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铁血之死:从安禄山起兵到狄青之死

铁血之死:从安禄山起兵到狄青之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金冠华 访问量:847 更新时间:2023/12/21 9:01:18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在宋军占尽优势,只要皇帝一声令下,就能全歼辽国军队的情况下,答应每年送给辽国银10万两、绢20万匹,两国以兄弟相称,从此互不侵犯,宋朝做到了,辽国也做到了,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中,他们渐渐磨去了锋利的爪牙,成为待宰羔羊,耻辱吗?非常耻辱。

公元634年,大唐贞观八年,吐谷浑大军犯边,唐太宗派李靖帅军迎战,击退来犯之敌,一路追杀至沙漠深处,直接从地图上抹掉了这个国家,而当时的唐朝,仅仅立国十数年,根基不稳,与宋朝的富庶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装备上更是天差地别,但战争的结果却正好相反,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

如果给这两个朝代一个身份,唐朝更像是一个赳赳武夫,面对挑衅,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干,干到对方服气为止,西突厥,东突厥,吐谷浑这些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都是这位铁血将军的手下败将,在他的铁蹄下灰飞烟灭。

宋朝则更像一个富商,又怂又富,遇到问题喜欢苟合,能不打尽量不打,毕竟打仗是要死人的,只要能用钱解决的事,那都不叫事,从赵匡胤想出钱买下燕云十六州起,整个宋朝的基调就被定下了,与辽国如此,与金国如此,与蒙古如此,就算是弱如西夏,也同样如此,因为他们擅长算账,比如与辽国的战争,每年要花费数百万钱,而这些愚蠢的辽国人只要十万就好了,这些钱还能在边境的互市中再赚回来,何乐而不为呢?简直比白”票“还要爽。

宋真宗心里一定是这样想的:呵,愚蠢的辽国人。

如果国家只是做生意的话,辽国人的确很蠢,宋朝人的确很聪明,可惜,事实却并非如此,宋人的聪明终于在最后害了自己,被金国与蒙古轮番的压榨,那些视之如命的金银珠宝比粪土还不如,兵临城下时只能乖乖的送给人家,它们既不能变成精兵,也不能变成武器,更可怕的是,这些金银买走了从春秋时代中华民族身上的一种气质,这种气质叫做铁血,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这种气质,秦始皇横扫六合时有,汉武帝远击匈奴时有,就算是隋炀帝在东征高句丽时一样有,到了唐代,这种气质则达到了巅峰,汇成三个振聋发聩的字:”天可汗“。

那么,我们是在什么时候失去这种气质的,如果要找一个人背锅,这个人应该是谁呢?

甩锅这件事情,放在现实世界里有些难度,但是放到历史里却简单的多,盖因古人们不会跳出来给你递出一封律师函,既然这件事毫无风险,那我们不妨把锅甩的大一点,甩的宽一点。

第一个荣誉当选的背锅侠是安禄山

唐朝之乱,始于安史,唐朝之亡,皆因割据,割据的这些人叫节度使,他们把唐明皇和杨贵妃赶出都城,在唐王朝最后的几十年中,把皇帝们掳来掠去,生杀全凭心意,唐亡之后,这些人又带着各自的人马上演了几十年的混战,吞噬了无数生灵,更为重要的是,宋代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节度使起家,对于这些人,老赵深恶痛绝,决心从根本上压制他们,这种压制又在赵普的建议下推而广之,落到了所有的武将身上,从此之后,文人们终于踩在了武将的头顶上,这一天,他们盼了上千年。武将做事讲热血与杀伐,文人做事,讲利弊,而最大的利益就是生命和财富。

第二个荣誉当选背锅侠的叫韩琦

选出韩琦背锅,其实有些冤枉的,一来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官,君子,二来他是文人中少有的热血青年,对外的强硬派,亲自上过西北战场,之所以选他出来,全因他对狄青说的一句话:”东华门外唱名者才是好男儿“,随后当着狄青的面杀了他的副将。讲道理,当时的韩琦和狄青是平级,之所以敢这么做,全因宋代以文治武,文官老爷们天生就比武将高级,赵匡胤就曾经说过,宋代不杀一名文官,有这道免死金牌护着,老爷们自然百无禁忌。

这句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背后的潜台词,保家卫国,血溅五步,马革裹尸的将士们当不得好男儿,只有读书做官的人才是好男儿,这不是韩琦一个人的想法,而是整个宋朝的想法,这样的思维方式注定了狄青这个铁血英雄的悲剧。

狄青,一生经历二十五次大战,身先士卒,战无不胜,因军功擢升枢密副使,以武将的身份担当宰相之职,这在整个宋代二百多年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卑贱的武将骑到了所有老爷们的头上,这对整个文官集团来说是无法忍受的,尤以韩琦为甚。老爷们想出了各种幺蛾子整狄青,说他生活不检点,说他家的狗生角,说他有谋逆之心,最终,狄青以无罪之身被贬出判陈州,不久之后便郁郁而死。

一个英雄的落幕,也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一种精神的落幕,当一个时代不再歌颂英雄时,是可悲的,也是可怜的,被掳到金营的徽钦二帝如此,南逃的赵构如此,崖山的十万生灵如此,见她在铁蹄下的万千生灵亦是如此。

标签: 安禄山

更多文章

  • 薛嵩是名将薛仁贵的孙子,为何跟着安禄山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杨峰品车标签:安禄山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由它开始的藩镇割据,为唐朝灭亡埋下了大患。安史之乱是由唐玄宗时期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发动的,他们以讨伐宰相杨国忠为名从范阳起兵,聚集各路军阀十五万人,席卷整个北方,给唐朝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参与这次叛乱的不仅有同罗、奚、契丹、室韦等北方少数民族,还

  • 靠一个漂亮的演技,奸臣安禄山几次死里逃生!

    历史人物编辑:一曲霓裳惊天下标签:安禄山

    安禄山原名“阿荦山”,在突厥语里是战神的意思。他的父亲死得早,母亲带着他改嫁。他的新爹叫安延偃,是突厥的将军。阿荦山从此改姓“安”,至于名字,也懒得想,干脆根据“荦山”的谐音,就叫“禄山”。安禄山(703年—757年)后来,突厥和唐军发生战争,安延偃所在的部落被击溃,兵败后,安禄山逃到范阳。由于他会

  •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唐玄宗得知后为何不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天生有梦标签:安禄山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唐玄宗知道后不怒反笑,说的是“贵妃三日洗禄儿”的趣闻:751年的正月,安禄山过生日,唐玄宗和杨贵妃赏赐了不少宝贝,过了三天,杨贵妃把安禄山叫到宫中,准备“洗三”。“洗三”是古代小孩子出生必有的沐浴仪式,在出生的第三日进行沐浴,以去秽求福。因为之前安禄山认了杨贵妃为干妈,所以杨贵妃

  • 宴会上明知安禄山在拍马屁,唐玄宗为何还给他恩宠?

    历史人物编辑:归舟放鸽标签:安禄山

    公元747年正月,唐玄宗设宴款待安禄山。安禄山肥胖,肚子下垂到膝盖以上。他声称体重300磅。这个人外表看起来很诚实,但实际上内心很奸诈。那天,唐玄宗指着自己的肚子开玩笑说:“你这个任虎,里面是什么?好大。安禄山回答:对陛下只有忠诚。唐玄宗没想到这哥们儿这么幽默,所以他听了很开心。席间,唐玄宗请安禄山

  • 杨贵妃和安禄山暗生情愫,怕被发现误打误撞发明一物,至今仍在用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安禄山

    如今,汉服文化节非常的流行,湖南就曾举行过。那些服装把人们的目光拉回到了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其实如今的很多汉服,都是根据唐朝服装的形式改造而来的。比如唐朝的杨贵妃就发明了一种衣物,这种衣物直到如今仍然为广大女性所喜爱,而说起这件衣物的发明也有些偶然。据悉,它是在杨贵妃和安禄山相处的时候,误打误撞才

  •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唐玄宗知道后为什么没有动怒?

    历史人物编辑:飞鸣说娱乐标签:安禄山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唐玄宗知道后为什么没有动怒?唐朝比较开放,对男女关系社会比较开明,所以杨贵妃与安禄山在皇帝面前都比较开放皇帝也没有说什么。皇帝自己也是个花花公子,只是己经比较老了,把杨贵妃玩够了让安禄山玩玩也无所谓了。再说治理北方边境还要靠安禄山,所以争一眼闭一哏就当无事了。女人在皇帝眼中份量并

  •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唐玄宗得知后为何不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安禄山

    妈妈给宝宝洗澡,好的不得了,当爸爸的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反对呢?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的事,不是野史,真就发生过。后三日,召禄山入内,贵妃以绣绷子绷禄山,令内人以彩舆舁之,欢呼动地。玄宗使人问之,报云:贵妃与禄山作三日洗儿,洗了又绷禄山,是以欢笑。也就是说,用锦绣包裹安禄山,裹成一个大襁褓的样子。随后,

  • 历史上真实的安禄山究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赵明标签:安禄山

    导语:在中国3000年的历史上,曾经有3个王朝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封建历史上的高峰,这三个王朝分别是汉朝、唐朝和明朝。这三个王朝在各自的历史时期中都曾经鼎盛。辉煌这个词就是为了这几个鼎盛时期的王朝所创造的,而且之所以说他们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三个王朝的经济繁盛而已,更是因为他们都拥有让世

  • 杨贵妃与安禄山关系暧昧,唐玄宗清不清楚?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安禄山

    安禄山的崛起就是靠嘴。他原是地痞无赖,因偷羊被抓,被当地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抓住,要被杖责而死之时,他急中生智大义凛然的喊了一句:“大丈夫在世不去诛灭蕃族,打死我算何本事”。这句话让张守珪认为他是个好汉,不能杀,于是收留了安禄山,让其在手下做事。安禄山说话很是好听,让张守珪很是欢喜,没过多久让他做了义子

  • 杨贵妃与安禄山暗生情愫,因怕被发现误打误撞发明一物,沿用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安禄山

    杨贵妃身为唐玄宗的爱妃,自然备受宠爱。然而,她的心却早已被另一个男人占据——安禄山。两人日常里的默契与眼神交流,常常让周围的人猜测二人之间是否有什么不可言说的秘密。一天,安禄山在宫廷内意外遇到了杨贵妃,二人心中的情感终于无法掩饰。他们知道,如若被发现,不仅会被天子所杀,连累家族也将面临危险。可是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