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人到中年,才知道“李白”有多苦

人到中年,才知道“李白”有多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布衣粗食 访问量:3089 更新时间:2023/12/30 6:37:15

01

诗人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说起唐代诗人李白,我们会想到“浪漫、才气、豪气”等词语,还会羡慕他游山玩水,广交朋友的人生。

李白留下的诗歌有很多,脍炙人口。可是,当我们到了中年,认真研究诗句背后的故事,就会发现——曾经不解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

多数的浪漫,不过是心性乐观而已;生活的苦,一幕又一幕。

02

夫妻离别:虽不同辛苦,怆离各自居。

天宝年间,李白离开秋浦,前往浔阳,想起在宋城梁苑的爱人宗氏,想起夫妻二人挥泪离别的场景,感慨万千,写下《秋浦寄内》。

一个“怆”字,让人潸然泪下。思念很苦,分别很苦,可是重逢又遥遥无期。

人到中年,好男儿志在四方。说得很豪气,但是真正离开了家乡,让妻子、孩子、父母成为了留守的人,内心的难过,就像潮水一样涌出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过年过节,火急火燎地刚回家,和家人待几天,但很快又要面对离别的苦。岁岁年年,如此反复,谁能承受得住?

03

背井离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异乡再好,你仍旧是一个“客人”。

正所谓,故乡留不下肉身,异乡留不住灵魂。

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希望有一天可以回乡,然后再也不出去打工了。

可是,父母过世之后,你就会发现,“故乡回不去了”。偶尔回乡,自己变成了故乡的“客人”。

为了生活而漂泊的人,走到任何地方,都是一个客人。但是别人不会对你客客气气,而是你对别人客客气气。

白天在忙着工作,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忽然觉得寒气逼人,思念的情愫,入梦来。

一抬头,月是故乡来的吗?如果可以,请月亮捎去我的思念和祝福。

低头,才知道眼里有泪水。

04

孤独寂寞: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为了求得功名,李白去了长安,想通过科考来成全自己。而后又有一段做官的经历。但是他官场失意,内心很烦闷,于是写下《月下独酌》。

诗人尽量把自己往好处去想,把人生想象成“花间”,还带上了美酒,但是举起杯的时候,才知道没有人陪伴自己,举目无亲,也无朋友,只能自斟自饮。

明月,诗人,影子,形成了三人,也算是拼成了一个席面。

有人说:“既然孤独是不可避免的,那就享受孤独吧。”

可是孤独的时间太久了,是无法享受的。好比说,一顿美味佳肴,你吃两个小时,会觉得很好,但是吃一整天,就会有一种“索然无味”的感觉。

人到中年,常常是:站在人流里,看不到熟悉的人,然后发现自己孤独无依。就是有人陪你,也极少有人懂你。

越是人多的地方,越孤独。借酒浇愁愁更愁。

05

命不由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天宝元年,四十多岁的李白,收到唐玄宗的诏书,即将入朝为官。他非常高兴,以为可以一展宏图,于是马上辞别家人,从南陵出发,奔赴长安。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这样的励志语录,耳熟能详。但现实却不一样,很多金子,始终埋在地下,虽然有光芒,但是没有发光的机会。

我不是“草芥”一样的人,总会变成参天大树,这是豪气的表态。可是另一面,我不是“草芥”,但是没有人赏识,因此变成了事实上的“草芥”,郁郁不得志的状态,显而易见。

据《警世通言》里说,李白在长安时,朝廷遇到了一位番使,送来了番书,却无人能识。贺知章举荐了李白。

当李白把这番书读出来、又写好回信之后,朝廷里的人,一片欢呼。

才高八斗的李白,写回信的时候,让杨国舅、高力士当了一回服务员,后来他有写诗暗喻杨贵妃是赵飞燕,因而被唐玄宗疏远。

从蓬蒿人变成翰林院的人,然后又回到蓬蒿人的状态,人生起起落落,可见一斑。

每个人都希望“心想事成”,但是多数的人,都有“万般皆是命”的感慨。

06

赚钱很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似乎,李白对金钱没有什么概念,父亲是有钱人,自己也凭借名气,可以到处找人喝酒,随时都有人买单。

金钱用完了,还可以再去得到,怕什么呢?只要有丰富的头脑,就能赚到钱。

现实却不是这样的。李白也有“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窘迫。

他和四川的好友吴指南在洞庭湖游玩,好友不幸过世。李白摸了摸口袋,没有发现银子,顿时不知所措。

为了安葬好友,他痛哭着求人,希望有好心人给钱。他还愿意卖身,并用卖身的钱,帮助好友落葬。

路人看他哭得悲伤,抽了一些钱给他。事后,他写下一句:“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

看清一个“丐”字,就看清了中年人的现实生活。

谁不是为了几两碎银,才到处奔波,说是打工,创业,其实是讨生活。

07

朋友难留: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看过《赠汪伦》的诗句之后,你会觉得,四海之内,都有富豪朋友。并且,富豪随时会接济穷苦的朋友。

现实却不是这样的。朋友可以帮你一次,不会帮你一生。

人到中年,就会发现,真正的朋友越来越少了,昔日的好友,渐行渐远了。

当年的李白,在黄鹤楼边,送朋友孟浩然去远行。朋友坐的船远去了,而他却还在江边,落下一声叹息。看不见朋友,唯有一片孤帆。

想一想,我们的同学、玩伴、老乡、村里的邻居,似乎都可以是朋友,又似乎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08

记住,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李白的余生,也不是那么好过的。

安史之乱中,他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为永王与肃宗争夺位置,李白受到了牵连,被流放到夜郎。晚年,投靠投奔当涂县令族叔李阳冰。

《菜根谭》里说:“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

一年有四季,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秋冬万物萧条。人生也是如此,不能坐等秋冬的到来,唯有积极应对季节变化,才能好过。因而,老祖宗告诉我们——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凡事不能看眼前,要想一想将来。最好的人生,就是上半场辛苦播种、浇水,下半场好好享福。

人到中年,正如夏季,顶着烈日,还要去浇水施肥。因此,苦是难免的,乐是表面的。

看过诗人的潇洒,再看诗人的真实人生,感慨万千。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标签: 李白

更多文章

  • 李白每天“不务正业”,哪来的钱到处游山玩水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李白

    文/寂寞的红酒李白,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素有“诗仙”的美誉。李白一生放荡不羁,喜欢吃喝玩乐,大半生都游山玩水,他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玩的那叫一个嗨。众所周知,李白走的是仕途,但当过最大的官也不过是六品翰林待诏,是个品级不高的闲职,那点微薄的薪水都不够他平时喝酒的。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李白官职

  • 如何才能成为像李白一样的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李白

    今日偶然看到自媒体平台有网友提问:如何才能成为像李白一样的诗人?对此,六甲番人认为,要想成为李白,其实也不难,满足如下若干条件也就差不多了:一、酒:先学会喝酒吧,每次至少喝一斗以上的白酒,喝醉了就地睡在酒吧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二、舍:也要学会说走就走,所有的旅行都任由冲动,一时冲

  • 李白:一个误入官场的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李白

    诗仙李白他希望自己能够造福百姓,为朝廷服务。现实是只留下被人传诵的诗篇,却没有留下为官一方的业绩。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达到李白这样的高度,这种不朽的诗篇足以留传几千年,这种不朽怎么可以与“为官”这种俗事相提并论呢?与他同时代的达官显贵能有几个达到李白的高度,又有几人能青史留名,万年传诵?用“为

  • 一位前辈看不起李白,李白回敬他一首诗,骂人不带脏字,令人叫绝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李白

    李白作为一代谪仙人,喜欢他、追捧他的“迷弟”、“迷妹”非常多。不说别的,单说李白在诗歌上取得的成就,足以让他千古留名了。很多人喜欢李白的诗风,读李白的诗,常常让人内心油然而生豪气之感,大气浪漫、潇洒飘逸是李白的特色,比如那句我们都很熟悉的诗:“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

  • 李白向一女子求欢,却惨遭拒绝!于是李白写了一首诗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李白

    李白,是国诗歌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是最为耀眼的那颗最为璀璨的那颗明星。得益于小学语文课本的普及,连小朋友都会知道:李白,著名的著名的浪漫主义、豪放派诗人,有诗仙之称。在我们的想象中,李白应该是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的大帅哥,那么这样的一个大帅哥是否迷倒过万千少女呢?史书并没有多少记载过李白婚姻生活和情史

  • 李白为何被称为“诗仙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李白

    前言李白(701年-762年),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奔放豪迈、清新淡雅、清辉灿烂的风格,被誉为“诗仙”。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作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本文将从李白的生平经历、创作特点、诗歌思想等方面阐述为何李白被称为诗仙。一、生平经历李白出生于陇右(今甘肃省渭源县

  • 诗仙李白快乐吗?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李白

    快乐可能真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有时候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却内心焦灼,而有时候得到一点微不足道的奖赏,却笑逐颜开,喜不自禁。想当年后主刘禅坐拥刘关张竭尽一生努力留给他的巴蜀大好江山,先有诸葛鞠躬尽瘁,后有姜维呕心沥血,然而他却毫不珍惜,直到国破家亡,被俘他乡,却因为被晋主赞赏他有真性情,刘禅竟

  • 42岁的李白突然接到唐玄宗诏书,兴奋之余,李白写下千古名篇!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李白

    李白作为中国古代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无论是他的诗歌成就还是他的历史,都值得一谈。李白的诗中有太多关于他一生的诗句。这是一颗浪漫的种子,但它渴望在现实中得到不同的对待。但当时绝大多数人都是理性的,都明白李白的这种浪漫只适合诗歌创作,对仕途几乎毫无用处。所以直到42岁,李百才

  • 李白为什么被逐出长安

    历史人物编辑:奇趣谈史标签:李白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并令其供奉翰林,随侍左右。但天宝三载(744年)春天,李白就被疏远,不得不离开了长安。那他被逐出长安的原因何在呢?历来说法不一,有的好事者传说李白和杨贵

  • 李白没磨过铁杵,点他的老太太给孙猴治过眼,还调戏过老猪

    历史人物编辑:老土历史标签:李白

    我们中国人对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耳熟能详,小学就学过这个课文。既然被收录进教科书,我一直认为这是个真实发生的事情。长大以后,才发觉有些不对劲。古代生产力如此不发达,铁器极其匮乏,哪个老太太会把家里的大铁棒磨成一根针。慢说做不到,一个老太太如此败家就该活活打死。实际上,无论是后晋的《后唐书》还是北宋的《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