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谁是安史之乱最大的罪人?不是唐玄宗,不是杨国忠,而是这位名将

谁是安史之乱最大的罪人?不是唐玄宗,不是杨国忠,而是这位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韦祖创 访问量:4796 更新时间:2023/12/8 19:33:33

“安史之乱”是大唐跌落神坛的最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从此盛唐光景不复,四方藩国朝拜、百姓安居乐业、君臣和睦相处、国家安稳祥和等等都不存在了。国家一年年的战乱,百姓一年年的流离失所,君臣一年年的相互厮杀,藩镇一年年的威逼中央反叛不止。这一切都是安史之乱带来的恶劣影响。而是谁才是造成这一切的最大的罪人呢?有人说是唐玄宗,有人说是杨国忠,其实真正的大罪人是这位名将。

安史之乱的主导者是安禄山,安禄山,突厥人,本姓康,名轧荦山。大唐天宝十四载,受大唐皇帝无比信任的安禄山就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已有十余年,财政、军事、任免官吏和政事等权力皆有聚于安禄山一人,俨然一副小中央小朝廷的样子,边地戎狄只知安禄山,而不是大唐皇帝是谁。

安禄山挟裹各族精锐步骑兵十五万,浩浩荡荡从范阳出发,诈称“奉玄宗皇帝命,诛杀奸佞杨国忠,清君侧”,这样的鬼话谁信?沿路州郡长官不是弃城逃跑就是拼死抵抗。当安禄山叛乱被李隆基真正相信的时候,唐帝国高速运转起来,各方发力要绞死安禄山军。

唐朝有两都,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洛阳在武则天时代充当了几十年的首都,洛阳和长安对大唐的意义和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大。洛阳一失,长安难保,大唐将会方寸大乱,分崩离析。不谈空洞的政治意义和精神意义,就单说大唐高层达官贵人的私产大部分在洛阳,洛阳一失陷,东西全没了,他们能没怨恨?能不说点丧气话?这样势必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影响中央政府的君臣决策。

因而洛阳失陷是安史之乱最最关键的转折,而洛阳是怎么陷落的呢?叛乱之初,李隆基就派出久经沙场的安西名将封常清前往洛阳主持军务,严防死守,不让叛军再进一步。封常清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尤其是唐军把守虎牢关,出关野战肯定是打不过的,守住是绰绰有余,不成问题的。再不济,以封常清的军事才能守个个把月肯定行吧。

按正常的剧情发展,安史叛乱是大唐诸公弹指间就能平定的,但封常清偏不如人愿,铤而走险,拉出新招的六万兵马野战百战精锐的叛军,将对将,兵对兵,摆开阵势开打。结果显而易见,大败。虎牢关、洛阳、陕县失守,唐军只得退守潼关——长安最后的门户。

有人会问,封常清是浪得虚名的名将吗?当然不是,正因为他是名将,才会选择野战叛军。考虑有二,一是看不起安禄山,觉着这胡人不过是谄媚于上的废材,没什么军事才能;二是想抢头功,凭险据守,等待各地勤王军前来联手剿灭,封常清最多拿个二等功,算不得什么。封常清哪会愿意,他想的是此战立大功扬名立万,从此平步青云,受万人敬仰。

基于这两个考虑,封常清做出了绝对错误的军事判断,导致惨败,引起一系列的后果:皇帝对武将失去信任,更加怀疑和防范,李隆基和李亨及后来的皇帝皆是如此,君臣离心离德,不再给予武将高度的自主权;洛阳失守,对大唐军心和民心打击甚大;皇帝李隆基陷入癫狂状态,不能做出正确判断,连续犯下临阵易帅等错误;大唐首都仅离叛军只差潼关一步之遥,说不上探囊取物,但也是难度大大降低了等。

就因为封常清的一己私欲,导致大唐盛世的颠覆,变为一个吃人的世道;安史之乱也因他成为一次历史上著名的藩镇叛乱,动荡中央。

后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造成的破坏也越大。有才无德是害才,已称不上人才。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

标签: 杨国忠

更多文章

  • 同样是后院失火,王安石的做法令人称赞,而杨国忠却被耻笑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杨国忠

    出轨并非男人的专利,即便受“三从四德”紧锢的古代女子,有的甚至贵为皇后、妃子、公主,也多有不满婚姻现状或者不甘寂寞而追求“婚外情”的。唐朝一位宰相的妻子便是在宰相去外地出差出了轨,而宰相的做法却让人大跌眼镜。这位宰相就是杨国忠,当时极为受宠的杨贵妃的堂哥。他年轻的时候不学无术,常常与一群狐朋狗友在一

  • 杨国忠:奸臣中的战斗机,为私情罔置国家安危,大唐从此一蹶不振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杨国忠

    杨国忠:宠盛危宗社,累及美人殇在人们的印象中,对安史之乱的爆发有着这样的认知,即唐玄宗贪图享受,宠爱杨贵妃,将军国大政全数交给国舅杨国忠处理。而杨国忠专权误国,放任安禄山做大,于是“渔阳鼙鼓动地来”,马嵬坡上,不仅杨国忠被杀,杨贵妃也一条白绫,香消玉殒,大唐从此一蹶不振。这是小说戏剧的说法,却也是沿

  • 出身名门、才华出众,武则天后宫、杨国忠的舅舅,大唐争议两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伊尔三四标签:杨国忠

    文:正史漫谈图:来自网络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留下了许多让世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历朝历代的后宫绯闻秘事。"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们一定没想到,自己的私生活,会成为后世娱乐节目的灵感源泉。艺术来源于现实,但并没有现实来得精彩。今天,我们聊聊中国历史上

  • 杨国忠是如何成功地?与杨贵妃无关,他的奋斗史很值得普通人深思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杨国忠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准确地说,杨国忠是杨贵妃的从族兄,两人血缘关系非常远,所以杨国忠在四十多岁的时候,生活还是非常艰辛。杨国忠的父亲是个小官,但他的舅舅很厉害,舅舅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可张易之却在杨国忠很小的时候就死于神龙之变中。所以可怜的小杨国忠没沾上舅舅的光,反而因为这层关系受尽嘲讽。舅舅去

  • 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由盛转衰,真正的幕后黑手,竟不是杨国忠杨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郭宁标签:杨国忠

    全文共1834字,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在唐朝存在的289年当中,为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短短的289年当中,一共出现了两次真正的繁华盛世,从而使得唐朝的军事、经济、文化、政治得以提高。然而安史之乱的发生使得这棵树立了百年的唐朝大树逐渐被啃食成了一个空壳,而唐朝的综合实力也由盛转衰。诚然

  • 杨贵妃得宠后,除哥哥杨国忠被封宰相外,还有3个姐姐也收入不菲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杨国忠

    杨贵妃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都说红颜薄命,她最终也芳魂早逝,沦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杨贵妃的美绝对是世人公认的,她美到令唐玄宗不顾人伦纲常,执意将她抢进了宫。杨贵妃原本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的正妃,身份也相当尊贵。而寿王对杨贵妃也是爱如珍宝,两人感情非常的好。唐玄宗把杨贵妃抢进宫,杨贵妃的地位看似是提升了

  • 杨国忠提醒安禄山会造反,为何李隆基始终不信?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杨国忠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安史之乱的爆发又与唐朝朝廷错误的决策密不可分。这场战乱打得沉迷于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措手不及,以至于丢掉了首都长安,跑到蜀中躲避战乱。实际上从史书来看,在安禄山发动叛乱之前早有先兆,而宰相杨国忠也多次提醒李隆基对安禄山保持警惕。然而李隆基并不听劝告,反而

  • 逼反安禄山的杨国忠是被谁大卸八块的?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杨国忠

    话说“安史之乱”爆发后,由于受到沿途唐军的顽强抵抗,最初叛军的战绩并不理想,被阻潼关数月不能进,安禄山正在气急败坏后悔造反之时,居然老安此生最大的“福星”昏君李隆基又给他送大礼,那就是听信要保命的奸相 杨国忠的 无原则撺掇,“无厘头”地下令哥舒翰大开城门出关作战,致使潼关失守,然后长安陷落,李隆基也

  • 杨国忠离家1年,回家发现妻子怀有身孕,妻子4字回应

    历史人物编辑:张骏飞标签:杨国忠

    古代由于人民的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所以,对于某些无法解释的现象,人们大都借以鬼神等超自然能力来解释,于是乎,鬼怪之异也大行其道。由此产生了一大批宣传鬼怪、神异的事件,从而进一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混淆着人民对客观事实的判断!故事的背景是在中古时期的唐朝,而唐王朝的社会环境相对和平稳定,而这种

  • 禁军发动马嵬兵变,已经杀了杨国忠,为何还一定要杀了杨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杨国忠

    安史之乱中,哗变的军队及将领之所以让唐玄宗李隆基赐死杨贵妃,李隆基之所以同意赐死杨贵妃,原因虽然没那么复杂,可也没那么简单。对于哗变的军队及将领而言,他们一定要让杨贵妃死的原因并不复杂。杨贵妃是谁?是李隆基最宠爱的女人呀,他们杀死了杨国忠,等到将来朝廷平定了叛乱,李隆基回朝了之后,杨贵妃会不会为杨国