不会支持皇太子李亨,这就有利于保持李隆基乾纲独断的状态。因此安禄山等人长期控制河北,甚至兼领范阳、平卢和河东三镇的节度使,将北方军权聚于一人之手。而薛嵩的家族却因为是门阀大族,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却成为朝廷打压的对象。

薛嵩的祖父是薛仁贵,他是受到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信重的将领,在历史上大名鼎鼎。薛嵩的大伯是薛讷,深受女皇帝武则天的器重,还负责对边境军队进行改革,是武周时期少有的名将。因为这样的历史背景,薛嵩天然就与关陇各大家族走得很近,政治上的关系非常密切。关陇各族都是支持皇太子李亨的,也就站在了皇帝李隆基的对立面。为了削弱李亨在朝廷和军队中的支持度,打压关陇各族的子弟是李林甫的重要操作之一。于是在边境将领的任免中,他大量启用寒人和蕃人的将领,将薛嵩这样的世家子弟打压搁置。

由于长期被李林甫掌握的朝廷所打压,许多边境的藩镇世家将领对朝廷非常不满,这就为他们后来加入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军埋下了引子。李林甫去世后,杨国忠接替了宰相之位,继续沿用了打压世家大族子弟的政治策略。因为与安禄山争权,所以朝廷与边镇的矛盾也越发严重。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由起兵,对于边镇的将门世家而言则是争取自己权益的最好机会,所以不少将门世家的子弟都加入其中。当时薛嵩虽然是中下层的将领,但因为家族地位很高,所以在军队中有很强的号召力,所以成为安禄山的军队积极争取的对象。

站在薛嵩的角度,跟着安禄山起兵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打翻身仗。薛家已经被朝廷方面打压很久了,从他的父亲薛楚玉开始就遭到不公的待遇。薛楚玉在范阳节度使上政治斐然,却因朝廷的打压而被迫罢官。而安禄山这种胡人出身的下层将领,居然堂而皇之的成为范阳节度使,这是薛嵩这种家族子弟难以容忍的。他们将这些怨气完全归咎于朝廷不公,皇帝怠惰朝政,和李林甫独霸朝权。如果这种情况延续下去,将门世家各族的利益必然被蕃人和寒人所取代,这是这些家族子弟所不能容忍的。

薛嵩借着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的机会起兵,一方面是发泄各大家族的不满,另一方面也是乘机捞取利益。安史之乱是典型的有心算无心,朝廷方面几乎没有准备,安禄山大军很容易就攻陷了东都洛阳,兵临潼关。薛嵩作为其中的一名将领,带着自己的军队在战争中立功,也捞取了不小的地盘和好处。所为乱世出英雄,如果唐朝依旧是不温不火的,薛嵩不会有这种机会。一旦叛乱战争爆发,这对于薛家这种大家族而言则是发国难财的好机会。因此不论是从政治利益,还是私人感情上,参与叛军都是对薛嵩非常有利的。

有人可能会提出异议,薛嵩难道不考虑叛乱失败后被灭族的危险么?其实在薛嵩看来,不起兵导致的灭族危险更大。河东薛氏是世家大族,地盘都在安禄山的管辖之下。如果河东薛氏公开反对叛乱,会首先成为安禄山围剿的对象,灭族之祸就在眼前。虽然薛嵩和其他薛家将领手里有一些军队,但面临训练有素的安禄山的边军,他们的军队都是杯水车薪的。相反如果薛家积极的响应安禄山的叛乱,必然会被叛军所重视,得到的地盘和利益也更大。安禄山攻打洛阳和长安,河东、范阳等地是大后方,也需要薛氏这样的大家族维持。

从纯军事角度讲,薛嵩对于唐朝的底细非常清楚,对攻打长安和洛阳的难度估计很足。实际上到了天宝年末期,长安和洛阳的军队已经腐朽不堪,对于防御外地入侵更多的是依靠边军和地形。唐朝边军最为精锐有两处,一处是以安禄山为首的范阳、平卢、河东三镇,一处是以郭子仪李光弼、哥舒翰为首的朔方、河西、陇右、安西各镇。长安和洛阳处于国家腹地,反而兵力空虚,军备松弛。在这样的军事背景下,安禄山的军队拿下长安和洛阳只是时间问题。正是出于对唐朝军事形势的了解,薛嵩才对参与叛军非常积极。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以薛嵩为代表的世家子弟跟从安禄山叛乱,其根源还是在唐玄宗李隆基身上。李隆基将朝廷的政治斗争扩大化,打压各地的世家子弟,剥夺他们在朝政、军队上的权力,这才使得他们对朝廷失去忠心,为了家族利益铤而走险。李隆基为了稳固个人权势,过度的进行政治斗争,已经完全丧失了民心。各大家族对朝廷没有信任,而朝廷则将各大家族视为敌人。当朝廷面临危险时,各大家族必然推波助澜,趁火打劫。这种情况在安禄山所统治的河北广泛存在,在长安和洛阳等京畿重地也是这样。

从这个角度看,安史之乱并不只是安禄山等胡人军阀和杨国忠的矛盾,更多的是李隆基和各大家族矛盾的爆发。李隆基在执政的前半段励精图治,重用士大夫阶层和各大家族的精英,这才有了开元盛世。但在唐朝国力达到巅峰后,他开始猜忌朝廷掌权的大臣,甚至连亲儿子都不放过。这种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政治态度,从根本上违反了武则天建立的利益分配体系。李隆基利用权势能压制一时,却不可能永远压制下去。一旦这种矛盾因某种原因而爆发,各大家族必然会站在反李隆基的一边,薛嵩的选择只是当时的一个缩影。

标签: 安禄山

更多文章

  • 靠一个漂亮的演技,奸臣安禄山几次死里逃生!

    历史人物编辑:一曲霓裳惊天下标签:安禄山

    安禄山原名“阿荦山”,在突厥语里是战神的意思。他的父亲死得早,母亲带着他改嫁。他的新爹叫安延偃,是突厥的将军。阿荦山从此改姓“安”,至于名字,也懒得想,干脆根据“荦山”的谐音,就叫“禄山”。安禄山(703年—757年)后来,突厥和唐军发生战争,安延偃所在的部落被击溃,兵败后,安禄山逃到范阳。由于他会

  •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唐玄宗得知后为何不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天生有梦标签:安禄山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唐玄宗知道后不怒反笑,说的是“贵妃三日洗禄儿”的趣闻:751年的正月,安禄山过生日,唐玄宗和杨贵妃赏赐了不少宝贝,过了三天,杨贵妃把安禄山叫到宫中,准备“洗三”。“洗三”是古代小孩子出生必有的沐浴仪式,在出生的第三日进行沐浴,以去秽求福。因为之前安禄山认了杨贵妃为干妈,所以杨贵妃

  • 宴会上明知安禄山在拍马屁,唐玄宗为何还给他恩宠?

    历史人物编辑:归舟放鸽标签:安禄山

    公元747年正月,唐玄宗设宴款待安禄山。安禄山肥胖,肚子下垂到膝盖以上。他声称体重300磅。这个人外表看起来很诚实,但实际上内心很奸诈。那天,唐玄宗指着自己的肚子开玩笑说:“你这个任虎,里面是什么?好大。安禄山回答:对陛下只有忠诚。唐玄宗没想到这哥们儿这么幽默,所以他听了很开心。席间,唐玄宗请安禄山

  • 杨贵妃和安禄山暗生情愫,怕被发现误打误撞发明一物,至今仍在用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安禄山

    如今,汉服文化节非常的流行,湖南就曾举行过。那些服装把人们的目光拉回到了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其实如今的很多汉服,都是根据唐朝服装的形式改造而来的。比如唐朝的杨贵妃就发明了一种衣物,这种衣物直到如今仍然为广大女性所喜爱,而说起这件衣物的发明也有些偶然。据悉,它是在杨贵妃和安禄山相处的时候,误打误撞才

  •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唐玄宗知道后为什么没有动怒?

    历史人物编辑:飞鸣说娱乐标签:安禄山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唐玄宗知道后为什么没有动怒?唐朝比较开放,对男女关系社会比较开明,所以杨贵妃与安禄山在皇帝面前都比较开放皇帝也没有说什么。皇帝自己也是个花花公子,只是己经比较老了,把杨贵妃玩够了让安禄山玩玩也无所谓了。再说治理北方边境还要靠安禄山,所以争一眼闭一哏就当无事了。女人在皇帝眼中份量并

  •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唐玄宗得知后为何不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安禄山

    妈妈给宝宝洗澡,好的不得了,当爸爸的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反对呢?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的事,不是野史,真就发生过。后三日,召禄山入内,贵妃以绣绷子绷禄山,令内人以彩舆舁之,欢呼动地。玄宗使人问之,报云:贵妃与禄山作三日洗儿,洗了又绷禄山,是以欢笑。也就是说,用锦绣包裹安禄山,裹成一个大襁褓的样子。随后,

  • 历史上真实的安禄山究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赵明标签:安禄山

    导语:在中国3000年的历史上,曾经有3个王朝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封建历史上的高峰,这三个王朝分别是汉朝、唐朝和明朝。这三个王朝在各自的历史时期中都曾经鼎盛。辉煌这个词就是为了这几个鼎盛时期的王朝所创造的,而且之所以说他们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三个王朝的经济繁盛而已,更是因为他们都拥有让世

  • 杨贵妃与安禄山关系暧昧,唐玄宗清不清楚?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安禄山

    安禄山的崛起就是靠嘴。他原是地痞无赖,因偷羊被抓,被当地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抓住,要被杖责而死之时,他急中生智大义凛然的喊了一句:“大丈夫在世不去诛灭蕃族,打死我算何本事”。这句话让张守珪认为他是个好汉,不能杀,于是收留了安禄山,让其在手下做事。安禄山说话很是好听,让张守珪很是欢喜,没过多久让他做了义子

  • 杨贵妃与安禄山暗生情愫,因怕被发现误打误撞发明一物,沿用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安禄山

    杨贵妃身为唐玄宗的爱妃,自然备受宠爱。然而,她的心却早已被另一个男人占据——安禄山。两人日常里的默契与眼神交流,常常让周围的人猜测二人之间是否有什么不可言说的秘密。一天,安禄山在宫廷内意外遇到了杨贵妃,二人心中的情感终于无法掩饰。他们知道,如若被发现,不仅会被天子所杀,连累家族也将面临危险。可是感情

  • 安禄山攻占洛阳、长安,如日中天,为何被自己的儿子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古风若是一枝花标签:安禄山

    都说强汉盛唐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巅峰时期,那么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无疑是盛世中代表,也正是这个时期使得唐朝由盛转衰,而让它转衰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便是著名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由唐玄宗的义子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起,一度攻陷了洛阳和长安两都,逼得唐玄宗赐死杨贵妃后远遁西蜀,凄惨晚年。可就当安禄山建立政权,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