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杜秋娘:十年襄治教,一曲哭沧桑

杜秋娘:十年襄治教,一曲哭沧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续 访问量:461 更新时间:2024/1/21 10:07:32

十年襄治教,一曲哭沧桑

教孙女儿背诵官方指定的儿童唐诗,里面有一首《金缕衣》,据简介说是劝人珍惜好时光,要多努力,莫辜负了少年头一类。但我总觉得从诗中读出的是另一种味道,至少有及时行乐的意思,如果加上作者歌伎的身世,那么是不是应该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那就是美人怕迟暮,劝君早宠幸,反正我从中似乎读出了满满的挑逗之意。

我是不是想多了,我见有人著文说,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是描写两性的,现在却用来当作小学生必读,很是不妥,也是无知云云,我当时也有些不以为然,如果你硬要往那么方面想,那就真没办法了,怎么说这也是一首清新自然,犹如一幅纯美江南小景画的好诗。那么,我读这《金缕衣》是不是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了呢?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如果你硬说这是鼓励小朋友抓紧学习,珍惜时光,按这个意思的话,那它应该就如同陶渊明《杂诗》所表达的意思,“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不说是有意思上的重复,至少在意境上,不如陶诗来的直白,并且有可能产生歧义。

《金缕衣》这首诗不但广为流传,且选入了《唐诗三百首》,作者为无名氏。但很多人相信这诗的作者是杜秋娘,而且也有不少诗选在作者一栏就是写作杜秋娘。我个人觉得还是写作无名氏为妥,因为杜秋娘所处的时代乃是晚唐之时,格律诗早已成熟并大行其道,而这首诗的形式为汉乐府,中唐时有元白的新乐府运动,所以,将其归于坊间作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将它说成是杜秋娘所作,证据不足。

据载,杜秋娘是江南润州人,也就是现在江苏镇江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因家境贫寒,她从小被卖进青楼,青楼女子地位卑贱,但杜秋娘却出落得如神仙姐姐一般,飘逸、淡雅,不落凡尘,不染俗气。仿佛荷花一支,亭亭净植于水上。

她十五岁时便风姿绰约,亭亭玉立,不仅占尽了江南少女的娟秀妩媚,而且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更是了然于胸,一时风靡了润、扬的大江两岸。她不仅容貌美,歌舞更是一绝。在当时的江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她的名声被镇海节度使李琦所闻,便直接将杜秋娘纳入府内。这李琦是一个有实力也有野心的地方军阀,据说他很喜欢这首《金缕衣》,不仅让杜秋娘经常给他唱,他自己也唱,至于是不是他唱,杜秋娘伴舞,那应该也在合理的想象之中。

唐德宗李纯继位后,决心扭转藩镇割踞的分散局面,因而采取强制手段,试图削减节度使的权力。而李锜对此大为不满,依仗手中的兵力,竟然举兵反叛,但很快这场叛乱得到平息,李锜也在战乱中被杀身亡。

按照惯例,叛乱者所有的女眷都会被没入掖庭,杜秋娘也就进宫成为了一名奴婢。照理来说,这种罪臣的家眷只能是在如类似“宗人府”里面做杂活,也许是因这杜秋娘年轻美貌的缘故吧,她居然出现在宫女的行列中,并以其曼妙的舞姿和清丽的歌声,在一众美人中脱颖而出,而且还让当时的皇帝唐宪宗为之着迷了。

被宠幸应该是有这事,至于其身份是什么,后世是众说纷纭了,我见现在网上有些人扯起个嘴巴胡说,一篇文章你盗我盗的,换个标题便将这杜秋娘说得是面目全非了,什么“金缕衣的创作者杜秋娘:如何从歌妓变身皇后?”“青楼歌妓杜秋娘与唐宪宗李纯的爱情故事”“平民皇妃杜秋娘传奇人生”“揭秘一代名妓的颠峰她让历代名妓都黯然失色”等等,内容却是一样一样的,让人看着真是有点无语了。

唐朝的后宫自最高的皇后到最低的秀女,共分为14个等级24个名称,唐宪宗一生都没有立过皇后,那个后来的太后郭贵妃,是因儿子继位皇帝后,才被尊为太后的,她就是被大家熟知的“醉打金枝”的升平公主的女儿。

我是不知道这秋妃秋后的是从何而来,也无人来“揭秘”这事,看来这所有的称号都是凭空想象而来,皇后妃嫔都是要册封的,有很繁杂的礼仪和过程,也当然要记录在册。至于说什么爱情,打住吧,同皇帝能有什么爱情,只有受宠时间的长短,有一夜雨露即弃之如履,也有几年专宠而得意忘形,无论是何种情况,对皇帝来说,都无爱情可言。

唐宪宗后来沉迷仙丹,脾气暴躁,不理政事,竟为宦官所杀。唐穆宗即位,这时的杜秋娘约年过三十,当时属于徐娘之列了,但因为她有很好的才学,便被指派为皇子李湊保姆,行协助教育之事。

我见几乎所有相关的文章都说是杜秋娘后来是负责皇子的教育,我对此是严重持怀疑态度,想那皇子的教育关乎社稷,是一等一的大事,岂能由一女子来负责,历代在对功臣封赏时,都有加上如“太子少保”“太子太傅”等虚衔以示荣宠,如岳飞便被后世尊称为“岳少保”。对皇子的教育一般是由朝中大名士担任,所以,最多这杜秋娘是协助教育,也就是所谓的“襄治教”,至少在不读书之时,有个知识女性在旁,不象那些普通宫女伺候时,只知端茶倒水,陪个玩耍要好得多吧。

悲催的是,她连续十年的时间教育了两个皇子,两个登基后都是短命的暴毙皇帝,后来不知是怎么回事,她被贬出宫去,也许她实在是太老了。

所有人都说她是参与了试图诛杀把持朝政宦官的行动,举事不及,泄密被贬,我是不知道具体原因,不敢乱说,因为史无记载。我只是认为,如果真是参与了这等事,那可是重罪,不是一个贬黜宫就能了结的,怕早已是身首异处,血溅荒岗了。

杜秋娘回到了故乡江南,境况悲凉,有人说她靠乞讨度日,这个是夸大其辞了,至少在前期不是这样的,据《旧唐书·李德裕传》说:李德裕至润州,“奉诏安排宫人杜仲阳于道观,与之供给。”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她还吃的是政府的俸禄,至于后来的发展是怎么一个情况,只有想当然了。

这儿要感谢杜牧大诗人了,他在去江南的路上,无意中遇到了杜秋娘,见她满脸皱纹,老态龙钟,“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于是在感慨中写下了《杜秋娘诗》。诗中写道,“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

山色依旧,物是人非,一代才女,最后竟沦落到“穷且老”的悲惨地步,还要借邻家的纺车夜间织布,白天还要还回,卖出布后籴米才能糊口,真是让人唏嘘不已!也许,她在借着月光纺线织布时,是否还在哼着那一曲曾经让她风光无限的《金缕衣》?也许,当她被穷困潦倒的悲苦生活彻底压倒之时,是否还想着那曾经艳惊四座的舞姿?天意难测,世事沧桑,当那满树的艳丽之花被一夜的狂风吹落地下之后,树之痛,有谁懂,怕只有树懂,秋娘懂……

标签: 杜秋娘

更多文章

  • 杜秋娘演唱的《金缕衣》是青春的颂歌〔188〕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典故漫话标签:杜秋娘

    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语义:花儿开放了就要抓紧去采摘,不要等到花谢时才去折那个空枝,劝勉人们要珍惜少年时光,奋发图强,努力进取,及时地去收获学业、事业、或爱情的成果,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即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杜牧塑像出处:1、唐·杜牧《杜秋娘诗》;2、清·

  • 杜牧笔下的杜秋娘悲剧形象及其社会意义〔189〕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典故漫话标签:杜秋娘

    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名句〕:1、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柳垂;2、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语义:1、囚属杜秋娘被遣送赴京,她乘船渡江时,看到落日余辉下的吴江渡口,不由得心生一种失落之感;转眼到了京郊灞桥,她看到柳丝荡漾的盎然春色、帝都气派,仿佛又走进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不知道等待她的,该是什么样的命运

  • 唐朝四大女诗人之薛涛诗23首: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历史人物编辑:嘟嘟说电影标签:薛涛

    1.游览巫山寺猿啼乱处游高堂,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不忘宋玉,水声犹哭项王。阳台下昼夜,因雨云,楚国灭亡。多少杨柳惆怅庙前,画眉春空长。2.送朋友水之国芦苇夜有霜,寒月万山皆灰。谁说今夜千里之外,离梦似关塞已久。3.奇普大厦坪林云鸟霸窗,强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人马,上头见人。4.蝉露珠清声远,风吹

  • 才女薛涛被贬,自称为奴讨将军欢心,分手后成了富婆玩起姐弟恋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薛涛

    她于绝境中,写诗两首,明朝大才子杨慎看后直呼:“李白见了,都要叩首,白居易见了,都该停笔。”她共事十一任节度使,五任做过宰相,个个对她赞誉有加。她以才女身份,被载入史册,众多才女中,有的自杀,有的被杖杀,有的被处死,只有她活得最长久。她就是薛涛,史上写诗最多的女子,死后葬在杜甫草堂旁边的女子。薛涛生

  • 他是除武则天外武家最高光的形象,同半老徐娘的诗人薛涛惹出绯闻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薛涛

    武元衡:峡路猿声断,桃源犬吠深在广元皇泽寺对面,沿着嘉陵江边有一条数公里长的休闲长廊,两边遍布没人深的芭茅草,类似芦苇一般,每到花开时节,远远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象是一团团银灰色的云朵,浅浅地飘浮,就着残阳铺江,远处山峦上,流云在快速地移动着,极尽美丽,依栏远眺,好一幅《秋江晚景图》。广元主城区为

  • 唐代才女薛涛的悲凉爱情,异地恋,姐弟恋,负心汉,她都遇到了

    历史人物编辑:牛大哥道历史标签:薛涛

    蜀道虽难,隔绝不断两地相思,蜀女多情,却牵回不了负心的郎汉,在现代社会当中,相爱的人们虽然没有距离和年龄的局限,然而真的勇敢地迈出那一步的话,却必然做好承担这些差距的后果。大家常说,异地恋煎熬,姐弟恋不靠谱,然而两者倘若加在一起,异地和姐弟恋,其结局是不是大家会更不看好呢?古代就有这样先例,一段非常

  • 中国历史上八大名妓,薛涛才情横溢,陈圆圆美艳绝伦,第一名是她!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薛涛

    8、赛金花寒金花,晚清第一名妓,当过大使夫人,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有“东方第一美人”之称。无奈,天妒红颜,寒金花在阅尽人间冷暖后,叹别苦影,孤独悲惨的她在北京去世,终年六十六岁。7、李香君李香君,生于明末清初,年幼时被秦淮名妓李贞丽收养。在李贞丽的培养,其姿色虽不是最佳,技艺、音律诗词、丝竹琵琶、吹

  • 写下千古第一悼妻诗的他,弃莺莺乱薛涛,经鲁迅考证渣男一枚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薛涛

    写过“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元稹,曾经为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逝世的妻子韦丛,写出非但是唐诗悼亡压卷之作、也堪称千古悼亡诗一绝的《遣悲怀三首》。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篋,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

  • 薛涛一生被无数才俊环绕仰慕,为何她一辈子,都没嫁出去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薛涛

    贞元元年,薛涛因事惹怒韦皋,被疏远,于是便写下《十离诗》,其情意感人,遂复受宠,后世流传甚广。“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唐朝是个十分浪漫的朝代,也是中国古代难得开明的朝代。这个朝代里女性可以大胆追求美丽,民风开放。对人们的言论也没有繁琐的限制,所以唐朝才能诞生了那么多流传百世的传奇佳作。这

  • 8岁薛涛作诗“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被父预言将沦落风尘

    历史人物编辑:冯志超标签:薛涛

    自古以来,满腹经纶的诗人才子不在少数。他们吟诵诗词、写下脍炙人口的佳作,使得原本就秀美壮阔的山川更加富有诗情画意。他们的文采停驻在世间的每一处,寄情于山水间,抒怀于朝暮里,将人景物与文学交融在一起,给后世子孙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谁说腹有诗书的唯有男子,自古以来也有很多“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