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杜秋娘演唱的《金缕衣》是青春的颂歌〔188〕

杜秋娘演唱的《金缕衣》是青春的颂歌〔188〕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典故漫话 访问量:4677 更新时间:2024/1/8 13:35:41

一、典故及其出处

典故: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语义:花儿开放了就要抓紧去采摘,不要等到花谢时才去折那个空枝,劝勉人们要珍惜少年时光,奋发图强,努力进取,及时地去收获学业、事业、或爱情的成果,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即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杜牧塑像

出处:1、唐·杜牧《杜秋娘诗》;2、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金缕衣》。

参资:古诗网《金缕衣赏析》。

二、杜秋娘演唱《金衣》产生过巨大魅力

《金缕衣》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乐府诗,它劝喻人们不要追求物质生活享受,而要珍惜少年时光,热爱生活,发扬积极的进取精神,及时地去采摘劳动果实,或提高学历、或收获爱情、或建立功业,追求事业的美满与成功,做人生的大赢家。

这首短诗,含义单纯,韵味隽永,语言清丽,形象优美,一咏三叹,旋律轻盈,温馨脉脉,情意殷殷,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它文情并茂,富有哲理,是积极的青春颂歌,经典的劝学箴言,传统的蒙教材。

据杜牧记载,《金缕衣》在那时,深得人心,流传广泛,从基层到上层,从诸侯到皇帝,无不喜欢它。当时,《金缕衣》的著名演唱者,是名伎杜秋娘,她是镇海诸侯李錡的小妾,因唱《金缕衣》,获得李錡的宠爱。野心家李錡,从诗中领悟到惜时的意义,便趁着自己的大好年华,抓紧时间,煮海铸山,壮大势力,欲与中央抗衡,走上绝路。这是野心所致,当归人品,与《金缕衣》无必然关系。

李錡的覆灭,让杜秋娘命运逆袭,她又成为唐宪宗的秋妃,因为皇帝也喜欢《金缕衣》。在秋妃演唱的诗中,他受到诗意的熏陶,遂发愤图强,厉兵秣马,先发制人,在藩镇力量还不够强大时,集中优势力量,铲除最不安分的分子,杀鸡给猴子看,收回藩镇们僭越的权力,重塑中央威望,从而获得了大唐帝国“小太宗”的赞誉。

宪宗去世后,穆宗敬重秋妃,请她做其子漳李湛的傅姆。傅姆的悉心照料,《金缕衣》的潜移默化,漳王茁壮成长,贤明的漳王欲振兴皇室,铲除专权奸宦,后因失密,计划失败,漳王被废为庶民,傅姆杜秋娘也被逐,遣返故里金陵。

金缕衣舞

《唐诗三百首》编纂家蘅塘退士,以学者的睿智眼光,则又从《金缕衣》文本中,看出了单纯美好的内蕴,“即圣贤惜阴之意”,也就是莫负好时光,努力去追求人生的美满,收获自己的学业、事业、爱情成果,与人生格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一个意思,完全是正能量,没有歧义,确认它是谆谆的劝学诗,毅然编入唐诗启蒙教本,并作为压卷之篇,以劝勉学子,学完唐诗300首,仅仅是起点,仍须“惜阴”,继续冲刺,收获新果实。

《金缕衣》的作者是谁,杜牧没说,后来,有人说是杜秋娘,也有人说是李錡,其实,这俩说都无根据。《全唐诗》署名无名氏,《唐诗三百首》则署名杜秋娘。现在,很多学者也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秋娘。

至于杜秋娘,杜牧在他的诗中,只说她是《金缕衣》的著名演唱者。在无法确立古诗作者时,人们往往把著名的演唱者,当成作者,也算差强人意,总比“无人氏”有地气。

唐宪宗影视像

三、《金缕衣》是谆谆的劝学诗〔之一〕

《金缕衣》这首乐府诗,内容单纯隽永,是劝学之诗,全诗七言四句: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意为,我劝你不要只顾珍惜那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要珍惜美好的少年求学时。花儿开放了就要抓紧去采摘,不要等花谢时才去折那个空枝。

诗的含义直白易懂,隽永的韵味,优美的旋律,动感的节奏,让人读后顿生感悟,产生急迫的进取愿望,具有一股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全诗采用赋法,曲尽铺陈渲染之妙,句句都讲“惜阴”,每句又都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啰嗦,反复而有缓急,轻盈而又急迫,形成回环往复的优美旋律。

前后两联的写法,又同中有异,前联是先起兴,兴中有比;后联是譬喻,喻中也有比,反复类比,层层铺陈,回环往复,一咏三叹。

不过,在比兴时,诗人仅用本体,而对喻体未作明示,所以,读者在解读时,首先必须弄明白,以防讲不通、或产生歧义,1200年来,直至当代,弄错的人还真不少:1、“金缕衣”的喻义,不是荣华富贵,也不是功业勋绩,而是先借代高档衣饰,再比喻物质享受;2、“花”的喻义,才是荣华富贵、功业勋绩,讲得具体一点,就是学业、事业,也包括爱情,概指人生的美满与成功、一切“像花一样美的”劳动果实,而不是与“美”无关的“及时行乐”,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会劝勉你,首先要抛弃“金缕衣”、不去追求高档物质享受了,这样一来,“折花”的喻义,也就不言自明了,该是“收获劳动成果”。

四、《金缕衣》是谆谆的劝学诗〔之二〕

讲明了《金缕衣》的写法,以及“金缕衣、花”的喻义,现在可以解说全诗了。

首联两句,沿袭乐府旧例,用呼告语,都以“劝君”开始,句式相同,摆出“金缕衣、少年时”俩意象,又以“莫惜、惜取”相反态度,形成对比,决定取舍,明示“金缕衣”尽管非常珍贵,还是“劝君莫惜”,为什么呢?因为还有更加珍贵的东西要“劝君惜取”,即是,以“金缕衣”为发端起兴,引出全诗要歌咏的对象“少年时”,这样,以物发兴,引人入胜。同时,又形成一次对比,二者选一,“劝君莫惜”眼前的物质享受、追求吃喝玩乐,而“劝君惜取少年时”,要像圣贤一样“惜阴”。

金缕衣

至于为什么,诗中没说,因为道理不言自明,寸阴寸金,青春不再嘛,“少年时”太宝贵了,太美好了,谁能不“惜取”呢?这是常识,人人都懂。两次“劝君”, 一再规劝,情真意切。同时,两句并列对比,判断取舍,似分实合,形成内容虚实相生,诗情返往回复,劝诫恳切,劝勉谆谆,言者心诚,听者耳顺。

金缕衣诗

很显然,前联两句,采用比兴法,直抒胸臆,强调“惜取少年时”更重要;后联两句则用类比法,譬喻“惜阴”的意义,前后两个层次,又内容重复,同中有异,咏叹递进。

后联两句,以花开花落作比,前句讲“花开”, 说时光易逝,美好的时光转瞬即失;后句讲“无花”,说要勇于抓住时机,错过时机,只空留余恨。因此,这联两句,都说“折花应及时”,而前句正面说,后句反面说,以正反承接关系,决定取舍,也似分实合,反复强调。

在内容上,这两句是前两句的继续,仍然是“劝君”语,但是,动词“折”前都用了“堪、直须”副词,强化了语气,加快了节奏,劝勉收获胜利成果的态度,更加直率急切,更加热情温馨,从“劝君”到“代入”,增添了代入感,让人感到亲切。

同时,这联不似前联,不是正反并列关系,而是正反承接关系,同中有变,工整而不呆板;语气上,这两句“须……莫”云云,与前两句“莫……须”云云,又形成回文式的复叠之美。这一系列字与字、句与句、联与联之间的反复重叠,铺陈渲染,使全诗回环往复,缓急有序,韵律脉动,意蕴隽永,令人悦耳愉心,回肠荡气。

杜秋娘古画像

五、《金缕衣》是谆谆的劝学诗〔之三〕

从以上赏析可知,《金缕衣》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用“衣”起兴和用“花”譬喻,先起兴,兴中有比;后譬喻,喻中也有比,反复类比,层层铺陈,回环往复,一咏三叹,把“惜阴”道理,表达得直白而又温润,浅近而有韵味,脍炙人口,扣人心弦。

再者,《金缕衣》语言通俗优美,选词复叠精当,也增添了小诗的迷人魅力。譬如,将“惜、折、花”组成的词组,反复使用,竟然用了“莫惜、惜取,堪折、直须折、空折,花开、无花”,一共15个字,占全诗28个字的1/2强,而让人不见其繁,不嫌罗嗦,反而收到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艺术效果。娓娓动人,意境优美。

六、补白:给“花”自恰义,为《金缕衣》正名

《金缕衣》是一首优美的哲理诗,劝喻人们不要贪恋物质享受,而要珍惜美好的少年时光,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及时地去收获劳动成果,它是青春的颂歌、事业的颂歌、也是爱情的颂歌。热情坦诚,情意殷殷,字表字背,彻里彻外,都是“圣贤惜阴之意”。

而且,把“惜取少年时”,与“折取满枝花”联系起来,表示不虚度青春年华,就能获得人生新成就。生动形象,优美宜人。

如果《金缕衣》创作主旨,是把“花”喻为舞女美色,欢场示爱,宣扬“及时行乐”,那么这也仅仅是作者的主观意图,而演唱者又有意加以再创作,这一意图可能得到淋漓尽致地渲泄,曾经产生过巨大的负面影响。但是,《金缕衣》这首诗,作为一个实体文本,读者却可以不知、或不管作者的主观意图,而依据作品实体,重新加以解读,挖掘出客观的新意义,甚至是原作者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客观存在,这是符合认识论规律的。这样的例子,也实在太多了,举不胜举。

就说《金缕衣》吧,诗的中心词是“花”,而“花”作一个客观实体,它的本身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可诠释的空间很大。这个空间,允许在自恰的文本内,对“花” 字作出合理的新解。如果,把“花”喻为学业、事业、爱情、功绩勋业等等劳动成果,这就把“及时行乐”,改为“及时收获劳动成果”了。这样的话,不就符合“圣贤惜阴之意”,既能让《金缕衣》成为经典,又满足了读者更丰富、更美好的精神追求吗?

因此,广大读者更认同蘅塘退士的点评,以诗的文本自恰义为药品,救活《金缕衣》,成全一首经典好诗。

陈存选2023、04、30

标签: 杜秋娘

更多文章

  • 杜牧笔下的杜秋娘悲剧形象及其社会意义〔189〕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典故漫话标签:杜秋娘

    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名句〕:1、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柳垂;2、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语义:1、囚属杜秋娘被遣送赴京,她乘船渡江时,看到落日余辉下的吴江渡口,不由得心生一种失落之感;转眼到了京郊灞桥,她看到柳丝荡漾的盎然春色、帝都气派,仿佛又走进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不知道等待她的,该是什么样的命运

  • 唐朝四大女诗人之薛涛诗23首: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历史人物编辑:嘟嘟说电影标签:薛涛

    1.游览巫山寺猿啼乱处游高堂,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不忘宋玉,水声犹哭项王。阳台下昼夜,因雨云,楚国灭亡。多少杨柳惆怅庙前,画眉春空长。2.送朋友水之国芦苇夜有霜,寒月万山皆灰。谁说今夜千里之外,离梦似关塞已久。3.奇普大厦坪林云鸟霸窗,强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人马,上头见人。4.蝉露珠清声远,风吹

  • 才女薛涛被贬,自称为奴讨将军欢心,分手后成了富婆玩起姐弟恋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薛涛

    她于绝境中,写诗两首,明朝大才子杨慎看后直呼:“李白见了,都要叩首,白居易见了,都该停笔。”她共事十一任节度使,五任做过宰相,个个对她赞誉有加。她以才女身份,被载入史册,众多才女中,有的自杀,有的被杖杀,有的被处死,只有她活得最长久。她就是薛涛,史上写诗最多的女子,死后葬在杜甫草堂旁边的女子。薛涛生

  • 他是除武则天外武家最高光的形象,同半老徐娘的诗人薛涛惹出绯闻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薛涛

    武元衡:峡路猿声断,桃源犬吠深在广元皇泽寺对面,沿着嘉陵江边有一条数公里长的休闲长廊,两边遍布没人深的芭茅草,类似芦苇一般,每到花开时节,远远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象是一团团银灰色的云朵,浅浅地飘浮,就着残阳铺江,远处山峦上,流云在快速地移动着,极尽美丽,依栏远眺,好一幅《秋江晚景图》。广元主城区为

  • 唐代才女薛涛的悲凉爱情,异地恋,姐弟恋,负心汉,她都遇到了

    历史人物编辑:牛大哥道历史标签:薛涛

    蜀道虽难,隔绝不断两地相思,蜀女多情,却牵回不了负心的郎汉,在现代社会当中,相爱的人们虽然没有距离和年龄的局限,然而真的勇敢地迈出那一步的话,却必然做好承担这些差距的后果。大家常说,异地恋煎熬,姐弟恋不靠谱,然而两者倘若加在一起,异地和姐弟恋,其结局是不是大家会更不看好呢?古代就有这样先例,一段非常

  • 中国历史上八大名妓,薛涛才情横溢,陈圆圆美艳绝伦,第一名是她!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薛涛

    8、赛金花寒金花,晚清第一名妓,当过大使夫人,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有“东方第一美人”之称。无奈,天妒红颜,寒金花在阅尽人间冷暖后,叹别苦影,孤独悲惨的她在北京去世,终年六十六岁。7、李香君李香君,生于明末清初,年幼时被秦淮名妓李贞丽收养。在李贞丽的培养,其姿色虽不是最佳,技艺、音律诗词、丝竹琵琶、吹

  • 写下千古第一悼妻诗的他,弃莺莺乱薛涛,经鲁迅考证渣男一枚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薛涛

    写过“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元稹,曾经为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逝世的妻子韦丛,写出非但是唐诗悼亡压卷之作、也堪称千古悼亡诗一绝的《遣悲怀三首》。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篋,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

  • 薛涛一生被无数才俊环绕仰慕,为何她一辈子,都没嫁出去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薛涛

    贞元元年,薛涛因事惹怒韦皋,被疏远,于是便写下《十离诗》,其情意感人,遂复受宠,后世流传甚广。“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唐朝是个十分浪漫的朝代,也是中国古代难得开明的朝代。这个朝代里女性可以大胆追求美丽,民风开放。对人们的言论也没有繁琐的限制,所以唐朝才能诞生了那么多流传百世的传奇佳作。这

  • 8岁薛涛作诗“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被父预言将沦落风尘

    历史人物编辑:冯志超标签:薛涛

    自古以来,满腹经纶的诗人才子不在少数。他们吟诵诗词、写下脍炙人口的佳作,使得原本就秀美壮阔的山川更加富有诗情画意。他们的文采停驻在世间的每一处,寄情于山水间,抒怀于朝暮里,将人景物与文学交融在一起,给后世子孙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谁说腹有诗书的唯有男子,自古以来也有很多“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

  • 30岁的薛涛依旧爱得轰轰烈烈,写下的这首情诗,每一句都很深情!

    历史人物编辑:马尾菇凉闪亮标签:薛涛

    古代的女人应当说是没有多少自由,对于绝大部分的女人来说,她们的婚姻都是遵从父母之命,以及媒妁之言,平日里很少接触到异性。薛涛与别的女人不一样,她勇敢追求爱情,再加上她是歌女比较有机会接受异性,所以关于她与很多人交往过,为此她写过了很多爱情诗。尽管薛涛流传下来的作品并不多,其中以七绝最多,也写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